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开议

苏轼的‘蜀党’本质上是反对变法的‘旧党’,但又有些特别。

‘旧党’主要分做三个派别,蜀党是其中之一,影响力还比较大,除了苏轼,吕陶等人外,还有一个苏辙。

苏轼的亲弟弟,这个人的官一路做到了三司使,三相之一,可以想见蜀党的影响力。

偏偏蜀党的精神领袖苏轼又不容于‘旧党’,当然,更不容于‘新党’,因此这么多年,他是一贬再贬,甚至贬到了前所未有的海南岛,连苏辙都护不住!

这也将苏轼,渐渐演变成了某种‘中间派’,政见也趋于‘中间’。

在座的都是心思通透的人,一时间想了很多,目光多在王存,苏轼身上流转。

苏轼面沉如水,他哪里能想到,他来递句话,居然就被牵扯进去了。

他此刻内心挣扎,他不想再卷入朝廷是是非非中,可嘴巴张不开,在一众的眼光中,不知道过了多久,渐渐的默认了这件事。

章惇见苏轼不说话,也不意外,刚要说话,就看到裴寅从外面快步进来。

他来到章惇身后,递过两封书信,低声道:“大相公,李夏以及辽国的使臣到了。”

章惇打开手里的书信,一封是李乾顺写的,一封是辽国兵部尚书所写,还都是给他的。

章惇剑眉倒竖,打开看去。

李乾顺的的书信,是一封非正式,又貌似请罪,认真研究又好像都是废话的‘请罪信’。大概意思,就是没有得到赵煦的允许私自调兵助辽,是他不对,请赵煦宽宥,希望能够将西平府,也就是灵州归还,字里行间还有威胁的‘以边境安危、长久计,望请斟酌’。

章惇直接扔到一旁,看向萧天成的。

他与萧天成见过几次,知道这个人是个理智的人才,面色多带了几分认真。

萧天成的书信里,表达了对‘互市’的赞同,表态会尽力促成,希望宋国这边,能够在辽国平乱的事情上,‘知分寸,晓进退’、‘不做一时之算计’。

章惇冷哼一声,直接全都扔到一边,语气冷漠的道:“官家那边也收到了?”

裴寅躬着身,道:“是应该更早一些。”

章惇双眸森然,道:“不能拖了!得尽快召开封赏大会,各位将帅,要尽早归位。李夏,辽国那边,得继续施压,否则还真当我大宋是区区两封信就能随意威胁的了,可笑!”

众人虽然没看到信,但也能猜到一二。

作为兵部尚书的许将,道:“大相公,事不宜迟了。”

章惇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紫宸殿大议之后,枢相,你带着折可适,郭成,种建中去见官家,有些事情,要告诉他们。李夏不足为虑,但也不能小视。辽国,胆敢乱来,放手去打!”

众人心头一沉,暗自拧眉。

章惇脾气向来刚直,神宗皇帝对李夏的讨伐,有很多是章惇极力坚持的。

只是,对辽国开战,他们心理上有些接受不了。澶渊之盟,是宋人心头上永远抹不去的阴影。

章惇没有任何废话的意思,站起来,道:“该说的都说了,离过年没几天了。江南西路的事要了结,开封府试点要总结,京察要有结果。明年各项不熟要准确到位,按时按点完成,决不可拖延!”

一众人齐齐起身,抬手道:“下官等领命!”

章惇转身要走,忽然又道:“苏东坡,跟我来。”

苏轼正一肚子疑惑,应着就跟向他。

蔡卞收拾东西,看向梁焘,道:“梁尚书,你也来一下。”

随着大宋钱粮的剧烈运转,掌握钱粮的户部尚书,越发得到凸显。

“是。”梁焘道。

章楶与许将对视一眼,两人默契的走在一起。

‘军改’如果由兵部主导,那枢密院就不自觉的被削弱了,尽管枢密院的权职一直是‘调兵’。

其他人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说着事情,出政事堂。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王存神色松缓,面带微笑,独自一个人走着。

他现在的心态最为复杂,有轻松写意,也有些担忧。

轻松写意,大部分来自于孟皇后生的是儿子,不管怎么说,孟皇后也是高太后定的人,身上的烙印是洗不掉的。他们‘旧党’的身份,必然会在无形中拔高,更为凝聚!

担忧虽然少,却也有,那就是苏轼入主工部。

苏轼以及他背后的‘蜀党’的政见,令‘新旧’两党不喜,他入主工部,必然会削弱‘旧党’在工部的势力以及在朝廷的地位,还会分化整个‘旧党’。

在鸿胪寺一直焦急等待的‘伐夏之役’的武将功勋,得到消息,也算是松了口气。

朝廷的争斗最为残酷,他们还是希望能尽早离京。

总之,赵权的出生,无意中,平复了朝野的暗涌。

过了几日,随着封赏临近,朝野气氛变得热烈起来。

封赏,是最能激励朝野士气与民心的。

在开朝的前一日,赵煦率领百官,祭祀宗庙。

在一番复杂的仪程后,李清臣读者祭祀诰文,赵煦老老实实上香,朗声宣示,告慰先祖。

接着,赵煦下旨,在御街为章楶新建了一座雕塑,雕塑就在宣德门不远处,高达巍峨,下面的铭牌,清晰的记录着生平,功勋,尤其是还有一排显眼的字迹:太子太傅,浦成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这座雕塑早就在修建,只不过立起花了些时间。

赵煦带着众臣,看着雕塑,朗声道:“唐有凌烟阁,我大宋也不遑多让。这条御街,朕愿为所有功勋立碑刻录。武将下马,文臣落轿,哪怕是朕也得步行,以感念功勋!”

群臣以及围观的百姓,莫不震撼。

待到紫宸殿开朝,封赏群臣。

紫宸殿太小了,站的满满当当,几乎人挤人,没有半点空隙。

赵煦穿的无比正式,端坐的威严庄重。

陈皮站在丹陛上,拿着圣旨,长声道:

‘朕绍膺骏命:昔李氏叛逆,据西北抗王命,割据土地,糜烂生民……将及朕躬,朕不得已,率兵讨伐,身亲战阵,赖天地祖宗之灵,平息李乱。尔诸奉天征讨将士,卧雪眠霜,栉风沐雨,百战百胜,万死一生……仰及太祖皇帝开国功臣,赏赐等第,参酌得宜,论功搞下,定尔爵赏。朕不敢私,在尔诸将,亦自知之……’

第七百一十章 诛心第五百四十九章 严肃第两百八十四章 推广奇技淫巧第四百三十一章 好一个察哥第两百六十一章 最富有的阶层第三百零五章 走人(第三更,求订阅)第四百八十章 套路第七十一章 快快快第一百二十三章 高太后的愤怒第三百二十三章 甚嚣尘上(第三更)第两百五十一章 做大事的人第五百零四章 严肃整顿第一百九十六章 春秋无义战第五百二十四章 人情第三百七十九章 是时候了?第一百二十七章 苏轼回京第一百九十章 我辈风骨第五百六十二章 变化第六百四十二章 进不去第两百三十一章 吃人第六百六十六章 种子第七百二十六章 故人相见第十一章 打弟弟第一百三十二章 斩立决第六百一十六章 定调第一百八十五章 刀兵凌厉第六百七十三章 三点第八十六章 困顿第五百章 恩怨情仇第十一章 打弟弟第五百六十二章 变化第四百六十四章 下马威第三百九十九章 归京第七百一十六章 真实第四百三十二章 举步维艰的辽国第两百六十一章 最富有的阶层第七百二十五章 余地第六百一十四章 劝归第七百四十七章 沸扬第五十七章 退无可退第一百二十五章 反击第三百七十七章 我都要第六百零二章 南来北往第四百一十一章 一条命你们满足了吗第一百八十四章 筹钱三兄弟第七百章 极刑第五百三十六章 风雨第三十四章 盛世年华第六百一十章 未有第十一章 打弟弟第四百一十五章 暗涌如涛第七百一十章 诛心第七百三十二章 闷气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无是处第四百一十二章 突变第一百八十九章 古来第一大奸佞第四百三十五章 耶律洪基第五百八十六章 警告再三第两百九十五章 擅改年号第两百一十一章 惊心动魄的夜晚第四十章 天子垂堂第五百二十八章 治家第六百二十七章 豪情第六章 冰山一角第两百三十章 怪象的源头在官家第三百三十章 童子军第四百零七章 一群猪队友第六百七十九章 万象第七百六十七章 光阴似箭第五百五十八章 南北第七百零五章 离京前第四百九十章 容第两百七十二章 三姓家奴第三百九十四章 毛骨悚然第两百六十九章 一触即发第六百四十五章 烦恼第两百三十六章 新的热点第两百四十九章 杀机暗藏的鸿门宴第三百三十七章 宣告着失败第两百七十九章 狗皇帝第四百二十九章 围城第六百五十八章 中京第一百四十九章 干就完了第七十章 立靶子(求收藏~)第四百零八章 狗急跳墙第一百三十二章 斩立决第两百五十四章 大祸临头第一百六十四章 弄死几个也无所谓第一百八十九章 古来第一大奸佞第四百一十一章 一条命你们满足了吗第七百三十七章 现身第一百零九章 得力臣子(求收藏~)第六百零七章 鼎力第一百一十六章 蔡京的闷棍第七百六十三章 回京第五百六十五章 为国第两百六十八章 兵戎相见第五百二十六章 软弱第九十二章 请假就批大封推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