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

王书辉是个有一定书本工业知识基础,对工业化有一定直观认识的文科人士。他对意识形态,对社会科学理论的掌握,是相对比较深刻的。但是,对于工业化涉及的一切理论的和实践的知识,他都得算得上是个外行。

好在,因为有时空门的存在,王书辉可以通过现代社会庞大的智慧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他解决自己在明末进行工业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主要办法,就是除了查阅资料之外,通过网络将自己在明末面临的现实情况,以写小说的名义,邀请各个方面的内行人,组成讨论组,对他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给他提供解决办法。

因为这个原因,王书辉需要每周回到现代社会自己的家里,和自己的各种智囊们进行两次电视电话会议,和各种网络联系。

前不久,有一个叫观沧海的专家参与到了自己的讨论组中。观沧海在仔细研究了王书辉的各种设定之后,提出了三个问题。

第一,“在封建社会的巅峰时代里,中国的识字人口仍旧极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毫无科学概念。在通讯手段极其低下,所有人对工业社会毫无概念的时代,我不认为主角有那么大的能力,能号召幻想着干掉地主自己做地主的人,跟自己干土地革命的。”

第二,“我也不信主角在那种状态下,能对整个团队做到有效掌控。兔党尚且有各种山头,那个时代的低下通讯效率,低下的组织结构,文化水平,政治觉悟,很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内斗,导致主角的愿景成为泡影。说到底,那个时代更注重的是个人利益,人家跟着老大是为了吃肉的,不是为了一个虚幻的盛世中华。东林党倒是有这个梦,可却是主角要清除的对象。”

第三,“书中的工业化金手指开得太大。对古代人来说,拿来主义,现成的简单设备使用没问题。但是想要进行设备的复制,没那么容易。那涉及到一个工业体系。主角不种田几年,那么工业化不是死人那么简单,比大y进后果还严重。”

“以锅驼机为例,请问钢板如何制造,现代走私轧机?那轧机的动力怎么办?设备维护保养如何解决。估计焊接是玩不了的。铆接,但是钻头怎么办,钢板可不是可以制造上千万的滑膛枪的铸铁。设备加工精度能保证气密性吗?还有其他方面的各种问题。”

(感谢一清观沧海同志的帮助)

对于这三个问题,王书辉是进行了细致的思考的。不能不说,观沧海同志指出的问题,确实困扰着王书辉。王书辉耗费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脸上留了道疤痕,断了一根小手指头,勉强的在明末建立起的,一个现代乡镇企业水平的工业基地来。遇到的问题,那真的是车载斗量。

经常是,一个工厂里的一个车间里的一个工人出了问题,王书辉就得去把问题搞明白之后,拿着问题回到现代社会查找资料,咨询专家。之后再回到明末,手把手的教这个工厂里所有的工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还是在观沧海说的那种,拿来主义的情况下呢。

不过在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政治教育方面。王书辉倒是没遇到什么太严重的问题。除了遇到了宗族和农村工作组之间的矛盾之外。大部分老百姓在面对土地革命的时候,表现的非常积极,非常配合。

原因倒是很简单,因为王书辉的土地革命,实际上就是在满足老百姓的,“想要变成地主”的愿望的。每人五亩地,以一家五口为例,那就是一家人可以占有二十五亩土地。王书辉分给他们的还都是好田水田。

在明末中国,不存在人均土地占有率不足的问题。全中国现在不过才一亿五千万左右的人口。可耕地还是现代中国那么多。即使不如现代中国多,也至少能达到清朝的水准吧。老百姓想要当地主,客观的条件实际上可以满足他们人人当地主的愿望。

封建社会里的土地矛盾,不是土地不足的问题,而是土地分配制度的问题。是占人口总数不到百分之十的人掌握着全中国绝大多数土地,占人口总数百分之九十的人,没有土地,或者土地不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用土地革命刚刚好。

所以说,土地革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王书辉用来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就是观沧海说的那种“跟着老大有肉吃”的办法。只不过,封建开国者用土地收买少数人的人心,对其他的人则是通过用土地收买了的少数人压制他们。

王书辉进行土地革命,人人都能分到五亩地,则是一种收买所有人人心的办法。

至于投身革命的人,也不用担心。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朝廷中代表晋商集团利益的晋党官员王崇古、张四维等人,代表江南商团利益的东林党等等。在某种意义上明朝中后期占据朝堂的那些人,都是利益代言人。就是明朝的官僚资本主义势力。或者可以称之为利益既得集团,即封建主义和萌芽的资本主义的结合体)、“外族入侵”这三座大山下。接受了王书辉初中水平政治教育的,社会最底层出身的流民、破产自耕农、佃农、矿奴、农奴等占社会大多数的底层人民,对于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新社会,都表现的非常热衷,非常坚定。

王书辉对于复兴会的态度,也不是说要把所有的复兴会的会员紧紧的抓在手里的。

王书辉对于复兴会会员来说,是一种导师的身份。他们的知识和文化,甚至军事技术,都是王书辉亲自教授的。王书辉要做的是革命导师,不是独裁者。复兴会组织,只要坚决按照组织章程,在做决定的时候做到,使用民主集中制原则。那么即使在以后,复兴会的外敌消失了之后,对于山头主义等问题,使用开展整风运动,甚至展开肃反运动,就可以解决了。

另外一点就是,复兴会是一个以“复兴井田,土地公有”(国有土地制度)为土地政策,以《万物一统律》和《万世归一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披着尊崇荀子,推崇“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礼”“法”思想(法治思想)的外皮的,近代化的政党组织。

复兴会的思想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际上就是儒家的理论的一种进化和升华。井田制,实际上就是土地国有制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经过改头换面和丰富添加之后,就是深化和完善了的荀子思想。

这套王书辉依靠现代智囊整理出来的思想,是非常贴合古代的儒家思想的。至少也能算得上是儒家思想的一个分支。用王书辉的智囊房启明的话说,“这玩意很能忽悠人,对于封建读书人都有一定的忽悠力。”

王书辉觉得,既然在历史上,那么一大批出身于封建地主阶级,受了资本主义教育的人,会背叛自己的阶级,投身革命,并最终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那么,谁说在明朝末年的历史阶段里,就完全没有能够背叛本阶级甚至本民族,接受复兴会思想的古代人呢。

举个例子说,在南明时期两蹶名王的李定国,如果在张献忠死后,不是只有满清和南明两个势力,而是有满清、南明和复兴会三个势力存在,供他选择的话。李定国就很有可能选择复兴会。

农民造反者虽然一般都会重新走上封建主义的老路,不过那是在没有更先进的选择的情况下。王书辉相信,像李定国这样的人,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就一定会选择复兴会,参加复兴革命的。

比如说现在,一个现年二十二岁,名字叫顾君恩的年轻读书人,就正在他湖北钟祥的家中,看着一本叫做《复兴论》的,介绍复兴会思想的书籍。这本薄薄的小册子里介绍的“复兴井田”、推崇荀子的内容,给年轻的顾君恩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冲击。

强忍着大声叫好的冲动,努力的管理着自己表情的顾君恩,脑袋里带着疑惑,望着坐在自己对面的司马峰,问道,“司马管事就是专程给在下送这本书的么。”

司马峰完全不知道王书辉是怎么想的。湖广的读书人虽然不多,但是有举人功名的读书人也是很不少的。至于在江南地区,不管有名头还是没名头的读书人,更是多得不能再多了。

王大老爷一不找那些湖广本地区的那些举人们,二不去找江南的那些名士们。偏偏让自己去河南永城招揽一个名字叫宋献策,外号叫宋矮子的算卦的,和一个河南宝丰叫牛金星的读书人,以及这个刚刚二十出头,刚刚才考了个秀才功名的顾君恩。

不过,对于司马峰来说,王书辉王仪宾大老爷,对他的任何命令,他都是会不遗余力的去完成的。这可不仅仅是因为司马峰对王书辉的畏惧,更是因为,在王书辉的支持和合作下,司马峰领导的枝江商盟,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商业联合体了。

司马峰现在最怕的就是王书辉不管他了。因为在他看来,拥有神奇之术的王书辉,无论是跟谁合作,都会给对方带来巨大的财富。自己可不是人家一个唯一的选择。所以,他对王书辉的所有要求,都是要千方百计的完成的。

司马峰听了顾君恩的问话,带着和蔼亲切的笑容对顾君恩说道,“顾先生,我家仪宾专门嘱咐我,这次到你这里来,第一是要请顾先生看这本书的。第二,是请顾先生到枝江县一游,我家仪宾很想见一见顾先生。”

顾君恩听了这话,奇怪的对司马峰说道,“小子何德何能,竟能劳贵人垂顾。”

司马峰听了这话,笑着挥了挥手,站在他身后的老家人就立即端上一个盘子来。掀开盖在盘子上的布,露出盘子里码放整齐的银元来。司马峰对顾君恩说道,“这本《复兴论》就是我家仪宾所作。顾先生觉得如何!”

顾君恩只是扫了银元一眼,就把目光转了过去的表现,让司马峰心中暗暗点头,就听顾君恩慎重的说道,“以在下之见,贵上此论大可开宗立派,为一派开山鼻祖了。”

司马峰笑着说道,“老夫看了此书,也有和先生一样的想法。不过我家仪宾却还觉得,此书之论太过粗糙,故而想要邀天下有识之士共论优劣。顾先生为湖广俊杰,就是我家仪宾也是听说过的。所以才有今天老夫前来,邀请顾先生之事。”

顾君恩虽然对司马峰的说法并不怎么相信,但是,这本《复兴论》里说的东西,总有种遮遮掩掩隐隐约约的感觉。所以,为了能够真正的领会这书里说的意思,他还是决定要前往枝江县和王书辉见上一面。

在听到顾君恩答应前往枝江之后,司马峰留下两个复兴会情报中心的情报员给顾君恩带路,自己再次踏上旅程。他还要前往河南,为王书辉招纳永城县的宋献策和宝丰县的牛金星呢。

与此同时,荆州府苗伟常家里的讨论越来越激烈了。苗伟常废了好大的力气,才搞清楚了为什么自己名下的五个千户,和这些千户的几个亲戚跑到自己家的原因了。原来,王书辉在占了荆州张天禄名下的土地后,立即就开展了土地革命,给张天禄原来的那些佃农们分配了土地。

张天禄家的地,就在几个千户名下军田的中间。五个千户所的军户一看到复兴会在那里的举动,和给复兴会工作组干活的那些农人们的待遇,就接二连三的往工作组那里逃。一个月下来,逃亡军户已经达到三百多人了,很多人都是举家逃走的。

几个千户当然不愿意自己的农奴逃走了。他们上前和工作组理论,结果当然是被打的鼻青脸肿。等到他们派了家丁组成队伍前去抢人的时候。刚刚配发到个各基地村的手榴弹,给了他们深刻的教训。

复兴会在荆州给佃农们分地的举动,严重的损害了原张天禄家土地附近地主豪强们的利益。附近几家地主的农奴们,跑到复兴会在荆州的土地上,要求加入复兴会建立起来的新农场的人越来越多,这已经引起了这些地主们的公愤了。

第406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9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观1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70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4)第160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4)第329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4)第362章 建设新湖北(5)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3章 穿越(3)第182章 陈保生进城(2)第3章 穿越(3)第258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6)第281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1)第400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3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观2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89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4)第151章 红旗漫卷出枝1第482章 中倭新关系2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336章 制度这个事儿(1)第464章 作死的朝鲜第121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2第306章 终结者3第120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1第187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3)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46章 斗争模式的雏形2第384章 东改编3第4章 穿越(4)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260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8)第58章 工业的獠牙(2)第490章 云仙国王徐天草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24章 起步(8)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42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2)第30章 日常(2)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123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4第358章 建设新湖北(1)第237章 张知府的崛起(4)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130章 工业化的浪第130章 工业化的浪第146章 简单逻辑2第25章 开始(1)第113章 第一次反围剿之整风运动6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264章 学员张兆欢(4)第349章 炮击金州卫(2)第95章 吞噬人命的工业化(1)第244章 肖文龙的觉醒(4)第341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2)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28章 开始(4)第460章 国家级吉祥物的郁闷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99章 王书辉下乡记3第1章 穿越(1)第186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2)第359章 建设新湖北(2)第66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2)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历程第64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4)第265章 学员张兆欢(5)第399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2第350章 炮击金州卫(3)第171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3)第296章 朱舜水访武昌(1)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409章 无奈的朱由检第304章 终结者(1)第194章 武昌起义(4)第166章 松滋大开复兴花(2)第162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2)第368章 在山东(3)第266章 学员张兆欢(6)第57章 工业的獠牙(1)第174章 审判(2)第368章 在山东(3)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117章 第一次反围剿10第37章 妖僧(1)第187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3)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411章 推销员曾德昭第154章 红旗漫卷出枝4第373章 在山东(8)第442章 相同的身体不同的人生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