章一百五十八 万事俱备东风起 终是离人盼归人(1)

哥华既然行踪已经暴露,且有被耶律阿保机俘虏的危险,那么为了保证李从璟的谋划不被契丹所察觉,从而引起耶律阿保机的怀疑,为日后行动平添不必要的麻烦,让木哥华永远闭嘴无疑是最保险的选择。

虽说木哥华不可能知道李从璟的全盘谋划,但他本身就是个引子,若让耶律阿保机知道李从璟有趁他东征渤海国而击之的打算,说不得后面耶律阿保机会做出怎样的应对来。而李从璟虽然局布得不小,但能用的棋子却不多,本身也与契丹实力差距甚大,容不得有太多意外。

桃夭夭话说完,又面向李从璟补充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样的话姑且不言,此番北上,木哥华有你相助,又兼我军情处锐士辅佐,却仍旧深陷险境,功败垂成,其人一看便知不是个能成事的人。如今面对不利局势,又不知进退,可见其不仅才能不足,心性亦是欠佳。这样的人,便是我等此番冒险去救了,付出的代价也绝对会大过收获,得不偿失。”

莫离、王朴、卫道、杜千书等人闻言,皆颔首称是,对李从璟道:“事已至此,局面无法挽回,前事不可改变,不使之后遭受更大损失,才是当务之急,请军帅决断。

李从璟是个果决的性子,说他杀伐果断也不为过,这件事发展成当下面貌,他自然知道该如何应对。事实上,在接到书信的那一刻,他心中就已有了决断,如今听得众人意见一致,便道:“传令李荣,杀木哥华,收好尾,即刻南归。”

木哥华毕竟关系到李从璟的大计,是其中颇为重要的一环,与其他环节都有关联,如今这一环节出了问题,自然也会影响到其他环节,其危害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赐死木哥华,李从璟同样需要对其他相关环节甚至是整个布局做出调整。

不过棋下得大了,难免会有差错,何况是本身就是莫大变数的人,问题来了解决便是。当下,李从璟和众人对此事涉及的其他环节,做了一些研讨和布局改变。

这件事议定之后,便暂时告一段落,李从璟抛出今天召集诸人的第二个议题。

“辽东战事突变,契丹骤然大起援军予之,攻势一时极为猛烈,渤海国军队节节败退,都里镇周边城池中的渤海国军队被一扫而空,都里镇如今已成孤城。前日大明安派遣李四平领援军赶至辽东,历经数次大战,仍旧没能击退契丹包围都里镇的大军,都里镇之围至今未解。辽东局势危急,你等有何看法,都且说来。”李从璟将辽东形势最新进展,告之众人,并询问应对之策。

在谋划对策之前,莫离先沉吟道:“李四平不是平庸之辈,颇有才干,是大明安麾下第一智谋之士,我在渤海、辽东时,与他颇有交情,对其尚算了解。此番他既然带了援军赶到辽东,按理说不应该数战而未得寸进,一分功劳都没有。不知他到辽东后,是如何应对眼下局势的?”

“李四平领援军至辽东后,

先是令精锐大军长驱直入,猛击合围都里镇的契丹军后背。”李从璟道。

莫离颔首道:“援军骤至,的确应以雷霆之势,以力破敌,不给对方应对、防御之机。李四平此举不错。战果如何?”

“渤海国军队连续猛攻三日,未能突破契丹防线。”李从璟看着莫离道。

莫离有些吃惊,“契丹军久战成疲,渤海国军队驰援首战,锐气正盛之时,竟然连战三日未能破敌?”

李从璟肃然点头。

莫离寻思片刻,又问:“之后如何?”

“渤海军初战不克,战事陷入焦灼,然因李四平牵制了大批契丹军,致使其对都里镇攻势减弱,都里镇幸能得撑一时。”李从璟道。

“便纵能得撑一时,围攻都里镇的契丹军仍旧数倍于都里镇中的渤海军,若不解围,都里镇城破只是早晚之事。”莫离对渤海军的战力了如指掌,他对辽东战事的判断,自然很有权威性。事实上,渤海军目下能挡住契丹军进攻,还是得益于他们经过了一年多的战场磨练。自古沙场出精兵,这是毋庸置疑的。

李从璟继续往下说道:“仅四日后,李四平使了一出妙计。”

“什么妙计?”

“围魏救赵。”

“哦?”莫离微微一笑,“莫不是李四平以奇兵奔袭建安?是了,李四平是个有本事的,他亲领渤海军精锐前来救援都里镇,却被挡在半路,这是他怎么都不会接受的。如今契丹军多在都里镇,或在阻击他本人,其对建安的防御,势必薄弱。此举,有避重取轻的神妙。”

“的确如此,李四平此举堪称精妙。”

“结果如何?”

“卿以为结果如何?”

莫离脸色稍变,惋惜轻叹,“如今都里镇之围未解,可想而知李四平此举却是没能得手。”

“的确如此。”

“李四平为何没能得手?”

李从璟也有些惋惜,看了在座诸人一眼,问道:“诸位可知李四平为何没能得手?”

众人稍稍沉默,皆陷入沉思,王朴想了想,率先开口道:“渤海军奇兵突袭,围魏救赵,而契丹能不为所动,不是事先就对此有所准备,便是建安防备甚严,让渤海军只能徒劳无功。”

李从璟微微颔首,道:“却是这二者兼而有之。李四平围魏救赵,未至建安,便被契丹游骑得知,其至建安时,望见的是一座铁桶一般的巍峨雄城,渤海军数攻而城不动,只得无奈引退。”

卫道吃惊道:“此番坐镇辽东者是谁,竟然有如此本事?”

“契丹八大将之一,南院夷离堇耶律欲隐。”李从璟道。

“难怪如此!”杜千书恍然,对众人说道:“耶律欲隐在契丹八大将中独树一帜,攻守兼备,作战风格刚柔并济,最是难缠。若是此人现今坐镇辽东,渤海军不能应对,倒也说得过去了。”

“耶律欲隐?”李从璟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此人怎么听着如此熟悉?”

“军帅克平州后北上攻打营州时,曾使契丹营州守将身死军灭,彼时的营州契丹守将,耶律术赤,正是这个耶律欲隐之子。”杜千书回答道。

“原来如此。”

“李四平攻建安失利后,又采取了什么行动?”莫离继续问道。

回到这个话题上,李从璟道:“围魏救赵之策失利后,李四平又数使奇计,或声东击西,或瞒天过海,然因皆被契丹军看清意图,而一一落空。时至今日,大明安、李四平先后给本帅递来消息,请求本帅相救,渤海军仍旧没能解了都里镇之围。”

“依照眼下形势,都里镇恐怕坚持不了多久,若是都里镇失陷,则渤海在辽东再无要地可守,唯一的泊汋城,也已临近渤海本土,在战略上无法影响辽东太多地方,如此,渤海在辽东多时鏖战,到最后只能是功亏一篑了。”

听到大明安、李四平向李从璟求援,卫道问道:“如今辽东形势危急,渤海又来求救,军帅如何打算?”

“辽东局势虽然危急,但还未到我等出兵的时候。”李从璟摇摇头,笃定道,

“这却是为何?”杜千书不解。

李从璟道:“我卢龙大军,不动则已,动必雷霆,是以必须在最合适的时机,战场形势对我最有利时出手,而现在,辽东虽急,但辽东急,与我等等待的战机,却是关系不大。我等既有谋划,便不能因其他原因,而自乱阵脚。”

“何时才是我大军出征的最佳时机?”

李从璟眼中闪过一抹精光,“耶律阿保机不动,则我等不动。问我等出兵之日在哪日,那就是耶律阿保机亲征渤海之时!”

这件事商定的时候,时节还是夏日,在李从璟的记忆中,距离耶律阿保机亲征渤海国,尚有一段时间,这最后的几个月,就是李从璟为此最后一战的最后准备时间。

破契丹十数年所累积之国势,让契丹不复有马踏中原,贻害中原苍生之机,这是李从璟的大志,但这个大志并非就是单纯抵御外辱,不让契丹入侵中原那么简单。

中原经过连年烽火,民生凋敝,国力大损,早已不复盛唐之象。对于神州这片土地而言,这是深重的灾难,在原本的历史上,耶律德光入侵中原,先灭后唐,再灭后晋,之后更是逗留中原大半载,危害之大,不仅使得中原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更让中原人力物力财力为之一空。而李从璟要征战天下,首重便是国力,没有强大的国力作为后盾,自保尚难,说征服天下诸侯,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今,南有吴国,是为江南鼎盛之邦,西有蜀国,素有雄厚国力,马楚之地更是民风彪悍,其他诸国,如吴越、荆南节度,南汉,亦是一方强大诸侯,要在与他们的征战中获胜,最后缔造一个盛世强邦,绝非一件简单的事。

(本章完)

章两百零四 百战山河寸寸血 拼却死地开生门(中)章五十八 总攻章二十五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4)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2)章八 首殇阆州破 初捷剑门裂(1)章三六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5)章一百三十六 势有分合难预料 夜半有人入梦来(下)章五十四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0)章十一 淇门之变(3)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阳 衣冠南渡自此终(2)章一百九十二 既下雁南复营州 马蹄不停向渤海(2)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6)章十八 蒹葭苍苍,血染一方章八十六 是非成败问谁定 残阳独映血火关(中)章七十五 一片肝胆谁人知 既入檀州势如何?章一百四十 游演武院有三望 说耶律敏待一言(上)章六十四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5)章二二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3)章五十五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5)章二十二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9)章六十五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6)章一百二十八 鞑靼公主勇披甲 隔壁风情异江南(中)章十六 淇门之变(8)章六十四 相救章九十二 两人阁楼闻雨声 两年之内平淮南章五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5)章五十二 婉如清扬小娘子 人生最恨离别时(上)章三二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1)章三 为国征战不惜身 欲为忠臣不可得(下)章二十 天下章六十六 郭威章七十四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1)章四九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3)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云多壮志 敢叫旧貌换新颜(3)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云多壮志 敢叫旧貌换新颜(1)章九十六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3)章三十四 都试章六十九 河上决战意纷纷 破敌需策更赖战(1)章七十三 锦绣江山万万里 阳关未必无故人(1)章九十二 王朴坐论天下谋 何人雄关退千军(中)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2)章三十九 白雪盖黄土,红血覆白雪章四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4)章三十二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6)章三八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7)章三十二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6)章五 昔日家国残梦里 多少魂梦惊夜雨(上)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6)章十八 故布疑阵引人乱(下)章十五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乱离人 无人怜顾影自怜章九十九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4)章九十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6)章八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1)章八十五 是非成败问谁定 残阳独映血火关(上)章一百一十六 既复故土不忍弃 亡羊补牢候乳虎(中)章两百三四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1)章一百一十六 既复故土不忍弃 亡羊补牢候乳虎(中)章六 余心之所向章二十九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3)章一百九十五 锄强扶弱问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五十三 皇帝李嗣源章七十七 你要去夏州【第二更】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会说前路 建安已下望辽东(上)章七十七 弹冠相庆何其急 悲剧未尽马小刀章十五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两百二一 生逢乱世不由己 唯真英雄能本色章四十九 敢叫勇佐谋 大争于天下(4)章四十九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0)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品书章七十五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1)章一百零四 两计使军安然归 辽东半壁已入瓮(中)章两百十一 安国定邦波澜起 不平尽去平山河(中)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0)章六 一路北行入西楼 细细路遇杜千书章二十一 当年明月仍皎洁(下)章四十三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4)章四十八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9)章七十二 折了筷子章十六 淇门之变(8)章一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1)章八十五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1)章六十一 伐谋伐交可得地 唯独伐兵令人惧(中)章二六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4)章两百四一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6)章一百三十二 盛情相会说前路 建安已下望辽东(下)章十二 大丈夫谋身谋国 杀人何须有理由章七十八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5)章六十四 奴在灵州望西天 待君归来诉思念(2)章一百一十 一年去尽一岁除 天成长兴成昨日(上)章五五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2)章九十三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1)章二十六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4)章六十八 郭威的压力章十四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5)章一百六十 万事俱备东风起 终是离人盼归人(3)章八十一 良禽择木离暗主 坚心赴死慨而慷章四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2)章十三 战士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