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九十五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3)

天成二年,在偌大的帝国中,有许多东西跟以往不一样了,来地方的差役不再穷凶极恶征收苛捐杂税,反而和乡绅里正一道,帮着修缮农田里的沟渠,还带来了耕牛,可以帮助困难的农户犁几日地,虽说那些耕牛看起来并不健壮,也有些老了,但再怎么说也是“重型机械”,还是十分有用的。

往日里嚣张跋扈的富豪之家,不再气势汹汹带着打手到处耀武扬威,看见谁家良田就双眼泛红,千方百计也要收入囊中,甚至不惜武力威逼,因为衙门不再与他们勾连串通了。

听说新来的县令年岁不大,却也是在朝为过官的,县衙正堂里就挂着两句诗: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以此时时惕厉自身。

县衙刀弓手更多了,却不再如往日那般作威作福,没事的时候也不再干强抢民女这种事,虽说仍是挺着腰板在乡里转悠,目光可不落在小百姓身上,而是盯着大户的家丁与地痞流氓,一旦发现他们有跟乡民争吵的现象,立即冲过来,二话不说先将大户家丁、地痞流氓一顿暴打,挺着老腰对乡民说一句休要害怕,然后才是询问事情缘由。

天成二年,有些东西变了,但也有些东西没变,比如说天上的日头。

颍州算不上中原腹地,颖水自州内由北而南,在边境汇入淮水,顺着两水汇聚处向东七八十里,有座县城,名叫下蔡,算是座名称,古时出过一些人物。

下蔡再往南,涉过淮水,便是前时的淮南道,如今隶属吴国,算是“敌境”。与下蔡相隔四五十里对峙的吴国城池,名叫寿春,也即寿州城,据说乃是吴国北境最为重要的军事要塞,里面屯驻了大量吴国精锐。

这两者,却跟寻常小民没甚大关系,他们所期望的,不过是帝国最好不要跟吴国起战事,否则,大军过处,草木不生,他们少不得要遭池鱼之殃。

算起来,今年乃是自个儿的本命年,不知是否会一帆风顺?一身寻常村夫打扮的李荣,走在下蔡境内一座村舍外,抬头望了一眼火辣辣的日头,忽然升起一个奇怪的念头。

“统领,再往南没多远就是淮水,咱们的地图就绘制到这,再继续下去,便是吴国地界,依照规矩,绘制吴国地图,是赵统领的职权范畴。”李荣身旁,一位被夏日太阳晒得面色黝黑的年轻后生道。

这位在李从璟率五百将士攻打共城、淇门时,就跟着他的老斥候,听了属下的话,沉吟了半响,望着南方道:“昨日听附近的乡民提过,这地界的淮水,有一段到了冬日枯水时节,水量很是稀薄,人马俱都能过。这可是极为重要的东西,必须得弄清楚。”

“这却也简单,寻个乡民问问路,我等再去实地查看,便就不难知晓。”那名军情处年轻人道。

说着话,几人四下打量,想要寻个乡民。

夏日炎炎,又正是未时初刻,别说道上行人寥寥,便是田地里也没多少人,泥土路上的灰尘,仿佛都在烈日下蒸发一般,空气火烧似的,似乎在扭曲,那道旁的树荫,让人格外眼热。

一名素衣书生,背着书箱出现在道路彼端,头顶烈日,脚踩灰尘,埋首向李荣等人所在方位走来。在一马平川

的地面上,书生的身影显得单薄而渺小。

然而也正因如,这名书生的身影落在李荣等人眼里,就显得脚步格外坚定。

几人交换了下眼神,向这名书生走去。

书生赶路得有些累,满身汗水将他的衣衫浸透,抬头的时候,可见眉目间勃发的英气,尤其是那双不大的眸子,说不出是深邃还是锋利,亮得很。而此人的被晒黑的程度,几乎不弱于李荣等人。

这样一个富含朝气与锐气的书生,执礼却是甚严,两相见面,李荣得知此人姓苏名禹珪,听闻李荣等人的疑问,苏禹珪露出洁白的牙齿,有了笑意,“那地方离这可不近,往东约莫五十里,就是了。”

李荣抱拳表示感谢,旋即看似不经意问道:“眼下正是燥热之时,郎君此时赶路,可是着急去往哪里?”

苏禹珪答道:“倒不是着急去别处,而是游学方回,归家心切。”

李荣肃然起敬,他心里有疑问,继续试探这书生,“听闻江南多鸿儒,学士英才汇聚,郎君游学,想必是去了吴地?”

“吴地倒是刚去。”苏禹珪微笑作答,彬彬有礼,“只不过比起吴地,北地倒是更值一游,尤其幽燕之地,让人心怀激烈。”

“噢?这却是为何?”李荣貌似不解。

面前的李荣等人一看便不是读书人,但与之讨论这些事,苏禹珪却没有敷衍的意思,他道:“吴地虽然多鸿儒,不过工于史书典籍,长于诗词唱和,如今国家不平、四方不靖,我辈读书人,当以经世之学为要,而怀拯救时艰之心,以求报效君王。幽燕之民,慷慨激昂,幽燕之军,饮风餐雪,幽燕之地,英雄辈出,秦王赫赫军功历历在目,边军血战之地浩气长存,此情此景,自非江南可比。”

李荣再度抱拳,赞叹之后又道:“秋日邻近,眼下朝廷正欲开科取士,未知郎君可有前往应试之念?”

苏禹珪笑道:“今时归来,正为温书应试。”

随后,两相礼别。

“统领,此人如何?”

“我观他自南方而来,又多风霜之色,故不免忧其为吴国密探,如今观之,大抵不是。”

一个时辰后,苏禹珪已经到了家中。拜过长辈,苏禹珪这才稍作歇息。

苏禹珪所在是殷实之家,家宅虽谈不上高门大院,却也不是寻常人可比。

这个时节,家徒四壁的读书人还是很少,笔墨纸砚、经史子集与先生这些东西,可没一样是便宜货,就更别谈要达到“饱学”这种程度和游学了,不是地主家压根负担不起,区别只在于家产多少而已。所谓寒门,“寒门”主要指的就是中小地主。

当夜,苏禹珪再见其父,两人对坐,前者向后者说起此番游学见闻与所得。

说起来,苏禹珪生平学问,多承自其父,可称是家学。家学这东西,始自何时不好说,上承秦汉下接唐宋,为一时之象却是无需置疑的,宋之后盛行耕读之家,大抵由此转化。

“游学之事且待再论,孩儿此番自江南归来,自打进了颍州,所见所闻却是颇为惊异,正待向父亲请教。”苏禹珪知道自己这父亲在朝中做过高官,

见识非常,便说起自己心中的疑惑。

苏父像是早就料到自己的儿子会有如此一问,好整以暇,“你有何疑问,但说无妨。”

“去岁孩儿在家时,仍可见州县多贼寇,此番归来,却见偏僻之地,亦不乏孤身行走者,请问父亲,山匪之事,今日可还有之?”苏禹珪问道。

苏父笑容恬淡,“山匪之事,未闻已半载矣。”

“请问父亲,却是为何?”

“无他,今春,依朝廷令,县里整顿兵事,置弓手一都、刀手一都、马军一队,并归新任县尉统辖,新任县尉,昔日百战军也,故能统领县衙刀弓手,剿灭境内山匪。”

苏禹珪惊讶之余,又道:“昔日淮水之上有水寇,拥众数百,纵横捭阖无人能制,时常经颖水来犯,县衙刀弓手何能除之?”

“无他,州军相援,设伏除之。”

“......,乡里曾有一还乡军将,骄横跋扈,强占良田,欺压乡民,鱼肉乡里,便是父亲也恨不能制,今日孩儿却见其田亩,划归了昔日佃户,这又是为何?”

“无他,此军将被县衙问罪,家产抄没,田地重新划分给乡民了。”

“父亲,孩儿又见,田间灌溉沟渠大为扩展,更兼新增水车十余,此乃谁为之?”

“无他,县尊领差役,与民共为之。”

“孩儿还听闻,今年税收,人丁十五税一,孩儿还看见,乡舍里盖了草市......”

“玄锡,不必问了,你来看这是何物?”

“此乃铜钱,孩儿如何不识,父亲这是何意?”

“你只看到了这是铜钱,却不知此铜钱从何而来。”

“从而来?”

“县衙予你的。”

“予孩儿的?”

“予你进京赶考的盘缠。前日差役来问过了,知你今秋要进京参加秋试,故而予你,原本此盘缠要你亲往领之,差役认为父这张老脸,故而先留下了。”

“这......简直闻所未闻!”

“闻所未闻?你没听说没见过的东西还多得很!玄锡啊,此番你外出游学年余,却不知,下蔡已变了模样了。不止是下蔡,颍州,较之以往,也大为不同了!”

苏禹珪神色数遍,最终又恢复了正常,叹息道:“的确,是变了模样。”

苏父站起身,负手来到院外,抬头望月,对跟在身后的苏禹珪道:“天成新政,这四个字,就是一切得以改变的根由。乱世多贼寇,县衙便聚集刀弓手以灭之;乱世取士难,朝廷便为进京赶考者出具路资,玄锡,陛下励精图治之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昭日月啊!”

说罢,苏父转过身,满含期望对神色奋然的苏禹珪道:“习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身为读书人,想要一展平生所学与胸中抱负,还有比这更好的时代吗?玄锡,进京秋试,该是你报效国家的时候了!”

——————

PS:昨天设置了自动更新,刚才一看,没更,赶紧发了。今天的更新在下午和晚上。

PS2:什么?昨天只一章?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本章完)

章四十五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6)章四 水寨(2)章七十五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2)章十八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5)章七十七 你要去夏州【第二更】章一百六十 万事俱备东风起 终是离人盼归人(3)章四十四 忠诚章两百四二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7)章五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5)章六十五 奴在灵州望西天 待君归来诉思念(3)章八十一 灯火处是归处【第三更】章三十六 君子都章三十三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7)章五四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1)章七十四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1)章三十八 琵琶伴美酒 各享五百岁章两百三二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9)章十四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1)章八十四 大争之势周复始 有志英才自古同章五十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6)章两百三三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0)章四十八 劫道章三十五 李继韬之谋章三十一 宴会风波章二十 乱世是滋生野心的温床章一百四十八 谋利有成志士归 去王称帝性未改(上)章七十四 忽如一夜春风来 局势变幻激斗开章七 昔日家国残梦里 多少魂梦惊夜雨(下)章七十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5)章二十四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2)章二十三 你怎会懂我(第二更)章三十二 军神章七十八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5)章一百二十八 鞑靼公主勇披甲 隔壁风情异江南(中)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当从相助章六十一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4)章六十七 势来天地皆同力 久负盛名于天下(2)章九十七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2)章三 千里之远有枭雄(下)章九十二 顺势破势天下势 一老一少分生死章六十八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6)章十六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6)章九 他的屠刀章二十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0)章二十二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6)章五十二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3)章二一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2)章九十 大浪来袭群鱼跃 风雨一路洗鲜血(3)章一百零二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9)章八十九 指点江山大志显 生子何如孙仲谋章八十四 大争之势周复始 有志英才自古同章十六 疯狂的小妖精(第二更)章四十二 强军出名将章五十六 攻伐的方向章一百五十八 万事俱备东风起 终是离人盼归人(1)章六十三 敌情我意难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东(上)章一百一十七 既复故土不忍弃 亡羊补牢候乳虎(下)章七十二 换一副书画【第二更】章二十四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3)章八 一支凤钗引风波 不是斯人胜似是(下)章二十九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8)章五九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6)章八十 亲至芙蓉掀帘幕 一骑独上古北口(中)章一百四十二 游演武院有三望 说耶律敏待一言(下)章三十八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7)章一百零七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8)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云多壮志 敢叫旧貌换新颜(1)章三十一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0)章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1)章六十九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3)章六十五 李继韬之死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0)章二十九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8)章九十四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3)章二七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5)章三十一 君子章六十二 伐谋伐交可得利 唯独伐兵令人惧(下)章九 他的屠刀章六十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7)章三十七 嚣张李从璟章六十九 你说对不对【第二更】章七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7)章四十七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3)章九十六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5)章五十三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3)章两百二七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4)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1)章一百三十九 东归再会秦仕得 北上吴使徐知诰(下)章三十一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0)章八十二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9)章四十六 先声夺军心(3)【第三更】章十九 你知死吗?章七十九 亲至芙蓉掀帘幕 一骑独上古北口(上)章六十三 我在灵州望西天 待君归来诉思念(1)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来风满楼章九十四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2)章十九 练兵之法章九十 大浪来袭群鱼跃 风雨一路洗鲜血(3)章三十一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5)章二十七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