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绽放的幸运

幕府军和中华忠勇军的这场战斗,怎么说呢?只能说整场战斗的观赏性很强。

当然了,这个观赏性很强,是针对在旁边压阵观摩的复兴军海军陆战队的那两千名官兵而言的。

对于这场战斗的双方,那五万幕府军和那一万八千名中华忠勇军来说,这是一场真正的战争,而真正的战争对于战争双方的士兵们来说,从来就没有观赏性这种东西存在的。

从这场战斗来说的话,双方的实力差距是非常的明显的。

幕府军虽然有德川幕府从各地征募而来的五万多士兵,但是其中起主干作用的高级武士也只有两三千名。这些人可是正经八百的是目前这个时代里,整个倭国最强大的战斗力。他们都是那种常年进行武艺修行的职业武士。

和那几万农民出身的足轻不同,这些武士们单拿出来的话,单纯的比拼武艺,来自南九州农村的那些中华忠勇军的战士们,肯定都不是对手。

要知道,这些人虽然算得上是复兴军精挑细选出来的,但是在接受正式军事训练之前,一年多前的他们还是一帮子吃不饱饭,每天都拿着锄头往土地上使劲的封建时代的农民呢。

就是接受了一年多的军事训练,他们能够做到的事情,也不过就是按照训练的内容,听懂基层军官的中文口令,然后做出相应的战术动作而已。

实际上,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复兴党的海军摧枯拉朽的就把刚刚在海滩上的那几千幕府军轻松的“洗地扫清”了的话,这些第一次上战场的人,腿肚子还都转着筋呢。

而且虽然说人上一万没边没沿,但是自己这方只有一万八千人,对方有五六万人,这些基本的信息他们还都是知道的。一想到对方的人数比己方的要多,这些人心里都是直哆嗦的。

当然了,复兴军对中华忠勇军一年多的训练不是没有作用的。这一年多军事训练最大的作用就是,复兴军没有用那种国内正常的军事训练方式,而是用一种“三宾的给”的办法,使用学会了基础中文的中华忠勇军基层士官,采取最粗暴的体罚和饿饭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的训练。

所以,这些人在一年多的军事训练中已经对基层军官的口令产生了条件反射了。在严苛的训练下,哪怕就是他们心里再怎么害怕,他们的身体也会对口令进行反应。化用后世的那句“口嫌体正直”来说的话,这些士兵是一种“心嫌体不正直”的情况。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在战场上的举动,完全是一种巴甫洛夫式的反应。

不过呢,中华忠勇军的这些南九州出身的战场初哥,之所以会对幕府军感到恐惧,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的基础文化水平还比较低,还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和对面的幕府军之间的巨大差异。

以中华忠勇军的一个连长秦十四为例,这个已经获得了中华帝国正式国籍的中华忠勇军中级军官,因为学习成绩优异,掌握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在接受中级军官班的课程培训的时候,秦十四同志就已经非常清楚的知道了,中华忠勇军使用的武器是多么的先进了。

正是因为对自己的武器有着理性的认识,所以站在队列前面指挥部队前进的秦十四才会虽然也是和大家一样都是第一次上战场,但是内心却非常的平静。

中华忠勇军用的武器在这个时代来说,是仅次于中华人民复兴军的世界第二先进的武器。

他们使用的是复兴军当年使用过的第二代武器,也就是复兴二系类。

所谓复兴二系列,指的是复兴军那批第二代的武器。也就是以夏塞波步枪为蓝本的,经过改进后的使用单发铜壳子弹的村田式步枪;手榴弹;以及格鲁森57毫米的野炮。

不过和当年复兴军采用先进战术不同,因为考虑到这些中华忠勇军战士的接受能力的问题,整个中华忠勇军采用的是最简单的线式战术。

不管中华忠勇军的武器比中华帝国的正规国防力量中华人民复兴军的常规装备要落后多少(复兴军现在使用的是连发的莫辛甘纳步枪、马克沁水冷机枪、火箭筒、从75毫米到150毫米口径的,采用液体弹簧制退复进形式的各种先进火炮),但是他们在这场战争中的对手,却是只装备了少量被称之为铁炮的各种轻重型火绳枪的,主要兵器和作战思路还处于冷兵器时代的幕府军。

不能不说,幕府军就像一切封建时代的军队一样,因为武器的射程和杀伤力的问题,特别是因为士兵的素质(主要是手持竹竿子的农民)和军官对部队的掌控能力的问题,他们采取了传统意义上的密集阵列的阵型。

最外围是作为炮灰的拿着所谓竹枪的足轻(轻步兵),中间是拿着盾牌之类东西的冲阵士兵(重步兵),再之后是稀稀拉拉的几百个拿着火绳枪的火枪兵。

在这些基本作用都是冲阵(炮灰)作用的士兵之后,才是各种类型的个人武力非常不错的武士们。他们有的骑着马,有的没有马,不过都装备了比较优质的各种武器和盔甲。

这些人才是幕府军的主要力量。他们的人数也不多,只有两三千人。

不过别看在战场上这两三千人显得不显眼。但是就目前整个倭国来说,也只有名义上统治着整个倭国的德川幕府才能搜罗到这么多的高级武士。要知道,在这两三千人里面,不少人都是德川家光废了很大的力气才延请到的大剑客(柳生门的门人弟子们)。

怎么说呢,就目前整个倭国的军事水平而言,倭国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不说别的,光是剑法之类的东西在江户时代的倭国仍旧非常的流行,这就说明了江户时代的倭国在战术上仍旧处于古典冷兵器时代的水平上的。

从后世的倒幕战争来说,萨摩藩和长州藩这些最早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使用了排队枪毙战术和米涅式步枪的倒幕军可以轻松的战胜幕府军,这就不能不说明,即使过去了两百多年,整个倭国的军事水平,不管是倒幕军还是幕府军,还都是相当的落后的。

所以说,如果就军事水平的角度而言,装备和使用了比两百多年后的倒幕军还要强大和先进的武器和战术的中华忠勇军,就没有在对幕府军的战争中失败的道理。

和所有野蛮人对文明人的战争一样,战斗是以野蛮人的冲锋开始的。

在幕府军冲锋之前就已经快速的在预设阵地展开了阵型的中华忠勇军,在幕府军进入火炮射程之后,就开始了大规模的炮击。

中华忠勇军是中华人民复兴军的学生,她很好的复制了复兴军“火力制胜”、“集中使用大炮”等基本思想。

所以,当一百多门格鲁森57毫米野炮,铺天盖地的发射着填装了烈性乍药的炮弹的时候,整个场面是非常的好看的。

不过也就是三分钟左右的功夫,经过了一次齐射之后,在五千米这个范围内,整个战场上就看不到幕府军的影子了。而在五千米以外正在进攻中的幕府军也好像被什么吓住了一样,呆立在当场。

主要是因为幕府军的阵列过于密集的原因,这一次齐射对幕府军造成的杀伤是非常的巨大的。一百多发炮弹,居然打死了进攻中的幕府军将近三千人。

事实上,在这个战场上,除了主要承担军事观察任务的中华人民复兴军海军陆战队的士兵们没有什么特殊的反应之外,无论是幕府军还是中华忠勇军,战斗的双方,都被近现代火炮的巨大威力给吓到了。

以至于在整个战场上,居然出现了长达两分钟左右的静场。

德川家光本人没有出现在战场上,他站在江户城中的天守阁的最顶层,正在用过去荷兰商人送给他的一个非常珍贵的单筒望远镜看着整个战场。

说实话,早在中华帝国的巨舰大炮犁平了幕府军在岸边的部队的时候,德川家光就知道这场仗是没个赢了。

作为整个倭国的最高统治者,德川家光是个非常理想的人。理性的人面对无法对抗的力量的时候表现的同样会非常的理性。

可是即使明知道自己肯定不是中华帝国的对手,但是德川家光也不愿意就那么乖乖的接受中华帝国给他的那个《中华帝国和倭国宗藩友好条约》。

他明确的知道,一旦德川幕府签订了这样丧权辱国的条约,那么他的爷爷德川家康建立的这个德川幕府,三代德川幕府在倭国辛辛苦苦的建立起来的这个绝对统治,就要直接的面临倒台的危险。

即使中华帝国真的对德川幕府手下留情,允许德川幕府的继续存在,可是在割地赔款,天皇一族都被作为罪人送到中华帝国手中的这种情况下,各地的那些原本就对德川幕府的统治暗怀不满的大名们,就会立即发起对德川幕府的反对和进攻。

到了哪个时候,只剩下了一个本州岛的倭国,立时就要迎接第二个战国时代了。

封建统治者也是统治者。他们虽然是把一切都建立在自己的封建统治的基础之上的,可是在某种程度上说,封建统治者本身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也是相关的。哪怕就是最反动最落后的封建统治者,也不会一点儿都不考虑国家利益。

所以说,在亲眼目睹了中华帝国的巨舰大炮的不可抗拒性之后,德川家光从为了维护倭国的利益的角度出发,进行了一次绝望的挣扎。他希望他通过两年多的时间聚拢出来的这五万幕府军,能够在之后的战斗中给德川幕府挣上哪怕一丁点儿的体面,好让他可以在之后的和中华帝国的交涉中为倭国,也是为了德川幕府自己挣得一点谈判的底气。

可是就在德川家光亲眼目睹了幕府大军在中华帝国的军队(他不知道那是一帮子倭国伪军)的炮击下是怎样的绝望之后,他的脑筋立即就转动了起来。

现在的德川家光已经不再考虑什么倭国的国家利益了。他迅速的接受了现实,决定要为德川幕府自己保留最大的力量,为了以后肯定将要发生的第二次战国时代做准备。

就在他命令手下立即发布撤兵信号的同时,德川家光满脑子想的都是怎样以倭国的国家利益为筹码,尽一切可能在之后的和中华帝国的谈判中换取中华帝国对德川幕府的支持。

现如今的德川家光想的已经不再是那份《中华帝国和倭国宗藩友好条约》里的那些苛刻条款了,而是德川幕府利用这些苛刻的条款,可以从中华帝国手中换取多少利益的问题。

德川家光绝对算是个合格的封建统治者。

他的想法非常的理性,非常的智慧。换任何一个人,只要这个人是德川幕府的一员的话,都不见得有德川家光做的这么好,反应的这么快。

可是德川家光想的再好,反应的再快,那也没有战场上的形势变化的快。

倭国的武士们,不愧是未来小鬼子皇军武士道思想的开创者们,他们在17世纪和他们的子孙后代一样,是用实际行动来贯彻他们的精神的。

就在几分钟的大脑当机之后,那两三千的武士没有像几万农夫足轻那样溃散逃跑,而是和他们相反,一边发出歇斯底里的嚎叫声,一边不知死活的向着中华忠勇军的阵地冲了过来。

同样是惊讶于火炮的威力,中华忠勇军的反应要快的多。

毕竟是己方的火炮给敌人带来了杀伤。所以在基层军官们的呵斥和叫喊下,中华忠勇军的战士们迅速的反应了过来。

倭国武士不愧是整个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中坚力量,倭国武士不愧是整个倭国军事素质最高的一个阶层。那几千个倭国武士们在一些柳生名门出身的武士的带领下,在进行绝望的冲锋的过程中,还非常近具有战术修养的排成了分散式的阵型。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使用了改良式的排队枪毙战术的中华忠勇军战士们,早就已经在他们冲入射程范围之前,就排成了密集的阵列。

在那些经过了充分的学习的中华忠勇军军官的指挥下,当那两三千名倭国武士全部进入到射程范围之后,排成一个“中括号”阵型的中华忠勇军士兵们,在军官们的口令下,迅速的进行着排枪射击。

仅仅三轮排枪,冲入那个“中括号”内的两三千名武士,就都“壮烈”的贯彻了他们的武士精神。

当战场重新陷入到一片沉静的时候,同样出身于武士的,现在已经是中华帝国公民的,中华忠勇军中级军官秦十四不禁感慨道:

“武士的生命,真如夏花般绽放啊!能够死在中华帝国的天威之下,也是这些武士的幸运啊!”

第103章 王书辉下乡记7第259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7)第399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2第93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8)第449章 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应对第263章 学员张兆欢(3)第52章 马县丞的末日(4)第369章 在山东(4)第472章 临时工高迎祥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1)第468章 邮政局里的两个人第391章 光复辽南6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452章 先死容易后死难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73章 骨干的产生(1)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19章 起步(3)第105章 反对本本主义1第268章 承天事变(2)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361章 建设新湖北(4)第174章 审判(2)第65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1)第468章 邮政局里的两个人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371章 在山东(6)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398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241章 肖文龙的觉醒(1)第303章 朱舜水访武昌(8)第394章 光复辽南9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307章 终结者4第16章 立足(4)第265章 学员张兆欢(5)第273章 承天事变(7)第254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2)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34章 理念(2)第460章 国家级吉祥物的郁闷第166章 松滋大开复兴花(2)第448章 不好消化的巨大刺激第51章 马县丞的末日(3)第281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1)第90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5)第224章 四省攻鄂(1)第347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8)第471章 南方局势第383章 东改编2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349章 炮击金州卫(2)第438章 王书辉从没想过当皇帝第281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1)第205章 连锁反应6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373章 在山东(8)第79章 大练兵(3)第87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2)第438章 王书辉从没想过当皇帝第128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1第195章 武昌起义(5)第498章 范·德佩尔生病了第402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5第348章 炮击金州卫(1)第255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3)第246章 肖文龙的觉醒6第317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6第280章 天启皇帝的表态(2)第5章 准备(1)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393章 光复辽南8第187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3)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79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5)第184章 陈保生进城(4)第292章 没用的和有用的(1)第377章 鲁东土地革命(2)第255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3)第117章 第一次反围剿10第308章 终结者5第113章 第一次反围剿之整风运动6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第427章 这次的整风不一样第16章 立足(4)第428章 即将改变历史的事件第61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1)第91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6)第87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2)第220章 马祥麟的转变(3)第166章 松滋大开复兴花(2)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346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7)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460章 国家级吉祥物的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