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章 借钱

如此这般,又过了三年。

这一年,苏润伟十三岁了,初初有了男人的模样。也许是一直念书的缘故,白白净净高高大大的,看着也不再憨厚,倒有了一点翩翩公子的模样。

苏润栀则十岁了,慢慢脱去了幼童的青涩,往少年发展。模样也越发俊秀,加之一贯的成熟稳重,若是不说,倒以为是哪家的富贵公子。

不光是俩人,这三年里,苏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是苏大山和苏二山两家,日子越发过得紧巴巴的。虽然苏润伟苏润栀两人念书花不了多少银子,岑夫子体谅他们的家境,有时候收的是粮食,有时候是一篮子鸡蛋,不过象征性地意思意思。

但是,由于他俩在学堂念书,没有为家里带来任何收入,也不能下地干活,还不断往外拿,所以村里但凡是有地的人家,过的都比这两家人好。

家里的书稿纸墨越来越多,存银却越来越少。

渐渐地,苏家从当初的香饽饽变成了现在的穷人代表。

反而是苏小山一家,分家后,日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过得好起来。

先是朱氏生了个闺女,出了月子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以前不愿意做的事现在也开始做了。洗尿布洗衣裳打扫卫生做饭什么的,根本不用苏小山操心,一个人将家里操持的井井有条的。

这让王氏松了口气,觉得自己当初也没怎么看走眼。看来,朱氏的偷懒是情境性的。

苏润厚也越来越大了,这几年,离开学堂的他倒像是变了个人,在酒楼里做的很开心,人也稳重了,工钱也涨了。

几年下来,因为家里有十多两的存银,于是脑袋活泛的苏小山在朱氏的大力怂恿下开始做起了买卖。

每年粮食丰收的时候,他就拿着家里的存银去各个村子里收新打下的粮食,囤起来。等百姓们交完赋税,粮价开始上涨的时候,又一点一点卖出去,赚点差价。

不囤积居奇,也不搞贱买高价卖,本着赚钱辛苦钱的原则,度把握得很好,倒也没有人说他是奸商。

就这样,一年下来,基本也能赚个六七两银子。多的时候,还赚过十两。加上之前的本钱,三年下来,苏小山一家的存银大概有了四十多两。

前段时间,十四岁的苏润厚与镇上一户人家定了亲。对方是个小商户,靠在路边摆摊卖小吃食起家。现在家资一般,但比村里人还是要好很多。

苏润厚定下的是他家的大女儿,比他小一岁,今年十三。对方看上的,是苏润厚踏实肯干,脑袋活泛,苏小山也很不错,最关键是家里简单。

看着越来越可爱的小闺女,已经定了亲的大儿子,朱氏现在走路带风,脸上的笑容不断。就连在村里的风评,也由以前的懒婆娘变成了现在的旺夫。

反观苏大山苏二山俩兄弟,整天不是种地就是送娃上学,要不就是进山砍树做家具,盖猪圈盖鸡圈,要不就是编制竹器到镇上卖,苍老了许多。

阮氏和李氏也不例外,整天操持家务,打猪草喂猪喂鸡喂鸭,伺候一大家子,洗衣做饭,有空还要下地干活,李氏偶尔还绣几块帕子去换钱。

现在,她俩跟朱氏站在一起,说是两代人也有人信的。

其实不过大了几岁而已。

凡此种种,现在村子里的人已经不那么羡慕苏大山和苏二山家了。念书什么的,确实离他们太远了。

还不如像苏小山那样,踏踏实实过日子。

学堂里,岑夫子已经开始教《论语》了。

作为文科生,苏润栀对论语其实是不陌生的。虽然做不到倒背如流,但大体语句特别是那些后世极其出名的经常被引用的,他还是知道的。

只是,要考上秀才,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倒背如流只是基本功,因为这是必考内容。要考得好,还要在不违背儒家原则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观点,有发挥。

要不然,根本入不了考官的眼。

不考则已,要考,苏润栀就想考个好名次,最好能够成为廪膳生,每年有廪膳银拿,每月有大米补贴,最大限度地减轻家里的负担。

再说,他大姐二姐还有二房的苏秋菊马上就到定亲的年纪了,却连一件新衣裳都没有。

一切的一切,他都不能考砸。

岑夫子家里的书,他已经看得差不多了。现在,他急需一些儒家大牛对经书的注解。

只是可惜,这些书镇上基本上没得卖,需要去县里买。而且,价格也死贵死贵的,基本上一本就是好几两银子。

像苏小山家的存银,听起来不少,基本上八九本书就给搞定了。至于苏大山和苏二山家,两家人加起来估计能买两三本。

这还是乐观估计。

“哎,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若是考到了,我应该怎么展开才对题?”苏润栀觉得头大。

这日旬休,苏润栀依旧和苏润伟坐在后院的棚子里看书。为了俩兄弟方便,苏大山和苏二山上山砍了树,给他们搭了个简易的棚子,又在里面安置了桌椅。

王氏觉得自己老了,也帮不上啥忙,咬牙便将家里唯一的那张蚊帐拆了,用家里不用的旧衣裳一并缝了,做成了简陋的帘子挂在屋子四周。

这样一来,采光好,又没蚊虫叮咬。

闻言,苏润伟也道:“是啊,我也觉得好难。可惜夫子也不愿意讲,只说让我们自己体会。”

听了这话,苏润栀苦笑,心里想的却是,估计岑夫子自己都不知道。他倒是去镇上打听过了,哪怕是镇上的夫子也不讲其中的道理的,都是让学子自己悟。

这个时代讲究的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是,这对于寒门学子来说太难了。他们要是能悟出来,就不会只是小小的学子了!

“不行,得想办法买一本《朱子集注》和《孟子释义》看看。要不然,哪怕是到了下考场那一天也明白不了。”

“我也想买啊,可是买不起啊……”

陈从谦倒是买了这些书,只可惜,他宝贝得很,根本不愿意外借,借口也很多,不是被人借走了还未归还就是他自己要看,总之,借了几次,苏润栀就不再去借了。

对方明显是不愿意的。

他们新认识的张赞倒是热情,也同他们交好。只是可惜,家里一样的穷,根本买不起。

“二哥,要不我俩去镇上找点事情做,比如帮着书肆抄书,或者帮着跑跑腿,赚了银子就拿去买书看。”

“哎,小羊,你去或许可以,但我这手字却是肯定不行的。再说了,人家根本就不缺跑腿的,更遑论跑腿也赚不了几个钱。等我们攒够钱,估计也该下场考试了。”

说到赚钱,苏润栀尤其郁闷。

这几年,他不是没想过利用身边的资源和前世的法子发家致富,只是可惜,现实太残酷了。

“算了,小羊,别想了,先看书吧,走一步是一步。我就不信了,也不是人人都有你说的那些注解,但他们还是考中了。我相信我们再努力一些,也能考上。”

这几年,苏润伟的学问越来越好,也越发自信。

“那你明年要下场么?”

“我也不知道。说实话我很矛盾,不知道该怎么选?”

“怎么了,你说说看。”

闻言,苏润伟便道:“我们这样的,一次就取中的几率实在是很小。多去历练一下是有好处的,但所需银钱实在是不少……听童万年说,现在单单是找廪生做保,就要四两银……”

“怎么要这么多!我记得之前好像是三两银!”

“是啊,所以明年我很想下场试试,看看自己究竟差在哪里,又觉得这实在是太费银钱,不想去……可是不去的话,又觉得不甘心……”

俩人在棚子里小声聊着,在外面干活的阮氏和李氏却听得愁肠百结。她俩原本是一起过来喂鸡鸭的,却不期听到了俩兄弟在她们跟前不愿意说的真心话。

这两人,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的风格,一问,便说什么都好。要不然机缘巧合,根本听不到这些。

“哎,说起来,都是家里没钱闹的。”

“是啊,所以我有时候倒是羡慕弟妹。”

这几年,李氏不止一次羡慕过朱氏现在的生活。当年,两人差不多同时怀孕,朱氏生的是闺女,她生的还是儿子。

要搁在以前,李氏自觉腰杆都要比朱氏硬一些,但现在,有了两个儿子的李氏过得并不多快活。

李氏在感慨生活,阮氏想的却是苏润栀口中所说的注解。

晚间,躺在床上,阮氏便问苏大山道:“当家的,今天我听小羊说需要两本什么注解,这是什么书啊?他和小伟都说贵得很。”

“我也不太懂,你去问他不就知道了。”

“我也是和弟妹去竹林喂鸡,无意间听到的。这孩子也是,明明需要,却从不开口说。”

“小羊那是懂事了,怕我们拿不出,为难……哎……”

“他爹,要不你抽空去找三弟借几两银子使?小羊和小伟现在都需要这书……我们又不是白要,就是暂时借用,有了就还他。”

“这……明天我问问三弟吧。”

苏小山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苏大山也不嫉妒,打心眼里为他感到高兴。只是,要他这个做大哥的去借钱,他觉得自己实在是开不了口。

但这关系到儿子的前途,他又觉得不是要面子的时候。若是苏润栀需要,他连自己全部舍了都可以。

第二天,在内心里挣扎了几番,苏大山还是开口了。

“三弟,论理当大哥的不该开口,可现在小羊小伟正是关键时刻,需要银子买几本极重要的书。所以……所以能不能借我五两银子,有了就还你……”

“这个啊,应该……应该没问题的。大哥你等等,我晚上回去问问你弟妹。家里的银子都在她手里捏着呢,我也不知道具体开销。”

得了苏小山的肯定答复,苏大山心里很是开心,晚上回家就给阮氏说了这件事,

阮氏听了也很开心,看朱氏的目光柔和了许多,搞得朱氏浑身不自在,莫名其妙地觉得有些危机感。

不过,她立即就明白了自己的危机感来自哪里。

“是这样啊……哎,晚了,你又不早说!银子我花了!”

“啥,你花了?全花了?”

对此,朱氏面不改色,妥妥的演技派。

“是啊,我哪里知道大哥要借银子?这不我觉得咱们一大家子住着太挤了些,狗娃又已经定亲,明年儿媳妇就要进门了,到时候怎么住?所以,我前几日寻摸了一块地,银子都给了……”

以前,苏润栀三兄弟合住一个屋子,待苏润厚到镇上做工后,这屋子便成了苏润栀苏润伟二人住。

可苏润厚马上就要成亲了,这样一来,确实没地方住。

“那你也得跟我说一声啊,这么大的事!”

“我这不是正要跟你说嘛!那块地挺大,村长说足足有三亩,一共花了十二两。我昨天去了趟镇上,顺便就把砖瓦和匠人定下了,过几日就要来动工……你说,我手里哪里还有银子?”

苏小山听了,觉得朱氏说的样样在理,且银子数量都是对的,也就不好发火,只发愁该怎么跟苏大山说。

家里现在肯定还剩下些银子,可到时候建房,买家具,准备彩礼,办酒席……样样都需要银子。

未来儿媳是镇上的姑娘,婚事也不能办得太寒酸。

“你要是怕大哥不高兴,我明天去跟他说。”

“算了算了,那是我亲大哥,我自己去说。”

第二天,满怀期待的苏大山被这个消息搞得有些不知所措。天知道,他昨天晚上和阮氏都合计好了,到时候托阮二舅去县里买书,给俩孩子一个惊喜。

现在……

“大哥我……实在是对不住啊……”

“没事,建房是大事,狗娃娶婆娘也是大事……”

晚间,阮氏见苏大山那副样子,便知道事情不妙。

“他娘,我……”

“好了,不用说了,我知道了。我再想想其他办法吧,你也好生想想,看看最近做什么能够赚点银钱。慢慢凑,总能凑够的。”

“嗯……总不能因为这个就耽误娃念书。”

俩口子翻来覆去睡不着,朱氏却是一副得意的样子。

第二天一大早,她连早饭都没吃,苏小山一出门,她便背着熟睡的女儿去了镇上。先是定了砖瓦,给了定金,又去请了泥瓦匠,讲明了开工日期。

然后,在镇上见了苏润厚,细细叮嘱了一番。

“你大伯二叔要是来借钱,千万别开口。也不是娘狠心,可你看他们俩家那样子,能拿得出钱还你?谁的银子都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一分一毫辛辛苦苦攒下来的。”

“你千万别学你爹,他那人容易心软,你大伯说什么他都信。你看你妹妹,这可是你亲妹子,她才多大?以后啊,还指望你这个做大哥的帮忙呢!”

“你媳妇明年就要进门了,你说,娘若不提早把屋子建起来,到时候你们住哪里?”

第123章 岁考(二)第069章 相看第172章 体验(三)第192章 事发第042章 商议第110章 报到(三)第164章 无稽第042章 商议第132章 说亲(二)第024章 分家(一)第109章 报到(二)第174章 收购第131章 说亲(一)第181章 成亲(三)第059章 县试(三)第156章 回门第150章 实施(四)第009章 与众不同第076章 大卖第169章 重聚第113章 风波第107章 合作(三)第067章 经验总结第004章 吉兆第150章 实施(四)第086章 和离第206章 秦晋之好(二)第072章 人情第130章 送年礼(三)第108章 报到(一)第032章 吃法第064章 府试(一)第125章 敲诈第132章 说亲(二)第026章 诸事不顺第167章 决裂第060章 回家第202章 诗会第031章 加工第070章 定亲第121章 满载而归第162章 书吧第099章 利润第022章 悬空坠第086章 和离第191章 乡试(四)第112章 各自安好第016章 赠笔第057章 县试(一)第186章 解签第056章 考前准备第208章 会试第009章 与众不同第202章 诗会第179章 成亲(一)第031章 加工第013章 各显神通(二)第084章 开导第048章 话本第088章 回家(二)第182章 各自安好(一)第032章 吃法第029章 如山第164章 无稽第057章 县试(一)第209章 八彩银丝面第052章 考斗第073章 租房第016章 赠笔第038章 畅销第183章 各自安好(二)第161章 心里的秘密第167章 决裂第025章 分家(二)第044章 发奋第150章 实施(四)第058章 县试(二)第100章 美好第056章 考前准备第014章 破蒙第085章 买丫头第102章 请人第211章 踏破铁鞋无觅处(二)第148章 实施(二)第074章 点子第142章 同窗来第068章 榜上有名第076章 大卖第015章 考较第123章 岁考(二)第212章 终于等到你第072章 人情第207章 情物第029章 如山第176章 选择(一)第177章 选择(二)第186章 解签第013章 各显神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