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严肃整顿

这部‘吏法’,是‘清肃吏治’的产物,针对的除了朝廷冗费的问题,还有官吏的过于奢侈,人浮于事等等。

总之,这是一幅针对性极强的律法,既然针对性极强,在座的也难逃。

就是因为涉及自身,他们反而又不敢说话。

章惇见没人说话,直接点名,道:“吏法,是吏部所出,御史台先讲。”

御史台是最重要的监察机构,律法上,可监察三品以下所有官员。

黄履坐直身体,余光扫过众人,沉声道:“大相公,太祖龙兴以来,优渥士人,但凡功名在身,无不福泽数代。京城之内,以七品小吏嫁女,陪嫁良田三百亩,各地铺子数十,绫罗绸缎无数,这种情况,在历朝历代显见,唯有我朝这般奢靡无度。虽无斗富之谬,却又荒唐之实。”

在座的没人接话,黄履说的是事实。

这里绝大部分出身世家,自小锦衣玉食,衣食住行,自然是最好。

到了什么程度,简而言之,‘僭越’一事已经见怪不怪。

在座都是当朝重臣,自然知道官吏阶层的奢靡会有多么可怕的影响,但要解决这件事,除非刮骨疗毒,否则根本没有办法。

这部‘吏法’的成效几何,众人心底其实有判断,十不及一。

苏轼刚才被堵住话头,再次说话,道:“大相公,黄中丞,我朝优渥士人并没有什么错。如果家资足够,吃喝用度自然随他们自己,朝廷总不能规定他们吃什么,喝什么吧?我认为,朝廷的手管的太多,会适得其反。”

苏轼的话貌似没什么错,朝廷厚待士人没错,士人有钱了,大把手的花又怎么了?

不偷不抢,凭什么还不让人花钱了?

黄履极其不待见苏轼,当年的‘乌台诗案’的卷宗就在御史台,他没事就翻阅,心里在等着一个机会。

听着苏轼公然反驳他,毫不客气的冷哼一声,道:“能有什么错?朝廷国库见底了,只能加税,士人越来越多,越吃越肥,百姓积贫积弱,活活饿死,当官硬生生撑死。不过苏尚书倒是会养生,是因为朝廷不够优渥吗?在外面吃了太多风霜吗?”

黄履的话夹枪带棒,连嘲带讽。

苏轼脸色一沉,道:“苏某就事论事,黄中丞何必这般刻薄,有失朝廷大员身份。”

黄履就真不要风度了,讥讽道:“你就事论事,就的什么事,论的什么事?百姓生活在水火之中,各地民乱此起彼伏,都快民不聊生了,开封城里是处处花天酒地,奢靡豪华。开封城内外,简直就是两个世界。苏尚书从外面回京,也看不到一点一丝吗?”

苏轼越发不好,道:“黄中丞,我说的是吏法的事,你要是对苏某不满,大可御前对峙,何必如此咄咄逼人,不顾体统?你们制定的吏法,有没有规定御史中丞可以在朝廷的大会上,对同僚冷嘲热讽?”

“你!”

黄履大怒,拍着桌子就要站起来。

“还嫌不够丢人?”

章惇看了眼黄履与苏轼,脸色严肃,语气冷淡。

黄履压着怒火坐下。

苏轼则面无表情。

章惇又看了眼其他人,道:“‘吏法’不是针对任何人,目的还是为了管控各级官员的行为操守,遏制贪腐。定为暂行,明年如果发现不妥,就撤回来再修。”

苏轼的脸色多少好了一些,其他人的也陆陆续续好似松了口气。

蔡卞不动声色的打量着众人,尤其是文彦博。

文彦博蜷缩着身体,双眼似眯未眯,似睡未睡。

蔡卞瞥了眼章惇,接话茬道:“今天暂且讨论这么多,下面说说任命。”

众人顿时坐直身体,更加认真。

文彦博还是那样,一动不动。

蔡卞道:“第一,就是大相公加封‘大宋政务总理大臣’,总揽朝政,陛下垂拱天下,无为而治。”

‘圣人垂拱而治’,这大概是士大夫集团一直追求的目标,在宋朝格外强烈。

一众人听着这句话,只有寥寥几人当真,其他人都面色如常。

当今这位官家亲政以来,大宋的格局天翻地覆,没人会将所有功劳归结给‘新党’,会杀人,敢于御驾亲征的官家,怎么可能垂拱而治?

这是一个野心勃勃,堪比太祖的皇帝!

蔡卞见没人插话,继续道:“政事堂,以章惇为宰相,总揽政务,蔡卞,王存为左右副相,执行政务,文彦博,李清臣,林希,许将入参知政事,襄理政务,分管、兼任各部。苏轼为工部尚书,来之邵为刑部尚书,梁焘为户部尚书,御史台御史中丞黄履,分理各部。各曹政为开封府尹,沈括为国子监祭酒,蔡攸为皇城司指挥使,直属政事堂。各衙门,权责清晰,责任到位,当戮力同心,上报官家,下安黎民,尽忠职守,清廉奉公!”

三十多人,齐齐向前倾身。

这些是大话,他们得认真表示。

大话,最压人。

章惇端坐,道:“现在,说说江南西路与贺轶之死,文相公的奏本,你们都看过了。”

众人知道今天的事情不简单,也料到会涉及江南西路之事,但亲眼见着章惇说出口,还是心神暗凛。

贺轶在江南西路半年,作为‘巡抚’,拿着钦差头衔,居然‘新政’没有推进半点,最后还莫名其妙身死!

这样的事情,与谋逆何异?

当初朝廷确实震怒,要派出李清臣,林希等人三人前往江南西路严查,但莫名的又撤了回去,并且一直持续到王存去之前,中间‘空档’了近两个月!

拖延越久,说明朝廷越愤怒,处置也必然更加严厉!

现在,王存在江南西路,这么久了,除了查实应冠几人‘贪污不法,冲撞钦差,应予严惩’外,几无建树。

对于江南西路‘新法’的寸步难行,贺轶之死,根本没有给出什么结论。朝野弹劾王存在江南西路‘笼络人心,培植私人’的奏本是络绎不绝。

章惇提到‘江南西路’,是大相公与官家终于下定决心,要了结江南西路一事了吗?

刑部尚书来之邵首当其冲,开口道:“大相公,江南西路抗法一事以及贺轶之死,性质及其恶劣,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不止朝廷颜面无高,权威不存,更是无视陛下,图谋不轨,当以最严厉的手段惩治,以儆效尤,杜绝此类事!”

‘谋害钦差等同于造反’。

这句话不是空话,在座的不管是什么立场,谋害钦差是绝不会容忍的。

只是,‘最严厉的手段’是什么手段?

文彦博睁开眼,苍老的脸上有一抹凝色。

他想起了那日与赵煦在船头钓鱼,想起了赵煦提及江南西路脸角突显的冷漠之色。

御史中丞黄履接话道:“大相公,御史台的意思是,御史台,将派一队人,专职巡视江南西路,不查清楚,绝不回返!”

蔡卞看向林希,道:“吏部怎么说?”

林希侧身,道:“吏部正在组织人手,对江南西路的官场进行仔细的调查,‘京察’考察的不够全面,吏部现在的态度是,江南西路,所有府,县主官,全部革职,不查清楚不再复用,佐官调离,三年不晋升。”

御史台,吏部负责检查官员,刑部负责刑案。

蔡卞目光扫过,落在苏轼身上,道:“工部怎么说?”

“工部希望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徐徐图之。”苏轼道。他与江南西路没有什么牵扯,只是不希望大动干戈。

蔡卞在李清臣,梁焘,许将等人脸色略过,目光落在了文彦博身上,道:“文相公,你有什么想法?”

文彦博仿佛在思考,语气缓慢的道:“是要严惩,我建议,将那应冠等人全部押到京城,公开调查,审理,杀一儆百,以绝后患。”

蔡卞神情不动,深深的看了眼这位老相公。

文彦博话说的好像很严重,实则是巧妙的甩锅,要是江南西路抗法以及贺轶之死,全部按在应冠等人头上,以此了结江南西路一案。

章惇看都没看他,道:“还有其他人要说什么吗?”

李清臣一直铁青着脸,突然站起来,抬手道:“大相公,下官请命,亲赴江南西路,调查江南西路诸事!”

苏轼果断反对,道:“王相公现在还在江南西路,李尚书再去,是何名义?”

苏轼固然是为反对而反对,但他这句话确实切中要害。

一个右相已经在江南西路了,你一个礼部尚书再跑过去,是去打下手吗?

李清臣脸色越发不好看,看下这个曾经与他齐名的大才子,冷声道:“王相公办的好差事,我在这里弹劾王存,请大相公将他召回问罪!”

不少人露出意外之色,一部尚书弹劾当朝相公,朝廷以及官家都得重视!

但也有不少人不意外。

贺轶是李清臣举荐的,两人交情莫逆,贺轶不明不白的死在江南西路,李清臣早就忍无可忍了。

章惇面上严厉,陡然喝道:“胡闹!政事堂是你们意气之争,肆意胡言乱语的地方吗?李清臣,苏轼,黄履,本相警告你们,注意言行,再有出格,一律赶出去,限期不得参政,闭门思过!”

这是很严厉的处罚了。

黄履吓了一跳,连忙起身,抬手道:“下官知罪,请大相公息怒。”

李清臣绷着脸,最终还是强压愤怒,道:“下官知罪。”

苏轼有些不甘心,知道不能在这个场合顶撞章惇,跟着起身抬手道:“下官知罪。”

章惇冷眼扫过三人,道:“江南西路,必须严肃整顿,本相的想法是,派一人,临时、专门主持‘新法’,并彻查贺轶之死。这个人,要比贺轶更有权柄,能够压住江南西路。”

一众人相互对视,心里分析着人选。

却没有合适的。

毕竟贺轶已经是钦差,还有‘剿匪军’配合,结果还是寸步难行,最终身死,更有权柄,能大到哪去?江南西路那些地头蛇,不是打杀一两个就能解决的,因为不止是查清贺轶之死,还要推行‘新法’。

‘新法’针对的不是一两个人,是整个江南西路!

蔡卞见一众人迟疑,便揭开谜底,道:“我举荐兵部郎中宗泽。”

兵部尚书许将一怔,有些不解的看向蔡卞。

宗泽只是一个兵部郎中,四品官,在朝野这么多大人物中,并不显眼,没有威望,也没什么权柄。

他怎么压服江南西路?

紧接着,许将脸色骤变,沉色不语。

蔡卞注意到了许将的神色,目光看向章惇。

章惇注视着许将,道:“许尚书,你怎么看?”

许将继续不语,心头飞速思索。

宗泽是官家越级提拔的人,点名要他培养的。他对宗泽的品性,能力也十分看好,正在着力提升宗泽的能力与官位。

但蔡卞提议宗泽去江南西路,令许将想到了更多。

宗泽手里还握有虎畏军,两万五千人!

这支大军,就驻扎在开封府城外,是三大营之一!

章惇与蔡卞提议宗泽,是要宗泽率兵前往吗?

这样的动静,是不是太大了?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 看书领现金红包!

不对,他们是想趁机推进‘军改’,彻底整顿江南西路,以江南西路为‘新法’突破口吗?

许将心头释然也微惊,这样想才对。

但宗泽去了,必然要大刀阔斧,不止将江南西路得罪个遍,怕是也要得罪大部分朝野官员,对仕途极其不利!

许将沉思良久,缓缓站起来,抬手向章惇道:“大相公,宗泽有些特殊,他是官家钦命,执掌虎畏军,不可轻动,下官也无权直接下令。请大相公给下官一点时间,容下官询问一下。”

章惇不意外,今天也不是要下命令,是通风,与蔡卞微微点头。

蔡卞便道:“我与大相公是这个想法,你们也可以再举荐。宗泽确实有些特殊,上次大赏之后,我与大相公问过他,走仕途还是武将,你再问问。”

许将心里多少松口气,应着道:“是。”

宗泽确实不能轻动,三大营是拱卫开封府的,没有圣意,谁敢,谁又能调动?

再说,宗泽要是率兵去江南西路,这对大宋朝野,震动着实太大,不知道会带来多大的影响!

第一百八十章 讳莫如深(第三更~)第五百九十四章 陆陆续续第两百五十九章 十三卫第两百一十一章 惊心动魄的夜晚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恩典第七百一十一章 无聊第三百四十七章 弹压不住第七十九章 弃车保帅第九十九章 分果果第四百七十七章 犀利的章大娘子第四百五十二章 人浮于事第三百六十章 不同以往了第两百一十三章 着急了第四百五十二章 人浮于事第六百三十五章 集结第两百四十八章 打入冷宫第一百七十九章 ‘旧党’的困境(求订阅~)第六百二十四章 旋涡第二十七章 醒来第一百八十二章 畏威而不怀仁第四百三十一章 好一个察哥第两百二十章 官家三问第六百五十二章 京城之外第四百九十四章 钓鱼第一百八十八章 军中要有魂第两百零四章 老虎要吃人了第四百七十七章 犀利的章大娘子第四十四章 下场第四百五十八章 议立太子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约而同第两百六十八章 兵戎相见第一百三十四章 朕的天子亲军(求订阅)第三百六十九章 参谋军事第七百三十一章 回马枪第四百六十章 黑锅第五百四十五章 正月二十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司马光埋下的祸根第一百七十四章 杀鸡儆猴第一百六十三章 全数罢黜第六十九章 见缝插针第五十四章 乘胜追击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局之策第六百四十五章 烦恼第三百七十九章 是时候了?第四百零二章 请辞的巡抚第三百五十章 挑战心里底线第两百九十九章 压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多方角力第五百八十章 时间第五十三章 第一道圣旨第四百零二章 请辞的巡抚第六百二十二章 无法作答第五百五十四章 孝道第八十六章 困顿第七百二十五章 余地第四百二十八章 眼前一黑第六百四十六章 百态第六百三十八章 扩大第两百五十二章 我其实在五层第四百一十五章 暗涌如涛第一百零六章 君臣皆杀人(求收藏~)第七百四十八章 行文走武第三百五十章 挑战心里底线第五百零八章 风声雨声第四百二十四章 兵锋第一百五十九章 第一军:虎畏第四百七十一章 一网打尽第四十三章 谁敢无视第三百八十八章 巡猎幽云第七百六十七章 光阴似箭第三百六十八章 虎狼之地第五百七十六章 告示第七十章 立靶子(求收藏~)第四十二章 赵煦的破绽第四百五十八章 议立太子第两百二十四章 那就开始吧第七百三十七章 现身第三百七十四章 兵临城下第六十九章 见缝插针第两百七十八章 清算司马光(求订阅)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国角力第七百六十六章 荣宠第六百九十四章 先斩后奏第五百四十章 开不了口第七百四十二章 失策第三百章 官场百态(求订阅)第两百九十七章 和和气气过日子第十一章 打弟弟第七百二十二章 文抄公第六百五十五章 直率第三百九十二章 梁太后死第两百三十七章 读书人所仰赖第五百二十八章 治家第三百四十七章 弹压不住第六百二十九章 多少真假第八十六章 困顿第七百六十五章 吃席第六十三章 龙蛇起舞第两百九十八章 以德导行第一百三十章 殿中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