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

很快,崇祯皇帝又要御驾亲征的消息传遍了京师,听到的人,无不是为之捏了一把冷汗。

据说周皇后和柔贵妃、袁贵妃听见这个消息之后,隐隐有些怪罪张世泽、朱大典与蒋德璟的意思。

毕竟当时与皇帝陛下商议的是你们,眼下皇帝要亲征,近些日子连后宫都不去了,却整天摆弄那些刀马,不怪你们怪谁?

对后宫里几位娘娘的怪罪,张世泽倒无所谓,毕竟自己手里握着兵权,也不是混朝堂的。

可朱大典与蒋德璟就不同了,他们一个是兵部堂官,一个是内阁首辅,后宫的意思不免也是需要照拂一下。

不过他们两人也无奈,这位皇帝的性子几位娘娘还不清楚么,那是想什么是什么的主。

人家要亲征,那是我们两个能拦得住的么?

把话说的直了些,莫说朱大典和蒋德璟,就是满朝文武全都一起上,这位皇爷顶多当堂散朝,然后该干什么就还得该什么去。

崇祯皇帝为什么有时候非得去亲征,一是宫里待着屁事儿没有闲得慌,奏折整天看就跟批作业似的。

批吧,其实都不是多大的事儿,不批吧,这不又给那些人可乘之机了么。

万一忽然来了个影响挺深远的奏折自己因为犯懒给错过了,那可就得不偿失。

要真是那样,崇祯都能猜到后世那帮砖家叫兽们会据此一顿瞎特么分析,把没事都能说成有事了。

更何况在宫里还不止批折子一件事,家大业大到处都得皇帝定夺,反正想想就烦得很。

得空了,总还是要想着往外跑跑。

以上只是其一,第二个也是此战的重要性根本不亚于灭大顺、大西的那两战,平定建奴,那是多大的功勋?

崇祯要是不去,打赢了顶了天算上个后方调度之功,前方战斗又和自己有个屁的关系。

声望该刷还是得刷,不刷声望,怎么能让那帮各怀鬼胎之人踏踏实实在自己手下办事。

以往那些次都是去打打酱油,喊上两句将士们辛苦了。

这时候的人都对皇帝有种憧憬,自己这么一喊,可能本来可能打输的战斗却特么因此打赢了,这都是没准的事儿。

不过这回崇祯不打算光打酱油,眼看着建奴也就这最后一战了,不亲手上阵砍两个,怎么对得起穿越者的身份?

打定主意的崇祯皇帝让皇太子朱慈烺临朝,安排好京师内外的留守事宜,告别了皇后及托娅等后妃,又顺便去找了一趟许久没见的张嫣。

安排好这一切,崇祯才穿上那副招牌的‘纯金’宝甲,配上宝剑,跟着队伍走在出宫的路上。

去找张嫣,崇祯也是有些考虑的。

皇帝牛逼在哪儿?

有些时候你无意之间的一个举动,就有可能影响一个人的后半辈子。

其实对张嫣,崇祯一直是挺抵触的,穿越过来以后也没见她几回。

原本那个崇祯十分尊敬张嫣,每天都要去请安问好,所以宫里对这位皇后也就待遇颇好。

可自打穿越之后,现在这位压根不怎么去了,张嫣的地位也就每况愈下,待遇甚至就跟被打入冷宫的妃嫔似的。

历史上的这位张皇后,崇祯皇帝对她也是挺尊敬,听到她的境况以后,心里自然过意不去。

为了表示自己仍旧对她重视,所以出征前崇祯皇帝才特意去看望了一下。

这一看,相当于表明态度,整个宫里就全记住了。

在这以后,张嫣的待遇‘噌’的一下就提高上去,这种事崇祯也是后来才知道的。

比如选秀女之后,甭管甚么端嫔、秦昭仪,还是常婕妤、赵选侍,基本都各自独守空房,很长时间崇祯连一趟都没去过。

她们这些好歹算是皇帝的正式女人,有了名份,待遇自然不同,可储秀宫里那些就不一样了。

这些秀女顶多算崇祯的备用女人,平时也都是要当成丫鬟使唤的。

皇帝一趟储秀宫没去过,随着大选秀女的降温,这些秀女也就发现,宫里待遇变了。

不过崇祯后来的确有一次恰好路过储秀宫,看见里边这么多美女,顺嘴就问了一句。

听直殿监掌印李春回答,崇祯才是恍然大悟,想起来还有这么一个地方。

穿越几年了,崇祯晃荡的永远是那么几个主殿和暖阁的中心地带。

对一个人来说,皇宫实在是太大,几年的时间里崇祯又太忙,哪里有时间到处都走。

李春也是个碎嘴子,崇祯不过是随口一问,他说着说着就把储秀宫的境况说了出来。

说是这些秀女每日要做许多繁重的劳务,但伙食和住处并不是很好。

当时李春说的样子很心疼,给崇祯都看得直皱眉头。

当然了,崇祯不会认为他一个太监会对女的有什么感情,应该只是纯粹的可怜罢了。

想想也情有可原,李春虽然是掌印太监,但直殿监毕竟管不着尚宫局的事儿。

想从根儿上解决‘秀女难、难秀女’问题,还得自己这个皇帝亲自出手才行。

首先崇祯一句话就把选秀女这个规矩给废了,什么时候缺了什么时候再选。

倒不是怕花钱,只是崇祯觉得这些花季少女在储秀宫就这么整天熬着,实在是耽误人。

穿越过来这么久,储秀宫也就去了那么一回,秀女又那么多,那么被崇祯临幸的几率有多大?

基本为零。

这特么不是耽误了人家么。

不过崇祯也没办法,古往今来都是这样,这些秀女多半都还坚定得很,就是让李春去撵走撵不走。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在待遇上下点成本了,保证她们活的舒坦点就行了,毕竟路是自己走的。

李春隔天告诉崇祯,说是那日去了储秀宫以后,那里的女官直接把待遇提高上去,干的活也没那么多了。

崇祯当时也只是笑了笑,真是自己去哪,哪就能立马有变化,可是就连宫里的人自己都不能面面俱到,更何况是天下万民呢。

出了宫,看着湛蓝的天空,眼前承天门广场上列这吴启华及禁军的一个大营兵力。

这些士兵昂首挺胸,看着他们皇帝的到来,鸦雀无声,但胜似有声。

崇祯深呼口气,正欲下令进军,新建伯王先通却忽然从后列跑过来,兴奋地喊道:

“皇上,宛如姑娘找到了!”

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广,大反攻第四百四十八章:朕为天子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四百二十五章:执意夺关第七百四十四章:联名表贡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诗般的远征第一百二十六章:给饷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一章:刚来就逼朕上吊?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国叶尔羌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诱 让利 联合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六百零四章:多尔衮与他心爱的大玉儿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宫第三百九十三章:诸藩祸国闹剧平,各方反应不尽然第七百一十三章:驻蒙兀儿大使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尸百万第四百零五章:两京之争(上)第六百五十八章:鱼水军民,流寇出山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让你死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兴之主第三十五章:整筛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于“全世界”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汉归家,钦赐殊荣(上)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后满虏第四百三十九章:东厂毒蛇许荣秀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二百八十六章:两刀第七百零三章:来了还想走?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五百三十章:各处兵马,悉听朕旨意行事第四百一十九章:惊变山海关第七百八十三章:这,就是教廷第七百二十二章:没有援军的战斗第二百六十八章:东厂与城防军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万岁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礼 南征诏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国叶尔羌第二百九十九章:收盐务,改商税第五百零四章:归化会盟(下)第四百四十八章:朕为天子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动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陈仓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击第三百章:丙戍变革第二百六十八章:东厂与城防军第二百二十章:乌齐叶特最后的荣光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复太原(上)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围,退保宁武第六百八十八章:报复第四百九十一章:说媒第六十七章: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战第三百五十章:蔺养成的抉择第二百六十六章:马爷的爱国情怀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儿来换!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胁朕?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纪全球最强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二十二章:东厂大牢里的惨叫声第三十五章:整筛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亲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够闹腾的第五十二章:集结 誓师 出征(求收藏!)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兴 建虏显乱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访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钧一发第四百一十九章:惊变山海关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个安南版吴三桂第三百八十章:惠国公第二百四十七章:议定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二百零三章:夺权之辩第二百四十章:月夜营啸,平度之败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七百四十七章:神圣罗马帝国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军队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来了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卧儿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六百零五章:一箭双雕第五百四十八章:还是太看得起你了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国叶尔羌第四百零七章:仗势欺人的皇亲国戚第二百七十九章:满门勋荣第四百一十三章:转轮打火枪第六十七章: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三百零四章:金陵庞氏之衰第一百六十九章:开造器之先河第一百八十章:封赐第一百章:和鞑子拼了!第二百四十一章:定远三子,戚帅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