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四十一 为皇帝亲信者勿忘晁错

要说这些晋商大家族,或许现代声名不显,但是在明中叶到清晚期这四百多年里,那可都是鼎鼎大名的中国豪族,甚至曾经主导过历史的走势。

在明清之交推动满清入主中原的各方势力里面,出钱出粮出兵器出人力的晋商豪族就是极其重要的一支。

他们从明中叶开始发家致富,然后就开始了漫漫的助学路,这些晋商大家族的掌门人以特有的毒辣眼光洞悉了中国政治游戏的根本,意识到在重农抑商的时代,若要保证自己的财富不被政府轻松拿走,就必须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政治代言人。

上面没有保护伞,下面怎么能安生的生活呢?

刮风下雨都挡不住,只有家破人亡,为了保证家族的长期昌盛长期掌握财富,晋商大家族们一合计,开始了助学行动,到处捐助贫困书生读书学习,然后和举人和进士结亲。

通过这种方式,在百年间,晋商集团成就了一个横跨军政商学四界的庞然大物,无论那一界都有自己的利益代言人,横竖都不怕,谁来都敢怼,几乎成就不败金身。

最牛逼的时候,内阁首辅张四维就是晋商子弟,宣大总督王崇古也是晋商子弟,朝中最可怕的疯狗言官集团中,也有相当多的属于他们的喉舌,为他们发声。

这些晋商子弟都有非常好的家族传统,即发达之前家族出钱出粮照料你,还帮你娶媳妇儿带孩子,等你发达之后,要用你手中的权力,来回报家族。

他们得到的绝对比付出的要多的多的多。

当然了,他们后来也不是无敌的,因为其他地区的商帮也学会这一招了,开始在自己的地盘助学,排挤晋系商人,逐渐形成了各大地区商帮同心同力捐助本地寒门读书人,然后再得到他们的回报,结成利益共同体的政商联合的地方派系。

晋系后来就被各大地方派系党联合起来怼,逐渐失去了当初的优势,为了发展,更为了存活,他们逐步勾搭上了在辽东声威日益强大的努尔哈赤,从此开始了他们的辉煌之旅.

满清入关之后的八大皇商清一色的都是晋商,可见晋商对满清入关的帮助之大。

他们有钱到了什么程度,谁也不知道,就算知道,也不会留下多少资料给后人参详,但是就眼前这些四五年甚至更久远的陈粮的存在,萧如薰大概就可以估计出这些家伙到底有多少粮食,到底有多少财富。

明政府收不上商税,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摊开来说能说很久,目前的共识就是官员的阻挠,官员为什么阻挠,因为收商税就是在收他们的钱,为什么收商税就是收他们的钱,因为只有他们可以利用手里的权力和商人勾结在一起赚钱。

皇帝要是收了商税,不就等于是从读书人老爷的口袋里掏钱吗?那怎么行?

可怜的自耕农,数千万自耕农一力承担起了一个两亿多人口的大帝国百分之七十五的税收,而肥的流油富可敌国的官商阶层却只需要承担百分之十左右的税收。

朱翊钧真不糊涂,还知道派太监到地方上和这些读书人老爷抢夺财富,而崇祯就是给忽悠瘸了,废了自己的左膀右臂不说,还要给自耕农加赋,穷者愈穷,富者愈富,明帝国终于在这样的内因和李自成多尔衮的外因的联合打击之下崩溃了。

晋商团体就是挖空明帝国根基的一个重要团体。

其实不只是柴国柱听说过晋商走私铁器和日用品去蒙古赚取高额利润的说法,就连萧如薰这样常年镇守南方的将领都听说过,可见这根本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他们所谓走私,其实也是光明正大的做生意,只要给边关守将一点钱就可以安全的走私了。

这还叫走私吗?

晋商团体通过这种走私生意还有盐铁的生意积累了海量的财富,而这些财富都是不交税的,朝廷没办法从他们手里扣出哪怕一两银子,这些人到死都紧紧拽着自己的钱袋子,宁可献给满清丢给李自成,也不愿交给明政府。

他们不是毒瘤,他们是癌细胞,大明的癌症到了什么程度,萧如薰已经不敢想象了。

他甚至觉得挽救大明已经成为了一个妄想,因为像晋商这样的团体,在大明还有好几个,晋商霸占了北方,经济更加发达的南方还有更多更强大的利益集团。

该用什么样的手段才能战胜他们?

这是要和整个文官阶层打一场大决战啊!

想到这里,萧如薰的面色就十分难看,看着那些陈粮,萧如薰忍不住的拔出自己的战刀狠狠的戳在了上面。

“百姓官兵又冻又饿,这些为富不仁之奸商居然还囤积居奇,连一粒粮食都不肯拿出来助军!现在居然敢拿出来帮着北虏!实为卖国之举!这铁证如山,本督定要在陛下面前狠狠的参奏他们一本!这些硕鼠!”

萧如薰还没怎么说狠话,柴国柱却吓了一大跳。

“提督,虽然末将心中一样很气愤,但是末将不得不说,提督不能这样做。”

萧如薰一瞪柴国柱,怒道:“为何?”

“提督,末将不说提督也该知道,前首辅张四维,前宣大总督王崇古,那可都是晋商出身,他们虽然已经过世,但是家族还在,余威仍在,在朝中的势力还在,就算是末将也知道朝中晋系势力庞大。

别的不说,这朝廷不准卖盐铁给北虏,可北虏何曾缺乏过盐铁?除了他们自己掳掠的,更多的还是从晋商手里买去的,他们如此肆无忌惮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但是朝中何曾有人提起过?

提督,文官尚且不能对抗之,咱们这些武将人微言轻,也根本不能参合朝政大事,把这种事情抖出来,就算是陛下知道了又能如何?官官相护的道理提督应该比末将更清楚,到时候陛下什么都做不到,提督却又得罪死了晋商,那可如何是好啊?”

柴国柱的话相当中肯,非常有道理。

皇帝无权,下面人又官官相护,皇帝基本上办不成什么和经济有关的事情,你要是为了皇帝得罪了某些大的利益团体,管你是谁?你以为你是勋贵就无敌了?徐达家族两个国公现在都要缩着脑袋做人,更何况是你一个侯爵。

你以为你攀上皇帝就无敌了?皇帝是不败金身?

到时候皇帝为了平息众怒,直接把你给废了也不是不可能,为皇帝亲信者勿忘晁错,这可是保命符!

七百九十五 开动的战争机器(上)一百五十八 过年(四更)九百五十八 我就不再追究了六百六十一 定个小目标,先竖它五六座京观一千二百五十 最后的港湾六百八十五 废人(上)四百七十七 局势五百五十五 王世扬求活(上)六百一十二 唯一的路九百三十四 为我而战吧,士兵们!二百二十三 特殊的军队五百三十三 障眼法一千一百三十五 孙时泰无能为力三百九十八 陈龙正西行记(四)六百四十 相顾无言的故人一千三百三十四 培养医者的学校四百九十 大帆船贸易一百八十二 萧如薰的大礼四百九十七 选将三百八十四 朱翊钧的韬光养晦七十五 恩重如山九百一十九 一切开始的地方六百一十一 一将难求二百四十五 他们都在厉兵秣马的准备着九百六十六 后路一千一百八十 武一千一百四十四 他不是神六百七十八 意想不到的收获二百零三 德川家康的幕府将军之路四百七十六 四十年的执着一千二百五十五 简单易懂的指令一百九十二 “平叛”五百零六 董一奎死守平型关一千三百六十三 等我回来一千一百二十一 送客,走人,结束一千一百三十八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七百四十二 事关生死的大事八百二十五 大政府九百五十一 袁黄不是圣人四百零九 条件(下)五百二十六 旁观者眼中所见之物五百四十 粮食的疑云(下)六百一十四 想种田的努尔哈赤二百八十二 萧文奎所希望的享受九百八十三 大秦宗室(上)四百七十五 阿挪的努力番外——大明罪将萧如薰死于此(下)四百九十二 大同急报三百零九 龙凤胎(下)五百零五 向使萧镇南在此,何愁北虏不破?三百一十三 几千年的套路一千零五十 努尔哈赤的决定九百五十六 嗅觉敏锐的孔尚贤三百四十七 天行有常(上)八百六十三 马千乘做出了决定一千三百三十三 方从哲抵达南京一百四十四 不安的宇喜多秀家七百五十三 紧急协议五百七十三 杨俊民的处境非常艰难四百零四 优秀的文明二十五 进击的麻贵一千零一十七 兵役四百八十二 塞北的严寒一千零五十三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三百一十九 挖角计划一千三百六十七 秦皇立马碑一千一百一十四 交战一千二百零九 情报一千零八十六 太子的地位不可动摇一千一百九十八 失败的谈判(下)二百二十四 换约之战(上)七百四十三 这就是真相?七百八十九 运气一千零六 法兰西的意外之喜一千一百九十二 正确的选择九百七十一 贰臣石星三百六十 双雄争锋(上)八百九十七 张延寿兵变二十六 晴天霹雳六百九十九 杀心七百五十九 京城不是可以久留的地方二百七十九 门庭若市的萧府二十四 病入膏肓的巨人二百三十九 萧如薰召开三方会谈十一 何乐而不为五百三十五 仅仅只是活下来一千一百一十八 全军覆没七百七十 毒七百六十 有弟兄们在,此事就有希望三百三十四 大城一百六十二 郁闷的陈璘一百七十五 九鬼嘉隆的最后努力一千三百七十八 从此以后,你便是大秦的皇帝一千一百九十六 可恶的秦国!四百零一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八百一十二 国家安泰,繁荣昌盛五百三十六 他们可以向南来,我们亦能往北去七百七十一 为了四郎,去死吧!三百七十一 大胜四百零五 利玛窦忽然为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担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