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谥“文正”

崇祯二十年八月初六,坐镇临汾城内的五省总督陈奇瑜,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每日都时常吐血,不过他仍日日与众人商议军情到灯火通明。

听闻绛州失陷的消息以后,终究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自初七日起陈奇瑜便开始一病不起。

初九日辰时,进门探望的练国事发现陈奇瑜正安静的睡在榻上,本着不想打扰的心思便静静坐到一旁。

不过很快,练国事就发现前者的异常之处,心中出现一种可怕的想法,颤抖着用手探了探陈奇瑜的鼻息,随之震惊的瞪大了眼睛。

陈奇瑜去世的床榻上静静放着一份早就拟成的奏疏,练国事发现之后,当即命人星夜奔往京师呈送和报丧,并且嘱咐各官军严格按照陈奇瑜最后的命令布防,坚守不出。

陈奇瑜去世的消息传到军中,三军悲恸,哭声震天,许多军将如丧父母,兵士个个垂泪,临汾、襄陵等各地官军全部披麻戴孝,正礼为这位督师送行。

镇守襄陵的宣镇总兵高杰,更是直接召开了一次军将议事,鼓动各人一定要严防死守,多杀贼寇为陈督报仇。

......

大约五日后,一匹快马自手持前线塘报,自京师永定门狂奔而入,沿途把守兵士见了都是立即放行,不过这人有一点还是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许多人都在纳闷,他难不成是最近死了双亲,怎么一身白丧来京师,多不吉利。

当时从蒙古回到京师一日的崇祯皇帝,刚接到毕懋康、毕懋良二人关于鲁密铳研制成功的报告,对于建虏和蒙古大体也都朝好方向发展,正在高兴。

皇帝高兴,身旁奏事陈情的臣子们个个心中也都是放松许多,见到这兵士一身的披麻戴孝,不少人心中立即意识到什么。

他们你瞅瞅我,我看看你,都觉得是南边剿贼之事又起波澜。

想到这里,站在一旁的户部左侍郎王宏祚眼神动了动,小心思立马活络起来。

前段时日解州战败已经让朝野震惊,对陈奇瑜是交章弹劾,全靠皇帝独断压服,陈奇瑜这五省总督的位子才能稳如磐石,如今若再出差错,只怕皇帝也难保。

还有那个冯铨,上几次修建忠烈祠就捞了不少荤腥,这次借着复建归化城的由头,不知在关外又捞了多少油水。

这等好事,怎么就不叫自己摊上。

看着这前来传信的兵士,崇祯皇帝面色上的笑容也是消失,接过塘报看了几眼,豁地站了起来。

“陛下息怒!”

虽说这帮臣子不知道塘报中是什么内容,不过却也猜的八九不离十,既是自中原来的,看皇帝此时神情,定也不会是什么好事,山呼息怒就完活儿了。

不多时,看罢的崇祯皇帝放下塘报,稳了稳已经变得七杂八乱的心绪,问道:“吏部尚书,堵胤锡与何腾蛟二人如今在哪?”

王绍微没想到崇祯皇帝会忽然问起这两个人,就是他也不会知道所有人的履历,便转头与身后诸多吏部臣子商议几句。

崇祯皇帝见他们拿出随身小本在查阅,过一小会儿才是转头说道:

“回陛下,堵胤锡在十七年时尚在长沙监军,在任颇有政绩,十八年时转为提督当地学政,然此人虽名为学政,却私自编练士卒,常有悖逆言论,恐有不臣之心。”

说到这里,他见崇祯皇帝面色没有变化,便继续说道:

“十九年时,堵胤锡改湖广按察司副使,转督湖广学政,仍不改前罪,私自督兵剿匪,越界严重,不遵朝纲。今年初,堵胤锡改任湖广巡抚,如今正在任上,政绩——”

不待他说完,崇祯皇帝挥手打断,直接询问起何腾蛟,似乎对堵胤锡并不是怎么感兴趣,这更加让王绍微等人觉得崇祯皇帝是要问罪陈奇瑜,此时是在寻找连坐的同党。

户部左侍郎王宏祚也是如此以为,当即变得兴奋起来,主动出来说道:“陛下,臣曾听闻,何腾蛟为淮徐兵备参事。”

“他自上任以来,常有不法事,待臣回去以后拟成一份折子,呈给圣上!”

崇祯皇帝转头看了他一眼,没有回话,却是起身背着手走到暖阁门口,看着外面高高升起的朝阳,说道:

“命司礼监拟旨,陈奇瑜忠于王事,死于任上,前罪并消,功在千秋!赠上柱国,太子太师,谥号文正。朕欲建一中兴祠,分文武两列,准其入供中兴祠!”

“这......”

信息量有点大,不仅正在盘算如何弹劾陈奇瑜的王宏祚和王绍微等人,就连对此毫不在意一心只在鲁密铳上的毕懋康、毕懋良两人,都是震惊不已。

陈奇瑜怎么忽然间就死了?

正当他们纳闷不解之时,却听崇祯皇帝继续背身说道:“还有,召堵胤锡、何腾蛟二人来京见朕,就在平台吧。”

平台召见,这可是有明一代身为人臣的殊荣之一,那堵胤锡、何腾蛟二人不过尔尔,怎么就能入了圣上法眼,直接被召见平台。

王绍微心中不解,但是根本不会多说,反正自己已是吏部天官,就不信这两人还能一步登天不成,日后有的是时间打压。

这话说完,正打算弹劾的王宏祚等人一下子没了动静,后者更是额头上冒气细汗,显然十分害怕。

会错圣意,这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多少人因为一句话不对就被削官去职,株连全家?

“你们这些人,要把心思往外放一放,朝堂也就这样了,别成天绞尽脑汁都钻到这里面来,心思都不少,若是能把这些心思全都放到朝堂之外,我大明也就不至于有甲申年之祸了。”

“圣上说的是,臣谨记!”王绍微浑身一颤,赶紧跪到地上,连声喊道。

崇祯最后看了一眼王宏祚,见这小子也是满脸通红的跪地附和,似是在为自己先前的打算儿羞愧,不过这次崇祯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叹了口气,挥手让他们全都下去。

突然出了这么大的事,皇帝显然十分失望,正处在震怒的边缘,陈情到一半的毕懋良和毕懋康也只得闭口不言,转身跟随众人离开。

待他们全部出了暖阁,崇祯皇帝回到御座上看着陈奇瑜呈上来的绝命书,再次叹了口气,将其重重抛在桌上。

陈奇瑜啊,朕还指望着你剿灭李闯,你怎么就这么走了,你这一走,你给朕推荐的什么练国事、堵胤锡和何腾蛟,能成吗?

第七百八十五章:让一个文明终止第六百七十一章:灭顺第四百九十四章:黄金家族第五百九十章:让朕告诉你,谁才是强权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后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阵第三十六章:朕让你心服口服的背锅随便说说第九十章:千里奔袭第八十三章:废除耕守制第四百五十六章:鱼水之情,再塑之恩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尸百万第五百二十章:化敌为友第一章:刚来就逼朕上吊?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伪君子第六百八十七章:新败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了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园留守司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会试第三百七十八章:恩与威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强的集权第四百零六章:两京之争(下)第四百九十七章:来自远东的渗透第二百九十章:皇上来看我们了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贿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一章:刚来就逼朕上吊?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师第三百七十八章:恩与威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四百五十二章:这怎么玩,这根本玩不了啊!第六百三十二章:上与下第七百二十四章:会战辽东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内议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条大鱼第七百五十五章:萨摩覆灭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阳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宁,再下广德(下)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儿的崇祯第三百九十一章:刘道贞血战忠州,秦曾又却西贼第七百二十章:恶人还需恶人磨第三百八十五章:为民做主的“钦差”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五百六十三章:东路受挫 老冯出招第一百五十九章:邪书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鸿鹄志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四百七十九章:分进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让了,马大帅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钱第七百四十四章:联名表贡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条大鱼第四百四十七章:强龙偶遇地头蛇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五十五章:建奴议政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戏真做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七百零六章:兵败如山倒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庞氏第二百八十四章:决战第二百九十章:皇上来看我们了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谁脸皮更厚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阳第三章:亲巡京营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总督第二百九十九章:收盐务,改商税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国事天下事(中)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国柱的抉择第四百六十六章:慑服第七百八十三章:这,就是教廷第六十一章:翁氏荡妇第一百章:和鞑子拼了!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于“全世界”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来了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礼 南征诏第三百七十七章:内阁大学士李建泰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还是眼高一筹?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国夕阳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六百零六章:魂牵梦绕的大明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灾第七百一十八章:不灭其国,誓不罢休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门第七百二十四章:会战辽东第八十九章:瓮里有洞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后满虏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动第四百七十六章:雄关第一百八十六章:东厂的威风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营立功第五百五十九章:泽候归明 闯王西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