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第一次反围剿2

王书辉一直认为,老马对封建制度的定义和中国的事实对不太上。

按照王书辉自己的理解,马克思说的那个封建制度,指的是地盘的分封。也就是那种土地分封,那种每个封建贵族都拥有一小块土地。在这块土地上,他们可以称王称霸,自己关起们来做土皇帝,普遍性的享有“初夜权”等各种狗屁权力的那种封建。

作为一个对历史有一定研究的人,王书辉觉得,马克思说的那种封建制度,倒是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很接近。

可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大一统中央王朝的建立,把“封国”变成了“郡县”。马克思说的那种封建制度,在中国就开始处于一种模糊不清的状况了。从秦始皇开始,无论是哪个统一了中国的封建王朝,都是在不遗余力的消灭马克思说的那种封建制度的。

汉王朝统治者,走的是先灭异姓王,再灭同姓王的路子。从史实上看,你别看刘秀是王族出身,但是实际上他就是个草根丝。在西汉末年的天下纷争里,都没个正经八百的刘姓王爷,能够露面的。

等到了东汉末年,什么刘虞、刘表、刘璋之类正经的汉室宗亲,基本上都是些鱼腩人物。还没怎么露头呢,就被卖草鞋的大耳贼,说谎话的曹阿瞒,和混血人种碧眼儿给碾压的不见踪影了。

实际上,从东汉到两晋,马克思说的那种封建制度,不断的被孝廉推举制度、九品中正制度消解。虽然在两晋时代,封建门阀势力表现出一定的马克思说的那种封建制度的特征来。但是,两晋灭亡之后重新建立了统一的中央王朝的隋帝国,正式的确立了科举考试制度。

这一让西方的启蒙思想家们垂涎三尺,向往无比的文官选拔制度,从根本上,把马克思说的那种堕落恶心,一无是处的“初夜权”式封建制度,消灭在了中国的大地之上。

科举制度的建立,把封建土地所有制,也就是土地私有制这一制度的根本性矛盾,在封建制度本身能够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了最大的压制和消解。从此之后,中国开始了两三百年一循环的封建王朝的兴亡更替。

现代社会的研究者,在对比东西方封建制度两者的时候发现,中国在确立了科举制度之后,中国社会就进入了一种,至少能够维持两百年以上稳定期的稳定时代。而西方国家在封建时代里,几乎是没有一时一刻是平静的。封建主之间的战争和攻伐,无时不刻的在西方世界里上演。

可是,王书辉也明确的知道,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时代,绝对也是封建主义的社会,采用的社会制度也绝对是封建社会制度。可是,中国的封建,绝不是马克思说的那种封建。中国的封建到底是什么样的封建呢。这是王书辉以前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直到他接触到了两个人的想法之后,才豁然开朗。第一个是王书辉在读大学时看到的一本新闻传播学学者,陈力丹教授的书。他在那本书里的一篇文章中,论述中国的媒体的权力问题。他指出,中国的传媒绝对不是什么第四权力,他们的权力是一种来自政府的延递性权力。

陈力丹教授的“权力延递”的思想,给王书辉对于中国封建制度的认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个,则是一个非著名的学者,或者说非专业的政治经济研究者,著名的网络写手虹猫写的小说。他在书中,很清晰的论述了中国封建制度,那就是:中国的封建制度的本质,是一种权力封建。

虹猫提出,中国在科举制度被建立起来,并成为国家最主要的官员选拔制度之后,马克思说的土地分封就被彻底的消灭了。随之建立起来的,是全新的,权力分封的新制度。他指出,从从此之后,“权力决定了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的掌握。谁能获得权力,法理上来自于皇帝的政治权力,如何进行层层让渡,这就成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王书辉清楚的知道,在中国的封建制度进入顶峰期的明清时代里。中国的封建制度的实质就是权力分封。在奉行权力分封的明王朝,王书辉毅然决然的掀起土地革命,这就是对封建制度的赤罗罗的直接挑战。这就是对的明王朝权力分封的所有利益既得者,一切的地主、富农、土豪、劣绅、秀才、举人、进士、文官、武官、王爷、勋贵,发出了最直接最直白的挑战。

这就是他无时不刻的推动复兴会的工业建设,无时不刻的推动复兴会的思想建设,无时不刻的推动复兴会的军事建设的原因。

因为,只有工业化,只有具有工业化配套思想的先进组织,只有用工业化武装了的复兴革命军。才能摧枯拉朽的摧毁一切自己的敌人,也就是那些,权力分封的封建制度和这种封建制度的所有衍生物。

王书辉可不是他的学生弟子们,那些年轻的流民草根社会底层出身的复兴会会员们。他们只是感性的认识到封建制度的代表们,那些地主老财土豪劣绅,以及官员乃至朝廷,敌视他们,憎恨他们,想要消灭他们。

王书辉则完全是在理性上明确的知道,他要进行的工业化,他要推动的中国的社会进步,与封建中国的一切都是格格不入,全面对立的。

在王书辉的有意引导下,复兴会会员们自身觉得,在复兴会与一切反动势力的矛盾斗争中,复兴会是无辜的,高尚的,像天使一样善良纯洁的。地主老财和各种官员们对复兴会的进攻,是一种对方主动进行的挑衅行为。一起矛盾,都是他们主动挑起的。

但是,王书辉知道,从现实的角度讲,从自己的穿越者身份上讲,他一点也不奇怪封建制度极其衍生物,那些地主老财,官员读书人们会仇恨自己,想要消灭自己。因为自己搞的这一整套东西,无论是土地革命,还是土地革命的目的,中国的工业化。都是在绝对意义上,主动的,对封建制度以及与封建制度相关的一切,发起冲锋的。

从主动和被动方面讲,实话实说,王书辉知道,自己才是主动的那一方。因为在原本的历史时空里,人家地主老财和官员贵族等封建制度的利益既得集团,根本就是好好的继续在后来的中国存在了好几百年,继续祸祸了中国好几百年。直到秉持着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列强们,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兵工产品,轰碎了封建统者千秋万代的迷梦。

实际上,很难说王书辉是某种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他就是想要工业化,就是想要建立一个工业的中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王书辉自然而然的,就选择了他所知道的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已经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意识形态,并用这种意识形态,建立起复兴会这个照虎画猫的组织的。

王书辉知道,自己和这个时代的一切封建制度的利益既得集团,是一个不死不休的关系。所以,他在杀人上,在放火上,表现的都无比坚定。他在对工业的建设上,在对复兴会的思想建设上,在对复兴军的军事建设上,表现的非常紧张。

因为他知道,所有针对中国工业化的反动势力,或早或晚的都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反应过来。在这之后,他和复兴会就要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种进攻。

就在几百里之外的荆州府,荆州卫指挥使苗伟常的家中,最先反应过来的一小撮反动势力,就正在酝酿着对复兴会的第一次大围剿。

包慧赞的话,让苗伟常害怕的同时,也变得坚定从容了起来。他虽然没有王书辉的那种对封建制度是“权力分封”的明确认识。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一切,全都是从自己的主人、少爷、现任吏部尚书张问达那里来的。

他虽不知道这就是一种权力分封。但是他也知道,在小主人张天禄被杀,张家在荆州的土地被占的那一刻开始。想要继续维持自己荣华富贵的日子,就必须和王书辉拼个你死我活了。

想明白了利害关系,重新从容镇定起来的苗伟常,立即就恢复了堕落的封建官员的本来面目。面对锦衣卫荆州千户所千户包慧赞的质问,精通官场太极之道的苗伟常,立刻就对包慧赞展开了反击。

“我老苗不过是个吃粮的破落户,管的也不过是荆州卫这一亩三分地里,一群军汉的事情。有没有人造反,什么人造反,这等事情不正是你包大人领着的锦衣卫的职责么。说起来你包大人作为锦衣卫,荆州府上下的事情,不都应该是你包大人一清二楚的么,您老人家怎么还跑到我家来兴师问罪来了!”

实际上在上门之前,包慧赞就已经定下了策略了。那就是想法设法把对付王书辉的领导工作交给苗伟常来干。

虽然对于造反的事情,锦衣卫才是专业对口的。但是,包慧赞本人根本就不相信一个郡王的女婿会造反。

当然了,从业务上讲,给一个和皇帝八竿子打不着的郡王女婿,安排个造反的罪名,这对于锦衣卫来说,真的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可是,包慧赞还是对这件事情非常的忌惮的。原因也很简答。

第一,地方锦衣卫和京师锦衣卫之间的势力和实力差距是巨大的。在京师,只要有上面的一句话,都不用皇帝亲自下令,只要是司礼监派个小太监传句话,那么抄家灭族的事情,锦衣卫做的那是雷厉风行的。因为锦衣卫那是天子亲军,只要有皇帝的授意,不管是直接的旨意还是通过司礼监也就是内廷的暗示,锦衣卫都可以利用皇帝的权力延递,采取一切手段完成工作。

但是,地方的锦衣卫则没有这样的威势。他们长期驻扎在地方,因为锦衣卫的特殊属性,不能够和地方势力相结合,受到当地势力的天然排斥。这就使他们只能被动的接受上级锦衣卫的命令行事。因为地方势力的盘根错节,没有什么直接靠山的锦衣卫,在地方上的活动,实际上是有诸多的阻碍的。所以,包慧赞是不怎么愿意参和到地方势力的冲突中的。

第二,锦衣卫荆州千户所上面可没有行省一级的锦衣卫组织。锦衣卫荆州千户所的上级是南京锦衣卫。南京锦衣卫可是在南京守备太监的直接管辖下的。包慧赞毕竟是个锦衣卫千户,他可是非常清楚,枝江郡王和南京守备太监的关系是非常良好的。

第三,包慧赞对于王书辉是个什么样的人,也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据他的了解,王书辉仗着以西洋宝镜和西洋水晶进贡,换来的三代帝王的宠信,在枝江县地界上是非常肆无忌惮的。他先是弄死了枝江大户,在上很有名的马松华,把他全家弄了个灭门,之后就仗着势力占了马家在枝江的土地。

而且,据包慧赞了解,王书辉在挣钱上表现的也非常的霸道。荆州南部各县,不少商家都是被王书辉弄出来的枝江商盟给挤垮了的。特别是在私盐买卖上,这家伙非常的狂妄,不给任何人面子。凡是敢于和他作对的,无论什么人都是死路一条。

面对这么一个非常光棍,非常流氓的人物,包慧赞怎么可能不忌惮呢。

可是,即使包慧赞再怎么忌惮,他也这次也必须硬着头皮和王书辉做对了。和书僮出身半路出家的苗伟常不同,包慧赞出身一个世袭的锦衣卫人家。他家几辈子当锦衣卫,到了他这一代因为机缘巧合,结识了锦衣卫总头目骆思恭。就靠着这么一点儿机缘,包慧赞才从一个普通锦衣卫小旗,升格成了千户的。

但是,自天启皇爷坐了龙庭之后,他的老大骆思恭的处境越来越糟糕了。本来锦衣卫大头目这种位置,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更何况,据他听说,内廷里势力很大的魏公公,对骆大人好像特别的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包慧赞的千户位置也变得岌岌可危了。经历了万历朝的包慧赞认为,现在大明朝的天下是文官的天下,只有像自己的大头目骆思恭那样,有了文官做靠山,才能把武官当的高枕无忧。一直在湖广当差的包慧赞就把自己投靠的目标,定位到了当过湖广巡抚的现任吏部天官张问达的身上。

几次接触下来,张问达那里还是不怎么热情。直到三天前,京师张府的管家亲自给他带了一封信和几句指示。张大尚书表示,只要包慧赞能够把王书辉给弄倒,最好是能够给他定个造反的罪名抓起来,那么,他老人家就会接受包慧赞的投靠。张问达承诺,只要他把事情办成了,他不仅会保住包慧赞现在的职位,更会把他这个千户活动成世袭的。

一个世袭锦衣卫千户的诱惑,包慧赞是无法抵挡的。

就这样,即使再怎么忌惮王书辉,他也毅然决然的决定参合进来了。

第293章 没用的和有用的(2)第296章 朱舜水访武昌(1)第268章 承天事变(2)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14章 立足(2)第172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4)第274章 承天事变(8)第138章 大炮机枪蒸汽机第122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3第263章 学员张兆欢(3)第248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2)第325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4)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265章 学员张兆欢(5)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261章 学员张兆欢(1)第422章 机械和教条第437章 三种“非国民”第349章 炮击金州卫(2)第76章 大丰收(2)第497章 老丈人朱术圳第130章 工业化的浪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18章 起步(2)第343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4)第39章 妖僧(3)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225章 四省攻鄂2第349章 炮击金州卫(2)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307章 终结者4第122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3第393章 光复辽南8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11章 婚事(3)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241章 肖文龙的觉醒(1)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3)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329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4)第404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7第261章 学员张兆欢(1)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171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3)第70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4)第122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3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43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3)第58章 工业的獠牙(2)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449章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应对第120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1第473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1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130章 工业化的浪第483章 中倭新关系3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159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3)第399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2第309章 终结者6第3章 穿越(3)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435章 复杂繁重的准备工作第202章 连锁反应3第338章 制度这个事儿(3)第279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1)第26章 开始(2)第189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5)第17章 起步(1)第270章 承天事变(4)第172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4)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179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5)第365章 建设新湖北(8)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349章 炮击金州卫(2)第257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5)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173章 审判(1)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411章 推销员曾德昭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41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1)第482章 中倭新关系2第206章 连锁反应7第411章 推销员曾德昭第382章 东改编1第437章 三种“非国民”第2章 穿越(2)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269章 承天事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