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土狗的阴损

拿出二十万贯操作李景仁过继李道兴一事,知道真相的人只有两个。张德不会自曝,李景仁同样不会选择自寻死路。甚至可以这么说,李景仁为了保住下半辈子的富贵,一定会把这件事情带到棺材里。

或许将来某一天皇帝琢磨出点味道,也或许李道宗突然有一天发现家里的五万贯金银现货仿佛和某条江南土狗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干系,但那已经不重要了。

“张公,景仁拜谢张公再造之恩!”

两人又见了一面,在江夏王临时府邸,这一回李景仁还要跪,但张德没有让。

“巢氏有黄蒿汤剂,能防瘴痢,此物……乃征南利器!”

张德把李景仁摁在椅子上,小声地说出来一样保命的宝物。这宝物,眼下成功率也不过时三成多,但对付痢疾,在这个贞观九年的日子里,绰绰有余。

“谭国公那里,我也有打点。”

这说的是丘和,杨广曾经的忠臣,在隋朝彻底崩坏之后,他投过萧铣,但那也只是因为不知道中原变数。待萧铣被击败后,就降了唐朝。

他和李渊有关系,又是隋臣,原本应该被太宗皇帝忌惮。但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原因有两个,一是他年纪大了,今年已经八十四;二是在玄武门事变中,丘和当机立断,助李世民杀死了李建成极其同伙。

丘和在武德年就是交州大总管,高配上柱国,两任唐皇对他都极为亲善,如今的丘和还挂着左武侯大将军的名头。因为他年事已高,怕他死在安南,所以丘和因皇恩,又兼着稷州刺史。

其实就是让他回到中原安享晚年。

整个岭南,如果说东边是冯盎说了算,那么西边就是丘和的地盘。

李道兴出任交州都督,也正是因为丘和的抽身。

之所以张德能跟丘家说得上话,倒也不全是张公谨的缘故,实际上张叔叔的年纪比丘和的长子还要小二十岁。

张德能进出丘氏门庭,是因为丘和的孙子丘神绩在长安的带头大哥是他梁丰县男张操之……

而丘神绩的爸爸丘行恭拜的是程知节码头,又有尉迟恭从旁镇场子,总之,丘和很满意此时家族的生态环境。

可惜和大多数的豪门一样,如果实在是没事干,就自己斗一斗。

所以丘和的发妻亡故后,丘神绩的爸爸脑子一抽,居然要跟他大哥丘师利争夺开丧的权利。

结果么……丘行恭就被李董教做人,直接革职查办,在大理寺陪张德的师兄孙伏伽很是说了一阵子贴心话。

兄弟不睦,丘行恭和孙伏伽一来二去,居然还成了好友,也是奇葩一朵。

但不管怎么说,丘氏和张德的交情,虽然达不到老张去拜访他们中门打开,但最少也是老张想要塞钱托关系,不用担心丘家老少爷们儿把他的开元通宝扔出来。

“张公要我怎么做?”

“不必如此。”

张德拍了拍坐在椅子上的李景仁肩膀,有些轻松地说道,“如今你大人心病已除,安南一行,只要小心调理,当是无碍。同时,为显你的忠孝,我会从苏州调拨五条船南下,其中两条船往来获利,都会记在你名下。”

“什……什么?!”

听到张德的话,李景仁猛地站了起来,“张公!这……这也……”

“我在社中,行事一向如此,所以众兄弟才服我。非全赖邹国公和琅琊公主的威名。”

张德负手而立,显得很是轻松惬意,瞄了一眼还有些呆滞的李景仁,“你可知晓安南虽较中原算是贫瘠,又有毒虫虎豹出没,却亦是个宝地。武安河河口有谭国公为交州大总管时所设海门镇,此地可建码头,以为海港。”

这个地方,其实就是一千多年后的海防港。虽说这鬼地方一年的吞吐量还不如长江内陆港码头的十分之一,但它却有一个好,它是交州门户。

只要经营好这个破烂港口,任你土著如何英勇敢战,也翻不了天。

再者,隋末虽然大战,可这里并没有遭受摧残,反而保全了隋末的县志。眼下依托海门镇在武安河两岸,约莫有户九百。

土著虽多,却也驳杂,光山头部族寨子洞府,大大小小有七八十个。大者不过两千人有余,小者不过五六十人,和聚落仿佛。

也就是说,汉人的核心人口,是有相当大优势的,足足五千人左右。

这还只是武安河河口地区,主要农耕区,也就是交州治所宋平县,放在中原也是上县。登记造册共有三万户,且不包括此时西道江上游的零散军镇。

至于诸蛮及獠人,都不在典册,有的只有大概估计。

“两条船,丝绸加上新瓷,除去开销风险,保底五十万贯还是有的。”张德说的很保守,但也难保李景仁运气不好,船出去就沉了,那也没地方说理去。

“从安南回转,若是前往西海高达国,可得金沙无算。中国少金,若是朝贡,必受朝廷看重。如此三年,可以贡金之海量,承袭乃父县公爵位,而不至于袭爵降等。”

听着张德娓娓道来,将道理掰扯的干干净净,李景仁不由得感慨,若真照张德的计划,只要自己的新爹命硬,自己的人生实现逆转绝对是指日可待啊。

而他要付出的,不过是乖乖听话,给张德要在安南修建码头亦或是圈地还是专利等不值一哂的“举手之劳”。

时人此刻对中土之外是骄傲的,当然也有骄傲的资格。即便是久在安南的丘和,他虽然知道安南产金,可要是让他死在安南葬在安南,他绝不答应!

张德对唐朝边境地区的羁縻统治嗤之以鼻,虽然因为生产力和人口的制约,他并没有更好的办法,但伴随着贞观五年以来这一点点微末技术的发展,已经足够支撑唐朝在这个时代去殖民周边地区。

尽管事实上,唐人根本没有这样的殖民意愿,更没有这样的殖民需求。

眼下的土地产出,足够养活两三千万的唐人,但张德通过李承乾这个暖男进行的农业改革,实际上会让唐人的核心农业区,在未来的几年内,土地持续高产。而粮食高产之后,农民将会有足够的粮食来供养更多的人口。

实际上,按照沧州这种中等偏下的军州为例,薛大鼎在任上是眼睁睁地看着户名,从隋末的人口凋敝,在经历了贞观一二三年的灾害后,持续性地爆发。

更加激进的生育奖励政策,则是出现在辽西,以及河套。为了拿到张德的一只狗一只羊,不管是男是女,生下来都不亏。

对那些多产家庭来说,子女增加并非全是负担,未来的期望值允许他们敢这样大胆地生。

抛开新朝建立的“政清人和”,光大河工坊中的纺织女工一个月能拿多少,连河东山中的黑户都打听过了消息。

所以,不难看出工科狗隐蔽的狡猾,工业革命的前奏是农业革命。一旦土地产出使得人口爆发,在这个基础上踹了一脚的江南土狗,更是逼着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内,伴随着夭折率的下降,多余的人口要么死,要么像牲口一样被赶着出去和人争,和人抢。

这样的事情,不是张德一个人去做,而是一群人,“忠义社”中几百人,以及大大小小的“忠义社”一起在不知死活地狂欢。

总有一天,当人们发现种棉花种桑树赚的比糜子小麦水稻要多得多时,那些汉朝豪强玩的土地兼并,就只是小儿科。

到那时,将会有更多的石城钢铁厂出现,同时会有更多的海门镇港口出现。

张德可以相信,也绝对相信,在那个时候,死于这段血泪史中的普通人,一定比隋末大战的饿殍还要多。

多得多。

第四章 所图第六十章 朝会一本道(票呢?)第五十八章 胡思乱想第二十一章 新阶层第六十七章 继续修路第四十二章 平海伯第三十三章 灵车漂移第二十二章 又丢官(第三更)第六十章 同样水深第八十三章 工程热潮第八十一章 友好会谈第二十三章 厚积薄发第十三章 利弊取舍第六十五章 杜正伦自救第八十二章 旧时之言,今日之见第八十三 聚兵(三更求票)第十二章 恶心人第七十五章 豺狼当道第三十四章 怂恿第四十三章 胃口都不小第四十六章 娶对老婆第六十几章 使者们第九十七章 谋生第十五章 功业第二十章 吃苹果第九十八章 贝州第三十八章 有的忙第十四章 吃“韭皇”第七十一章 你们对算术一无所知第五十章 白糖仓第二十六章 串联(第二更)第四十九章 思考第七十六章 为国献身第十八章 既然舍得死第十七章 少年立论第七十八章 屁股第八十五章 大建是大计第六十七章 曹宪题字第六十五章 如火如荼第二十章 吃苹果第六十五章 不争一时第三十二章 认清自己第七十八章 取名第八十四章 家业(一更求票)第四十九章 行动第六章 主仆对话第四十五章 人要有梦想第七十二章 办事第八十五章 筹谋第九十四章 机不可失第三章 求荣第二十一章 简单粗暴第二十章 吃苹果第二章 震荡第六十八章 倒腾第四十四章 等待第三十八章 畅想第七十五章 人在江湖飘第五十章 很平常的生活(第一更)第二十三章 那轨迹第六十三章 淳朴第二十二章 得寸必进尺第四十八章 阳光依旧灿烂第八十一章 老一套第三十一章 关系学第七十一章 破壁第五十四章 一池水中一池鱼第二十八章 归去第十二章 大韭菜第七十六章 小冲突第二十二章 拉投资第八十九章 残暴第四十一章 杀了我第六十章 朝会一本道(票呢?)第二十五章 我们的事业无人知晓第六十几章 泡汤第三十八章 最后指望第一章 气象万千第四章 传奇第三十几章 纯洁的友谊第二十一章 俯卧撑第十九章 黑金黑装备第八十九章 长治久安之法第五十五章 天生孽障第九章 斗智斗勇第五十一章 下水第四十六章 理智第五十八章 羡慕嫉妒恨第十一章 大开发第十一章 抗税背后第二十章 另类富庶第七十八章 远西风云第十八章 进献第九十章 幽州之事第六十章 吾皇圣明第九十一章 人生如酱缸第四十七章 种什么第四十三章 忠臣(凌晨有票投点俺)第四十六章 老好人第二十八章 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