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十九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3)

孟知祥要死保东阳,王师也没有选择,只能死夺东阳。

攻下东阳,打破成都与东阳的互为犄角之势,就等于撕碎了成都的最后一道屏障。

然而此时,李从璟心中却想到了另外一些东西。

孟知祥此人如何,李从璟对他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军情处的资料已经足够丰富,对他的各方面都有深入剖析,说陌生是因为李从璟并未与他打过什么交道,没有直面认知。

这回入蜀作战,随着战事深入,李从璟对孟知祥的了解也在加深,孟知祥的负隅顽抗,并不出乎李从璟的意料,但对方抵抗意志之坚决,以及在局势极端不利的局面下,依旧思虑清晰的布置,还是让李从璟不免高看。

这一世李从璟有幸近距离见识了不少青史留名的风流人物,前有李存勖、郭崇韬,后有徐知诰、高季兴,这些风流人物各自性情不同,平生遭遇也是各有差别。

这其中,李存勖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在他没有入主中原之前,一个英雄人物能拥有的风流之貌,在他身上体现到了极致。无论是年少成名独领风骚,还是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亦或是争霸天下问鼎巅峰,他都做的无可挑剔。

要知道,当年梁晋争霸时,晋地既不及梁地广阔,也不及梁地富庶,更没有梁地百姓多,客观上国力军力都落后一大截,而晋地偏偏还得北御契丹,与当时盘踞燕赵之地的诸侯博弈。

这就更不用说李存勖本身还精通音律、能歌善舞了,便是常领百余骑驰骋敌营,将万千敌军戏耍于鼓掌中的英姿,都留下了说不尽的传奇。

无论从哪方面看,李存勖的风流都不输于古人,秦皇汉武、高祖太宗不过如是。

彼时李从璟十年寒窗之后投身军伍,最初两年作为李存勖亲卫,在他身旁耳濡目染、聆听教诲,无论李从璟承认与否,他后来之所以能迅速崛起,最重要的积累不是那十年寒窗,而是这两年的耳闻目见与思索总结。

若非入主中原后太过膨胀,最终落得自爆的下场,李存勖本是有极大可能成为千古一帝的。

与李存勖的年少成名、早早君临天下不同,孟知祥就明显属于大器晚成。早年间孟知祥既无贤名,也没有被哪位伯乐高看,可谓默默无闻平平常常。但在裂土割据成为一方诸侯之后,他却在短短三四年间,就将西川经营的铁板一块。

在原本历史上,孟知祥的对手,无论是李嗣源,还是石敬瑭,都不是庸碌之辈,更何况他本就不占据道义,还有董璋那位眼高手低的愚蠢队友,在这种情况下能最终成就帝业,虽说与蜀中地势脱不开关系,但也可见其能。

李存勖与孟知祥,谁更可怕一些不好说,但无疑谁都不能小看。

两人的风流不一样,两人的人生与结局也不一样,却都值得细细品味。

此时李从璟脑海中对孟知祥的评价只有一句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这八个字,实在是道尽了孟知祥的出众之处与风流精髓。

“大帅预备派遣何人前去支援郭威?”莫离一句话将李从璟从深思中拉回现实来,东阳是必须要争夺的,这跟对付上位者要先剪除他的羽翼是一个道理,既然孟知祥对东阳的守备力量作了补充,眼下

仅凭郭威所部已经不足以夺下城池,增兵东阳便成了王师唯一的选择。

“军师觉得派谁去合适?”李从璟反问,增兵东阳看似简单,其实大有文章,东阳之战已不仅是王师对东阳一座城池的攻打,成都与东阳既然已成呼应之势,王师增兵东阳,必然要面对成都军队的牵制,这就对领兵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是寻常之辈能够胜任的。

“驰援东阳,必须要快,夺下东阳,必须要以雷霆之势,万不可使战事拖延持久,一旦东阳久攻不下,王师便落入了孟贼的圈套当中,若是战事久延不决,不仅成都必将士气大涨,不利于王师征伐,一旦战事拖延到冬日,情况就不容乐观了。”莫离条分缕析,“故此,驰援东阳的将领,必须要智勇双全,所部将士必然要有奋不顾身之气。”

莫离既然这样说,就表明他心中已经有了人选,李从璟心中其实也有人选,听罢莫离的话,他就知道两人的意见并无二致。

“传李绍城、夏鲁奇来见。”李从璟下达了指令,东阳之战,说到底无非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各自调兵遣将而已,到底是张良计更甚一筹,还是过墙梯更加高明些,就要在战场上见分晓了。

李绍城、夏鲁奇到来之后,李从璟道:“东阳之战陷入胶着,于我十分不利,此中细节无需本帅多言,两位想必也都看得清楚,眼下万州军难以在短期内独自攻克城池,故而需要另遣甲士前去相助。”

“李绍城,尔部静难军,向来训练有素,多年来一直在为伐蜀做准备,袭夺剑门关一役,尔部已经立下大功,也展露出奔袭速战之能,现本帅意欲令尔部支援郭威,且务必在到达之后三日内夺下城池,你可有把握?”

李绍城昂然抱拳道:“愿立军令状,事若不成,提头来见!”

“军令状就不必了。”李从璟摆摆手,看着李绍城认真道,“东阳之战,军师本是建议本帅亲自前去的,你跟随本帅多年,一直都是本帅左右手,有你前往,与本帅亲至无异。”

李绍城感念李从璟的信任,激动得脸涨红。

李从璟又看向夏鲁奇,“此番伐蜀,武信军乃是朝廷锋尖,夏将军深得陛下信任,智勇兼备罕有人及,此番静难军支援东阳,还请将军随行,郭威、李绍城到底年轻些,还需要多多仰仗将军。”

夏鲁奇慨然道:“大帅但有驱使,末将敢不效命?”

李从璟点点头,最后道:“此番支援东阳,快马加鞭是为首之要,故而辎重不宜多带,但强弓劲弩之物,尔等要多少有多少,搬空辎重营都不是问题,只一条,三日之内,必要夺下东阳!本帅赘言一句,东阳之战,巷战将会异常激烈,你俩要有充分准备。”

李绍城、夏鲁奇应诺不提。

两人离开后,莫离又道:“有李绍城、夏鲁奇相援,东阳城池可夺,然则成都牵制之军,大帅预备何以应对?”

“成都会出兵牵制我军,我自然也能出兵牵制成都,在兵力对比上,我可是比孟老贼富裕得多。”李从璟笑得理所当然,在这场帝国对蜀中的征战中,他的这种胸有成竹与淡然自若一直贯彻始终,无论是最初的剑州战局不利,还是梓州之战时面对西川三万精兵的增援,他始终都没有丝毫局促与

紧张。

蜀中这场大战,孟知祥固然蓄谋已久,李从璟却布局得更早,他有整个帝国的数年积累,也有庞大而运转精细的军中参谋机构,当所有的准备都已做完,他唯独还需要的,就是信心。

“遣谁去合适?”莫离笑着问。

“深入敌境,袭扰敌军,既要兵临城下,又要遁于荒野,既要血战拼杀,也要转腾周旋,故而既需要将领经验丰富,又需要将士久经沙场,更需要兵将都有有不胜则死的信念。”李从璟笑意醇厚,“如此一来,还有比他二人更合适的人选吗?”

莫离又摇起了折扇,“的确,李从珂、石敬瑭二人再合适不过。”

行事需要审时度势,教学需要因材施教,这些与用人一样,都是学问,将李从珂、石敬瑭用在这件事上,可谓恰如其分。

战事议到这里,看似已经完毕,但看李从璟与莫离神态,却都没有要罢休的意思,两人各自饮了几口茶,这样子分明还有长篇大论。

放下茶杯,李从璟悠悠道:“我听说梓州之战最后一日时,军师曾对玄武捷报传回时机、东川兵将投诚甚至是打开城门的时辰都算得分毫不差,惜乎彼时我不在梓州,未能目睹军师出世之姿,一直颇觉遗憾,不知今日军师可否再算算益州战事,对李绍城、李从珂等人的战况进行一番准确预测?”

莫离并不上当,乜斜李从璟一眼,将皮球踢了回去,“益州战况何其复杂,离纵然有心却也无力,不过观大帅这份胸有成竹之色,似乎智珠在握,想必心中已有了丘壑?”

李从璟哈哈大笑,自然也不会上莫离的当,笑骂了一句臭狐狸就算翻过了这篇儿。

莫离沉吟片刻,忽而正色道:“蜀中战事虽然进展顺利,但西川也并未走到绝境,未虑胜先虑败,成都东南、西南州县颇多,不可不防。”

李从璟摆了摆手,“孟老贼叛国造反,本就名不正言不顺,且不说西川东南、西南各州县本就没多少兵力,就算是有,此时也只会持观望态度,孟老贼虽然颇得人心,但还没得人心到这个地步。此间情况,昨日我在军情处已经查看得清楚,军师不必担心。”

莫离微微点头,默然片刻,忽的喟然一叹,感慨道:“昔年庄宗年少有为,晋地英雄皆以为天下平定可期,却不曾想早慧易夭,最终空留许多余恨。孟老贼虽说并无显赫声明在外,观其言行举止,再看其心智性情,却是老而弥坚之辈。此番孟老贼聚兵造反,是携一甲子心血积累,欲要一展凌云冲天志啊。离虽不耻老贼叛国造反的行为,却不得不感佩老贼的坚韧心志,昔年桓温也不过如此。”

莫离有魏晋古风,李从璟向来知晓,故而不觉得他这话如何大逆不道。彼时桓温图谋造反,虽然事败身死,但他的风流英姿却被时人所称颂,这在当下看来似乎难以接受,却是当时寻常的风物人情。

莫离感慨完,李从璟并无异色,近日他没有出征打算,故而没有披甲,只是青衫羽巾,身上少了些杀伐威严之色,不过挺拔的身姿依旧英气勃发,倒显得多了几分风流傲然之气,他浅浅尝了一口茶碗中新斟的清茶,放下清香四溢的茶碗,平和的目光中忽然闪过一抹闪电般夺目的光芒,“彼有凌云冲天志,我当跃马横斩之!”

(本章完)

章四十七 敢叫勇佐谋 大争于天下(2)章三十四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8)章五十一 军失将当亡【第二更】章七十七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3)章九十一 昔曾浴血为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1)章九十六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5)章一百一十一 一年去尽一岁除 天成长兴成昨日(下)章一百三十八 东归再会秦仕得 北上吴使徐知诰(中)章二五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3)章四十五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章一 北地秋意来时早 国仇家恨苦奈何章六十八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6)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4)章四十八 势来天地皆同力 久负盛名于天下(3)章六十四 相救章三十二 军神章十二 有人西楼杀宰相(1)章九 先帝功业吾功业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九十 大浪来袭群鱼跃 风雨一路洗鲜血(3)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4)章一百一十六 既复故土不忍弃 亡羊补牢候乳虎(中)章八十四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3)章六十二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3)章两百二六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3)章四十九 彼如丧家犬【第三更】章一百七十八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战需得有力为(下)章二十七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章四十三 相亲(中)【第二更】章八十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7)章十九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6)章一百二十三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6)章五十五 秦王再着甲【第三更】章七十六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3)章九十 千万人拦亦可杀 君不见妾妾见君章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1)章两百零三 百战山河寸寸血 拼却死地开生门(上)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1)章一百五十三 来日取城馈送别 他乡何曾遇故知(2)章八十四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3)章十二 他的决心(第三更)章一百七十五 庙算正紧揣敌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下)章八十一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7)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章三十四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3)章九十六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1)章十四 云波诡谲章一百一十三 百尺竿头进一步 横渡黄河向胜州(中)章四十四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5)章五十四 学院立志医天下 继往开来塑大唐章六十八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6)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4)章一百五十九 万事俱备东风起 终是离人盼归人(2)章四十三 相亲(中)【第二更】章五三 非人相非非人相 非我相非非我相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0)章六十五 谋主智算敌军行 三千锐士擒段凝章一百三十六 势有分合难预料 夜半有人入梦来(下)章四十六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2)章三 千里之远有枭雄(下)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七十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5)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3)章六十 有人城上望【第二更】章四十八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4)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7)章二十三 你怎会懂我(第二更)章一百九十二 既下雁南复营州 马蹄不停向渤海(2)章七十二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10)章五九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6)章四十 势运章一百五十六 闻君欲行来相别 大势将成起异变(2)章四十七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8)章七十六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3)章九十三 忠昭日月死何惜 布鞋未成人已去章十七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1)章六十八 郭威的压力章三十四 亘古之真理章六十五 谋主智算敌军行 三千锐士擒段凝章七 三个锦囊章八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1)章一百零二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7)章六十七 一朝得领五千甲 踏碎关山觅封侯(3)章四十七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8)章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2)章六十三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6)章五十五 李从璟的布局章七十四 天下精锐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台 欲我舰队出东海章九 一载相识十载别(3)章一百六十六 郭崇韬争权有方 战事未起死斥候(3)章九十三 王朴坐论天下谋 何人雄关退千军(下)章八十七 轻罗幔帐红烛低 柔情蜜意两人识章三七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6)章八十八 郭崇韬一言定策 先锋相遇一战胜章四 酒逢知己千杯少 月黑风高杀人夜章九十七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4)章五十一 泽州判官章七十五 谁在谤新政【第三更】章一百一十一 士卒死战活离阵 将军浴血为哪般(下)章四十七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