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弊端

第六百二十一章弊端

其十,市易务垄断客商物贷后,必然产生压低价格以获取垄断利润的弊端,而价格太低,客商不至,又会引起物价上涨,损害债务人和消费者的利益。长此以往,必然市井萧条。

其十一,通流物货、平抑物价是贸迁物货法追求的理想境界,在实践中,贱买贵卖虽属违法,却很难稽查,即使查明了也不可能禁止。

强买强卖与贱买贵卖必将如影随形,难以禁止。

因为市易务“贱买”的物货,如不转卖给行铺户,赊贷本息就必将由市易务官吏承担,这是强买强卖产生的原动力,必将导致新的民户破产潮的产生,这就是新型的兼并!

其十二,市易息钱是每年要上缴朝廷的实帐,那么,在市易息钱根本不可能全额回收的情况下,市易务要足额上缴息钱,只能将其他收入如罚息、贱买贵卖的营运收入充息钱之数。

而市易本钱始终处于全额出贷状态,即使流失成呆坏,却仍挂在帐上,只要每年息钱如数上缴,就无法稽察。

到罚息和贱买贵卖等收入不能弥补本钱大量流失造成的亏空时,这些呆帐、死帐才会全部暴露出来。

如果缺乏监督和核算方法,就市易务的那帮商贾,呵呵呵,陛下,你看着别人碗里,小心别人看着你锅里呀!那请问,如何对这些赊贷进行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

其十三,市易务除召募牙人、行人充吏人外,还有仓库管理、催欠人员等,这些人的月给俸食,达几千缗。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其后追索罚息,还得另立机构,这又是一笔开销。

以东京一百万贯贷款为例,年息两分,就算全部贷出,收益为二十万贯。其中官员俸食给出去十万贯,奖励再给出去一些,那还能剩下多少?

以上问题如果不考虑周全,所谓的保护商人,促进流通就只是一个美丽的幌子。不过如果陛下的根本目的还是聚敛的话,就当我没说好了!

陕西市易之法,情况特殊,目的是为了筹集军需,对象的是域外蕃人。

那些人除了牛羊什么都没有,在缺乏货币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这样的方式促进流通。对境外蕃人,和对自己国民,陕西的情况,和汴京的情况,能相提并论吗?

除了上面说的那些,市易法林林总总的问题还有无数,这些问题,陛下必须要求市易务主官明回答。

如果答不出来,就不是市易务主官的合格人选!如果答得出来,那就必须有人监督其是否严格按照所说的施行。

不能对陛下说一套,私下里做另一套,否则就要问责,就要治其欺君之罪!

如果那人能完美解决上述的问题,臣坚决支持市易法!

如果没有把握,中枢又要坚决实施市易务的话,我恳请陛下从皇宋银行监察司抽调人手,最好就是豫章郡王赵宗谔,雍王赵颢!

比照银行放贷收息的法度实施严格监督,考核市易务的效能利弊,分科目建立账册,严格追踪资金去向,用途,效益,先在京中摸索经验,观看成效,之后再说推广不推广的事情!

……

这是苏油到目前为止措辞最激烈的一封奏章,就差没有指着中书鼻子痛骂求经不懂还瞎指挥了。

这也是纯粹的屁股决定脑袋,苏油本身就是大商贾的代言人,不过不是兼并之家的商贾代言人,而是以新技术起家的商贾代言人。

因此他必须站出来表明姿态,哪怕贬官流放,都必须端正立场,强烈反对。

吕惠卿即将丁忧结束,回到了王安石身边。作为王安石的智囊,他远离朝堂两年,终于摸清楚了苏油的基本盘是什么。

如今,要以市易法为投名状,对苏油动手,作为重回朝中,重掌改革派第二把交椅的投名状!

所以苏油根本不用多想,不管是不是吕惠卿干的,这锅都必须扣在了他的背上。

或者换一种说法,敌对政治势力的最大受益人,必定就是最应该重点对付的对象。

中书的反应也很快,想来是做足了准备。

三月,群牧使李肃之知永兴军,原秦州知州李师中判陕西路转运使。

这是对苏油的严厉警告,你娃最近有些跳啊,还是权利过大造成的,分一分吧!

苏油不禁觉得有些好笑,我是那种爱把权的人吗?

这一步棋王安石也走得非常漂亮,李肃之和李师中,不是改革派的人,而且拆分苏油的大权,的确对国家有利。

而且不是所谓的新党,就免了架空打压苏油的嫌疑,使反对党没有理由反弹。

但是两人接到任命却相当忐忑,中书的暗示他们都懂,可并不代表着愿意替新党当枪啊!

苏油可不是省油的灯,短短数年两任渭州,陕西军民士绅,陕西籍的官员,退休的元老中的口碑,那是一个好。

有了探花郎,家家养肥羊!

有了探花苏,家家育肥猪!

打开肉罐头,牵出一头老肥牛!

肥牛走啊走,走到泾河口!

肥牛抬头望,吓了一跟斗!

麦地不到头,活活耕死老肥牛!

童谣都随着罐头传入汴京了!

这样的角色,要是想干点什么事情,只需轻轻扇扇翅膀,那两人就是千夫所指不病而死的下场。

就算不是,陕西蕃人多的是,又是边疆地区,真要是黑心的……

李师中也是人精,小心得很,先不去渭州,从秦州跑去洛阳,拜见大佬讨要护身符。

富弼笑了:“你想得太多了,赶紧去吧,苏明润最近很毛燥,你们再不去,他都要生气弹劾了。”

李师中死皮赖脸不走,直到在洛阳等到了李肃之,然后才一起前往渭州。

苏油在城门口相迎,直接将手一挥,胥吏捧上一个盘子,上边摆着知军和转运使的印信,对两人说道:“哎嘛可算是来了!再不来我都要累死了!”

直接交接完印信,苏油才请两人入席细谈:“陕西质朴,我也没有养妓班,所以那些遣妓相迎的规矩我就没讲了。”

李肃之立刻说道:“陋习!那是官场陋习!士林风雅,本就不该在此。”

苏油开心得很:“李老的大才,当年苏油在河北就领教过的。如今环庆路白马川通道已经被我封死,永兴军路军事任务大大减轻。恢复民生,之前事情我没做好,我检讨,接下来就劳烦李老了。”

河北地震,李肃之在震中瀛洲表现突出,是绝对的干臣,苏油和司马光回朝后,大力推荐,说起来还是李肃之进京的半个恩人,如今准备偷懒了。

李肃之笑道:“老夫托大,就叫经略使一声明润了,明润你前后两道奏章,可把中书一帮子气得不轻啊。”

苏油有些无奈:“非苏油想要多话,实在是蜀中父老求请到了我这里,我分析了这市易之法,只合因地制宜。中书此举……”

“说东施效颦,是不是有点不太合适?”

李肃之和李师中都是莞尔。

苏油这才与李师中见礼:“苏油第一次治渭州,释放欠逋三百百姓,还是效大夫当年洛川故智,同样是东施效颦了。”

李师中出仕首任是洛川县令,也在陕西,县内老百姓拖欠十万缗茶税钱,李师中将他们召集起来,好生劝慰,让他们不用担心坐牢,说他会上报朝廷给他们缓刑,让百姓们感恩戴德。

然后于每乡设一个柜子,让欠税百姓每天往柜子里边放一文钱,到年底,便将拖欠的茶税还清了。

但是老头最开心的,还是苏油称他大夫。

老头提点广西刑狱的时候,焚烤大石头,开通灵渠;宣示利害,让交趾人不敢乱跳。

广西在他治理时期,发展不小,边境安定,百姓感激其德,立画像供奉,称“桂州李大夫”。

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化石第五百九十九章 永兴军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阿骨打第四百七十七章 小妹的男朋友第二百六十六章 汴京风华第一千零七章 君子小人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恐惧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报第四百一十九章 水火交逼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农业改良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龙筋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化肥和果冻第二百二十七章 小张方平第五百五十四章 贷与赈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复杂成因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检查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毕观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特赦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 耶律南仙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苏辙上书第六百五十四章 调查报告第四百四十五章 婚后第五百三十七章 唐介病了第五百三十一章 打嘴仗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浑脱第九百六十八章 窦仕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毒计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产第七百零七章 多少是一点点第八百四十三章 十三郎第六百九十三章 君臣之争第五百六十一章 苏大嘴第九十八章 千分尺第五百四十七章 风波第二百九十章 建言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演武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大苏酿酒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小孩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大捷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娟儿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不难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我真的不会打仗第五百五十六章 荆湖建议第七百五十五章 争议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救灾第二百七十七章 解试第一百三十二章 苛政酷毒,犹胜猛虎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新宫第八百九十一章 玩翡翠第五百一十九章 河害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原始股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动员第八百九十章 海运第三百九十七章 运动会第八百四十三章 十三郎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绝计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特赦第十九章 苏家第四百一十四章 接战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对策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挨训第六百一十章 事件始末第四百四十五章 婚后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父子对话第八百一十六章 决战在即第一百六十三章 对策第五百七十六章 要求第七百章 乌龙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岂止于此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旅游第一百四十二章 平南记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饶骨头第三百四十章 奏对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火第一千零七十章 高滔滔哭了第五百零六章 阿云案第三十九章 弃儿第四百九十六章 密会第四百零九章 尖厉獠牙第三十章 县令第一百七十一章 陆路第二百三十二章 苏伯纯第六百七十八章 金姐儿第五百一十一章 皇宋宝钞第二百零七章 破甲锥第八百九十六章 结案第九百一十二章 哭廷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梁乙埋的顾忌第三百七十一章 理论核心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苏辙上书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戎策第九百六十章 改制第九百四十六章 诗案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老汉第二百零四章 求情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文物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十六号窟第三百四十九章 实心任事第一千零五章 岛礁和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