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一章 最富有的阶层

到了中午,梁焘带着厚厚的一本手札,来到政事堂。

梁焘先是行礼,而后对四位政事堂相公,苏颂,章惇,蔡卞,韩宗道,又小心翼翼看了眼手札,说道:“四位相公,从昨夜子时到现在,总共有六位勋爵,十二位三品以上官员前来捐纳,户部收到的捐纳,初步估计,田有六千顷,铺子,宅院,庄园等六十,各种名贵字画,古董,绸缎,丝绸等三千件;现钱五百八十二万贯……”

苏颂拄着拐,神情不动。

他听着这个数字,没有多大反应,这个数字,其实苏颂心底很清楚,怕是最多只有六成,很多人耍了心思。

大宋最富有的当然是官家,其次就是勋贵,勋贵集团的庞大,简直不可想象。在元丰年间有人做过粗略的估算,勋贵以及相关的阶层所拥有的财产,占大宋的近七成!

对于‘勋贵’这个阶层的界定,实际上很模糊,宗室有相当一部分,甚至绝大部分人可以划入这个行列,而官宦、士绅集团,也有相当一部人,比如,范仲淹的范家,韩琦的韩家,王安石的王家,司马光的司马家,近的有吕大防的吕家等等,都是有爵位的。

现在的苏颂,也有爵位。

这些势力之间,彼此争斗又相互勾结,通过师门,联姻等等种种方式,糅合为一体。

章惇静静地听着,双眸里幽深如海。

梁焘小心的观察着四位相公的神色,顿了顿,继续说道:“想要理清楚,可能需要一个月时间,并且这些资产遍布我大宋,还需要其他部门协助。按照既定的章程,这些钱财会充入内库……”

其他人没有意外之色,倒是章惇抬了抬手,道:“国库目前也有些缺钱,梁尚书,能否划分一部分给国库?”

梁焘犹豫了下,道:“这个……下官得请示官家。”

章惇面色如常,道:“明天给我回话。”

“是。”梁焘没有想太多,继续禀报。

这些勋贵以及朝臣捐纳巨额财产,着实是痛苦又幸福的烦恼。

四位相公默默听着,偶尔插一句,问一句。

蔡卞最为认真,拿着笔,一直在记录着什么。

韩宗道则屏气凝神,端着,暗藏着小心。这些勋贵的捐纳,其实是‘火烧开封府’一案的一个延生,这些勋贵在花钱消罪。

可这并不代表真的能消罪,章惇磨刀霍霍,在等着机会秋后算账。

章惇拿起茶杯喝了一口,他神态平静,内心确实在想着秋后算账,却并不是针对齐国公等人,而是庞大的‘勋贵’集团!

梁焘说的口干舌燥,终于说完了,而后才一本正经的说道:“下官,想为这些人请旨,请政事堂、官家,重重表扬,以彰显我朝士人的舍己为人,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

苏颂看了他一眼,挑了挑眉。

除了章惇,蔡卞、韩宗道的动作都是一停,神色略微古怪。

梁焘见着,越发正色,道:“下官认为,应当重重表扬,希望其他人能多多效仿,这也是道德所在。”

章惇点头,道:“嘉奖令我亲自来写,盖陛下的大印。不过,齐国公就算了。”

齐安郡主刚刚被夺去封号,自然不能再嘉奖。

梁焘倒是无所谓,拿到了这个他给那些人的承诺之后,就说道:“诸位相公,户部这边的十二个丈量队已经组建好,在城外也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应该能用了。”

蔡卞放下笔,看着梁焘,微笑着说道:“户部的工作向来是有效率,很好。户部十二个,开封府十二个,总共二十四个丈量队,依照官家的说法是,以点带面,逐渐扩大,以扇形向前推进……”

梁焘眼前,立刻想到了一个画面,赵煦与蔡卞等人的谈话,举例的时候,顿了下,忽然拿出一直挂在腰间的折扇,说出了‘扇形推进’四个字。

梁焘自是连忙点头,应着。

‘开封府试点’的第一个新法是‘方田均税法’,这个新法的内容很丰富,第一步,就是要丈量田亩。

丈量田亩是均税的根本,王安石在熙宁年间做过这件事,但用于‘旧党’的顽固阻挠,并没有太大的成效,只能说有一定作用,还不能遏阻土地兼并。

元祐初,新法被废,第一个遭到破坏的也是方田均税法,大小地主们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土地兼并比之熙宁初严重了不知道多少!

说到这里,蔡卞看了眼苏颂,说道:“大后天就要开朝了,到时候,我们四人都会去,六部尚书也要来。”

梁焘自然没有二话,抬手道:“下官遵命。”

他说着,悄悄看向苏颂。

苏颂是太皇太后留下的人,是‘旧党’,当今宰相,他也转向了吗?

苏颂面无表情,看不出神色,梁焘的目光又转向韩宗道。

这位是开封府知府,是‘储相’,同样是高太后留下的人,他……也转向了吗?

想到这里,梁焘心里忽然有些疑惑,这两人都是‘旧党’,官家为什么将这两人放到这么关键的位置上?

苏颂没有理会梁焘隐含深意探究的目光,见他说完,淡淡道:“这些都是细枝末节,不要在这上面花费多少精力,开朝在即,准备好既定的事情。”

梁焘越发猜测苏颂是转向了,神色镇定的道:“是,下官明白。”

章惇看向苏颂,道:“第一天,大理寺就会料理近来的一系列久拖不决的弊案,我也已经拟定好十几道诏书,待会儿让人送去你的值房。”

苏颂瞥了他一眼,道:“吏部的考铨法我看了,太过苛刻了。”

章惇淡淡说道:“官家说,乱世用重典,我大宋现在虽然不乱,却是一锅什么都有的糊粥,一定要用严厉法度来梳理。朝廷的纲纪、威严,须要重塑!这一点上,苏相公有不同想法,可以与官家去争辩。”

其实,苏颂很早之前就能从赵煦身上感觉到‘严肃’二字的味道,从赵煦罕见的杖毙两个朝臣就能隐约猜到。

近半年的不断集权,更是印证了苏颂的猜测。

苏颂自然不会去找赵煦说这些,他说不过赵煦,去了说不得还得写一道支持用严法的奏本。

“必须要改!”苏颂拄着拐杖站起来,以不容拒绝的语气说道:“即便你有我的大印,还需要我的署名。”

苏颂说着,漫步离开会议室。

韩宗道见着,连忙起身跟着。他们二人,是不党而党,都是太皇太后留下的人,自然亲近。

蔡卞收起笔,看着苏颂转向垂拱殿方向,说道:“你就真的不怕苏相公去找官家?他要是拿出足够的理由,官家有可能被说动的。”

章惇神情自如,站起来,直到出了会议室的门,才说道:“官家出宫了。”

蔡卞一怔,这个他倒是不知道,转向梁焘,说道:“梁尚书,各地转运司,怎么说?”

转运司在宋朝是一个特殊的机构,是朝廷勾连地方最重要的渠道,转运司是京职却在地方影响巨大,隐约压着州府县,成为他们的上司。

这也是宋朝‘制衡’之下的一种特别机构,掌管这大宋几乎所有的钱粮进出。

梁焘神色一肃,抬手沉声道:“蔡相公放心,今年的赋税,户部一定会如数收齐,上缴国库!”

第七章 又一条线索第七百六十二章 江南西路第六百九十七章 民退国穷第八十六章 困顿第七百四十七章 沸扬第两百一十一章 惊心动魄的夜晚第六百八十七章 道第三百三十五章 从心第四百六十八章 策略第三百八十一章 嚎啕大哭第三百零七章 难如登天的事第六百零六章 来人第六百八十八章 进村第两百五十六章 利益决定人心第五百一十七章 共识第六十三章 龙蛇起舞第三十三章 意想不到第六百四十一章 唯一路第三百三十三章 朕要减你们的薪了第六百三十三章 狂风第十章 准备抓人第七十章 立靶子(求收藏~)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恩典第四章 有办法了第两百五十章 赶尽杀绝第七百四十一章 恍然第七十五章 邀功(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二章 会转弯的章惇第六百零八章 突然第四百七十九章第六百零三章 咨政院第四百零六章 斗法第五十六章 发策使第一百八十七章 赵煦之威第四百四十五章 朕只看二十年第九章 球,进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大宋必胜第六百八十六章 恶性事件第一百三十一章 来自边帅的奏本第两百二十四章 那就开始吧第五百一十六章 缇骑第四百四十一章 属意第七百六十七章 光阴似箭第四百五十七章 隐秘第三百七十八章 夏人疯了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约而同第六百二十五章 推进第三百九十三章 局势纷乱第四百章 纠合第五百七十九章 反了反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震慑第六百一十八章 猖獗第四百章 纠合第两百四十六章 对皇后出手了第三百四十章 章惇的战略第七百三十九章 抄家第一百八十五章 刀兵凌厉第三百七十三章 如是我闻第七百四十一章 恍然第六百三十六章 惊觉第两百九十五章 擅改年号第两百六十九章 一触即发第四百一十三章 不可置信第七百二十四章 苏州府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来了就别回去了第六百五十四章 面圣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始了第两百一十一章 惊心动魄的夜晚第一百二十六章 对六部的布置(第三更)第四百九十四章 钓鱼第四百六十四章 下马威第五百二十四章 人情第三百五十二章 会转弯的章惇第一百四十一章 官家要做什么(为盟主‘码字工异客行’加更)第三百一十五章 世家大族第三百七十章 措手不及第两百五十八章 万贯家财成空第五百二十八章 治家第十章 准备抓人第七十九章 弃车保帅第两百三十一章 吃人第六十一章 从未有过的事第三百六十四章 御驾亲征第六百一十章 未有第两百零六章 出城十里相迎第三百二十六章 想不透的曾布(求订阅)第四百三十一章 好一个察哥第六百三十五章 集结第一百九十八章 开堂第两百五十九章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第五百三十七章 行动第二十四章 最后一个第六百五十七章 恩科第二十八章 料理第四百五十一章 开议第两百二十一章 贬为庶人第五百六十九章 念念不忘第六百五十三章 界限第六百二十三章 归京第六百五十一章 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