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九十八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1)

扶州城破的速度快得有些超出预计,在契丹二十万大军面前,它并没有坚持到三个月之久,这座渤海国西面最重要的军事重镇和堡垒,此时已被耶律阿保机纳入囊中。

攻克扶州,就能进一步攻克整个扶余,扶余若下,整个渤海国便能握在手中,这个道理李从璟、大明安、耶律阿保机都看得很清楚。

站上扶州城墙的耶律阿保机,此时喜忧参半。喜从何来不必多言,他所忧虑的,是扶州城的现状。对耶律阿保机而言,扶州攻占的有些快了。在扶州战役后期,渤海军分明还有余力,尚能守城一段时日,然而在其战力未被消耗殆尽之时,渤海军选择了主动撤离扶州。

此举大出耶律阿保机意外。

扶州之于渤海国意义如何,可以说,评价其为整个渤海国的命运都系于此都不为过,在这种情况下,渤海军主动撤离,就显得分外反常。

扶州一役,渤海军力损伤严重,在战事后期,耶律阿保机甚至能将契丹攻占扶州城的期限精确到天。攻占扶州,并借抚州之役消耗渤海有限军力,打击其士气,使其在扶余被克后一溃千里,无法在组织起能阻挡契丹军的有效反击,这本就是耶律阿保机的如意算盘。

耶律阿保机和李从璟,都已看出,一旦扶余失陷,渤海国将成鱼肉。

正因如此,在李从璟攻打辽东时,耶律阿保机才没有分心。

灭渤海是出征之目的,攻占扶余全境是关键点,只要扶余被克,纵然李从璟攻占了辽东,事后他也能挥师收复。

说到底,李从璟只有幽州一地而已,而耶律阿保机有一国,二者的实力不成对比。

耶律阿保机身旁,耶律德光和耶律倍并肩而立,这样的景象近年来愈发少见,两兄弟的明争暗斗在契丹早已不是什么秘辛,而对此耶律阿保机一直是沉默而已,这种默许的态度,无疑让两人的争斗愈演愈烈。

对耶律阿保机这个筚路蓝缕,亲手创建了一个强大帝国的君王而言,选择继承人并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但要说难也不见得,说到底,耶律阿保机要在两人中分出强弱。而他的帝国,只能由强的那一个人继承,惟其如此,他一手塑造的帝王才能走得更远。

耶律德光和耶律倍两人,孰强孰弱,这个问题在近些年愈发显得扑朔迷离。

之前耶律阿保机扶持耶律德光,那是因为看重耶律德光,认为他是可塑之才,堪当大任。然而近些年来,耶律德光在李从璟手中屡屡受挫,而耶律倍却有稳步变强之势,两者之间的对比,早已不如当初那么容易分出高下。

李从璟......想到这个名字,耶律阿保机目光锐利了几分,心情也变得不那么愉悦。

一系列李从璟的所作所为,随之在耶律阿保机脑海中涌现,出使西楼,攻克平州,夺古北口,将卢龙边境经营的铁桶一块,此番又败耶律欲隐,克营州、辽东,以至于有了威胁他攻灭渤海国的趋势......

耶律阿保机眉头越皱越深。

时至今日,耶律阿保机很恼火,他甚至觉得有些莫名其妙,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家伙,及冠之龄而已,不合情理的文武双全,莫名其妙的出镇幽州,莫名其妙给他造成一系列

麻烦,看李从璟往日行为,但凡只要见到契丹人,立即化身疯狗,不要命的扑上来撕咬——他跟李从璟有什么仇?

这李从璟,哪冒出来的?

心中的烦躁越来越重,竟然压都压不下去,耶律阿保机揉了揉眉心。

“渤海军与我等在此鏖战数月,一直是生死相搏之势,大明安亲临前线,不避矢石,可见其斗志坚定。然而此前大明安主动撤退,这其中的意味,令人深思。”在城墙上站了许久,耶律倍轻轻出声道,“大明安素有与我契丹水火不容之意,此番撤退,绝非是畏惧我等兵锋,而暂避锋芒。”

耶律倍这番话,说明他对眼前形势很担忧,他不明白大明安打的什么算盘。扶州城内纵横交错的街坊,如同棋盘,不少地方屋塌街陷、浓烟滚滚,显得一片凌乱,耶律倍陷入沉默中,他几乎是不用多加思考,凭直觉就能感觉到,大明安的行动背后,定有那个人的影子。

那个人......

耶律倍抬起头,看向南方,目光深邃,心中却涌现起一股异样的情绪。

“扶州虽然被我大军攻占,然而城中钱粮、财货、辎重,却事先就被烧得干干净净,便连城中百姓家中,都无余粮。我等攻下的这座城,近乎是一座空城,这对我大军的补给和休整,几乎没有半分用处。”耶律德光右手放在左手手背上,手指轻轻敲动,接过耶律倍的话,他不无担忧的说道,“大明安将这些事做得井井有条,自然不可能是仓皇而退。那么,他的用意是什么?”

耶律阿保机花白的胡须在微风中轻动,在众人都将目光聚集在他身上时,他却没有回答诸人关心的问题,而是问起另外一件事,“李从璟到何处了?”

“唐军攻下辽东之后,我军就失去了对唐军踪迹的掌控,凡是派遣出去的斥候、游骑,要么有去无回,要么打探不到任何消息。”耶律倍犹豫了一下,如实说道。

这话让不少人面色大变,面面相觑,在感到震惊的同时,也觉得不可思议。

耶律阿保机摆摆手,淡漠道:“雕虫小技而已,唐军数万人的行踪,不是想隐藏就能隐藏的,斥候、游骑用得再好也没用。多遣游骑、护住后方便是。”

说到这,耶律阿保机转顾众人,“诸位都且说说,李从璟此子何如?”

除却耶律倍、耶律德光等有数几人,耶律阿保机此问,让诸人很是不解。大敌当前,难道不是应该关注眼下战局,去揣摩大明安主动撤离扶州的用意,布置接下来的大军行动?此时去讨论一个都没有出现过的唐军将领,有什么必要?

大明安回头望了扶州城的方向一眼,然而山川阻隔,他什么都看不到。身边的渤海军队伍长龙也似,无数将士埋头前行,脸上写满疲惫,辎重车轮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不稳定的声调如同将士们的心境。

大明安紧锁的眉头怎么都舒展不开,英俊的脸庞略显苍白,胡茬野草一般,参差不齐长在他的脸上,让他阴柔的气质里多了几分粗狂。

扶州一役,超过两月鏖战,大军早已疲惫不堪,伤亡更是严重,即便这回不主动撤离,大明安也深知,扶州城守不了太久了。初临扶州时,他的确是下定决心,要将契丹挡在扶州城外

,在这里与契丹决战。然而随着战事进行,契丹军的军备和将士素质,都让他深深认识到,即便是经过辽东战场洗礼的渤海军精锐,也无法抵挡契丹军。

“殿下,大王诏书!”

看过敕书内容的大明安,脸色阴沉了几分,他冷哼一声,对眼露关切之意的李四平道:“父王责问我等为何放弃扶州。”

李四平没有多言,大明安随手将敕书丢给左右,目光又落在行军队伍中,眼见一批批伤员迈着沉重的步伐赶路,他的心也沉重了几分。

“李将军到了何处?”大明安问。

他只问李将军,不曾说明其它,然而此时大明安挂念的李将军只有一人,李四平回答道:“唐军自辽东进入渤海,前日李将军的前锋就已抵达长岭府南部河州,想来不出几日,就能进入扶余,与我等汇合。”

“扶州落入敌手,仙州在南,亦不可保,大军主力退往双通、九阳一代驻守,沿途多散斥候。契丹精骑多,必有大量追兵尾随而来,路途多设埋伏,不得使其赶上大军。”大明安神色稍松,有条不紊布置着大军行动,随后还是忍不住问道:“李将军的前锋,是哪个部曲,何人领军?”

“据河州守将所报,是郭威将军率领的君子都。”李四平道。

大明安不加掩饰的松了口气,“原来是君子都,如此一来,我等不必担心契丹精骑追击了。”说到这,对身旁其他将领笑道:“郭威将军我是见过的,昔年我与李将军相会于西楼,出离契丹国境时,便是郭威将军率领的君子都前来接应,其人与其部一样,骁勇敢战,将耶律德光亲率的追兵杀得丢盔弃甲,是不可多得的真正精锐,素为李将军手中利刃!”

诸将得他此言宽慰,精神稍振。

恰在这时,行军队伍前方有斥候打马而回,在大明安身前滚落马鞍,因为太急切了些,斥候落地的时候脚下不稳,差些摔倒。

大明安面露不快,呵斥道:“何事惊慌至此,成何体统!”

他治军也是极严的,平日里要是被他如此呵斥,斥候少不得心惊胆战,然而此时,那名斥候脸上丝毫没有畏惧之色,眼中只有狂喜,他迫不及待的道:“殿下,唐军......唐军来了!”

奔跑的急了,嗓子被冷风吹得有些干涩,这话说出来有些走调,活像鸭叫。

大明安浑身一震,喜形于色,顾不上去在意斥候声调,重复的问:“唐军已经来了?!”

斥候使劲点头,大声称是。

“领头者可是郭威将军?”

“回禀殿下,正是郭威将军!”

“好!他们到了何处?”

“就在前方二十里之外!”

“好,好!先生,随我去见郭威将军!”

李四平顿了顿,似是想说对方只是李从璟麾下一名部将,大明安亲迎有些自折身份,但是看到大明安此刻难以掩饰的激动神态,再念及渤海当下处境,心中一叹,“是,殿下。”

转念一想,既然号称李从璟近卫亲军的君子都都已到了,那么李从璟距离此地还会远吗?李四平脑海中浮现出那人的身影,不由自主精神一振。

他来了,这战局便该改变了吧?

(本章完)

章一百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5)章七十九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6)章二十五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3)章二十二 战必求利章十六 故布疑阵引人乱(上)章二十一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5)章二十七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6)章十六 决心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杀人 梁军谋深初接战(下)章二七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5)章五十六 精骑破敌甲【第一更】章四 雄才大略为君王 盛世帝国新大唐(4)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3)章六十 有人城上望【第二更】章二七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5)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1)章五六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3)章二三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1)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7)章六十一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4)章四 神仙山(3)章三八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7)章十七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4)章三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两百二四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章一百零二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9)章十六 心血灌帝国 不负为男儿(下)章六十七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5)章两百十五 君问归期未有期 风雪漫过中州城(下)章三十二 大争之世章六十七 搜刮章五 水寨(3)章一百五十七 闻君欲行来相别 大势将成起异变(3)章二 最是真诚少年心 边军功过凭谁说章四十九 谁也别想过去章十 三军之事莫密于间章三十八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7)章二二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3)章三十五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6)章六一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8)章一百八十一 有人苦战有人行 有人梦甜有人醒章四十七 序幕章六十六 人算尽不如天算 奔离新乡向西战章三十一 主对仆拳脚相加 君与臣相得益彰章十二 大丈夫谋身谋国 杀人何须有理由章一百五十五 闻君欲行来相别 大势将成起异变(1)章一百六十四 郭崇韬争权有方 战事未起死斥候(1)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6)章五十九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0)章三十七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8)章十二 袭营章六十六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4)章六十三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6)章一百零二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9)章二十九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8)章九十四 风云际会枭雄起 国难当头人心诡章六十六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1)章十三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3)章五十六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6)章十一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4)章七十九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6)章三十二 军神章一百一十 一年去尽一岁除 天成长兴成昨日(上)章四十六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2)章八十四 一朝功成万民颂 十年奔波何时休章十四 陷阵之士章十九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3)章一百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7)章三十八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7)章五十三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9)章四十一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2)章九十 千万人拦亦可杀 君不见妾妾见君章八十一 灯火处是归处【第三更】章一百七十二 军堡军堡何安在 边境边境局若何(下)章一百六十一 历经磨难终成凤 多年对弈收官始(1)章五十二 婉如清扬小娘子 人生最恨离别时(上)章二十六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4)章一百零九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10)章八十 跟不跟我走章三十二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6)章八十一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8)章八十 亲至芙蓉掀帘幕 一骑独上古北口(中)章二十二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6)章九 一载相识十载别(3)章十三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6)章十二 大丈夫谋身谋国 杀人何须有理由章六十四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2)章八十一 良禽择木离暗主 坚心赴死慨而慷章十四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5)章十八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5)章四十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1)章一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1)章六十一 落魄刀客悲杀人 梁军谋深初接战(中)章八十三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9)章一百九十六 贼性难改当如何 恩威并重固后院章一百四十二 游演武院有三望 说耶律敏待一言(下)章五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5)章五八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5)章一百零三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10)章九十六 天下漕运正当通 中央集权何时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