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旧时物业

最早的一批种牛,就是“又东又东两万里”的地方捕获的。北美野牛可以跟河中“犎牛”杂交,也能跟可萨突厥进献的一种“犎牛”配种,后代体型最大能够超过两千两百斤,这个最大个体,如今就养在洛阳,算是彰显李皇帝风范的“祥瑞”。

江阴和常熟能够饲养肉牛,主要原因还是长江沙洲。比如“胡逗洲”这样的江心岛,从润州顺流直下一直到东海,大大小小有百几十个。

最大的就是“胡逗洲”,如今是整个江东最大的豆类作物种植基地,偶尔会种一些水稻,但产量有限。

肉牛的主要消费市场不多,但消耗量不小,也省得耕牛时不时想不开就去自杀。

除了肉牛之外,奶牛、耕牛才是大头。因为科学养殖的缘故,加上豆类加工技术的进步,使得饲料成本大大降低。乃至还专门有土豪要吃“草饲”肉牛的状况,其中又以洛阳尤为突出。

大运河上面跑的船,多少都会带一头“犎牛”,到长安就杀,一头牛出几百斤好肉轻轻松松。

同样的,因为养殖效率提高,耕牛对一般的小农来说,价钱也不再是“天价”,配合曲辕犁,以往一户百亩的状况,可以扩大到五百亩乃至千亩。最终小农愿意不愿意,都会转型成小型地主,从小有产者,变成土豪……

尽管都是土地兼并,但这种情况却有点不同,这些自力更生依托先进技术的小农家庭,往往都是通过赎买或者开荒的方式来获得新田。

在不倾轧旧有势力的同时,等于把地方土豪的总数量扩大,多少也算是为缓和社会矛盾作出了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大贡献。

“这里的奶牛场,老夫记得。”

江阴靠近常熟的地界,有一块地是张氏的。原本是个土石混合的破落地,临江更是滩涂沙地,基本没什么人在这里讨生活。大多数只有本地的破落户或者犯事的穷横,才会流窜到这里抓鱼摸虾为生。

“自家的场地,还能不记得?”

陪同过来视察的李芷儿翻了个白眼,一旁张大安指了指远处的招牌,“还是虞世兄题的字,此间奶干、奶酪,大多都发往扶桑、大小流求。探险队也多有来此采购,东海这里能产奶的大型牧场,就这一家。”

虞昶的字很豪气,跟他老子虞世南还是有点不同,“梁丰奶业”四个字奔放有力,全然不像一个苏州老铁的气质。

“叫乳业不好么?怎地叫奶业。”

“可是觉得不雅?小弟倒是觉得还好。”

一旁李芷儿顿时不说话,只觉得两个流氓一本正经说这个的时候,全然面不改色也是很有水平。

“老大人过世的时候,很多物业都没有交代干净,我那时哪能晓得哪里哪里还有自家场地?若非有坦叔在,也是麻烦的很。”

扭过头,老张又回应着李芷儿之前的问话。

牧场范围极大,除了养殖大型牲口之外,还有大量水果园,划分的极为清楚。有专门的葡萄园,葡萄园附近随处可见酿酒作坊以及制作葡萄干的阴干房。空气中偶尔还会传来发酵的酸味,却不难为,正相反,闻上去极为舒适。

和葡萄园相邻的,多是桃园,间或还能看到种植猕猴桃,只是现在都光秃秃的,也没什绿意。

“往北是不是菌菇场?”

“正是。眼下都能用上暖房,种类不少。不过最好卖的,还是蘑菇。”

因为靠近牧场,从混合牛粪的草堆里窜出来的野生蘑菇价钱极高,菌菇房培育出来的,反而鲜头不如这种“野味”。

清明前后这种新式的小蘑菇,在江阴和常熟,往往半斤蘑菇能换一只肥鸡。

这些都是张德十岁之前,在江阴老家捞的外快。时隔二十多年再来看看,倒是觉得有点小激动。

“老夫离乡时,这地界极为破落,连个村里都没有。如今居然不但有村里,还有市镇,着实变化惊人。”

“前面街市,叫作‘牛市街’,原本是交易牲口的。叫着叫着,倒是成了地名。”

此时的街市显然不会再进行牲口交易,但还是能看出来当年牲口交易的痕迹。大量的圈栏房被留了下来,然后改造成了各种铺面,主要是茶肆酒楼。除了弹琵琶的胡姬之外,也能看到吹箫拉弦的倭女新罗婢。

各种胡琴都能看到,除了胡琴之外,还有蕃地弦子,男女老少的优伶极多,只是很显然都不怎么“高档”。

不过也很正常,因为这么个地界,本就更加的乡土。

这是为数不多江东大量平民骑马行走的地方,休假前来喝酒的牛仔随处可见。这些牛仔大多都是本地农家子弟打工,口音一听就能听出来。

即便偶有苏州州城来的,也很少有穿丝袍的,而是棉袍裹着,脑袋再包个狗皮帽子,自是没有什么“贵气”。

到处都是黄腔荤段子,不管男女都爱听,也就更缺档次。

张德一行人是骑马视察的,穿的虽然是常服,但县太爷的排场早就摆开,道路早就被清场。

不过听戏听曲喝酒喝茶的食客们倒也没有多大的敬畏,只是隔着圈栏围观,或是远远地看着骑着高头大马的张德。

毫无疑问,须髯浓密身材壮硕的张德,明显要比县太爷要地位高的样子。

“县令大人旁边骑马的是谁?”

“我看出了张梁丰,应该就没有别人。”

“噫!原来是东家来了!”

问话的人顿时脸色一喜,极为狗腿地往外走去,扎在人堆里在那里冲张德堆笑。

“呸!甚么东西,也跟着喊东家……”

答话的老乡也是无语,这种“面子”也要争,简直酸的倒牙。

“来人。”

“宗长。”

见张德喊话,亲随上前听候。

“难得来一回,拿些钱来打赏。”

“是。”

讲好听的话没有任何卵用,江东地面上,最认的好处只有实惠……

一看“东家”要打赏,原本还酸的倒牙的老乡们,当时就麻溜地蹿了出去,这时候还谈什么酸不酸的,别说牙不算,连腰也不酸。

第八十几章 关洛人事第八章 孺子可教第六十四章 中学第七十七章 牌桌会议第三十五章 横槊赋诗(第三更)第七十一章 地位第四十七章 复杂的意识第五十四章 一个答案第八十九章 扩产第四十九章 燃烧第十八章 办事效率第二十四章 纠结的人选第二十六章 来个痛快第八十二章 损招第六十三章 试探第八十章 免税成兵第二十章 吃苹果第五十七章 官不聊生第四十章 凯旋白糖(第一更求推荐票)第七十章 高人(第二更)第六十三章 双壁才女第九十八章 不平衡第七十四章 稳第一章 站街女第二十九章 默契第三十七章 批判和武器第九章 套路第五章 和蔼可亲我李氏第四十二章 喝粥第七十章 分析第四十三章 皇帝是不同的第二十八章 归去第六十九章 进取第六十三章 玩法第三十二章 同一件事第四十四章 好本事第八十二章 夕阳红第六章 河中风雪第九十五章 令公所谋第七章 又是小道消息第七十章 非凡品质第六十一章 领会精神第四十二章 门路第五十二人 诗人第五章 关系网第七十章 老兵的纠结第三十七章 莫名其妙的差事第十五章 搞定第八十五章 虎豹豺狼第十一章 大开发第九十一章 忠厚长者(第二更)第五章 地上魔都第八十一章 闲王第八十四章 温文尔雅第八十三章 阉人不易第七十六章 为国献身第三十八章 二代少年第七十三章 勤奋好学李思摩(票!)第四十三章 忠臣(凌晨有票投点俺)第十三章 很满意第二十七章 令人失望第七十九章 又到取名时第十三章 斗争艺术第四十三章 忠臣(凌晨有票投点俺)第六十二章 业务多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八十一章 腥味第三十三章 弄潮儿第七十三章 看第五十几章 一窝能生十几个第四十四章 忠心做事第八十三章 甜第八十章 半成利第三十七章 艳刀第十九章 人才难得第六十四章 真诚拜访第七十四章 女儿国第七十一章 哄第一章 站街女第三十三章 东海共识第六十五章 内心震撼第八十七章 绝非偶然第六十九章 与人为善第八章 孺子可教第六十三章 红包第四十二章 百万贯(求推荐票)第九章 抓不住第三十三章 赏功第七十九章 又到取名时第四十四章 没见过第六十章 聚餐第九十二章 良心第三十章 有福之人第六十三章 拜访第九十九章 宣纸第四十一章 大唐(第二更求推荐票)第六十章 吾皇圣明第六十三章 淳朴第十三章 利弊取舍第十章 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