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四 洛阳秋雨日绵绵 北归之人入东宫(2)

(二更)

日夜兼程赶回洛阳的途中,一份份消息从洛阳传达到李从璟手中,因为所选路线固定的原因,李从璟得以及时得知洛阳情况。李嗣源的病情仍然没见好转,朝臣们都有些惶恐,好在安重诲、李琪、任圜这些宰相能稳住大局,所以各部事务还不至于受到影响,洛阳也没有生乱的迹象。

前些时候刚整顿吏治、削弱藩镇,许多人遭了殃,此时某些宵小要是跳出来闹事,虽然不至于翻了天,但也足够闹得人心惶惶。但此时有个人站了出来,一手抓稳了洛阳治安。

宋王李从厚。

这并不让李从璟感到稀奇,李从厚受他多年教导,虽然天资比不上李从荣,但经年耳濡目染,也不是心思单纯,一点手段都不懂的人。

但自打李嗣源病重,李从厚就没踏足过宫城。

李从璟与李从荣、李从厚,甚至年幼的李从益,都不是一母所生,尤其李从益的生母,可是如今最得宠的淑妃王氏,值此之际,某些宫中嫔妃若是要勾结某些外戚重臣,闹出甚么幺蛾子来,并不是难以想象的事,所以宫中比之宫外,其实更加云波诡谲。

出乎李从璟意料的是,有人在此时稳住了宫中大局,使得李嗣源病重昏睡的日子,宫中一个乱子都没出,这个人,竟然是公主李永宁。

李永宁没有去夏州,这是李永宁自己找李嗣源请求来的,李嗣源顾念夏州清苦,也不忍李永宁去受罪,所以就准了她的请求。寻常时候李永宁虽然住在公主府邸,但基本无事就在宫中与众妃相伴,间或帮李嗣源做些整理奏章的活,传言知书达理到某种常人无法企及高度的永宁公主,偶尔也帮李嗣源分忧一些政事,因此这位公主虽然显得闲的有些过,却无人敢小觑她。

李从璟接到的消息称,李永宁坐镇宫城,亲自监察宫城巡防,但凡外臣除却几名宰相外,无论何故,不得传召皆不能踏足宫禁,否则一旦被逮住就往死里打,这位公主的确没有这个权力,但她偏偏就蛮不讲理的做了,而且宰相们竟然没一个站出来反对,因为这位公主连李从厚都不放进宫去,态度很明确:陛下康复之前,宫门只许秦王进。

好在滁州距离洛阳虽有一千多里,但李从璟只带近卫都日夜兼程,几日就赶了回来。

进城之前,李从璟远远就看见了在城门前迎接的文武百官。

“陛下有令,秦王归来后,先回府更衣,而后进宫觐见。”说这话的,是公主李永宁,她站在文武百官之前,一席话说的气度非凡。

李从璟下马与众人见礼,“有劳诸位了。”

“殿下归来,我等心安矣!”安重诲长叹一声,竟然松了口气。

的确,这几日洛阳城的气氛着实太压抑了些,好似魑魅魍魉随时都会大举跳出来吃人一般,如今李从璟回到洛阳来,无论宫里的情况如何,局势也都能安稳了。

李从璟进城之后,就朝秦王府赶,走到半途,李永宁忽然拦住他,“你走错路了。”

李从璟怔了怔,不知何意。

李永宁笑了笑,这个笑容如同天际白云,忽远忽近,“去东宫。”

在李从璟还未说话的时候,李永宁补充道:“这是父亲的意思,你回来后不用再去秦王府,直接入住东宫。”

李从璟来到东宫的时候,任婉如等人已聚集在府门相迎,如是观之,他的家眷竟然都提前搬到东宫来住了。

“父亲让你赶回洛阳的时候,就已同时下令让秦王府家眷搬进东宫,等父亲身体好转,怕是第一件事就是册封你为太子。”进宫的路上,李永宁如是对李从璟说道,“到时候再行册封大礼。”

进宫之后,李从

璟先是见到了曹氏,然后就看到了李嗣源,后者虽然仍旧在榻上,但没有躺着,而是已经坐起,正带着微笑看着他,李从璟对此并不讶异,路上李永宁就说过,李嗣源的病情今日稍微好转。

“臣,拜见陛下!”李从璟在榻前行礼。

“好了,起来吧,看你风尘仆仆的样子,怕是多日未曾合眼。”李嗣源笑容和煦,示意李从璟坐到榻前来。

见礼全了君臣之义,接下来便是父子相见了。

李从璟先询问了李嗣源的病情,在被御医告知已无大碍的时候,很是松了口气,接下来叙过体己话,李嗣源便问了江淮战况,如此一个多时辰之后,李嗣源吃过药便休息了,李从璟退出房间,到房外与曹氏说话。

离开宫城,李从璟与李永宁一道回府,如今李从璟已经归来,而且李嗣源病情也好转不少,李永宁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在宫里守着,多日来她也不曾休息好,此时同样疲累,正要回府缓一缓。

接下来几日,李从璟上午进宫,下午就在东宫休养,以礼部为主的官员在东宫进进出出,忙着操办册封太子的事,李嗣源病了多日,如今虽然病情好转,却也没有太多精力处理政事,李从璟休养几日后,李嗣源就传出诏令,拜李从璟为尚书令,处理挤压的政事。

本朝以来只有太宗担任过尚书令,往后就一直空缺,再无一人担任此职,如今李从璟任了尚书令,意义如何已是不用多言。

约莫半月之后,李嗣源的病好得差不多了,耽搁了好一阵子的早朝又重新开始,众臣见到在早朝上精神奕奕的李嗣源,都称赞这是秦王归来后带给皇帝的喜色。

散了早朝,李嗣源把李从璟叫到崇文殿,两人商议大事。

“江淮战局既已大定,你也就不必再回去,册封大典过后,就在洛阳协助我处理大政。”李嗣源这番话虽然说的平常,但其中的意味不言自明,自家的身子骨李嗣源想必是有数的,不愿再重复此前李从璟千里回奔的旧事,也就是此番李嗣源并无大碍,若是真有个三长两短,事情可就有些严重。

治理国政也需要历练,积攒经验,李从璟先前虽也参与政事,毕竟不曾统领全局,这其中还是有许多差别。

眼看李嗣源身体康复,李从璟的心情也完全舒畅开,这是两个一起上阵并肩厮杀过的父子兵,感情之深厚非常人可比。

松下气来的李从璟,回到东宫之后终于能放开手脚,首先遭殃的自然是任婉如,这位资历最老的秦王妃,如今已是完全熟透的蜜-桃,巨-乳蜂腰肥-臀,一举一动莫不风情万种,哪怕只是坐在那看人一眼,都足够让人食指大动。

帷幄里红烛垂泪,半夜云雨,战事在任婉如的讨饶声中结束,李从璟意犹未尽的抱着香肩半露的秦王妃,一只手枕在脑袋下回味余韵,这时候可惜没有一支烟,否则就完美了,李从璟不禁想到有没有必要先把旱烟整出来,不过就算整了出来,完事之后躺在榻上抽一杆老烟枪,那场面也未免太过滑稽。

任婉如半边身子都趴在李从璟身上,微微喘着粗气,拿手指在李从璟胸前画圈圈,脸上潮红未褪,格外迷人,她扭动了一下腰身,本想换个更加舒服的姿势,却不料又惹到了李从璟,感受到那只瞬间茁壮成长的大虫,任婉如脸上的红晕更大了些。

李从璟在她雄伟的圆球上抓了一把,手指曲动捏出一个个魅惑的形状,惹得任婉如娇-喘连连,身子也跟着水蛇一般扭动起来,就在李从璟准备翻身再战的时候,任婉如如受惊的小兔一般躲开,“妾身经不得折腾了,殿下还是去找小花吧!”

正欲饿狼扑食的李从璟闻言满眼困惑,迷茫的像个孩子,“小花

是谁?”

任婉如翻了个白眼,“孟小花,殿下从太原带回来的,这就忘了?”

李从璟恍然大悟,却嘿嘿阴笑着扑向任婉如,“那是往后的事,今夜你休想逃。”

浑身通红的任婉如被再度送上云霄之后,有气无力的讨饶,“殿下......你要是懒得走路,不如把她叫过来......妾身,实在不行了......”

李从璟眼前一亮,“这倒是个好主意。”

等到孟小花带着疑惑忐忑的心情进门后,看到正在激战的两人,脸一下子羞得通红,就要转身逃离,不料此时听到任婉如那叫人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的声音,“妹妹......快来救救我.......”

在孟小花扭扭捏捏低着头挪过来脱衣的时候,任婉如一个劲儿催促,惹得她白如羊脂玉的娇躯颤抖不已,孰料李从璟却道:“衣裳就不用脱了,脱下亵裤就行。”

......省略号......

......

李从璟到公主府探望李永宁时,对方正坐在院中一棵槐树下,手握一卷书籍在读,树叶在秋风中零零落落,一身素色长裙的李永宁青丝微微飘舞。

李从璟边走过来边道:“在院子里读书,也不怕被冷风吹坏了身子?”

李永宁转过头来,露出一个没有距离的恬淡笑容,“我可没有那般娇贵。”

说着,白了一眼坐在面前的李从璟,“这么多日了才想起过来探望,你的良心都在大江里喂鱼了?”

李从璟嘿然道:“就算要喂鱼,也是喂洛水的鱼。”

李永宁放下书,眨了眨明亮的双眸,饶有兴致道:“却是为何?”

李从璟笑道:“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不知为何,听到这句话,李永宁嗔怪的瞪了李从璟一眼,随即霞飞双颊,让李从璟好一阵纳罕。

陪着李永宁谈了一会儿书,又跟她下了几盘棋,最后李永宁竟然要求跟李从璟切磋武艺,李从璟从来都不会拒绝这个姐姐,自然应了,不过让李从璟略感意外的是,李永宁竟然不知何时练得一身不错的本事。

直到黄昏日落,李永宁才气喘吁吁的停下来,落得满身香汗。

将长剑放回兵器架子的时候,李永宁偶然抬头看到西沉的落日,一时间竟然有些失神,冷风吹动贴在脸颊上的湿发,她竟也没有察觉。

李从璟将衣裳给李永宁披上,“出甚么神,可别着凉。”

李永宁没有去管披在背上的衣裳,忽然将李从璟环腰抱住,脑袋紧靠在对方胸前。

李从璟有些意外有些尴尬,一时手不知该往哪里放。

李永宁声若蚊蝇,“抱一会儿。”

李从璟好歹是穿越来的,姐弟间抱抱也无妨,“那就抱一会儿。”

在他环住李永宁的肩膀时,李永宁的身子微微往里缩了缩。

夕阳啊,注视着这两个人,把脸捂下了地平线。

......

长兴元年冬至这天,洛阳城万人空巷,无论达官贵族还是市井平民,都争相涌向明德门外。

城门外道路东侧两里处有坛,坛制四成,各高八尺一寸,下成广二十丈,再成广十五丈,三成广十丈。

每岁冬至,皇帝于此祭祀昊天上帝。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自天成以来,每岁冬至,李嗣源皆亲自祭祀,但今岁不同。

《开元礼》有制,若天子不亲祭祀,则三公行事。

今岁主祭昊天上帝者,亦非三公。

而是皇朝太子,李从璟!

(本章完)

章十八 淇门之变(10)章一百六十八 上阵父子死沙场 但留残躯祭英魂(2)章二十 当年明月仍皎洁(中)章二十七 百战军之困章十三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6)章五十四 美妇如蛇频吐信 步步惊心因何人章三十六 青袍与黑氅章五十四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0)章六十九 名将章九 风月之地有深机 看似是山不是山章七十三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1)章九十二 两人阁楼闻雨声 两年之内平淮南章五十六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6)章四十六 势来天地皆同力 久负盛名于天下(1)章八十六 数年新政养俊才 一楼宴评州县官章五十一 泽州判官章七十三 经营章七十八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5)章七十八 为君说新政【第三更】章六十七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2)章七十六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3)章五十八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3)章三十六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10)章七 虎狼环饲亦前行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1)章一百零七 耶律敌烈所图何 风云际会桑亁关(2)章九十六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3)章四十六 先声夺军心(3)【第三更】章二二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3)章九十二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1)章一百五十一 可笑蚍蜉撼大树 雄主不屑转顾之(下)章二十八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6)章三十 降者不杀章七十八 为君说新政【第三更】章六十一 落魄刀客悲杀人 梁军谋深初接战(中)章一百二十三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6)章十二 淇门之变(4)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一 西北面招讨使章八十一 良禽择木离暗主 坚心赴死慨而慷章一百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7)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3)章七十五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2)章四十七 敢叫勇佐谋 大争于天下(2)章五十八 折势断其角【第三更】章九 一载相识十载别(3)章一百三十三 势有分合难预料 夜半有人入梦来(上)章八十九 苍鹰戏鼠走檀州 白袍书生战辽东(中)章四十二 相亲(上)【第一更】章五十 臣面君当跪【第一更】章十三 胜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2)章八 时来天地皆同力 运去英雄不自由章四十五 先声夺军心(2)【第二更】章十一 他的战斗(第二更)章十五 有人西楼杀宰相(4)章九十二 顺势破势天下势 一老一少分生死章两百三一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8)章一百七十 军堡军堡何安在 边境边境局若何(上)章五十四 帝国之两难【第二更】章三十八 狡诈恶毒章二十三 百战安义(2)章八十九 苍鹰戏鼠走檀州 白袍书生战辽东(中)章八十九 指点江山大志显 生子何如孙仲谋章一百三十一 盛情相会说前路 建安已下望辽东(中)章三十一 君子章三十六 西楼之真相章一百八十一 有人苦战有人行 有人梦甜有人醒章一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1)章九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9)章一百零六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7)章六十六 人算尽不如天算 奔离新乡向西战章二十一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8)章两百十七 大势已至终倾力 欲整山河顾奸何(中)章九十九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6)章三六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5)章八十二 帝室正统如云烟 能饮三碗鲜血否章八十九 指点江山大志显 生子何如孙仲谋章三十一 君子章七十二 河上决战意纷纷 破敌需策更赖战(4)章二十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章六十六 一朝得领五千甲 踏碎关山觅封侯(2)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头进一步 横渡黄河向胜州(上)章一百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7)章九十四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2)章六十五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6)章九 首殇阆州破 初捷剑门克(2)章一百四十五 立参谋处全军制 屯田有成再扩军(下)章六十八 郭威的压力章九十九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8)章四十 百面君莫辨章四十四 忠诚章四十二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3)章九十七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4)章六十六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1)章二十四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8)章四十三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4)章二十五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4)章七十五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2)章十二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