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影响力

现在的通讯发达,这边颁奖典礼刚结束,记者就把消息传回了国内。

国内的新闻媒体在报道的时候会主动的规避田状状,倒不是不能报道,而是不能把田状状和导演联系到一起。

他们拟定的报道重点放在俞菲鸿身上,还有记者去采访了郑洞添,田状状只是一笔带过。

不管外媒怎么称赞田状状,在国内只能这么来,毕竟郑洞添才是《小城之春》的挂名导演,这个不能弄错了。

这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在威尼斯记者围着田状状采访,在国内的新闻上田状状成了一个路人。

由于时差的关系,国内的新闻报道不可能那么及时,比如早报只能是早上发行,晚报则是晚上发行,都有时间限制。

就算是电视台也要搜集资料,制作成新闻报道,在节目中播出。

谁都没有想到,国内第一个报道《小城之春》获奖消息的是一家电影网站,叫做时光网。

此时还没有太多人察觉到网络在传播消息上的及时性,能够第一时间把接收到的消息放到网上,比传统媒体更快更及时。

那些正在浏览时光网的网友突然看到网站上发布的消息,《小城之春》拿到了金狮奖。

内容特别的详细,包括颁奖的细节,记者的采访和各种花絮故事等等。

能不详细么,于东在酒店打电话一句句说的,只是暂时没办法传图片回去,要等回国后才能把全部资料放到网上。

这是林子轩的一次尝试,能够提升时光网的知名度。

随着大家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谁能最快最准确的把信息发布出去,谁就能得到关注。

威尼斯电影节,众人参加了组委会主办的晚宴,这就是一场交流酒会,让各国的电影人在一起交朋友,谈合作。

“林总,谢谢。”俞菲鸿郑重道。

在获奖感言里,俞菲鸿没有对林子轩单独感谢,现在她这么说来表达自己的谢意。

拿了这个最佳女主角,不仅是一种荣誉,也不仅意味着她的片酬要涨了,而是一条通往成功的路径,一个国际化的舞台。

以前有大制作,导演根本不会想到俞菲鸿。

一个是对你不熟悉,不知道你是谁,你没有代表作,不清楚你的演技怎么样,再说你在国际影坛没有影响力,大制作都是瞄准国际电影市场的。

现在有了《小城之春》和这个奖,导演就有了直观的印象,觉得可以让你来试试。

这就是机会,非常的现实。

巩莉能够获得第五代导演的青睐,就是因为她有代表作,在国际上获奖。

“这是你应得的,以后会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舞台。”林子轩鼓励道。

林子轩一向不会亏待自己人,他会为公司的演员提供机会和舞台。

在酒会的另一边,徐晶蕾和林晓玲正在品尝着意大利当地的食物,她们两人来威尼斯电影节更多的是见识一下。

“别着急,你以后也有机会拿奖。”林晓玲宽慰道。

俞菲鸿拿奖对同样是演员的徐晶蕾有一定的冲击,作为女演员,拿奖表示获得肯定。

“我急什么,我还等着你捧红我呢。”徐晶蕾说笑道。

“行吧,我拍部片子,咱俩一起拿奖。”林晓玲承诺道,“不过得找个好题材,咱俩琢磨一下,现在国外的电影节什么题材容易获奖,我这几天看了几部外国片子,都太沉闷了,一点意思都没有,我还是想拍个有意思的。”

“你慢慢想吧,我在精神上支持你。”徐晶蕾点头道。

“你别那么懒啊,你跟着我学学,以后可以自己当导演,像姜哥那样。”林晓玲鼓动道。

这句话倒是让徐晶蕾颇为心动,相对于演戏,她对导演工作有不小的兴趣,能拍自己想拍的片子,那种感觉应该很不错。

林子轩和北野武聊了几句,两部亚洲电影一起拿到金狮奖,双方聊聊天很正常。

北野武不光是个导演那么简单,他有自己的电影公司,叫做北野事务所,不仅投资自己拍摄的电影,还会资助日本的年轻导演从事电影事业。

虽说和日本那些大型的电影公司没法相比,却有着自己的特色。

所以,北野武还扮演着投资人的角色。

林子轩除了电影公司的老板,还是剧本编剧和作家,《活着》在日本出版。

两人只是泛泛而谈,没有谈到合作,主要是认识一下。

就这样,为期十二天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落下了帷幕。

接下来,于东会留在威尼斯继续和欧洲各国的片商谈卖片子的事情,《小城之春》拿了奖,应该能卖个好价钱。

张国粒和林晓玲等人会返回国内。

林子轩带着俞菲鸿、陈导明和徐晶蕾到美国和李桉见面,商谈《卧虎藏龙》的事宜。

《小城之春》和俞菲鸿的获奖应该会给这次的美国之行增添几分成功的可能。

此时的李桉正在拍摄新片,题材是美国的内战,他并不在好莱坞,而是在肯萨斯州。

经过多年的发展,好莱坞的各大电影公司旗下的制片厂非常完善,一部影片的大部分剧情都能在制片厂里拍摄完成。

不过这部片子有很多的外景,甚至还有屠城的戏份。

为了拍摄的真实性,李桉在当地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重建了当年被战火毁掉的市镇,作为拍戏的布景,然后,再把这座刚刚建成的市镇给全部烧掉。

这就是好莱坞电影的手笔。

这部电影的投资也从最初的二千四百万美金,追加到三千五百万美金。

在好莱坞算是大制作了,好莱坞的电影公司非但没有阻拦,还为李桉提供了各种便利。

李桉能够如此自主,一方面是电影公司对他的信任,另一方面是在这些投资中,好莱坞电影公司和海外片商的投资各占一半。

或者说,李桉有海外片商作为后盾,撑腰杆子。

这个海外片商指的是欧洲和亚洲等地的片商,而不是好莱坞的资金。

这说明李桉不仅在好莱坞有影响力,在欧洲和亚洲同样有影响力,他的片子在美国之外的地区同样好卖,这是他多年打下的基础。

林子轩找李桉拍《卧虎藏龙》,不光是看上他执导的能力,还有他的这种影响力。(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五章 做名女人更难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战第七十五章 破灭的明星梦第七百零三章 签约第四百八十五章 同学会第七百零三章 签约第四百零六章 推波助澜第四百四十五章 调节第八百一十六章 采访第五百七十八章 院线第六百九十一章 低调第四百九十九章 加好友第二百二十四章 闪光点第二百六十一章 大势所趋第四百三十章 上调第三百四十二章 管理第七百四十一章 偶像第八十七章 一步天堂,一步地狱第七百二十四章 狂欢第六百二十一章 主导第九十三章 大约在冬季第六百一十九章 归来第五百二十六章 草根的梦想第三百八十一章 这一刻第二十四章 这个年代的爱情第六百零二章 渠道第四百三十四章 水土不服第五百二十六章 草根的梦想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片时代第三百六十三章 自然而然第五百四十八章 入股第四百五十二章 翻译第五百五十二章 配合第六百七十八章 毁誉第五百一十三章 无形资产第八百二十章 元旦第四百八十二章 明星第六百四十七章 造型第二十八章 一夜成名第二百九十章 不见不散第一百九十九章 婉拒第二百三十八章 踏实第二百九十九章 睡前故事第七百七十一章 碰撞第四百八十九章 尘埃落定第五百三十六章 水很深第五百五十四章 报道第五百九十七章 变与活第四百九十八章 舞台第七百八十三章 欢送会第五百二十七章 在路上第五百九十六章 有容乃大第三百五十一章 开馆第三百零九章 不温不火第五十七章 圈子第七百章 教育第六百一十三章 懵懂第三十九章 做事和做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传统第六百二十四章 动员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很怀念它第七百九十章 表率第五百七十八章 院线第二百八十九章 纪录第四百零四章 获奖之后第三百八十五章 角色第五百五十五章 野心第七百零二章 花儿们绽放的年代第四百六十九章 困顿的时光第三百五十四章 各怀心思第四百六十一章 相处第五百一十二章 导演第二百七十章 上映第六百三十四章 自主第四百四十七章 闯一闯第五百八十二章 包容第三百八十七章 幸运儿第三百七十三章 出游请假第十二章 痞子文学第三百五十二章 实力第五百七十一章 往事只能回味第八百三十章 豆豆第三百七十章 见证历史第五百四十一章 投入第一百零九章 印象第三百二十八章 解读第七百七十三章 现实第四百三十六章 巨无霸第五百二十四章 研讨会第四百三十四章 水土不服第四十五章 三个剧本第三百七十八章 特立独行第八百一十九章 舞台第六百五十五章 工作第五百五十一章 签售会第五百六十二章 劝说第四百一十三章 回顾第四十八章 那根看不见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