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有福之人

知道张德差不多要返程武汉,常州刺史王福畴专门带着三个儿子过来拜会。

长子王勔此时是“选人”身份,但因为朝廷改制在即,好的缺位到底好到什么程度,王福畴还没有把握。如今长孙无忌和张德突然都到了江东,自然是要好好巴结一番。

作为龙门王氏,这点面子还是有的。

次子王勮还小,见了张德还有点怕,实在是一群人里面,张德最为壮硕,只是坐着,俨然就有一股“煞气”扑面而来。女郎中意的须髯,在孩子们看来,着实有些吓人。

最小的儿子还在襁褓中,王福畴也是有想法,希望老张帮忙给“赐福”一下。

谁都知道张梁丰是帝国祥瑞啊。

“这小郎叫甚么名?”

“单名一个勃字。”

“王勃?好。”

老张一愣,微微点头,龙门王氏叫王勃,那也肯定……就是那个王勃了。

卢照邻出来认认人,这是你的小老弟。

然后卢照邻走过来看看王勃,露出一个微笑:小老弟,你醒啦。

王勃在老张手上尿了……

“哈哈哈哈……好!”

张德很是高兴,“此子必为人杰也!”

原本还怕张德不悦的王福畴顿时大喜,心中暗道:这小郎虽在襁褓,却是个有福之人,今日传扬出去,小郎前途无量啊。

能得现如今的张德一句夸,里里外外可以省不少事情。

甚至可以这么说,王福畴往后的常州刺史位置,可以坐稳了。诸地阳奉阴违的事情也会大大减少,地头蛇最怕的不是过江龙,而是更大的地头蛇。

而老张现在在常州地面,已经不是地头蛇的问题,而是陆地神仙……谁惹他谁死。

念了两句吉利话,在众人十分惊讶的眼神中,老张从腰间解了一块玉佩,玉不是上面顶级货色,但玉佩上有一双虎牙。

老虎身上的所有零件都能辟邪,这两颗虎牙,是苏定方在扫荡契丹人时候的战利品之一。

“张公,不……”

“嗯?”

王福畴只觉得礼重,因为玉佩这种东西不能轻易乱送。老张给襁褓中的王勃一块玉佩,王福畴只怕这小子承受不起。

只是不等王福畴把话说完,老张眼睛一横,吓得他哆嗦了一下,讷讷向后,竟是唯唯诺诺的模样。

一旁王勔和王勮都是瞪大了眼睛,显然没想到自己一州之长的老爹居然这么“不中用”。

“旧年王君在交趾做得不错,李交州同某时常提起过。”

王福畴一愣,旋即反应过来,连连拱手,“原来是张公提携!”

他到现在都还没闹明白了,你说我一个在交趾混吃等死差点被土人给炖了的县令,怎么就来常州做刺史了呢。

原本还想着,是不是李道兴看在龙门王氏的面子上,给了他方便,然后提拔提拔他。

现在张德一句话,就明白这其中显然还另有隐情。

实际上也是王福畴运气好,恰逢交州搞大建,朝廷要正式吸收掉当地土族,基本上在李道兴的“金元攻势”下,大多数土著酋长族长,纷纷愿意归降。随后一众土著酋长族长,就在朝廷的旨意下,尽数迁往广州。

当时同步操作的,就是把广州的诸多野蛮山獠洞主寨主,迁到交州。

王福畴办事利落,也就落入了李道兴的眼中,有意培养“广交系”官吏的李道兴、冯氏、冼氏,就选中了门第比较高的几个。

只是南国巨头想要在“中国”搞事,朝中无人也是两手一摊。但毕竟是有人的,地方州县的人事调动,不管是嘴炮还是弄权,张德都不缺门路。

最不济,进奏院里搞点花头出来,拟几个给御史人家投食的议案,是没价钱不能喊?

王福畴现在彻底明白,自己要记李道兴的情分,但也少不了张德的。

只不过眼下看到小儿子居然很受张德喜欢,他便知道王氏有了大气运。

心下微动,王福畴到底也是走南闯北经历过大风大浪之辈,此刻当即有了决断,他便认定了几个儿子将来便走武汉这条路,至于“中国”行走,二圣哪里会给他这种门第机会?

他是亲眼看着清河崔氏垮台的!

“张公过誉,某亦是本分做事罢了。”

王福畴谦虚了一番,一种常州佐官及各县县令都是心中发愣:他妈的,老子给姓张的送钱送女人,结果不如王老汉送儿子?这他妈是什么狗屁玩意儿?

然后一众佐官、县令心中暗忖:要不也督促一下家里,把儿子送过来给姓张的过过眼?没有虎牙玉佩,有根虎毛也好啊。

有女婢过来给王勃换尿布,这边在换,一众老少爷们儿围着光腚的王勃看***,一边围观一边啧啧赞叹……

各种不要钱的马屁直接拍过来,王福畴爽的都快跟王勃一样失禁了。

热闹了一番,终于寻了个大厅,尽数入座之后,常州官吏这才开始认真地跟张德接洽诸多事宜。

主要是办学、办厂,因为江阴常熟两地越趋发达,苏州常州各自州城对沿江县城越趋倚重,基建是摆在议程上的。

钱不缺,缺的是人力物力。

原本也不是没有工程队,但京城就近原则抽调,两条大运河,基本就是把华北华东的“闲散”工程队尽数抽了过去。

还他妈不给钱……

都是地方贴补给工程队。

以天下而奉一地,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不过好在这种抽血对华东而言也就是毛毛雨,地方财政相当的良好,有钱就得琢磨着做好事……那是不可能的,有钱了,当然是想着更有钱啊。

只是为了包装一下,自然是要用做好事的套路来运作。

“本府在苏州见闻,如今技校良莠不齐,诸君想要筹办官署技校,确实颇有远见。只是如今师资力量有限,常州诸县也不能一县一校。”

张德也稍微跟常州官吏交底,武汉不是百宝箱,这两年抽调“楚才”的不止中央。除了中央,长孙无忌、房玄龄、徐孝德、郭孝恪、张公谨、牛进达、杜构……不管愿不愿意,高效总是让人满意。

所以武汉的人才库,一直处于半只脚踩在“枯竭”的边缘。

挤点人才出来,跟男人挤奶差不多……

为什么张德返乡一路过去,只要前来拍马屁的,最后都会提一嘴“办学”?实在是现在的市场竞争,不纯粹是拼门路拼家底拼手段,没有合用人手,就算浑身是钱,你能花出去几个?浑身是铁,能打几个钉?

一台可以全天候运转的蒸汽机,让几个农夫去操作,估计连靠近都不敢,还谈什么维护保养?

越来越精细先进的工具,对使用者的要求,自然也就越来越高。

人的进步提升了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倒逼着人的进步,这是互相促进的。

“张公放心,此事常州上下早有决议。”

言罢,王福畴让人把文件派发,张德自然手中也有一份,翻开之后,便看到了一份计划书。

是关于常州诸业技校的,主要集中在纺织业、陶瓷业、皮革业、食品加工业,总而言之,大多都算是“轻工业”、手工业。

老张没有说话,但心中却相当的佩服王福畴,这是个对治下环境认知十分清晰的地方主官。

主官不糊涂,治下百姓算是有福啊。

第七十四章 要敢想第五章 忠孝后辈第九十三章 光明正大第十一章 血腥味第四十五章 稻花香里说丰年第二十二章 佳话第十一章 自己搬起来的石头第九十九章 激烈第十八章 投资第八十六章 打听消息第三十八章 编排第十二章 过冬第三十七章 太子来了(二更求票)第七十章 蘸糖吃第七十章 不同的鸟儿们第六十四章 现状第十六章 心灵港湾第九十七章 风平浪静第四十一章 奔头第六十三章 双壁才女第四十三章 随便收徒第九章 不如叔父第三十九章 地方博弈第六十一章 复杂的事情第九十一章 忠厚长者(第二更)第三章 闪了腰第六十一章 领会精神第九十章 前瞻第九章 喜事第八十二章 人物第七十八章 生意第七十六章 马蹄声来第六十八章 不可告人第九十七章 父母官第四十九章 一举成名第二十五章 给个理由第十五章 要有良心第五十章 工程意义第四十八章 阳光依旧灿烂第九十九章 谁的银元第八十七章 求人办事第十九章 人才难得第七十几章 生命第七十三章 过路费第八章 和谐社会第十四章 盛情难却第九十七章 不得不发第五章 皇帝的愤怒第八十九章 德不配位第四十五章 九鼎第八十九章 洛阳生态圈第三十章 约谈第七十二章 留沔州第九十四章 看不透第五十六章 蚂蚁们第七十二章 套路上的默契第十五章 影响力第十六章 大礼第三十九章 真爱成本第十五章 以李为礼第三十九章 假装自己是好人第四十七章 联系第六十一章 可怜第十一章 一问第七十四章 认清现实第二十四章 刷新认知第八十九章 女子当自强第三十八章 畅想第八十章 吴王要来第二十一章 会见第二十二章 佳话第七章 靠山第六十九章 进取第四十三章 放大的误会第八十九章 六旬老汉功夫好第四十一章 大唐(第二更求推荐票)第八十九章 六旬老汉功夫好第七十五章 别致唐茂约第二十九章 朕有点乏了(求推荐票)第九十六章 大功德第十六章 “老爷爷”第九十六章 蜜糖第八十章 农垦局第七十六章 两个成语第十五章 影响力第八十七章 校址校长第五十几章 不是我军无能第九十七章 方向问题第二十二章 万万没想到第十七章 孺子可教第五十五章 家有一老第五十五章 长者赐第五十九章 狗局第七十六章 非理性第四十二章 百万贯(求推荐票)第十三章 很满意第三十四章 曲江夜宴第九十五章 品行不端第二十二章 勤奋做事第九十六章 顺风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