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

第1章 楔子

暮春三月,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颍川郡北部连绵的山峦林木已有绿意萌发,在和煦的阳光中倍显苍翠。

蜿蜒南下的颖水被春风吹皱了水面,朵朵次第晕开的涟漪与水畔的烟雾朦胧相得益彰。偶有几尾鱼儿调皮跃起,逗得几星鸟雀敛翼掠过,尽情欢腾着万物复苏的人间春晓。

河畔驿路上,七八骑士策马小驱,望着入雒阳的轩辕关而行。

从身上沾满了灰尘与头帻已冒出几缕凌乱发丝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然跋涉了好些时日且赶路颇急。

不过,似是他们早就习惯了。

不仅脸上半分倦色都无,在外围的骑士还不时将目光撇向矮丘、芦苇荡以及树林等可容歹人藏匿身影之处,机谨犹如行伍中的斥候。

驱马在最前探路的苍头,年纪约莫四旬了,须发早就被岁月染上了的白霜。

只见他抬手遮住阳光,在马背上直身眯眼远眺了片刻,便拨马回到队伍中,对被簇拥在中间之人略拱手,朗声请示道,“六郎,前方便是轩辕关前的最后一个驿落了,此关隘常年有天使与军中信使通行,戍守将士亦不敢松懈。我等皆佩剑跨刀且无有货物与妇孺随行,径自入谷道恐遭军士误会。不若,我等暂在驿落歇息,仆先遣一人前去报备后再入谷道可好?”

被唤作六郎之人,约莫弱冠之年。

身长七尺六寸,天仓饱满,双眸皎皎点漆,浓眉斜飞,鼻若悬胆,鬓若刀裁,端的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他乃夏侯惠,字稚权。

豫州谯县人,曹魏元勋故征西将军夏侯渊的第六子。

年幼时便以才学见称,但不及早亡的夏侯荣有“七岁能属文、过目不忘”之能。

年十岁时,父夏侯渊阵亡于汉中,惠随长兄夏侯衡在许昌城外守丧,除服后归居京都洛阳,以文见长,名声渐显。

年十四,郊游踏青于偃师,泛舟于洛水。

骤逢大风,舟覆,溺,一时气绝。

后复苏,并发温病,恍惚呓语频发、所言怪异,众弗知其意。

七八日未愈,日渐危。

家人请太医治。

太医往视之,束手无策,唯配以汤药灌入,辞曰:“风邪入体,寒邪入骨,非针石可及。恕老朽无能,少郎存活与否,唯天意耳。”

家人哀之,欲为之设坛祭祷。

未行,惠竟自愈,然犹如离魂,不能自已。

复后数日,终有神智,行举如旧。

此后惠寡言少语,尤喜武事,闭门勤读兵书习弓马,不复有属文扬名、与他人同宴辩论钓誉之事。

时人皆不解。

或有曰:“昔仓舒与幼权俱早慧,号神童,皆年十三而亡。今稚权逢厄,遂闭户守拙,乃畏天不假年乎!”

会母丁氏丧,守孝。

年十七,孝满,长兄夏侯衡欲表天子为惠求职。

惠辞曰:“年少学浅,才识不能理一邑,武略不能治一伍,安能登天子堂。”

家人欲求公卿女妻之。

复辞曰:“丈夫生于世,当求建功立业、名录青史耳!今身无尺寸之功,何汲汲求妻哉!”

衡壮之,不复强为。

是时,何晏、夏侯玄、诸葛诞、邓飏、丁谧、毕轨、荀粲、司马师等人常聚众交游,清谈名理,收名朝廷,京都翕然。

玄乃夏侯尚之后,亦惠族子也,是故常遣人作邀。

惠皆不赴。

长兄夏侯衡有闻,责曰:“泰初,宗族骨肉也。今殷殷之情,何故不赴邪?”

对曰:“年少当慕学笃行,交游清谈非我所欲。”

遂以京都求名利者众,非修学之地,乃辞别诸兄自归桑梓谯县,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三年不问世事。

如今北归洛阳,乃是天子曹叡诏令至,以他为散骑黄门侍郎。

散骑黄门侍郎是魏文曹丕所置的官职。

缘由是吸取了汉末宦官乱政的教训,故而改以士族担任天子内侍,后形成制度,朝廷常置散骑常侍、散骑黄门侍郎各四名。

职责是随驾左右,掌侍从,顾问应对、规劝得失。

虽没有什么具体的实权,但却尊贵异常。

盖因自魏文曹丕开始,散骑常侍、散骑黄门侍郎都是择心腹故旧、高门子弟或元勋之后充任,历任数年之后便转他职,外放则两千石、居朝则掌机要。

可以说,这个职位就是天子擢拔心腹重臣的。

如今诏令来,夏侯惠急于赶路亦不为奇了。

因为先前的夏侯惠在偃师溺水时就已经死去,如今占据这具身体里的灵魂来自两千年后。

拥有了后世的记忆的他,大致知道历史的走向。

同样,他也知道自己如果不早亡的话,“高平陵之变”将避无可避。

或是说,司马氏掌权之后,夏侯渊一系除了夏侯霸亡奔入蜀、夏侯玄被诛杀之外,似乎没有什么损失。比如,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夏侯威的孙女夏侯光姬还成为了东晋司马睿的生母,同样能让夏侯氏的门楣继续显赫于世。

但夏侯惠一想到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放屁)、司马昭当街弑君的行径,以及其后代得了天下后所诱发的神州陆沉,便觉得自己有必要为曹魏续命。

不管怎么说,曹魏对黎庶再怎么不好,也不至于给天下苍生带来近三百年的至暗时期。

至于如何做到这点,他觉得并不难。

比如尽力劝阻曹叡不要放浪形骸,努力活得久一些、比司马懿死得晚一些。

比如曹叡在托孤的时候,努力争取不让孙资与刘放在中间作祟,将托孤的人选改成了曹爽与司马懿。

又或者是看有没有可能,让曹爽不要成为桓范口中的“犊耳”!

当然了,求人不如求己。

将成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他人身上,是不靠谱的。

他觉得,自身要尽力做好以防万一的准备。

如努力让自己在庙堂上拥有话语权、麾下有兵马,在司马氏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可以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那只黄雀。

不过,一切的前提,都要建立在他先进入曹魏庙堂核心的基础上。

先有权,然后才能掌兵权!

这种思虑,就是促使他来到这个时代后,行举异于往昔的缘由。

勤读兵书习弓马,是为了日后能有机会掌军;闭门谢客、不与名士交游、回绝夏侯玄的好意等,则是避开“浮华案”,避免曹叡将自己归入慕虚名之辈。

毕竟,他如果想改变历史轨迹、想抗衡有士族世家作为后盾的司马氏,唯有的选择,就是争取从曹叡哪里得到足够的权力。

现今,太和三年(公元229年),他终于等到了第一步。

“不必了。”

依旧策马前行的他,听闻家中部曲的请示,昂头目视着进入轩辕关的险要谷道,朗声说道,“天子有召,不可怠慢。你遣一人先行至关隘报备即可,我等今日在关后缑氏县宿夜,翌日至京师府邸。”

“唯。”

(本章完)

第201章 唯勇气也第2章 入阙第183章 或有诈45.第45章 无心第235章 谪贬第223章 观兵第43章 士家129.第129章 改道第174章 尽私图第202章 贼兵退70.第70章 诏来95.第95章 左伯纸第4章 休沐115.第115章 私心第238章 必不恣意94.第94章 闲归家第166章 归淮南第34章 门户计第246章 乃何人也第17章 初见89.第89章 诈关第217章 惠求教第189章 逞口舌第154章 似懂了第155章 与宴78.第78章 直率第213章 茶余饭后第189章 逞口舌51.第51章 犯忌第191章 邙山宴184.第84章 临发第149章 肺腑否第11章 各有思第208章 无心之举第222章 就职59.第59章 难改107.第107章 静好122.第122章 义从第231章 细语第34章 门户计第38章 何惧之第168章 安下78.第78章 直率第210章 分权第39章 弗改第211章 自作死60.第60章 不覆辙76.第76章 新军129.第129章 改道第33章 逐出第162章 飨将士104.第104章 结发第168章 安下第10章 狡诈乎113.第113章 后手第149章 肺腑否117.第117章 来见第137章 祸伏第41章 当黜之第184章 竞速122.第122章 义从第147章 争权第243章 先声而后讨57.第57章 以何战第222章 就职第143章 晚矣第198章 旌旗犹魏第194章 不归72.第72章 诱惑第18章 恨晚93.第93章 言外意第187章 无裨107.第107章 静好第141章 发狠69.第69章 副职64.第64章 后事第26章 可作誓100.第100章 魏阙第198章 旌旗犹魏74.第74章 庙算第226章 臣惠斗胆第208章 无心之举第139章 当慎第195章 不取48.第48章 无畏第149章 肺腑否第211章 自作死第181章 京口督第218章 先以庙算第226章 臣惠斗胆115.第115章 私心第187章 无裨第42章 遂愿第201章 唯勇气也第165章 鸷鸟第237章 变幻93.第93章 言外意第35章 门户计2第34章 门户计第134章 罢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