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十九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4)

等着别人打上门,自然只有挨打的份。

心里想的,也只会是如何渡过眼前劫难。

拿着刀枪走出门,才能是去打别人。

心里想的,自然也就是如何提升实力,好赢得一场场战斗。

不变强就变弱,而生存之道总是弱肉强食。

强大是强大者的通行证,弱小是弱小者的墓志铭。

山东六国都被秦国灭了,为何还有人在满嘴仁义道德幻想和平?

天下大争,从未停止。

“大唐的和平不靠仁义道德,靠强大的大唐禁军。”李从璟摸着第五姑娘的小脑袋,笑容温和像是窗外的秋阳,“人人都说打江山而后守江山,朕不守江山,朕会一直打江山。”

“虎狼之君!”第五姑娘跪坐在旁,给李从璟斟好茶,皱着小巧的鼻子打趣一句。

“虎狼之君,守成之君,亡国之君,多少朝代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李从璟把茶碗递到嘴边,吹了吹热气,动作略微一顿,“朕宁愿我大唐往后的君王,都是虎狼之君,而不要渐渐沦落为守成之君、亡国之君!”

......

傍晚的夕阳缓缓沉向山峦,带着一股迫切的意味,一如远行归家的游子,急着要去叩开熟悉的柴扉,晚风从山岗上吹下来,已是带着直入骨髓的冷意,吴生不由自主紧了紧衣领,在马背上左右看了看,前后都是低着脑袋行军的回鹘战士,从他们冷山冷石一样的表情中,很难去揣度他们此刻心中的想法。

“今日赶不到了,就在此处扎营。”身前的部落老酋长传回了上峰指令,带着几分无奈,“本想趁夜赶至甘州城,但这野外的唐军游骑太多,夜里行军多有危险。”

身周的回鹘勇士停下脚步,经验老道的人勘察宿营场地,呼喝着开始分派任务,勇士们陆续下了马,人群逐渐散开,没有分到任务的人,解开驮马上的行囊,准备搭建帐篷,也有人仰头灌着水囊,顺便看几眼周围的地势。

这是一处山坳,周围的林木稀稀落落,裸露的岩石随处可见,山风摇曳着落了叶的树枝,轻微的呼呼声说不上如泣如诉,倒是近似亲人在耳畔的低语,吴生没来由的有些头疼,尤其是听到队伍后面绵羊的叫唤声,总觉得心绪不宁。

“吴郎,你没事吧?”相熟的回鹘战士见吴生面色苍白,凑过来关切的问。

吴生摇摇头,没有去直视对方的眼睛,“无妨,大抵是西风太冷了些。”

他牵马穿过喧闹的人群,微微低着头走到队伍后面。把马拴好,顺着山坡攀上几步,坐上一块凸起的石头。望着山前热闹忙碌的千百回鹘战士,吴生想要长舒一口气赶走一日的疲惫,却怎么也吐不出这口气。

从部落出来,原先的百人小队汇合了其它队伍,行军队列变得庞大了许多,这也让吴生施行心头计划的难度增加不少,这些时日心思过重忧思过甚,突然的头疼其实并不突然。

凝望着远方渐渐落到山头的夕阳,山前的金辉被阴影寸寸遮盖,吴生的心头也好似升起一团阴云,他索性在山坡上躺下来,想要闭上眼睛休息片刻,奈何眼皮刚一合上,眼前就不停掠过昔日战阵厮杀的惨烈场面,耳畔也似回荡起金戈铁马之声,让他不得不重新睁开布满血丝的双目。

此处距离甘州城已经不远,依照大军的脚程,明日是必然会到的,只是到了彼处之后,吴生实在没有把握自己能在千军万马之中做甚么。或许找个机会溜走,悄悄潜回唐营才是正确的选择,但吴生不甘心,昔日他与同袍在灵州数月血战,无数手足接连陨落,就是因为河西贼人与夏州乱军挑起事端,若是此番不能让他们付出一番代价,吴生自觉无颜面对那些俘虏后试图逃走不得,而被残忍杀害的同袍。

夕阳最后一丝余晖洒落脸庞,吴生伸出手挡在眼前,望着金辉从指缝里流过,他在心头默默念道:以大义之名,行卑鄙之事。

恍惚间,他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在大唐铁甲纵横捭阖的身影中,部落里的勇士相继倒在血火里,而那些平素与他相熟,常拿出私藏劣酒邀他同饮的回鹘人,则在地上挣扎着抱住他的腿,用怨恨的目光一遍遍问他为甚么。黑烟与人影之后,月朵那穿着破衣烂衫的瘦小身影一步步走过来,绿油油的双眸像野狼一样盯着他,坚定而缓慢的举起了手中黑乎乎的丑陋匕首。然而少女手中的匕首还没落下,一骑唐军就从她身后奔过,寒光掠过一道圆弧,她的头颅高高飞起,不知落在了何处,只剩血泉喷涌的无头尸身在他面前僵硬的倒下,黑乎乎的匕首砸在他脚上。

吴生无意识的呢喃:“别怪我,我们是敌人,一直都是。”

以世间最有情的大义之名,行世间最无情的卑鄙之事。

吴生猛然坐起身来,腰板挺得笔直,目光犹如钢铁。他想,或许趁着今夜,他应该潜逃出营,去联络甘州城外的王师,然后领着王师来将这些回鹘人一网打尽。

他忽的一下站起身,正想去做甚么,不料眼

前一阵泛黑,又无力坐了回去。

......

月黑风高。

吴生蹑手蹑脚走出帐篷,营中光亮并不强烈,巡逻的战士刚好走过去一队,他紧了紧衣领,机警的钻进了冷风中,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路线,向营外走去。途中意外的碰到了熟人,被他以上茅厕为由搪塞过去,对方也没有疑心的道理。

翻越营墙并不难,为了避过角楼上的岗哨,吴生还是等了许久才等到好时机,因为左右观望的关系,手脚动作难免有些误差,木桩子划破了衣衫,吴生没有在意,只是回头确认了一遍有无碎步被留下。

出了营,吴生在营后的山林里绕了一大圈。他自然是不能选择从前营走的,彼处有太多岗哨,走山路虽然艰难许多,不过要安全不少。因为着急赶路的关系,免不得被林木荆棘划破衣衫,甚至脸上、手上都渐渐多了许多血痕,出山之前也不知摔了几回,周身疼痛的地方太多,反而没有太大感受了,好在没有崴到脚,倒也算幸运。

从营地到甘州城,大路只有一条,吴生不用担心走岔,夜里两军游骑斥候的活动也很少,否则一旦遇上,别说跟对方虚以委蛇,很可能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就给杀了,即便遇到的是唐军游骑,对方也不会给他特殊待遇。

沿着大道奔行,一路上吴生极为警惕,一旦听到马蹄声就躲开,等对方过了再继续赶路,如此折腾了好几遭,凭着敏捷的身手与几分幸运,吴生总算到了甘州城外。

两军交战之所,便是夜里,也有大量将士活动,这个当口谁也不敢大意,游骑岗哨多的可怕,双方界限分明,回鹘人控制城西,唐军控制城东,各有各的势力范围。吴生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一路来不仅奔波还要担心受怕,纵然他久在边军,也大感吃不消。

潜行的时候,吴生最担心的是遇到同样在潜行的哨探,他不知道两军哨探、游骑今夜的暗语,两者一旦碰上,他几乎没有存活的可能,对方也不会给他解释的机会,只会立马将他斩杀。

在靠近唐军边营的过程中,吴生被唐军哨探发现。此时他没有做贼一样潜行,而是在大摇大摆的行走,这大抵也是唐军游骑在围过来的时候,没有将他立即射杀的原因。不过身上的回鹘人服饰,还是为他带来了不少麻烦,望着对准他的一架架短弩,吴生手心里冒出了许多汗水,好在汉话说得流利无比,帮他渡过了最危险的瞬间。

“带回去。”为首唐军哨骑的这句话落在吴生耳中,无异于天籁之音。

“某姓吴名生,乃朔方军柴克宏将军麾下,数月前跟随刘仁赡将军救援高审思将军,半路为回鹘人所困,受伤力竭被俘......此番随回鹘军队来援甘州,今日方至五十里外......请带某拜见将军,某能为大军领路,击溃来援之贼军!”这番话吴生不知说了多少遍,从在营外遇到哨骑,到被带进军营丢进帐篷,他的嘴就没停止过开合。

然而没有人理会他。

唐军将士把他带回来,似乎只是单纯的抓了个疑似唐人的俘虏,并没有希望从他身上得到格外的东西。

吴生知道这是正常的,他既非唐军哨探又非唐军细作,更不是身份非常的军中将校,他不过就是个寻常士卒——数月前是。没有身份还人微言轻,底层将士管不了他,有资格管这事的人没兴趣管他,唐军将士没有在看到他的时候,就一刀把他杀了,已经是他的幸运。军中将校倒是该把他当作敌军细作来审讯,看他有甚么企图——但是唐军明显连这个兴趣也没有。即便吴生是敌军细作,只要关押在营中,也无法还能有所动作,如果吴生不是细作,真的是逃回来的唐军俘虏,大战之时就更不会有将校有闲暇来理会他,战后倒是有可能去查实他的身份,然后找个机会将他带回灵州——顶多如此而已。

帐篷里不止吴生一人,还有其他被唐军哨探抓住的人,吴生苦苦哀求看管他的唐军将士,甚至不惜危言耸听,希望见一见将军,但没有人愿意为他传话。

千百人的军功,没有人在意。

吴生求见朔方军将校,求见柴克宏、刘仁赡,却被告知朔方军根本就还没来——就算来了,柴克宏、刘仁赡也几乎没可能知道他这个人,更不会有闲暇来见他这个寻常军卒。

就这样,吴生在军营呆了许久,直到大军攻克甘州。

然后又过了许久,吴生得知大军攻占了肃州。

再然后,王师开始安抚地方。

甘州回鹘正式成为大唐治下之民,吴生的军功也彻底没了可能性——甘州已经没有敌人,没有敌人,又何来军功?

再往后,吴生随着大队人马回到了灵州。

在灵州,历经波折,吴生证明了自己的身份。

遂回家乡,与家人团聚。

再去灵武县,见到了玉娘。

与玉娘成亲,自此过上寻常生活。

......

吴生回过神来的时候,夕阳正好完全沉下西山

寒冷犹如潮水,从脚底蔓延上来,寸寸没至头顶,将他完全淹没。吴生感到呼吸困难,也感到浑身无力,似乎心跳都变得微弱,行将就木。

他知道,即便他想要立功,王师也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他一个寻常小卒,即便是去了王师营地,也没有人愿意理会他,大军更不会为他这个身份不明的人,而有甚么行动,他的最好的命运,不过是军中设立了收容先前被虏至河西的朔方军民的场所,而他在这个场所里占据一个普通的位置。

然而吴生更加清楚,他根本不可能走进王师营地,在此之前,五十里的路程,甘州城外的交战泥潭,足够他被两军哨骑不问青红皂白的斩杀百十回。

“立功?不可得。回去?不可得。”吴生低声喃喃,比之臆想中的壮怀激烈,这才是真正的现实,冷冰冰的现实。

“国家总是这样大,个人总是这样小......战争总是席卷天地,个人总是随波逐流......”吴生把头埋在双膝之间,不愿再去看任何人、任何事。

身份贵如张骞,也在草原蹉跎了十多年,身份贵如苏武,也只能在草原上牧羊,何况是“没名没分”的吴生。

很多时候,两难的选择常会把人逼疯,但比这更惨的,是压根就没有选择的资格,只能做一个浮萍,在风雨中接受命运的安排。

心中装着金戈铁马与壮怀激烈的吴生,在这个时候,第一次认识到了个人的渺小与无奈。

但这不过是开始。就在吴生感到自己一颗心沉到谷底的时候,从不知多远的远处,传来一阵轰然的巨响,如同万千惊雷在刹那间砸落地面,他愕然抬起头来,循声向山那边望去,就看到彼处暗淡的天际,骤然爆发出晨阳晚霞般的冲天红光,映透了半边天,接近着,便是海潮般的沙场杀声,在彼处轰然响起,仿佛连天都要冲破,连山峦都要震塌。

“怎么回事?”

巨大的动静引起了所有人注意,山前扎营的千百回鹘战士,全都停住了手中的活计,一起向山那边望去,脸上布满了震惊与疑惑之色。

吴生在山坡上站起身,扶额远眺,虽然注定甚么都看不到。

彼处是甘州城的方向,如此大的动静似乎只有一种可能,他的心跳不禁加快,一只手紧紧攒成拳头。

意识到可能发生了甚么的不止吴生一人,大军很快做出应对,又一批游骑被紧急加派出营,赶往甘州城查看情况。不久,有军令传下来,除却加紧修筑营地外,所有人等都要做好应战准备。

突如其来的紧急状态,让所有将士都面色凝重,吴生正在低头沉思间,相熟的回鹘勇士过来对他郑重叮嘱道:“待会儿跟紧我,万一有事,可不能走丢了,否则连部落都回不去!”

事实上,所有人都已经回不去。

入夜,山那边的红光与杀声渐渐平息,夜半,地面却忽然震动起来,并且动静越来越大,黑夜的恐惧与未知的战局,让所有人都惴惴不安,营地中的火把连接成片,火苗在夜风中飘零的燃烧着。

游骑率先归来,带回的是令回鹘战士绝望的消息:唐军攻破甘州,药罗葛狄银等人率部出逃。

——听动静,药罗葛狄银残部应该是冲这边来了,而唐军正在追击。

甘州城的战况众人并未亲眼所见,但傍晚时分的动静都听得真切,那座防备严密的重城都已经陷落,可想而知唐军的势大,如今药罗葛狄银都要出逃,众回鹘战士更是不可能存有反击的心思。

撤退,毫不犹豫的撤退。

没人想去力挽狂澜,甚至没人想去接应药罗葛狄银,众人只想在唐军追来之前,从这里远远逃离。

苍凉的夜,被仓惶的大撤退打碎。

吴生被汹涌的人流裹挟,只得跟着众人奔逃。望着慌张奔走的战士,望着月夜下跳动的火把海洋,听着此起彼伏哇哩哇啦的回鹘话,听着惊惶不定的马嘶声与脚步声,吴生没来由生出一股不知此时何时、此生何生之感。

他想回家。

乱军之中,他却没得选。

被簇拥在拥挤的洪流中,顺着大道向前方奔行,吴生的耳畔却传来愈发清晰的交战声。惊惶不定的逃窜永远快不过整齐有序的追击,身后的唐军距离他们越来越近,天亮后,唐军之前的药罗葛狄银残部,开始冲击他们原本还算齐整的队列。

这支不曾经历战斗的军队,由此不可逆转的也成了败军溃卒。败军溃卒没有秩序可言,丢盔弃甲只为跑得更快,你推我搡相互践踏只为削减阻碍,四散而走想要脱离恐怖......事实只能是,溃败得更加彻底。

整个白天过去,唐军的追杀没有停止。

这看似不可能,却真真切切的发生了。

唯一的可能是,唐军追击的精骑,早就有了准备,并且在相互交替前进。

溃军只能直奔肃州。

差些在乱军中丧命的吴生尚且不知,肃州有甚么在等待他们。

(本章完)

章八 一载相识十载别(2)章两百三七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2)章三十八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7)章八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8)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1)章十九 你知死吗?章七十二 人间忠义有谁识 强国有道莫自毁(1)章一百零三 一朝风云变天下 群雄侧目紧绸缪章五十七 其势不可挡【第二更】章四八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2)章四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4)章一百八十六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4)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当从相助章三六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5)章九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9)章五十七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3)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1)章二 奋我躯兮章四五 天成新政初现世 厉兵秣马看天下(2)章八十三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10)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头进一步 横渡黄河向胜州(上)章二十九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7)章十七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4)章二六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4)章十九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七 一支凤钗引风波 不是斯人胜似是(上)章四十六 敢叫勇协谋 大争于天下(1)章二十七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5)章一百四十九 谋利有成志士归 去王称帝性未改(下)章一百四十六 同光二年将去尽 行远何处觅归程(上)章八 兄弟章两百二九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6)章五十 李继韬的怒火章一百零三 两计使军安然归 辽东半壁已入瓮(上)章三十八 踏营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战活离阵 将军浴血为哪般(上)章八十八 大浪来袭群鱼跃 风雨一路洗鲜血(1)章三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4)章十五 接城章十一 投靠章九十二 昔曾浴血为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 (2)章两百零一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4)章二十九 什么是佛?章一百一十一 一年去尽一岁除 天成长兴成昨日(下)章七十八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5)章五 神仙山(4)章五十七 首战怀州城章一百一十 一年去尽一岁除 天成长兴成昨日(上)章一百二十三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6)章一百三十三 势有分合难预料 夜半有人入梦来(上)章两百十三 君问归期未有期 风雪漫过中州城(上)章二十七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章六十三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8)章七 虎狼环饲亦前行章十六 疯狂的小妖精(第二更)章五 深夜遇袭逃百里 三人说契丹国事章四九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3)章十二 袭营章九十一 王朴坐论天下谋 何人雄关退千军(上)章八十四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10)章九十五 调兵遣将上赌桌 不成虎狼便为食章一百零一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8)章二十七 百战安义(6)章七十四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1)章九十五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3)章一百一十五 既复故土不忍弃 亡羊补牢候乳虎(上)章九十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6)章五 深夜遇袭逃百里 三人说契丹国事章十六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7)章一百零二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9)章九十 千万人拦亦可杀 君不见妾妾见君章十九 你知死吗?章一百四十 游演武院有三望 说耶律敏待一言(上)章八十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6)章五十二 天下士子入洛阳 衣冠南渡自此终章六十七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8)章七十五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1)章四十八 帝国之军威【第二更】章四八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2)章七十二 非是英雄留不住 厚积薄发正道行章七十九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6)章十二 有人西楼杀宰相(1)章十三 胜章二十七 百战安义(6)章六 神仙山(5)章一百零六 耶律敌烈所图何 风云际会桑亁关(1)章十七 故布疑阵引人乱(中)章两百四八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13)章七十七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3)章四十二 西路军接连数战 李从璟大定江淮(3)章四十 西路军接连数战 李从璟大定江淮(1)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4)章九十八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5)章三十五 李继韬之谋章八十四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3)章一百二十一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4)章五七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4)章四十四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5)章九十 苍鹰戏鼠走檀州 白袍书生战辽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