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斩首

对许多人来说,他们的感觉就和当时与崇祯在暖阁的之那些人一样,这种巨变一辈子都赶不上几次,实在是太刺激和不可置信了。

五省总督陈奇瑜好不容易挡住了流贼的攻势,正打算反击,就在这时候却一命呜呼,一小部分人都是直呼苍天有眼,总算叫这勾结阉党的贼厮伏了法。

当然,除却这些暗自羡慕嫉妒恨的,大部分人还是对陈奇瑜持肯定态度,毕竟众人都不是瞎子,这三年来他的兢兢业业,大家也都看在眼里。

不过就算持肯定态度的,有不少听闻皇帝的处置以后,也还是觉得这为免太过火了,这不,都察院的左佥都御史史可法,第一个站出来发话了。

不得不说,史可法这厮的确是有自己的能耐。

起先他只是被崇祯安排了一个小御史的职位,崇祯本是考虑到这史可法在历史上是东林大佬,但又念其忠贞护国,这才将他留在朝中作为一面“镜子”。

一来能起到督促和惊醒自己的目的,二来也方便看管,免得外放出去这家伙再弄出什么幺蛾子来。

谁料才一年多的时间,史可法居然凭本事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到了佥都御史,这在有明一代的官场中,也属极少数了。

当然,厂卫也曾私底下爆料,说这史可法一路走过来,可真是天不怕地不怕,他不仅数次在朝堂上忤逆崇祯皇帝,就是在朝堂下面,也不曾对谁有过什么好脸色。

自当今的内阁首辅蒋德璟,阁臣冯铨再到各部尚书、侍郎和六科的言官御史,甚至包括厂卫在内,不少人都曾遭到史可法的弹劾。

理由也很简单,某人曾为魏阉造过生祠,有人趋炎附势、结党营私,贪污受贿云云。

对于这些,崇祯皇帝也是理性看待,凭借厂卫的暗中调查和自己对历史上有些人的了解,再决定如何处置。

这些被史可法弹劾之人或被当堂斩杀,或被流放、充军戍边,或被抄家灭门,或被株连九族、三族,各种骇人听闻的处置那是应有尽有。

可无论如何,就算史可法日日参,每次面圣都参上一本,有些人还是他史可法根本就参不动的。

在这其中,就包括了工部尚书冯铨,史可法十分不明白,这冯铨贪污的银子可以说是甚“巨”,也是趋炎附势的小人。

然而如今这位几乎将甲申年朝堂换了个干净的皇帝,就连钱谦益都下了狠手夷平十族,就是不动冯铨这厮一下,还不断将他提拔。

直到如今,这冯铨已成为六部尚书之一,位列阁臣,又接了督造重建塞外归化城如此重大的工程,这小子能不趁机中饱私囊?把头磕破了史可法都不信。

在他看来,根深蒂固的想法还是如今朝中奸佞当道,三厂一卫虽然数次被整改和整顿,但权势依然滔天,阉党虽说换了个皇党的名字,可骨子里却依旧是阉党。

“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这天朝议刚刚开始,众臣才刚列班,王德化第一句话刚说完,史可法便是踏出一步,大声喊道:

“陈奇瑜自复任五省总督以来,兢兢业业,先获固关大捷,又得太原大捷,而后收复山西,令军中信服,这般功绩,臣等全都看在眼中。”

“可陛下赠上柱国,谥‘文正’,臣不得不说,这为免太过了!”

史可法话说的一向如此直白,这次更直,朝堂一下子鸦雀无声,不少人都是交耳议论,害怕至极。

坐在上头的崇祯总算也体验到了唐太宗面对魏征时的心态,虽然默默攥紧拳头,但却一句话不说静静听他下文。

“‘文正’一号,乃谥之极美,无以复加,岂能·轻易赠人?”

“文,乃道德博闻,正,乃靖共其位。终宋一朝,谥此号者实不过九人而已,本朝洪武开国以来,至今唯有李文正公一人,就是万历年的张太岳,谥号仅文忠而已!”

“臣试问陛下,陈玉铉比张太岳如何,比李文正公又如何?”

此问既出,殿上更是四下寂静无声,几乎所有人都是双手紧握于胸前,低垂着头不敢动弹一下,只有史可法,昂头直视殿上若有所思的崇祯皇帝。

“问得好。”

不多时,崇祯皇帝开口了,只听他静静说道:“你不问,朕也要说,李文正公高风亮节,从无贪墨钱财,世称清廉,然则初年却也曾依附刘瑾。”

“张太岳万历革新,功在社稷,这才有了后来万历朝三大征皆捷的战绩,可他却也曾同冯宝一唱一和,独断朝堂!”

“朕问你,李文正公如此做,是趋炎附势吗?张太岳如此做,是贪恋权势,只手遮天吗?他们这么做,究竟是对了还是错了?”

“当然是错——”

话说到一半,史可法忽然觉得不对,赶紧停下,想了想,张张嘴却又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回答,这么做于法理不通,自是错了。

可他们若不这么做,就不会有后来被重用的事,这么看来,自己的话岂不是又和先前谏言自相矛盾了么。

想到这里,向来铁齿铜牙的史可法这次却没有吭气。

“哼。”

见他说不出话来,崇祯皇帝冷哼一声,神色一变,眸子如同利刃一般在朝堂重臣身上来回扫割,沉声说道:

“崇祯十七年的时候,陈奇瑜只身南下,朕给了他什么,不过是个五省总督的空名而已!如今他带回给朕,给大明的又是什么?”

“是收复山西,众将归心,是力挽狂澜,是划地为棋,步步为营!这些事你们之中又有哪个能做得到,又有哪个在三年前的时候就站出来只身下营的?”

“呵呵......”

说到这里,群臣已然是静默无声,就连史可法都低着头在喃喃什么,崇祯皇帝加重语气,站到阶上喝道:

“这几年来,你们没少弹劾陈奇瑜,朕一直留中不发,为的就是想看清你们这些所谓正人君子丑恶的嘴脸。”

“户部左侍郎王宏祚、吏部尚书王绍微。”说着,崇祯皇帝朝群臣中斜睨了一眼,后两人心中一沉,纷纷噗通跪到地上,连连磕头求饶。

王绍微是崇祯十七年同冯铨一起提拔上来的天启年名列阉党被去职的臣子之一,起初启用他,不过是想借以压制东林。

多年以来,崇祯一直都留意着他的动向,还有王宏祚,历史上是投清的贰臣,之所以没有同那些东林党一块处置了这厮,也是考虑到当时他表现的比较老实,没有和他们一起出来闹事。

崇祯本意是要看看留用他们能不能有一丝的用处,如果有可能,甚至会提拔重用,然而直到现在了,他们和不少人一样,依旧醉心于党争,沉醉于争权逐利。

就是昨天,他们两个还打着污蔑陈奇瑜的念头,其心可诛!

“将他们押下去,通告全城,三日以后押往菜市口斩首,家产充公!”说着,两个大汉将军上殿,将已是一滩死水的二人架出去。

见到此情此景,群臣更是害怕得一句话说不出,崇祯皇帝在殿上来回踱步,冷笑着道:

“史御史是一腔热血,可你们中有些人究竟是何居心,朕也不是不明白。”

“今日朕就与你们好好说道一番,顺带着也把前段时日出去东征时,京中的人心向背和牛鬼蛇神们也都给拎出来好好溜溜!”

第二百六十九章:长江后浪推前浪第一百八十三章:动手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颜劲旅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园留守司第六百七十章:闯王之死第七百四十四章:联名表贡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实的“武举”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四十九章:惊变大同(上)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时候到了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发现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烧的巴黎城第一章:刚来就逼朕上吊?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儿马士英第五百零八章:操劳国事为君死(三千字!)第六百零五章:一箭双雕第三百九十六章:举世瞩目的叙功升授大典(中)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斩首第三百九十章:赐名,赵忠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总会发光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绛州,逼临汾第二百二十二章:黄闯子激斩哈尔泰第三百二十二章:郑冠、徐彦琦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营立功第五百六十九章:平辽将军第四百七十七章:斩王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战 确定形势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择第六百零六章:魂牵梦绕的大明第七百五十章:亲征巴黎去三光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将何来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四百一十三章:转轮打火枪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六十一章:翁氏荡妇第二百九十七章:核查京官,议设银行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鲜血液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一百二十一章:新历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三章:亲巡京营第四百九十九章:车盟封贡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祯亲征胜利碑第六百二十章:一触即溃,官军虎威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二百四十四章:宫闱之变,明暗之奏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军为式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战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谈心第一百五十九章:邪书第四百二十三章:东征诏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铎第七百八十五章:让一个文明终止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阳钟鸣,刀兵大起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乱国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战将启第五百九十三章:级别就不一样第五百三十三章:谁敢对你不敬,朕就杀他全家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亲第五十四章:一箭诛敌,悍将镇关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纪的世界格局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后满虏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营之战(中二)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门第二百五十三章:联名上奏,驸马始危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贿第六十章:吴又可治瘟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颜劲旅第五百二十二章:乱上加乱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议与奇谋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铎第五百三十九章:擒与纵第十九章:已经炸毛的群臣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营之战(中)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莱兵乱第三百一十五章:锁拿入京第七百零六章:兵败如山倒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战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荣的朝政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陈仓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五百三十二章:有圣旨到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灾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闹大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内争,计议入关第五百三十四章:国事、家事(三千字!)第四十五章:东厂办差,孝陵卫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