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1)

朱由检知道自己接手的是个烂摊子。可是在他登上大明皇帝的宝座之前,他只是知道这个摊子很烂,但是烂到什么程度了,他并不知道。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朱由检在紫禁城里非常的缺乏安全感。他的祖父、父亲和哥哥都曾经是大明王朝这个天朝上国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可是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死的离奇古怪,这让刚刚从信王府搬进紫禁城的他无时不刻的感到紧张和危机。

对于朱由检来说,他认为自己最大的威胁不是别人,就是这个正在他面前恭恭敬敬的等着他发号施令的老太监魏忠贤。

魏忠贤要是知道朱由检皇帝把自己当成他的一个生命安全的威胁的话,那他肯定会觉得非常的冤枉的。

魏忠贤也知道为什么朱由检对自己防备堤防的厉害。在天启皇帝还活着的时候,掌握着大明王朝的特务势力的魏忠贤确实一直有派人监视和控制朱由检的行为。可这不是他个人的想法和态度。

作为前一任皇帝的心腹,不管是皇帝的直接授意也好,还是皇帝的暗中暗示也好,就是出于一个心腹之臣的天然使命来说,对于可能威胁皇帝地位的一切因素,他都是必须全面的进行防备的。

对于魏忠贤来说,朱由检甚至都不是他防备和监视的主要对象。他的主要防备对象不是别人,正是在明末各种宫廷谜案中身影重重的万历皇帝的宠妃郑贵妃。如果不是现在朱由检已经不信任他了,他早就命令人手在宫中调查天启皇帝的离奇死因了。

魏忠贤甚至一直怀疑,天启皇帝无缘无故的落水,绝对和郑贵妃这个把持宫闱大权几十年的女人有着直接的关系。

魏忠贤虽然身体部件残缺了,但他并不是一个精神变态的家伙,他也是有着正常的感情的人。对于天启皇帝,魏忠贤是真心的忠诚和爱护的。魏忠贤没读过书,是个地痞无赖的出身不假,可是这种出身决定了魏忠贤内心深处一直有着浓厚的报恩情节。

他对于天启皇帝的效忠一方面确实是因为这种效忠带来了巨大的权势。可是另一方面,魏忠贤背着骂名兢兢业业的当着大明王朝的这个家,确确实实有着一定的报答天启皇帝的知遇之恩的因素。

1627年九月的魏忠贤还不知道自己最后会落得个分尸示众的悲惨下场。他心里一直认为自己并不是天顺朝的王振、正德朝的刘瑾那样的人。他觉得自己是嘉靖朝的黄锦、万历朝的冯保这样的人。黄锦和冯保都在当时掌握着巨大的权威和势力,可是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皇帝的授意。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所以,在认识到新皇并没有准备遵从先皇的遗嘱重用自己的意思,并且还非常厌恶自己之后,已经做出了所有努力的魏忠贤心灰意冷。他已经不再在乎朝政的事情了。魏忠贤默默的等着新皇的人手接管自己手中的内外权力,为自己被发配到南京看守皇陵和种地做了充足的思想准备。

“魏忠贤,你是怎么看这件事情的?”

朱由检和朱由校不同,他并不是作为太子而存在的。藩王的教育和太子的教育截然不同,虽然小时候,朱由检和作为太子的朱由校接受过一样的讲学待遇,受过相同的儒学教育。可是他并没有相应的官员作为以后政治上的帮手被事先准备好。而且关于怎么做皇帝,怎么处理政务的帝王教育,朱由检也没有接受过。

所以,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后,深感不安的朱由检缺乏帮手。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他感到措手不及。在这种情况下,遵从自己哥哥的遗嘱“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依靠魏忠贤的政治智慧,居然成了朱由检唯一的选择。

魏忠贤听到朱由检的话一下子愣住了。自从朱由检登基以来,他几乎从来没有向魏忠贤咨询过任何问题。两人之间的交流仅仅就是自己向他汇报一些奏折大事,然后新皇就会不冷不热的把自己打发走,一句多余的话也不会和自己说。今天,新皇居然用一种难得一见的态度询问自己的看法,这让心灰意冷的魏忠贤非常的意外。

不过魏忠贤并不认为这是新皇即将重新重用自己的信号。他知道新皇之所以会询问自己这个问题,完全是因为新皇还没有可靠的帮手。这个重视儒学,简直就像个年轻儒生一般的新皇相信的只有文官大臣。所以他神态冷淡的对朱由检说道:

“皇爷,这乱民流寇的事情,也不是如今才有的事情。陕西也好,山西也好,河南也好,这些地方都是从神庙老爷(万历皇帝)晚年的时候开始就连年灾荒的。这老百姓可不知道圣人的道理,他们吃饱了肚子就会老老实实,吃不饱肚子没的吃了,就要造反闹事。”

听到魏忠贤臧否圣贤的道理,朱由检的眉头不由得一皱。可是他没说什么,反而示意魏忠贤继续说下去。

魏忠贤敏感的发现了新皇的不悦,可是他心里嗤笑了一声继续说道:

“朝廷对此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这地方上的灾荒,应对起来无非在于免税和救济这两块而已。不过这地方上凡是到了要造反闹事的百姓,差不多都是没有田地的穷汉,免税的好处只会落到地方官绅的头上。”

“倒是救济这一块对于老百姓还有些好处。可是这发放救济要依靠地方上的官员们。但是,地方上的官员大多是贪财的。这救济到了地方,能剩下一二层发到百姓的手里就是好的了。故而朝廷在下拨粮款的时候,总要多准备一些,把地方官员的好处也筹算进来,总要让百姓多多得些好处才好。”

朱由检听不得魏忠贤这个宦官说文官的坏处。听到这里他肚子里已经充满了火气了。可是陕西、山西、河南都上报了严重的流寇作乱的情况,朱由检现在必须依靠魏忠贤来解决这些问题。

“那依你看来,现如今这陕西的状况怎么解决才好?”

魏忠贤能够明显感到朱由检的不满,他有些腻歪的回答他道:“大行皇帝在世时觉得文官全都是贼人,认为他们不可靠。所以听到这种地方上的事情,总要派出锦衣卫调查或者查看镇守太监的奏报。”

“奴婢以为,地方督抚最喜欢的就是推诿责任。所以既然事情已经到了陕西地方都不敢隐瞒不得不上报的状况了,那么地方上的情形只会更糟。所以奴婢觉得皇爷不妨先了解了解实情再做决断。”?时空之门1619

———————————————————————————————

第399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2第40章 妖僧(4)第159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3)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406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9第77章 大练兵(1)第344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5)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295章 明朝的经济危机(2)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观2第155章 红旗漫卷出枝5第131章 工业化的浪第122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3第242章 肖文龙的觉醒(2)第152章 红旗漫卷出枝2第239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1)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427章 这次的整风不一样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133章 入学风波2第403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6第203章 连锁反应4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369章 在山东(4)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265章 学员张兆欢(5)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128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1第486章 小朋友不听话第211章 保民军第一战4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333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2)第424章 教导营出身第338章 制度这个事儿(3)第112章 第一次反围剿5第162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2)第329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4)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207章 连锁反应8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3)第447章 一个是俘虏另一个也是俘虏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343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4)第247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1)第1章 穿越(1)第496章 长子王青柏第252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6)第303章 朱舜水访武昌(8)第373章 在山东(8)第245章 肖文龙的觉醒5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213章 保民军第一战6第177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3)第124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5第5章 准备(1)第452章 先死容易后死难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384章 东改编3第40章 妖僧(4)第248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2)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408章 黄台吉之死第173章 审判(1)第105章 反对本本主义1第57章 工业的獠牙(1)第470章 万事有理黄锦康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196章 武昌起义(6)第123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4第331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6)第22章 起步(6)第385章 东改编4第291章 地方工作(4)第10章 婚事(2)第66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2)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37章 妖僧(1)第218章 马祥麟的转变(1)第438章 王书辉从没想过当皇帝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267章 承天事变(1)第383章 东改编2第208章 保民军第一战1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421章 事情的另一面第177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3)第498章 因复杂的生产过剩第181章 陈保生进城(1)第176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2)第185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1)第17章 起步(1)第3章 穿越(3)第209章 保民军第一战2第468章 邮政局里的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