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_一、正确理解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区战略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强调,要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自贸区建设,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2014年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还专门就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进行了第十九次集体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致力于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重视自贸区建设,既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对的困难和挑战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

一、正确理解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区战略

近年来,自贸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热门词汇。从中国—东盟自贸区,到中日韩三国自贸区,再到中国(上海)自贸区,各种自贸区在世界各地不断涌现。但是许多人并不了解,这些“自贸区”却有着不同的内涵。以大家熟知的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例,其英文全称为Free Trade Agreement(FTA),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国家及经济体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相互给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待遇所形成的涵盖两国或多国及经济体的自由贸易区;而我国的上海、广东、福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英文全称则是Free Trade Zone(FTZ),指的是一国在自己领土上划出一块地方,单边自主实施贸易投资自由化措施所形成的自由贸易区,有时也称为自由贸易园区。

自由贸易区的产生是自由贸易理论的一个具体实践和贸易自由化演进过程中的阶段性表现,它既符合世界多边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也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的大趋势。而自由贸易区战略,则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自贸区按照不同功能定位可分为多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香港、新加坡为代表的零关税自由港型,这种类型的自贸区对进口商品、当地消费和转口输出都不征收关税;第二种类型是转口集散型,这种自贸区主要利用区位优势进行港口装卸、货物储运、货物商业性加工和货物转运等业务,典型代表是德国港口汉堡和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第三种类型是以菲律宾马里莱斯为代表的贸工型,集加工贸易与转口贸易于一身;第四种是出口加工型自贸区,以出口加工为主,如我国台湾地区的出口加工区;第五种是保税仓库型,可不办理进口手续、连续长时间处于保税状态,以意大利罗马的免税仓库为代表。

我国关于自由贸易区问题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多年的前期研究和实践,我国在组建自由贸易区方面已初步走出一条基本路子,包括预可研、联合可行性研究、确定协议框架内容、双边磋商谈判、弥合分歧、求同存异、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等一系列工作。可以说,我国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学习摸索到主动提案,从广泛接触到重点选择,已形成遍及五大洲的布点格局。然而,面对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须认真总结研究,制定长远规划和战略,避免盲目性,提高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效率和效益,以使我国自由贸易区布局更加合理,发展更加健康,更加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战略和总目标。自由贸易区问题折射的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自贸区的形成都指向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战略思想。拿上海自贸区来说,对内部而言,自贸区的建立能够进一步强化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和地理优势,并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过渡带和内河航运的作用。自贸区对整个中国经济也具有重要的杠杆作用,尤其在重构区域经济结构方面,包括浙江、江苏甚至长江上游的重庆等地,其产业发展都将受到影响。而自贸区经验一旦获得进展则可以使得全国更多的区域进行效仿,进一步推动国内区域协同发展的进程,比如继上海之后,国务院已批准在广东、福建、天津设立自贸试验区。对外部而言,它能够推动我国和贸易伙伴之间的互动,并弥补我国在对外区域合作上的不足;它能对中国加入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形成有利的环境,

便于同其他国家在贸易、金融领域达成合作,共同发展。某种程度上可以称得上是构建了与贸易伙伴之间进一步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区域战略平台。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中亚时曾经说过,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本着求同存异原则,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由此可见,和邻国之间深度合作,形成更广义的“区域经济”也同样是决策层的目标之一,而自贸区则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通道。

过去十多年我国在外需扩张、地产和基建投资的拉动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进入了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然而,以往拉动经济的几大引擎正在逐渐转弱。外需开始动力不足,并且物价上涨,劳动工资水平上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等方方面面的现象都显示了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展望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仍有相当大的红利空间可以释放。自贸区的设立,以及相关的区域经济发展理念的实施将会是下阶段释放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战略思想。

党的十七大把自由贸易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指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谋划大棋局,既要谋子更要谋势,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使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要努力扩大数量、更要讲质量,大胆探索、与时俱进,积极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新议题谈判。要坚持底线思维、注重防风险,做好风险评估,努力排除风险因素,加强先行先试、科学求证,加快建立健全综合监管体系,提高监管能力,筑牢安全网。要继续练好内功、办好自己事,加快市场化改革,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本章完)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四、全面提升我国各地方开放态势实施食品安全战略_一、加强政府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五、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实施国家安全战略_三、国家总体安全观的丰富内涵加快建设制造强国_一、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_一、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现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_二、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任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着力点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_三、变中突破,打造发展新机制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_一、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_一、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具备条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着力点加快建设制造强国_四、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举措推动区域协调发展_一、我国区域发展现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_三、构建区域协调发展长效机制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五、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二、准确把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大力发展服务业_二、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与不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_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措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五、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实施食品安全战略_一、加强政府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四、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服务业_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_二、准确理解经济增长“7%左右”二、准确把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二、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继续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_三、新时期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四、全面提升我国各地方开放态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实施国家安全战略_三、国家总体安全观的丰富内涵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_三、深刻剖析机遇挑战,积极引领新常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分紧迫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四、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_二、二胎政策的实施和影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三、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则和主要目标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分紧迫三、实现“双中高”必须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_一、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_一、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具备条件实施食品安全战略_一、加强政府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推动城乡协调发展_一、坚持协调发展,提升整体效能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五、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举措推动区域协调发展_二、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任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则和主要目标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_三、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举措二、必须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坚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_二、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具体要求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着力点促进人口均衡发展_三、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_三、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_一、保持战略定力稳中求进,主动适应新常态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_三、促进大数据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_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大力发展服务业_二、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与不足三、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_四、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举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五、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二、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_一、保持战略定力稳中求进,主动适应新常态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现状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_二、准确理解经济增长“7%左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_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措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继续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_三、新时期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加快建设制造强国_一、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_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发挥三、实现“双中高”必须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充分认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_一、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取得的成绩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_五、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_三、科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_三、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_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_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_二、准确理解经济增长“7%左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二、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四、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_二、科学认识新阶段新特征,正确把握新常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_三、确保新《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二、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要有新理念促进人口均衡发展_一、我国当前人口形势和人口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分紧迫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实施国家安全战略_三、国家总体安全观的丰富内涵二、必须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坚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四、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_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实现教育现代化_二、促进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