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牛进达

李恪南下扬州,为免一路官吏延请,耽搁了行程,遂轻车简行南下,自己带着席君买和王玄策及一众王府卫率先行一步,而留下性情张扬的小公爷秦怀道和老成持重的马周领大队人马南下。

李恪到了扬州城三日后,秦怀道和马周终于也沿着运河到了扬州。

秦怀道和马周刚自扬州码头下船,不过稍息了片刻,便径直往李恪的临江宫而去,前往拜见。

“末将秦怀道、臣马周拜见殿下。”秦怀道与李恪算是发小,少时便一同习武,关系自不同旁人,刚一进临江宫门,便带着马周风风火火地进内殿寻了李恪。

李恪一早得到快马传来的消息,已知秦怀道、马周今日将至,倒也不觉得奇怪,见两人拜在身前,上前各自扶起道:“怀道、宾王快快起身。”

“谢殿下。”秦怀道和马周道了声谢,站起了身子。

李恪问道:“你们一路南下可还顺利?”

秦怀道起身,当先道:“那是自然,那些州县官吏多是为殿下而来,殿下不在其中,我不过几句话便打发了他们走了。”

李恪一路南下,州县官吏纷纷出迎款待,为的无非就是李恪的亲王身份和李恪手中代表着代天巡狩的节钺,既知李恪不在其中,那些地方官员自然就没有那般殷切了。

李恪笑道:“如此便好,那些地方官吏着实恼人地很,但又着实不便开罪,若是能打发走了,也是好的。”

秦怀道笑道:“那些州县官吏纠缠倒是无碍,左右不过早晚两天抵扬罢了,不过殿下所为,可就有几分不仗义了。”

眼下乃是临江宫内殿,能在此处出现的无一不是李恪的心腹,都知道秦怀道的性子,早已见惯了李恪同秦怀道如此玩笑,自不会觉得奇怪。

不过旁人虽不觉得秦怀道所言不妥,但李恪对秦怀道却所言颇为不解,拍了拍秦怀道的肩膀,问道:“怀道所言何意?本王怎的就不仗义了?”

秦怀道嬉笑着回道:“殿下与江都烟雨楼仙娘之韵事我已有耳闻,莫非还当小弟不知吗?”

秦怀道说着,还一边咂着嘴,一边摇头道:“小弟久闻扬州多美人,青楼瓦肆之盛不在长安平康坊之下,小弟本还想着借此次南下之机大显身手,可还未下河船,这朵最是艳丽的花王牡丹便被殿下摘了去。”

仙娘生地极美,李恪也很是欣赏仙娘琴艺,但是李恪却连她的一根发丝都未曾碰触,何来的秦怀道口中的韵事。

李恪道:“本王同仙娘之间的关系并无半点龌龊,怀道何处此言。”

秦怀道原本还是面带嬉笑,但从李恪的口中听到“龌龊”二字,连忙道:“殿下同仙娘之事正是雪月风花,雅韵至极,岂是龌龊。”

李恪听了秦怀道的话,心中越发地不解了,又问道:“怀道之言本王着实不明。”

秦怀道道:“小弟听得传闻,殿下同烟雨楼仙娘姑娘一见倾心,两情相悦,已许下纳妾之言,只待过些时日,殿下将赎身的银钱送至烟雨楼便可抱得美人归,难不成并无此事?”

李恪听了秦怀道的话,顿时明白了过来。

那日接风宴上,李恪对仙娘所评颇高,又提及运河偶遇之事,必是叫人传出了闲话了。

自古以来,才子佳人便是坊间最会风传的雅闻,而李恪贵为皇子,便是更是如此了。与那些坊间传闻中见惯了的才子佳人相比,显然李恪这个皇子更有看头。

李恪闻言,摆了摆手道:“本王今日还在为你命人送来的书信犯愁,何来的闲情逸致去往那青楼瓦肆玩乐,坊间传闻听听便是了,如何信得。”

听到李恪提及他命人快马送来的那封信,秦怀道脸上的玩笑之色顿时收了起来。

秦怀道一脸正色地问道:“殿下说的是牛进达之事?”

李恪点头道:“正是此事,本王初到扬州,还未来得及整顿麾下一十二州的府军,此时朝廷便调牛进达来扬州,只怕非是善事。”

秦怀道带着大队人马尚在洛阳时便得了自京中传出的消息,兵部新调左卫中郎将牛进达为邗江府统军,辖制扬州府军。

秦怀道和马周都觉此事反常地很,方一得到这个消息,便命人骑快马南下,百里加急告知李恪,李恪也是在两日前方才得到的消息。

秦怀道对李恪道:“牛进达乃军中宿将,久经战阵,在军中很有几分威望,他此番南调而来,确为扬州军添了几分变数。”

李恪对秦怀道问道:“你对牛进达理当熟悉,可知此人如何?”

秦怀道回道:“牛进达乃阿爹故交,又曾为阿爹部将,此人阵前冲锋,拔城陷地却是把好手,但他的性子执拗地很,一向固执,殿下想用他恐怕不易。”

牛进达为天策府旧将,对李世民可谓忠心耿耿,李恪虽是贵为皇子,但牛进达到了扬州,任李恪麾下邗江府统军,未必就会买了李恪的帐。

李恪听了秦怀道的话,眉头微微皱了皱,扬州刺史贺休难缠,李恪尚未将他处理得当,如今又来了一个牛脾气的牛进达,李恪不免有些头疼了。

牛进达出自陇西牛氏,陇西牛氏乃关陇豪族,故而牛进达也算是出身名门。

但牛进达陇右门阀的出身还不是叫李恪头疼的地方,真正叫李恪头疼的是牛进达这个人。

牛进达武德二年降唐,拜入天策府,亦是李世民潜邸之臣,虽名声不显于世,但资历与辈分便摆在了那里,旁人随意轻慢不得。

这样一个人摆在邗江府,李恪想要私下有些动作,自然绕不过他。

李恪道:“长孙无忌倒是对本王甚是关照,如今本王已出了长安,远在扬州,他竟还不忘给本王使绊子。”

李恪已走,如今的长孙无忌在长安可谓如鱼得水。

就在李恪外放出京之后不过数日,长孙无忌便受朝臣举荐,以司空衔领兵部尚书职,掌军务,而南衙将领与地方府军调防之事正在兵部责权之内。

长孙无忌方才上任不过数日,便出了这档子事情,又岂会与他无关。

第十六章 扬州之论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五十五章 再临撷玉楼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四十八章 药王出手第七章 朝议分封第六章 拜府第十一章 另辟蹊径第十五章 铁山大捷第五十三章 众矢之的第四十一章 凤求凰第三十章 圈套第六十九章 行殡第二十四章 转醒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九章 贺兰越石之死第二十五章 接风宴第六十三章 心结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军威第五十九章 弃子立侄第六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三十章 长安乐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三十五章 议和第四十章 阿云拜父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四十五章 兰陵萧氏第十三章 归宁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五十二章 弹劾第二十章 蜀王求见第六十章 铁勒九部第八十五章 晒盐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四十三章 温彦博病危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四十一章 凤求凰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三章 灵州军第八十五章 画像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五十七章 又见赵德言第三十三章 再会夷男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三十二章 比试第五十六章 当务之急第二十章 回京第二十三章 豪赌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骁卫第五十章 方季长第二十四章 密谋第一章 朝觐第四十章 卢山都督府第二十四章 再怀身孕第八十章 和亲之议第二章 西南战事第八章 恶阳岭第十八章 请旨第十七章 颉利被擒第四十六章 东宫事乱第四十章 一语惊四座第五十五章 武顺登门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六十九章 长孙遗愿第二章 将行第十八章 捷报进京第三十七章 试探第八十五章 画像第二章 将行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试子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十三章 南下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凉州第二十章 蜀王求见第二十八章 颉利病危第二十八章 护驾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六十二章 长孙冲拜府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四十二章 大殿献捷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论第九十章 扬州三漕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敌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六十七章 父子纷议第三章 长乐公主第二十章 敲打第十章 将往华阴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布阵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试子第五十二章 弹劾第十章 请辞第四十二章 机会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五十章 负荆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