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深谈

李桉这个人看起来很温和,说话不急不躁,内心里却很坚持。

他要为影片的质量负责,也是不想拍一部烂片,坏了自己的名声,毁掉心中的武侠梦。

由于时间太晚,大家只是交流了一下意见,没有深谈,明天还有机会。

回到房间,林子轩考虑了李桉的想法。

按照李桉的要求,要请香江的制作班底,包括武行和幕后工作人员,这个花费肯定不菲。

林子轩做过了解,在香江,一部武侠片,仅仅是武行就需要至少一百万美金,这一百万美金包括了一部电影里所有的武打戏份。

香江的武侠片都是这么拍的,导演拍文戏,武戏承包给武行来拍。

再加上香江的工作人员,以及配角演员的片酬,估计会占去投资的三成以上。

林子轩自然想用内地的工作人员,片酬低不说,还能让他们参与到这种大制作之中,增加经验,为以后独立拍摄国产大片做技术积累。

使用香江的制作团队好处是他们在工作习惯上和好莱坞的制作模式接轨。

像是摄影、音效和特技等和好莱坞方面沟通的非常娴熟,没有太多障碍,他们了解外国观众喜欢看什么,能够让影片更为国际化。

这应该是李桉选择香江班底的原因。

李桉是个适应性很强的导演,在宝岛他使用宝岛的制作班底,到了好莱坞就使用好莱坞的制作班底,他觉得当地的工作人员了解当地的文化,做出来的东西地道。

他不会把宝岛的班底带去好莱坞,那样拍出来的就不是纯正的西片了。

这次拍武侠片,他要用香江的制作团队,就是想拍出地道的武侠片味道。

这一点林子轩可以妥协,只要影片在大陆拍摄,大陆的工作人员就能参与进去。

想要影片在北美发行,好莱坞电影公司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而且还要是大公司,小公司宣传和发行的能力有限,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在和李桉达成初步的协议后,林子轩就要和好莱坞的电影公司进行接触了。

第二天,拍摄继续。

李桉找了一位助理带着林子轩一行人参观片场,大致了解好莱坞的拍片流程。

这部戏才刚开机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他们趁着冬天没来之前把外景拍完,剩下的戏份就能在摄影棚里进行了,总计要拍摄五个月左右。

如果把后期制作的时间算进去,李桉要到九八年下半年才有档期接手《卧虎藏龙》。

“按照这个规划,就算李桉答应,《卧虎藏龙》的实际拍摄也要到九九年才能开始,咱们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林子轩说笑道。

“好事多磨嘛,有时间能好好的琢磨琢磨角色。”陈导明毫不担心道,“我觉得李桉是想拍一部不一样的武侠片,他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

确实是这样,昨天大家聊了聊香江的武侠片,李桉虽然没有明说,不过却不怎么看好。

武侠片一看武打,二看摄影,或者说打的漂不漂亮,拍的好不好看。

李桉对香江武侠片的摄影和打光法不是很有兴趣,他想拍的和那些片子不一样。

比如以前的武侠片拍轻功,镜头都是从下往上拍,让人感觉飞的高,同时也能避免镜头中出现威亚,李桉觉得应该从上往下拍。

在空中用俯拍的视角,让观众看到演员起身、落地和飞翔的整个过程。

这样画面既能保持优美,又不失动感和野性,轻功就是要动起来,飞檐走壁,一气呵成。

如此才能给观众一种新鲜感,否则就会觉得动作不够美,没有韵律和节奏。

在好莱坞拍戏很讲究规律,每天按照拍摄计划进行,很少有加班的现象,因为在好莱坞加班的费用很高,尤其是大明星,合同里规定好了每天的拍戏时间。

到了时间,大明星就会离开参加其他的活动。

收工后,李桉继续和林子轩谈,这次谈的是资金问题。

徐立公对《卧虎藏龙》有一套筹资计划,那就是向银行贷款,向银行贷款需要有抵押物,这个抵押物是一纸合同。

他们准备在电影没拍之前,就把《卧虎藏龙》的海外版权预售出去。

这个预售不是直接拿现金,而是和海外片商签订发行合同。

然后,拿着预售合同向银行申请贷款,这种做法在华国国内或许不常见,就像是空手套白狼一样,但在港台地区有一定的可行性。

在香江,这么大笔的银行贷款一定要有保险公司出面担保,才能借到款项。

而保险公司愿意作保的先决条件,除了对李桉等人的信任外,就是要影片的版权先行预售,将来再交片。

拍完电影,李桉把片子交给当初预售的买家,拿到付款再还给银行。

这个流程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并不是谁都能这么做的,如果不是李桉这个名字,电影的海外版权或许根本卖不出去,保险公司也不会承担这个风险。

这就是影响力,他们相信李桉拍的片子能赚钱,才会买账。

林子轩并不反对这么操作,当初他拍《京城人在纽约》走的也是这个路子,只是那时候用的是华国电视台的贴片广告做得抵押。

好梦公司能拿出三百万美金的资金启动这个项目,剩下的资金向银行贷款。

不过,贷款就要受到制约,银行和保险公司,以及拿到预售合同的片商为了自身的利益都会监督影片的拍摄进度,以防出现意外。

前两晚谈的不错,双方在关键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大家放松下来。

第三天晚上,李桉抽时间看了《小城之春》这部影片。

他对陈导明和俞菲鸿等人的表演颇为赞赏,这部片子和他以往的片子有契合之处,都是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表现东方的传统文化。

不过,如果是李桉的话就不会这么拍,他会拍的更富有激情。

尤其是周玉纹和章志忱之间,两个旧情人见面,**,轰轰烈烈,他会更多的表现男女之间****的挣扎和妥协。

或许结局不变,但中间的过程肯定不一样。

每个导演对同一个故事都会有自己的解读,拍出不同的感觉来。(未完待续。)

第六十九章 手牵手一起走第二百六十三章 顽疾第六百零九章 幸运第二百三十四章 幕后第一百零五章 首看权第五百零四章 战略伙伴第二百一十七章 班底第一百九十一章 细节第六百九十七章 奔跑第五百三十八章 邀请第四百九十二章 抢播第四百一十一章 传言第七百四十九章 优劣第一百六十章 每个人第四百八十三章 妥协第一百六十六章 组团忽悠第五百二十七章 在路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小品第七百六十六章 友谊第六百五十六章 复杂第三百七十七章 世纪新闻大战第四百零五章 气势第五百一十五章 成长第四百七十六章 争议第三百九十九章 热门第二百四十二章 那年的焰火第七百四十二章 破冰第八十七章 一步天堂,一步地狱第七百七十五章 最后的机会第三百五十七章 优势第六百零二章 渠道第一百一十六章 相通的情感第七百零六章 交流第三百六十八章 戏包人和人扛戏第五百三十三章 培训第四百五十九章 武术和舞蹈第七百一十章 能量第七十二章 改变第五百二十三章 知遇之恩第一百八十章 那时青春,时光正好第四百四十章 简单的力量第五百七十二章 梦醒时分第二百三十一章 公平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标第三百零八章 把脱掉的衣服穿起来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事件第七百九十四章 尖锐第八百一十五章 回顾第六百三十九章 尝试第四百四十七章 闯一闯第五百九十一章 趣味性第七百零八章 主次第二百八十五章 成长性第三百二十九章 传统第十七章 承诺第七百五十六章 风格第七百六十一章 狗仔第七百四十四章 竞争第九十八章 对手戏第二百二十四章 闪光点第六百七十九章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第六百六十章 效率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六代第六百五十五章 工作第七百九十九章 经验之谈第六百九十九章 敲门砖第六十四章 最好的时代第六百四十章 接机第七百五十六章 风格第一百八十九章 群雄并起的时代第四百二十九章 拍卖会第四百五十章 片酬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凉好个秋第二百二十章 低调第六百九十三章 娱记第七百八十六章 同学第七百七十六章 出逃第三百四十九章 有始有终第四百四十九章 合适第六百七十四章 满意度第二百二十五章 小世界第六百二十一章 主导第二十四章 这个年代的爱情第五百一十四章 尊重第七章 毕业季的歌第三百三十七章 筹备第七百零五章 成就感第六百八十九章 档期第四百四十章 简单的力量第二百零八章 告状信第五百四十二章 表演第五百零四章 战略伙伴第四百二十四章 批准第八百二十二章 领导第六百七十三章 弄潮儿第一百零九章 印象第二百六十八章 毕业作品第五百八十三章 酒会第六百五十四章 点头第一百九十八章 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