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归化会盟(上)

隆庆六年,驻牧于土默川的蒙古首领阿勒坦汗召集各族能工巧匠,模仿元大都旧制,在大青山之阴,黄河之滨,破土建设具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雄伟美丽的城池。

该城竣工后,阿勒坦请示隆庆皇帝,经过一番激烈的朝议争论,最终被后者赐名为“归化城“,因为城内银佛寺的存在,这里因而正式成为塞外蒙古各部心目中的圣地。

多年以前,这座规模较大的归化城,在层峦叠嶂的青山辉映下,显露着一派苍郁生机。

据传当时的归化城由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当地的蒙古人民给她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库库和屯“,译为“呼和浩特“,汉意又为“青色的城“。

崇祯皇帝心中明白,此时的归化城,实际上也就是后世呼和浩特旧城区的雏型基建,不过眼前见到的残垣断壁,却怎么都不像是能与后世的大城市联系到一起的。

崇祯二十年八月初五,崇祯皇帝亲率京师禁军三万,火枪骑兵八千名,以及从附而来的宣、大各路明军,号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来到城外草场上驻营。

时隔多年,大明皇帝的旗帜再度飘扬在塞外的广阔草原上。

起先城外的草场上寂静如斯,很多明军闲谈时都说,这些蒙古人多半是不会来了,可是很快,土默特的汗率先带着马队赶到,在归化城方向扎下营盘。

初五、初六这两天,无数的蒙古部落不断来到归化城外,这里人喊马嘶,但是各部来的人数都不多,最近的土默特汗不过带来了三千多部众。

除了土默特以外,第二个到的便是常年在嘉峪关外驻牧的察哈尔部。

阿布奈死后,他的儿子布尔民由于亲善大明,被部众拥戴成为新的可汗,虽然如今察哈尔已经衰落,但是在明廷正式对察哈尔世袭的可汗封号有所动作之前,察哈尔的汗还是草原上的可汗。

所以,布尔民带了诸部中人数最多的五千名部众。

紧跟着则是内喀尔喀三大部,土谢图汗衮布带了四千名和硕特的部众,车臣汗硕磊同样带着四千部众,三大部的最西边那个扎萨克图汗却一直都没有来。

早些时候曾大打出手的科尔沁部、四子部落来了,还有札赉特、杜尔伯特、巴林、札噜特、奈曼、茂明安、乌珠穆沁、察哈尔、鄂尔多斯等部亦悉到场。

这些部落各自的汗王或首领携带部众都不多,但却严格按照部落的强弱来有所区分。

比如眼下较为强盛的内喀尔喀三大部还有和硕特,除了没来的扎萨克图汗,其余三部各自的汗都待了四千名部众。

土默特部稍逊,但一直也是塞外游牧的大部,他们的首领带了三千名部众,科尔沁虽然在诸部属中下,但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免于遭受许多大灾大乱,已成大部。

新上任的科尔沁汗彰吉伦为表明自己的地位,刻意带了四千名部众前来,为的正是要在这次会盟中,寻求与喀尔喀三大部平等的地位。

其余的部落多是中小型,四子部落在其中是大部,他们的首领带了两千名部众,余者诸部或一千或几百,人数不等。

这些部落都是在初五和初六这两天来的,当他们来的时候,营盘最中间的地方已经摆上了一面塞外的大型地图,每新到一个部落,便是在地图中插上一个小旗。

待到了第五日晚间,归化城外早已是一片的人山人海,最中央那副硕大地图前面围满了各部的人,地图上插满了小旗子,代表着只这些已经到来的蒙古诸部。

他们的分布地区极其广柔,东接盛京,可达黑龙江,西抵伊犁东路,南至长城,北逾绝漠,各部如今驻牧、游牧和控制的范围亦在其中,放眼望去,袤延岂止万余里。

包括如今的察哈尔可汗布尔尼的庭帐在内,喀尔喀两大部,漠南蒙古察哈尔、科尔沁诸部的汗王、首领营帐,四面围绕着崇祯皇帝的御帐,如众星拱月一般,何其壮观。

站在草原上,放眼望去,诸部的旗帜掺杂在一起,最中间高高竖起那杆,则是大明在阅兵时正式确定的金色国旗。

......

初七日清晨,随着缇骑分别前往蒙古诸部各自首领的帐内传话之后,这些中小型部落的封建主们,全都陆陆续续的走出自己营帐,前往崇祯皇帝的御帐。

一路上,早已布置好了成列的禁军兵士。

这些大明的兵士清一色黑色金边盔甲,浑身闪闪发亮,昂首挺胸的站立在蒙古各部首领行走的道路两侧。

他们脚下则是昨天连夜用红毯盖上草皮形成的道路,无数条道路,但最终目的地只有一个,就是位于正中间的崇祯皇帝御帐。

这些蒙古首领们第一次在自己的草原上感觉到紧张,好像是到了别人的地盘上一样,不过当他们顺着脚下红毯继续向前走几步后,却是看到了震惊不已的一幕。

“皇上万岁!”

“皇上万万岁!!”

无数的禁军兵士整齐站成数个方阵,手中持着刀枪,严丝合缝的站在那里,正视着这些蒙古首领的前来,而他们脚下用红毯铺成的道路,就是在这些方阵之间形成。

这些兵士一看就都是在战场中拼杀出来的,这些蒙古诸部首领都可以说是自己部族中最勇敢的战士,对方究竟如何自然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眼前这些汉人兵士,个个眼神中都透着肃杀,这不是摆架子就能摆得出来的,这种气息得靠临阵搏杀才能具备。

来到道路的前端,禁军兵士的方阵从身边缓缓流过,眼前总算出现了高高耸立的大明皇帝御帐,各部首领来不及松口气,又是“嘶”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在这御帐周围,正默默立着八千名肃静的火枪骑手。

这些火枪骑手腰间挂着小巧的转轮打火手铳,样子虽小,却让这些曾吃尽苦头的蒙古首领们不敢掉以轻心,而且这些骑兵身上的盔甲也是全新,叫人心中一颤。

可算走到最前端,不等他们说出话来,站在帐外的兵部尚书朱大典和英国公张世泽对视一眼,由前者出面用说道:

“第一位,鄂布木,皇上可等你许久了。”

闻言,站在头一个的四子部落首领鄂布木愣了愣神,好像也明白眼前这两位一个穿着盔甲一个穿着官服,疑是在大明地位都不低。

他没有丝毫不恭不敬,连连点头,有些忐忑的第一个走入御帐。

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三十六章:朕让你心服口服的背锅第四百四十四章:圣旨第六百八十二章:帅帐激斗,成王败寇第一百六十九章:开造器之先河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四百六十六章:慑服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试第六百八十一章:公报私仇,一举多得第七百五十章:亲征巴黎去三光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业(上架求订阅!!)第四百三十六章:铁血帝王朱由检第二百八十八章:不争功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肃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从天上来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无过,刘营之变第二百二十二章:黄闯子激斩哈尔泰第七百一十章:聪明人的做法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七百六十五章:朕为你再战最后一次第六百四十九章:谁人知返,何人不从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诱 让利 联合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谴第一百一十三章:命运的捉弄第一百五十三章:闯军退了(上架求订阅!!!)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门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码归一码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枪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报复第二百零一章:东林 帝党之争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贿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一百零一章:为弟兄们在忠烈祠搏一个名位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营之战(中二)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莱兵乱第三十一章:朕又换首辅了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复社办干净了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诺第四百三十六章:铁血帝王朱由检第八十六章:偏师北进,人心浮动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骑第十章:给山西官军发饷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宫第七百零九章:已经苏醒的东方巨龙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一百六十五章:盖州之战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杀吧第五十四章:一箭诛敌,悍将镇关第三百七十八章:恩与威第一百五十六章:双喜临门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坏’的大捷第四十八章:诛杀姜襄第二十六章:扑朔迷离第四百九十四章:黄金家族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三百八十八章:事变第二十四章:惊变第七百零三章:来了还想走?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复太原(上)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袭破敌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六十二章:皇亲国戚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辞官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观望,屡辱天使第六百三十二章:上与下第一百四十二章:静思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战争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归心武昌,李自成议政西安第五十七章:神秘书信第五百七十章:在辽东下一盘大棋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买卖第二章:着吴襄提督京营第三十五章:整筛第六十二章:皇亲国戚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归心武昌,李自成议政西安第七百零二章:包饺子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四百零七章:仗势欺人的皇亲国戚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进剿第七百二十六章:给力的多铎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一百零六章:力排众议第七百二十九章:你这个皇上,老子不认!第三百三十章:好汉归家,钦赐殊荣(下)第四百九十五章:鄂尔多斯之战第四百三十五章:乱世太子朱慈烺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线复建第七百三十四章:朕亲手砍了多尔衮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莱兵乱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万岁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乱国第六百四十六章:潼关大战(下)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绝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围孔府(中)第二百六十四章:宁完我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