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现世 厉兵秣马看天下(1)

李从璟有意试探桑维翰心智,因此这场问答颇多锋利之处,虽说一个人言辞未必都是发自内心,但对睿智之士而言,要在问答间看出一些东西,却也不难。

桑维翰退下之后,李从璟问一旁的莫离,“莫哥儿认为此人如何?”

“君如太宗,不免有白马之盟,臣如房杜,可图将来之策。若使君如太宗,臣如房杜,一时得失不足道。便是君如太宗,臣如房杜,未敢有献土之事。若是君不如太宗,臣不如房杜,一时苟且,必为百年残喘,与其如此,敢请鱼死网破,或可激荡后来人!”

整个秦王府,莫离算是最为了解桑维翰的人,他复述完桑维翰对李从璟最后一问的回答,微笑摇扇道:“此言可谓见识精辟,独树一帜,给人夜雨惊鸿之感。”

李从璟不说话了,他暗暗揣摩,今日桑维翰表现出来的见识、气度,似乎与他日后帮助石敬瑭卖国的行为不符。说来可怜,李从璟对桑维翰知之不深,对其了解仅限于大才、卖国帮凶这两者。

李从璟自然不知,桑维翰对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的态度如何,也不知桑维翰后来有过哪些轶事,更不知他因何而死。

话说,时值石重贵与契丹开战,契丹兵临城下,左右劝桑维翰逃走避祸,桑维翰说:“吾国家大臣,何所逃乎!”

后石重贵让张彦泽来杀桑维翰,桑维翰凛然不惧,“吾为大臣,使国家如此,其死宜矣。张彦泽安得无礼!”

又质问张彦泽:“汝有何功,带使相已临方面,当国家危急,不能尽犬马之力以为报效,一旦背叛,助契丹作威为贼,汝心安乎?”

后来史官评价说:“维翰之辅晋室也,罄弼谐之志,参缔构之功,观其效忠,亦可谓社稷臣矣。况和戎之策,固非误计,及国之亡也,彼以灭口为谋,此掇殁身之祸,则画策之难也,岂期如是哉!是以韩非慨慷而著《说难》者,当为此也,悲夫!”

意思是说桑维翰对晋室的功劳很大,也很忠心,不负他社稷之臣的身份,对于石敬瑭卖国这件事,在当时情况下,石敬瑭是拿主意的,不是他能决定、左右的,又说他有功于国而被国家杀死,所谓谋士献策、臣子辅国,个中艰辛与滋味也是很难的。

李从璟不知晓这些,所以他另有考虑。

莫离见李从璟久久不言,遂问道:“此人殿下打算如何处置?”

李从璟沉吟片刻,摸着下颚道:“孤闻,王朝兴盛,君主圣明,则朝堂之上奸佞绝迹、小人远遁,青史所载者,多忠肝义胆之士、明政开疆之事。孤又闻,王朝衰败,君王昏聩,则朝堂之上奸佞遍地、小人成群,史书所遗,唯忠臣蒙耻、丧权辱国之实。由此可见,君王如何,则臣子如何。王者有兴王之臣,亡者有助亡之众。”

“桑维翰此人,实有才干,心智坚韧更是少见,至于品性,未见有大奸之象。既如此,孤何不敢用?倘使孤乃明主,国有雄风,桑维翰自行正道,不复有遗臭之机,反之,罪岂在谋士?”

李从璟的意思很明白,在他这里,只有能吏,没有奸佞。若有奸佞、小人,必不为他所容,见之则诛。若是能吏,他们所做的事,都是李从璟所安排,李从璟又岂会安排他们去卖国?

莫离点头道:“殿下此言甚为在理。我朝有大兴之象,日后殿下所为之事,必如朝阳初升,蓬勃向上,府中官吏之作为,自然随殿下、随国之大势。退而言之,即便桑维翰品性的确有差,届时诛即可,又何须多虑!之前顾虑重重,倒是离失态了。”

李从璟笑道:“往后他命运如何,得看他自己了。”

当日,李从璟下达指令,委桑维翰以秦王府录事参军之职。

新政是大唐现今最重要的政事,关系全局,然则李从璟今年要关心的事,并非只有新政,当然,作为如今大唐唯一的亲王——宋王和赵王都是郡王,李从璟要做的事很多,但其中最为紧要的,还是两件事。

一是演武院,二是作院。

这两者,也是国家的根本大计。而实际上,演武院、作院都只是前期准备,李从璟真正准备送给这个时代的礼物,是学院。只有学院,才能真正为大唐提供全方位的人才,从而具备改变一个时代、推进一个时代的力量。

最不过,那是基础打好之后的事了。

演武院的日常管理,之前一直是杜千书的职责,如今,怀孟无事,李从璟将杜千书调离河阳,到洛阳来专门管理演武院。在幽州时,杜千书除却管理演武院,还兼顾一大堆事情,而今,杜千书只是管理演武院,这也说明李从璟、李嗣源对演武院的重视程度。

除此之外,作院现已并入演武院。

这是一项很大的改动,之前演武院与作院一直是不相干的两个机构。研究兵甲器械改进,是李从璟加给作院的一项职能。而今,并入演武院的就是作院的这部分职能。如此一来,作院就重新回到单纯的兵甲器械制造机构的位置。

研究军事工业、科技,本就是军校职能的一部分,而李从璟就是按照后世军校的标准,来打造演武院的,所以这部分职能理当从作院划分出来,并入演武院。

演武院建在城东,占地五千余亩,其中布局极为广阔。李从璟前来视察的时候,杜千书已经走马上任,出任演武院副院长,实际上履行院长职责。

对演武院,秦王府的一众官吏并不陌生,早在幽州之时,诸人就没少跟演武院打交道。李从璟带秦王府官吏抵达演武院大门前时,杜千书已经等候在门外——除却杜千书本人,倒是并无其他演武院教员、学员相迎,李从璟没打算耽误演武院正常运作。

演武院牌楼外,有石狮两座,高过大汉,显得极为威严。牌楼上“演武院”三个隶书大字是李从璟亲笔题写——原本此事要李嗣源为之,奈何李嗣源并不识字,一手书法恐怕只有他自己能体会其中意境。倒是李从璟,毕竟曾苦心孤诣寒窗十载,字哪怕写得不如书法大家,毕竟也拿得出手。

“恭迎秦王殿下。”杜千书上前行礼。

若说杜千书在幽州时,还有几分青涩未褪,经过多年磨砺,此刻看来,却沉稳大气,举手投足间气势雄浑又不失内敛,即便是在人精边地的洛阳,独当一面也是没甚难度。

杜千书在上任前就去秦王府拜会过李从璟,他就职演武院,李从璟对他事先也有过一番“培训”,此刻倒没有多少话需要多言,众人直接走进大门。

进得演武院,门屏处耸立一块大石,上书“汉唐雄风”四字,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装饰。

这四字,却是由李从璟提议,而出自李存审之手。老将军戎马一身,军功独步一代人,早已成为当世将士仰望的存在,无数事迹演化为传说,在军中广为流传。

这四个字,雄浑厚重,杀气凛然,笔画间尽显昂扬奋发之气,又不失儒雅之色,稍知书法的人,便能从这四个字中,体会“汉唐雄风”的真正含义。

过大石,是一矩形巨大广场,广场上没有其他物件,唯一座座丰碑!

每一座丰碑上,都有文字印刻,上面的内容,都是有唐以来的一场场经典战役、一位位旷世名将、一个个不朽传奇。

演武院新生入学,第一件事便是在教员带领下,了解这上面的一个个故事。

wωω ¤тт kān ¤c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沙场铁血,多少儿郎马革裹尸而还,何为军人,何为荣誉,何为家国,尽在于此。

而凡留名于此的人,将被世世代代后人铭记,同时时时刻刻惕励后来之人。

有字的丰碑,不下百数,却只占据广场丰碑总数的十分之一,这里的绝大部分丰碑,上面并无文字。而有文字的最后一座丰碑,上面记载的,正是李从璟军进西楼、大败契丹,迫使契丹签订城下之盟的事迹。

这意味着,凡能为国而战,为国而胜之将士,皆有可能在此留下姓名、事迹、功勋,从而流芳百世,被无数后来人敬仰、传颂,成为后世楷模!

“凡进演武院之学员,成则为将,不成则为卒,孤要让他们时刻记住,军人,为国征战,是一生使命!他们的血,要为国家而流,而国家也会记住他们!”李从璟曾在演武院落成之后,如是对整个演武院道,“凡将士,士气为先,气乃军之魂,将士有奋发激烈之气,方能舍身忘死,方能争先杀敌,今立军碑,因在于此!”

当年李从璟在淇门练军时,曾绘“魁首”“没鸟”旗,发给诸军,用意在激烈将士苦练技艺。只不过,比起魁首、没鸟之分的方法,如今立军碑的措施,却是要方正持久得多。

演武院建筑不少,分区与后世学院相差不大,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建筑没那般高,顶多三层。但要论气势,却要雄浑大气得多,且风格也不一样,演武院的格局、建筑,处处透露着峥嵘之气。

占地八千多亩的演武院,更多地方没有建筑,被分成了一块块大小不一的校场,方便学员演练各科武艺。

除此之外,演武院还在洛阳城东郊设有万亩模拟实战区。这些地方经过改造,设有城池、河流、山川等地形地势,是真正的用兵之地,可容纳数百人往来征战。对这些地方的运用,就是力求接近实战,来检验学员指挥战役、战斗的能力。军队秋日有都试,演武院同样有。

“依殿下之意,作院并入演武院的部分,改称‘军备研制处’。因‘军备研制处’涉及火药、重弓、重弩以及重型器械研制,所以单独设在学院东部,与主体建筑隔开,以免‘军备研制处’试验武器时误伤学员。”

杜千书一边说着,一边将李从璟引向“军备研制处”。

(本章完)

章四十九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0)章七十六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3)章四八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2)章八十五 是非成败问谁定 残阳独映血火关(上)章五十九 边军过长城章二十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7)章四十二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3)章二十四 父子的战争(第三更)章六十五 一朝得领五千甲 踏碎关山觅封侯(1)章一百九十七 山河破碎臣子逆 伐蜀功成何人忧章五二 得道高僧山中来 出入俗世缘何在(3)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1)章八十九 指点江山大志显 生子何如孙仲谋章二十二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章六十二 伐谋伐交可得利 唯独伐兵令人惧(下)章三十四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8)章七十五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2)章九十七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4)章四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5)章五十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1)章六十 李从璟的志向章三 千里之远有枭雄(下)章一百一十九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2)章二十五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3)章一百四十六 同光二年将去尽 行远何处觅归程(上)章九十八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7)章十一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2)章二十九 欲征边疆先存甲 从璟酒棚识民心章一百七十二 军堡军堡何安在 边境边境局若何(下)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章八十二 终是宿命祸萧墙 夜雨杀戮停不住章四 谋国数载弹指间(上)章六十四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5)章三十五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3)章八十六 过尽千帆皆不是 李从璟饿狼扑食章九十八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5)章六十四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7)章三十八 踏营章二十五 百战安义(4)章八十三 雪中起舞的你呵 多少韶华在梦中章六十一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6)章八十七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3)章十七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4)章两百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3)章八十 跟不跟我走章四十二 相亲(上)【第一更】章九十九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6)章八十七 因缘际会不可料 谋尽事成旦夕间(3)章四九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3)章两百三六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1)章七十五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2)章七十三 天下精锐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五十八 折势断其角【第三更】章六十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3)章一百零八 耶律敌烈所图何 风云际会桑亁关(3)章六十一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6)章四十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章六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6)章三十八 狡诈恶毒章九十三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1)急性肠炎今天无更章四十六 先声夺军心(3)【第三更】章六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6)章二七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5)章六十一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4)章九十七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5)章一百八十四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2)章四十八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4)章一 王于兴师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3)章四十 要杀了这个人哦章四十五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1)章五十四 美妇如蛇频吐信 步步惊心因何人章二十七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1)章三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12)章四十三 洛阳秋雨日绵绵 北归之人入东宫(1)章四十八 势来天地皆同力 久负盛名于天下(3)章两百三二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9)章五十九 破城章七十七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4)章六 昔日家国残梦里 多少魂梦惊夜雨(中)章二四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2)章一百九十七 山河破碎臣子逆 伐蜀功成何人忧章三十八 琵琶伴美酒 各享五百岁章六十四 谁在喊威武【第三更】章十九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三十一 宴会风波章九十七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2)章五十五 士子风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终复振章七十七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4)章七十四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1)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乱离人 无人怜顾影自怜章一百九十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8)章三十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4)章十 他的将士(第一更)章九十四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1)章一百九十一 既下雁南复营州 马蹄不停向渤海(1)章二十二 百战安义(1)章八 空城章四十八 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