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纠葛中前进

朝廷里里外外,都在各种事情,没谁闲着。

在六部忙忙碌碌,吵吵嚷嚷,争议不断的时候,第二天一早,文彦博以‘致仕中枢老臣’的身份,上了两道奏本。

第一道,是对朝廷近一年多来的乱象的指责,痛斥一些人‘食君之禄,毁国之柱’、‘贪慕荣华,忘却本分’、‘侃侃而谈,碌碌而为’。呼吁朝廷严肃朝廷纲纪,为明年改元,‘绍圣新政’铺垫厚实。

这道奏本,署名如果不是文彦博,一定是一道极其普通的奏本,这种奏本经常有人。要么是‘新党’为‘新法’辩护,或者是打击异己,要么就是想靠向‘新党’之类。

但这是文彦博写的,貌似是在就事论事,批评一些乱象,仔细品味却发现,这是一道‘投诚’的奏本,文彦博在表态,支持‘绍圣新政’!

文彦博进京已经有些日子,太多人知道了。他一直很低调,没有冒头,这一道奏本,还是第一次。

‘旧党’大佬,突然倒向‘新党’,支持‘新法’,瞬间就在开封城炸锅了。

奏本的消息传开,不知道多少义愤填膺的要见文彦博。

文彦博在宫里见不到,数十人纠结着,堵住了文家大门,闯不进去就在门口大骂,什么难听骂什么。

“老而不死是为贼,文老贼!”

“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文老贼,你怎么还不死!”

“你早点死,我看你有什么脸去见司马相公!”

……

文家就比章家聪明多了,任由外面骂声如雷,就是不开门。

这还是第一道,文彦博的第二道奏本是关于‘江南西路‘新政’困局’与‘贺轶之死’。

这道奏本措辞更加激烈,痛斥江南西路一些人枉顾国法,不尊陛下,无视朝廷,谋害钦差,图谋不轨。

这些罪名都是十分严重的,以文彦博的身份上这样一道奏本,朝廷必须要有一个态度出来了!

果然,就在当天,大相公章惇召开政事堂扩大会议。

政事堂,六部以及御史台,大理寺,开封府等主要官员全部到场,令人意外的是,国子监祭酒沈括也在列。

政事堂的会议厅并不大,三十多人是满满当当,就差摆到门口了。

章惇坐在主位上,左手边蔡卞,右手边空缺,下一个是文彦博,在后面是兵部尚书许将。

蔡卞右手是礼部尚书李清臣,再接着是吏部尚书林希。

其他的尚书,侍郎等依次坐好。

众人都知道,今天要有大事决断,一个个屏气凝神,全都看着章惇。

章惇脸角黝黑,严肃刚正,环顾一圈中人,抬了抬手。

裴寅端着一个盘子走过来,上面堆着半人高的公文。

章惇拿出最上面相对薄一点的文书,道:“大宋律,大宋政体、军法、宗室二十三规、爵禄法、婚姻法、税法……”

章惇一口气说了二十多个,然后看向众人,道:“酝酿的足够久了,政事堂已定案,今日呈送垂拱殿,请官家御准,你们还有什么意见吗?”

众人神情倒是平静,纵然有话,也不会开口了。

这些法度,争执的太多,太久,政事堂既然已经定案,他们再扯也没什么用了。

“没有。”这是蔡卞在说话,打破冷场。

章惇放回去,道:“‘禁军改革草案’,文相公,你看过了,有什么意见吗?”

文彦博枯瘦矮小,在一群人当中特别显眼,他听着章惇的话,道:“禁军,顾名思义,禁宫之军。‘禁军’二字的滥用,是对官家的不敬。我赞同,规范禁军。除宫内以及城外三大营,其他军队,包括皇城司,擎天卫等都不可称为禁军。”

章惇转向其他人,道:“这份草案,待会儿送上去枢密院,请枢密院酌情处理,上禀官家允准。”

这件事,其实也有很大争议,是‘军改’的一部分。但相对于‘军改’,这还只是皮毛,倒是没人开口。

章惇继续说道:“‘京察’的名单,你们都看过了,说说吧。吏部先来。”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吏部尚书林希,面色漠然,瞥了眼一群人,拿出手札,扫了眼,道:“大相公,经过一年的考察,发现了众多滥竽充数,混吃等死,甚至于为官不仁,横征暴敛,贪污腐败,人浮于事等等,这些人,不配为官。吏部的意思,分阶段,按步骤,用半年的时间,清除出去,永不复用。”

户部尚书梁焘接话,道:“林尚书,这份名单虽然目前还能保密,但半年,未必能保密那么久,恐夜长梦多。”

林希瞥了他一眼,道:“一口气处置,动静太大。”

林希的意思很简单,明年‘绍圣新政’,还需要稳住地方,大规模替换那些知府知县,怕是一下子会乱套。

梁焘想了想,没有再接话。

苏轼坐在来之邵对面,一直沉色不语,听着章惇宣布命令般,独断的决定那些事。

直到林希的话,他忍不住了,道:“林尚书,这些考察,是否详实,有确切证据,还是说,只是风评,亦或者,是某些偏好?”

苏轼说的很委婉了,就差没说这是‘新党’在排斥异己。

众人看了他一眼,倒是没人理他,看向林希。

这样的大会,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生怕惹出祸端。

林希道:“这份京察,是御史台与吏部联合调查,历时一年,综合了实际调查,风评,历年考核,还有各种案卷,不能说十成把握,八成有的。”

苏轼绷着脸,道:“朝廷行事,就这般草率?”

来之邵冷哼一声,道:“这已经是朝廷最大的宽宥,真的要严查,就是京察名单,随便拉出一半砍头,没有一个冤枉的!”

黄履面色不善,道:“苏尚书,你要我们讲证据,你说话也得讲证据。这份‘京察’名单,我待会儿亲自送一份给苏尚书,请苏尚书核查,看看哪一个是冤枉的。当然了,如果有的调查不详实,或者罪责过轻的,也请苏尚书回馈一二。”

苏轼刚要继续反驳,章惇一抬手,道:“半年太久了,三个月。至于是否有冤枉,让他们自己上书申述,挨个核查就是了。先说‘吏法’。”

不少人瞬间就放下了苏轼,坐直身体,一本正经的看向章惇。

‘吏法’,是关乎他们自身,一部十分严苛的律法。

‘吏法’规定了官吏的品级,俸禄,享受的待遇,在职的,告老的,外加对官吏的行为,包括经商,买卖田亩,商铺,宅邸,奴仆等等,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甚至于,对于官吏妻妾数量,奴仆数量,奴仆的待遇,卖身契等等,进行了制式化的规定。

这些,与在座的息息相关,没人敢大意。

‘吏法’,是一份在朝野纠葛中,不断妥协,退让的产物,即便如此,朝野官吏依旧满心戒备,不愿意颁布这样的律法。

第六百二十四章 旋涡第六百八十六章 恶性事件第八十九章 再出手第三百三十一章 散财童子第三百七十九章 是时候了?第一百九十一章 谣言误我第两百二十九章 交子银行第八十二章 杖毙(加更,求收藏~)第七十一章 快快快第四百五十二章 人浮于事第两百九十五章 擅改年号第六百九十二章 好狠第一百五十章 酷似隋朝末年第四百七十四章 冲突第四百七十三章 第一步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理寺第五十七章 退无可退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变第一百七十四章 杀鸡儆猴第两百三十四章 蔡京的惊人举动第三百八十八章 巡猎幽云第六百一十八章 猖獗第四百六十五章 反将一军第五十六章 发策使第三百九十四章 毛骨悚然第五百二十五章 养不起的读书人第五十三章 第一道圣旨第七百三十六章 可能第一百零一章 深刻的变化第五百零九章 来了第五十五章 剧本错了第四百三十五章 耶律洪基第七百二十五章 余地第一百七十九章 ‘旧党’的困境(求订阅~)第四百一十章 悄然的变化第五百一十八章 抢功第七百一十九章 死第一百六十八章 嚣张的夏使第六百八十章 去向第六百四十二章 进不去第五百五十七章 态度与真诚第一百三十九章 对喷第一百九十四章 震慑第两百五十章 赶尽杀绝第七百零二章 难第六百三十二章 封锁全境第五十五章 剧本错了第六十七章 喝骂第七百零二章 难第四十四章 下场第六百零六章 来人第五百二十三章 破解第一百八十二章 畏威而不怀仁第六百九十六章 熬第两百二十九章 交子银行第四百六十一章 血腥色第六百二十三章 归京第六百五十八章 中京第一百三十六章 泼皮第三百四十三章 木匠皇帝第四章 有办法了第三百零八章 邀天下民心第六百四十八章 皇权不下乡第四百七十五章 事多繁杂第三百二十四章 谋逆大罪第六百八十九章 线索第两百三十八章 逼宫第五百六十六章 反击第七百四十八章 行文走武第八章 蹴鞠第五百八十三章 杀人了第两百六十五章 眼里不揉沙第五百六十四章 整合第六百九十七章 民退国穷第一百二十八章 突然爆发的大战第六百七十章 制衡第十七章 樊楼上第六百零五章 阉宦第四百四十三章 平衡第五百一十一章 岂有意乎第一百零四章 当街杀人第四百九十一章效果第三百六十五章 虎狼之地第两百四十四章 申斥第五十二章 品出味道第五百章 恩怨情仇第四百七十三章 第一步第五章 恩威并用第九十三章 卖爹求荣(求收藏~)更新问题以及祭天第七百四十四章 依托第六百一十五章 升级第六百四十一章 唯一路第两百三十章 怪象的源头在官家第六百二十章 欲速则不达第七百二十四章 苏州府第一百二十六章 对六部的布置(第三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来了就别回去了第三百五十章 挑战心里底线第六百三十章 监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