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扬州策

大业年间,前隋炀帝南下巡幸扬州,筑江都宫、临江宫两处,又另建归雁、回流、九里、松林、枫林、大雷、小雷、春草、九华、光汾十殿,以作南巡之用,一时引为淮南园林之胜,天下闻名。

然扬州宫殿因炀帝而生,也随炀帝而倒,随着江都宫之乱,隋炀帝被宇文化及逼宫而死,包括江都宫在内的扬州诸宫也大多毁于战火,而今只剩几许断井颓垣,唯一尚算完好的便只有李世民赐予李恪的这一处临江宫,几经修葺后道还能看得出八分当年盛貌。

临江宫位处江都城南十里,也是皇家园林,此前虽因隋亡而稍显败落,但随着临江宫被赐予了扬州大都督、楚王李恪,原本显有人迹的临江宫又慢慢地变得热闹了起来。

“周鼎方非是易于之辈,殿下欲收盐行为己用,怕是有与虎谋皮之险啊。”在回临江宫的路上,王玄策同李恪并肩而行,回忆着方才的事情,越想心中越有几分担忧,终于还是开口对李恪问道。

扬州盐行不同于寻常商客,也不同于长安东西两市的那些铺子,他们盘踞扬州多年,就连地方官府尚且对他们避之不及,更何况是初来乍到的李恪。

李恪若是想除盐行首恶,或可寻一个过错,调军入城,以雷霆手段除之未尝没有机会,但若想收为己用,便要服盐行人心,需得雷霆雨露俱下,光靠杀人是不成的。

而李恪从未与盐行的人打过交道,想要威服他们,谈何容易。

王玄策所言,也正是李恪所虑,但李恪仍旧坚持道:“盐行之势虽强,欲用之不易,然盐行扎根淮南,非但靠制盐、贩盐所得富可敌国,更可凭食盐牵动东南甚至是天下人心,本王若能得之,必当如虎添翼。”

李恪贵为亲王,食邑千户,永业田万亩,自是一生富贵,不愁吃喝用度,但李恪非是安稳之辈,他有夺嫡之心,那他便少不得要花银子的地方,正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来。”这天下如魏征那般用银子解决不了的驴脾气毕竟还是极少,李恪若能坐拥盐行之富,行事自然便利许多。

更何况,百姓所食一日不可无盐,食盐一物虽小,却系天下安稳,重于泰山。

食无盐,则力不振,身痛如肿,脚行不便,凡百姓每日所食,万万离不得食盐。

在李恪看来,盐行背后所牵扯着的,不止是贩盐所带来的巨富,还有对东南半壁甚至是大半个关中食盐用度的掌控,足以牵动朝堂,干系甚大。

王玄策听了李恪的话,顿时明白了李恪的意图。

王玄策小声问道:“殿下有意借扬州盐行掌控盐道?”

大唐产盐之地不少,但名声最盛,所出最多的却只有三处,一为安邑盐池,二为盐州五原,三便是淮南盐场。

淮南盐场每年煮海产盐百万石,所出之量占天下半数还多,李恪若是能彻底掌淮南盐场,那便是控制了大半个大唐的食盐用度,到了那时,他能给大唐朝堂施加的影响便不止是表面上看起来那般简单了。

李恪点了点头道:“天下盐用,半出淮南。本王若掌淮南盐行,便掌天下半数盐道,届时就算是那些世家子,也需让本王三分。”

世家之所以强盛,之所以能左右朝堂,除了他们门阀的百年声望和累世相传渊源的家学外,同样离不开他们数代兼并而来的土地。

土地便是百姓存续之基,而土地所耕收的便是百姓每日所食的粮食。

世家门阀靠着手中的粮食能左右百姓,遥制朝堂,李恪若是能手握淮南盐道,掌握大半个大唐的盐用供给,岂非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恪所言不虚,自有道理,但李恪想要掌控淮南盐道,又岂是易事。

李恪初来淮南,自己尚未站稳脚跟,若是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对盐行动手,只会把自己陷入两难之地。

王玄策道:“殿下来淮南不过一日,地上军政要务尚未厘清,实不宜在此时令竖强敌,殿下所图,却万万不可操之过急。”

李恪听了王玄策的话,问道:“先生的意思是?”

王玄策回道:“殿下奉皇命南下都督扬州军事,行事当急缓有序,不可乱了方寸。”

李恪抬头看着王玄策,见王玄策似已有腹稿,于是接着道:“愿闻其详。”

王玄策道:“殿下奉皇命出京,自当以皇命为重,首要之事当是传见各折冲府将官,清肃军务,回禀陛下。”

李恪道:“先生所言甚是,本王虽已出京,但京中还有不少的眼睛盯着本王,本王若行事少有差池,少不得又要被旁人寻找了由头,借机参劾。”

李恪以扬州大都督职南下,不管他心中打着怎样的算盘,他既到扬州,首先要行的便是皇命,这一点王玄策所言倒是不差。

更何况《论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李恪只率五百右骁卫豹骑南下,光是靠着五百人自保或许有余,但想要震慑东南,恐还远远不够,而李恪手中兼掌的十二州折冲府府军便是他手中的利刃。

王玄策见李恪应和,接着道:“殿下欲动盐行,若只掌军事恐还不足,殿下还需引得一人相助。”

李恪要收盐行为己用,靠着扬州盐行掌控大唐盐道,他便不会在盐行中大开杀戒,以免失了盐行人心,故而于李恪而言,府军唯能震慑而已,想要真正对付盐行,还需其他手段。

李恪隐隐猜到了王玄策所说的是谁,于是问道:“先生所言之人可是扬州刺史贺休?”

贺休非是扬州人,与扬州人而言也是外官,但这并不意味着贺休在扬州便毫无作为。

相反的,贺休能在短短数年自海陵县令升任扬州刺史,他在扬州的人脉绝非常人所能揣度。

更何况,扬州乃是是非极多之地,盐行、漕运、世家、州县官府,各方势力在江都城中犬牙交错,贺休却能均衡各方,在其间如鱼得水,他的手段也很不简单。

王玄策点了点头道:“贺休能走到今日,绝非巧合,殿下若能得贺休相助,半个扬州城便定了。”

第七十章 空欢喜第四十一章 木秀于林第七十章 雍王第九章 “忠勇”赵德言第三十八章 向充设宴第二十九章 骗城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险第四十三章 名册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六章 岑长倩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忧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四十六章 粮荒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六十章 秦府习武第二十六章 云中城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六十六章 传见第六十一章 苏潇生怒第四十五章 兰陵萧氏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敌第四十三章 狄知逊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二十九章 献马第三十五章 军田第二十七章 营啸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三十二章 比试第九十二章 手书第三十一章 不过刍狗第三十九章 立储之议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三十七章 试探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六十七章 父子纷议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十四章 临危受命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十九章 夏乏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二十二章 东宫密议第八十六章 终见第二十八章 释怀第十四章 临危受命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三十九章 太子选马第七十八章 临江宫宴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七十章 杨政道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骑第五十七章 又见赵德言第七章 义成公主第二十四章 转醒第十八章 山阳酒馆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六十六章 尚书李绩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责第五十六章 金山祸起第六十八章 守殡第七章 考较第二十四章 扬州刺史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六十八章 守殡第十四章 求亲第三章 长乐公主第四十二章 机会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忧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四十七章 郑元寿第十五章 摇摇欲坠第十八章 逼反第四十章 阿云拜父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阵第四十章 子罪连父第六十一章 苏潇生怒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忧第十章 游说萧瑀第四章 武元庆之忧第三十一章 叛国之污第十章 拉拢第十二章 风从虎第六十五章 伏击第五十一章 缓缓归矣第四十一章 断腿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扬第三十七章 萧月仙第十七章 反常第四十一章 再入东宫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约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二十四章 再见长孙第三十四章 察觉第九章 洞房花烛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五十四章 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