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长城!长城!长城!

中原汉室几乎对长城有着一种近乎疯狂的执着,好似埃及人对金字塔的崇拜,又如玛雅人对神庙疯狂。

这是一种融入到血脉之中的执着,自秦以降就没改变过。

赵祯在一开始的时候单纯的认为长城是一种消极防守有了长城之后便可高枕无忧,便可依托人造天险痛击来犯之敌。

但庞籍告诉了他并非如此,一切都并非看上去的那样,长城不单单是一道高墙,不单单是防御之所在。

今日的经筵日讲并不光有满腹经典的杨休,还有熟通政事的庞籍,他安静的坐在师傅的位置上,而在他的身后便是孔子的画像,老人安静的坐着,仿佛本就应该坐在那里,赵祯觉得这个儒家天生的气质。

这幅儒生模样不得不让人信服不是?

喝了口茶水润润嗓子,庞籍微微整理了一下本不凌乱的衣袖开口道:“陛下为何不愿修筑长城?此乃利国之事,秦皇汉武无不为止,大宋北夺燕云,以夺要害之地,有长城之险,可拒来犯之敌也。”

赵祯皱眉,他不知道为何当自己提出反对修筑长城的时候,为何朝堂中的文武百官都大力反对,武将的反对情有可原,因为这是他们的防御攻势,可使得戍边的将士更加安全和舒适。

但文官的反对就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了,难道文官不是都抵触这种恶政吗?修筑长城可不会有什么好名声,秦始皇的头上就有一条和长城有关,而汉长城更是汉武帝暴戾的铁证,这位耸天立地的帝王因为长城被别人诟病的地方可不少。

当然,其中显然有一些是后世出于某种目的对他的诋毁,但不可否认他的威名确实受到了影响。

赵祯想了想之后用最简单也是最容易说服文臣的话回答庞籍:“因为长城劳命伤财,我大宋收复西北之后,幅员辽阔,若是修建长城,所费巨大,况朕正准备再次挥兵北伐,修筑长城有何意义?”

庞籍和杨休对视一眼,双方露出神秘的微笑,搞的赵祯莫名其妙,庞籍终于在赵祯即将暴走的时候开口道:“陛下以为这长城只是用作防御之用?”

赵祯稍稍奇怪道:“自古便是筑城御敌,修筑长城也不过是把大宋框在一个城池之中,依托高墙之利痛击来犯之敌,除此之外还有何用?”

“此乃关隘之用,长城限制的不光光是兵马,还有百姓商贾……陛下您说呢?”

赵祯皱眉思索一会便恍然大悟,而得出的结论令他瞠目结舌,这……这实在是不可思议,原来长城的作用并不单单是抵御外敌,更是起到了国门的作用!

猛然间,赵祯觉得自己被华夏先民的智慧折服了,这种逆向思维欺骗了草原民族多少年?怕是知道清王朝统治中原的时候才堪堪明白其中的道理吧?

别说是草原民族,即便是赵祯自己这个后世人都被这一结论惊呆了,当然也许他自己没有研究,甚至仔细观察过那耸立在华夏土地上巍峨不动的奇迹。

长城不单单发挥这军事作用,更是一种封锁,经济封锁!赵祯恍然大悟,这就说的通了,难怪崇山峻岭,难怪千里戈壁上都修筑了长城,崇山峻岭马匹根本就上不去,而千里戈壁若是大范围的突防也很难守住。

既然如此长城的意义何在?

庞籍的话就像是为赵祯打开了一扇窗,封锁,长城的封锁作用有时要超过它的军事作用,不可否认,长城的军事价值是无可估量的,但经济上的作用却被历代小觑。

大宋虽然没有长城,但却不影响对长城的研究,秦汉是有长城的,而且历朝历代都对长城进行了加固,隋唐时期虽然没有大修长城,但对它的加强却从未停止过。

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鸭绿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的汉长城已经被修筑的相当完善,但大宋却用不了,因为汉长城几乎都在辽朝境内,所以大宋的朝臣们提出修建自己的长城。

一旦修筑其长城,大宋与辽朝之间的贸易便彻底由大宋说的算了,可以说自长城修筑完毕的那一天前,大宋的商贾出入大宋都由朝廷皇帝说的算,若是要关闭贸易,最简单的方法便是禁止商贾前往辽朝。

这是一种彻底的,没有一丝商量余地的禁绝,长城不光封锁了辽朝的商贾,也让大宋的商贾举步不前,只能通过朝廷开设的关隘进行贸易,这是一种便向的垄断。

当然长城的作用不单单是如此,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当狄青赶来的时候赵祯就知道文武官员之间达成了某种一直,务必要促成长城的修建。

对于它的军事价值赵祯是从不否认的,他记得后世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十一公里的距离,用烽火台传报消息的时间只不过用了短短的七分钟,而汽车需要九分钟,这还是在烽火台经过千年腐蚀的情况下。

只要边关的一个烽火台点燃,这长长的信息链就不会断掉,一直蔓延至北京城,比飞鸽传书可要快的多。

大宋也有了最强的防御手段,长城的作用自古便是对游牧民最大的障碍,你有十万铁骑又有何用?

在绵延不绝的城墙下又能如何?有本事骑马越过来?别说是长城,就是三米高的土墙都能成为骑兵的致命障碍!

见到狄青来了,庞籍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对这个枢密使有着非常高的好感,狄青不光是一个武将,更有着儒家特有的为人处事风范。

清了清嗓子,庞籍对赵祯开口道:“官家,老臣不通军事,但却知道修筑长城可有封锁交易之用,也可快马传报,封锁国门,如此可防万一!狄将军通晓军事,陛下又是御驾亲征的圣君,兵事臣不好班门弄斧。”

赵祯笑着指了指庞籍,又指了指狄青:“你们二人怕是早已商量好的,今日的经筵日讲也成了你们的说客,修筑长城滋事甚大,明日朝会再议。”

庞籍和狄青长舒一口气,赵祯甚至能听到狄青嗓子里发出的声音,这两人也太紧张了些,狄青紧张情有可原,庞籍那么紧张干嘛…………

第两千零三十三章入宫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铸“脊梁”第七百二十章历史的巧合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宫的智慧第两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关第两千三百零八章是谁在“巧取豪夺”?第两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锐的人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导第六百二十二章奉圣州战事第两千零四章宁可御敌于战场,不可怠敌于萧墙!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一千零四章皇宫内外的努力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计第二百九十二章军万事俱备第两千五百五十二章贵女王柔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与塔利班第两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华夏数千年之未有!第五百六十章少一个子都不行第两千两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结果第两千四百零九章逻些城之围(上)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视察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论格物第六十七章上朝三两事第两千零七十一章宫墙上的老倌第一百一十章将门的生意经第一百零六章轻纱罩,玉体横陈第八百三十二章谋事在人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动第两千四百三十五章内有乾坤第九百八十九章羡慕与仰视第两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监国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袭第两千两百零八章祁国公府的“丑闻”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丽人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时间与空间第两千三百六十四章“输不起”的王朝第九百四十一章辽朝的想法第四百零五章辽朝赵安仁第两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赐乐业人的拉比第两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四百七十一章于无声处听惊雷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动第两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岁第一千三百章困兽之斗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二章草地上,小会议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经济战争第两千零三十章万国咸通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灾民第两千两百一十八章“证据”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两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护府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杀人夜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临之后……第七十八章杨家的百战雄兵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穷水尽第两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内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国的得意第两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脑壳第两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纠缠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丽人第两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门口的“闹剧”第五百八十六章热闹的析津府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时机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决第两千二百七十二章后宫家宴第两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会审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竞天择的无奈第两千零六十四章不耻的手段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击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风”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赵祯的一盘大棋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风骤雨的回程第两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资卓越的“可怕”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时代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风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会三两事第两千五百九十五章搅动西方风云(上)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广州市舶司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张第两千零七十一章宫墙上的老倌第六百零二章剑走偏锋的援军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一百一十章将门的生意经第五百八十六章热闹的析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