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 奋我躯兮

横刀碰击的声音异常刺耳,面前的梁军全力格挡之下,仍是被李从璟一刀斩进了肩膀。随即李从璟横刀借势横斩,十多年磨练出来的杀人术,在这一刻显现出它的威力,梁军斥候的脑袋脱离肩膀飞出,脖颈处血涌如泉。

战斗并没有持续太久,在付出近半伤亡的代价下,晋军斥候获得了这场埋伏战的最终胜利。期间梁军曾试图撤退,奈何首领被李荣诛杀,晋军为全歼这股梁军,也安排了军士封住口袋,梁军撤离的企图并没有能够得逞。

骤然喧闹的战场复又安静下来,晋军斥候开始打扫战场。鲜血染红了官道,战斗规模不大,断肢残骸却不少,牛皮军靴踩在开始凝固的鲜血上,粘稠的让人心烦,几匹战马被丢在路边,响鼻声如呜咽。

李从璟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抄起膝群擦拭着横刀上的血迹,心跳也逐渐平复下来。此时日头已经升得颇高了,金灿灿的阳光罩在身上,李从璟却感受不到半点温暖,对于现在的他而言,杀人并不是一件如何享受的事情。

“斩首三级,回去之后可升队正了。”李荣在李从璟身边坐下,语气平淡的听不出半点庆贺之意,他脱掉军靴,倒出几粒砂石。

李从璟本已是队副,加上刚斩下的三颗人头,确实可以升为队正了。

李从璟微微一笑,并未就这个问题多言,而是问道:“接下来如何安排?”

“伤员回营,向晋王汇报战况,我等继续前行,去查勘梁军军营。”李荣说罢站起身,向众人下令道:“换上梁军甲胄,开拔!”

审问俘虏也能了解一些敌方军情,但一个寻常斥候能了解的毕竟有限,真正的情报,还是要李从璟等人亲自涉险去收集。对此李从璟早有心理准备。

归刀入鞘,李从璟接过一套梁军的甲胄换上。穿死人的衣服怎么都不是一件令人感到愉悦的事情,当然,只有活人才有权利分辨愉悦与不适。

为了抓紧时间,只片刻休整,李从璟和其他近十个晋军斥候,便再次踏上征程。如果他们想要活命,就得赶在梁军察觉到失去斥候消息、派出后续兵力之前,探明梁军情况,然后回撤。

大白天确实不是一个适合深入敌区的时间,但李从璟等人没有选择,换上梁军甲胄并不能让他感觉到多有安全感,但是转念一想,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父子相残的乱世,恐怕谁的安全感都不会有多大,也就释然。

乱世求存,依仗的还是自己手中的刀。李从璟想,什么时候自己手中有了千军万马,或许自己会安心不少——正因此,他才格外渴望军功。

梁军大营就在魏州城外,此去有小半日路程。

前些时日晋王北上抗击契丹,梁国便趁机发兵河东,一路攻城拔寨,已经打到魏州。李存勖大败契丹后,收到魏州求援消息,率五千亲军精骑,从幽州南下,只五日便到了这里。现在大军在后面。

以斥候脚力,一日可去百里,半日路程怎么都不近了。好消息是,凡大军安营扎寨,一里一波斥候的布置,一般不过从军营向外延伸十里,再远,斥候就没有那般密集,本身也是属于远探。梁军军营十里之外,对李从璟等人来说,还是较为安全的。

一路无话。一个时辰之后,李从璟隐约听到前方响起马蹄声,他向李荣望去,他相信李荣一定也听到了声响。

“两人。”李荣随即报出一个数字。

李从璟并不惊讶,听脚步知人数,对老斥候而言,实属平常,

别说两人,就是两百人,都能听出来。

不消说,那一定是梁军联络先前那些斥候的探子。

李荣伸平右手,做了一个挥斩的手势。

视线中出现那两名梁军斥候的身影,李从璟不知道他们是否认识先前那些死亡斥候的面孔,头下意识压低了一些。

距离越来越近,那两名梁军斥候渐渐放慢马速,看来是准备交接消息。等他们发现李从璟等人并无停下来的意图,打出信号想要确定李从璟等人的身份时,他们已经丧失了调转马头逃跑的最后机会。

紧跟在李荣身后的李从璟,和李荣一起抽刀、挥斩、归刀入鞘,整个过程马速并没一点减慢,而那两个梁军斥候,只来得及拔刀,就已命丧黄泉。

在停下来之前,李从璟等人又碰到了两拨斥候,都被众人以雷霆手段解决。只要杀尽看到的所有梁军斥候,梁军就得不到李从璟等人深入的消息,而李从璟等人要做的,就是在梁军反应过来之前,收集好情报撤离。

只是越靠近梁军大营,斥候活动的痕迹明显密集不少,李从璟等人再也无法名目张胆杀人,然后曝尸荒野。

远探可杀之,近探就不能杀了。近探者,往往前后相望,李从璟等人再杀斥候,也就不用往前走了。

李荣再次下令让众人停下。他自己登高而望之后,跑回来对众人道:“再往前梁军斥候已是一里一波,我等不能再大摇大摆往前行了。李哥儿,你带人在这里藏好,我带人摸过去。”

说着,李荣指了指道旁的丘陵,“山上视野不错,我等进山,寻路靠近梁军大营,若能看清梁军大营,则是最好。如若不然,三个时辰之后我等还没有回转,李哥儿,你就带人回营!”

众人点头应诺,李从璟却道:“我随你同去。”

李荣这回没有理会李从璟,断然道:“这是军令!”

李从璟咧开嘴笑了,“队正,堪清敌营是多大的军功?你可不能丢下我。”

李荣冷哼一声,“那也得有命回来。”

李从璟笑容更甚,但声音却分外有力,“这本就是一个属于战士的年代,我若拼不起,就不配活下去。”

说着,李从璟靠近李荣,耳语道:“你知道你拦不住我的。”

李荣脸色一变,他知道李从璟指代的是他非凡的身手和身份。

实话说,李荣并不是很理解李从璟眼下的选择。在他看来,李从璟的老子李嗣源已是内外蕃汉副总管,是晋王麾下有数的大将之一,更是先王李克用养子,和晋王情同亲兄弟,李从璟注定一生富贵,即便是想捞军功,又何须如此以身犯险?

他当然不知,李从璟虽然对这个时代不甚熟悉,但却知晓,李嗣源后来虽然命好做了皇帝,但他几个儿子,却没有一个有好下场。至于自己这具身体的命运具体如何,李从璟不甚清楚,但想来也好不到哪里去。再者,在五代这个乱世,子凭父贵本就极为不靠谱。

“好,你有种,是条汉子!”李荣是典型的军人,这时也不多言,“李哥儿、二牛,随我前行。二狗子领人原地照看,有梁军探子过来,原地截杀!”

说罢,率先窜进林子。

李从璟解下弩箭甲胄,只带横刀,和被李荣叫做二牛的军士,跟着李荣消失在林中。

林中无路,比李从璟想象中更加难行,好在这里不是深山,只是丘陵,否则当真是寸步难移。

更让人郁闷的是,当他

们好不容易爬上先前看到的那个山头,却有一个更高的山头在前面等着他们。等他们气喘吁吁爬上第二山头,不出意外又看到了第三个山头……

“直娘贼!”迎着阳光,三人齐齐吐了口唾沫,却不得不继续前行。

在三人快要登上第三个山头时,实际上他们已经水平前移了三五里路,要不是三人都是精悍之辈,又弃了甲胄弩箭,只怕早已累翻。即便如此,为了追求速度,三人此时也是一阵脚软。

眼看翻过眼前巨石,就要爬上山头,突然,李荣停下身形,打出手势,李从璟和二牛立即不动。

“有人。”李荣示意。

“此地地势险要,可俯观我整座军营,进可奇袭,退可疑兵,你等竟然没有于此安排任何兵力驻守?”不多时,山上传来响动声,更有人开口说话。

李从璟三人伏倒在地,借助山石草木的掩护,不敢挪动分毫。

“回禀张将军,此处虽然险要,其后却是绵延山峦,末将想来,那晋军也不可能从此进军,况且我军斥候分布各处要道,若晋军来犯,必然察觉,是以没有分派人手驻防。”

有人如是回答道。

至此,李从璟等人屏住呼吸,已能听到对方的脚步声和甲胄的响动。

李从璟看了李荣一眼,心想我们是不是太倒霉了些?李荣面无表情,意思是我也没有更好的答案。

“话虽如此,但用兵之道,最重谨慎。况且我军非临时驻扎在此,三军安危岂能存有侥幸心理?便是晋军大队不能来此,可若是有晋军斥候到此查看我大营虚实,则一眼之下,大营巨细无以遁形。你可曾思量过?”

那声音中气十足,充斥着一股威严。

随着声音逼近,李从璟三人明显感觉到有人在头顶上方不远处站定。而对方说话的内容,更是让三人胆战心惊。

“张将军深谋远虑,是末将疏忽了,请将军责罚!”

“责罚就不必了,你且去安排人手吧!”

“是!”

说着,就有脚步声离去。听声音,还有人留在山头上。

李从璟三人闻言脸色大变,若是让对方派上人来,别说查看对方军营,怕是想走都不那么容易了。

“张将军……”李从璟细细咀嚼这三个字,忽然想到,这回围攻魏州的梁军主将,可不就是张朗?想到这,李从璟心中一亮,眼中闪过一抹狠色,看向李荣。

李荣眼底也是闪过一丝精芒。

李从璟的手掌对着自己脖子比划了一下,意思很明显,那是准备搏命拿下张朗了。

李荣大惊,一把抓住李从璟的手,果断摇头。

李从璟眼神凛然,盯着李荣。意思是说,机会千载难得,擒住张朗方有一线生机,若是放过,待梁军调军上来,只怕万事休矣。

李荣仍是摇头,眼中都是警告李从璟不要轻举妄动的意味。

二牛看着两人眉来眼去,挠了挠头。

李从璟心中大急,他知道机会稍纵即逝,而李荣委实太过优柔寡断,如此下去,三人必死无疑,何况这还是一份天大的功劳!心中作此念想,手上已经暗暗用上了劲。

李荣却是寸步不让。两人就这么趴在地上较起了劲,手背上渐渐青筋凸出,不多时,两人额头上就渗出密密麻麻的汗珠。

二牛怔怔看着两人,也不知如何是好。

山头上的脚步声再次响起。

(本章完)

章八十六 过尽千帆皆不是 李从璟饿狼扑食章四二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4)章一百四十二 游演武院有三望 说耶律敏待一言(下)章四十八 帝国之军威【第二更】章二十七 百战安义(6)章十七 打铁匠,使刀人章四十四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5)章一百二十八 鞑靼公主勇披甲 隔壁风情异江南(中)品书章四十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1)章六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4)章一百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7)章十 家国天下无事平 算计谋划谁人清章四十六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2)章八十一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8)章四十三 相亲(中)【第二更】章十六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6)章两百五二 战死边疆裹尸还 天下再无契丹贼章五二 得道高僧山中来 出入俗世缘何在(3)章三十四 虎子与犬子章七十六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4)章七十七 你要去夏州【第二更】章二十五 百战安义(4)章七十四 忽如一夜春风来 局势变幻激斗开章二十九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7)章三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七十六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4)章七十九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5)章两百五二 战死边疆裹尸还 天下再无契丹贼章一百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9)章九十八 论学堂里惊天下 十万王师围金陵(2)章四十六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7)章四十二 相亲(上)【第一更】章一百二十六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9)章五七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4)章八十一 灯火处是归处【第三更】章九十九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4)章九十七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4)章两百三十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7)章七十二 河上决战意纷纷 破敌需策更赖战(4)章两百二十 烽烟席卷鸭渌府 百骑漫行过冲鹿章十四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1)章三十七 嚣张李从璟章十九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三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十八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2)章一百六十 万事俱备东风起 终是离人盼归人(3)章七十二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10)章三十七 嚣张李从璟章七十八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1)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台 欲我舰队出东海章四九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3)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一百三十二 盛情相会说前路 建安已下望辽东(下)章十四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5)章九十八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5)章九十七 论学堂里惊天下 十万王师围金陵(1)章三 为国征战不惜身 欲为忠臣不可得(下)章八十三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10)章七十一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6)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谋 大争于天下(3)章六十八 一朝得领五千甲 踏碎关山觅封侯(4)章一百九十六 贼性难改当如何 恩威并重固后院章六 余心之所向章八十三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2)章一百八十四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2)章一百八十三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1)章一百一十九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2)章三十七 唐军之北来章一百二十四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7)章六十三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6)章十九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六十九 名将章五十九 三军出征往河上 段王不和请攻李章二四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2)章九十九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8)章六十六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4)章七十九 少女的烦恼章五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5)章一百二十八 鞑靼公主勇披甲 隔壁风情异江南(中)章五十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6)章六十三 所谓儿皇帝【第二更】章七十六 如何不认罪【第一更】章三十三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1)章六十八 太原小娇娘【第一更】章六十七 不惜贱命搏富贵 梁军营中夺功名章一百三十七 东归再会秦仕得 北上吴使徐知诰(上)章二五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3)章十六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3)章八十五 君能以国士待我 我必以国士报之章四十二 董璋章两百三九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4)章三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3)章八十七 因缘际会不可料 谋尽事成旦夕间(3)章两百三三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0)章三三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2)章两百四六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11)章二十一 都是我的东西章八十 亲至芙蓉掀帘幕 一骑独上古北口(中)章两百十五 君问归期未有期 风雪漫过中州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