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李时珍

第245章 李时珍

李时珍进入泰州,就见到了被疫病肆虐的惨状。

泰州,江北盐业之枢纽,这座城市历史相当的悠久,地处长江、淮河、大运河交汇之地。

从扬州兴盛以来,泰州就是富庶之地。

当年王艮在此讲学,成立泰州学派就在此处收徒,据说当年王艮讲学的时候,每一次都是万人空巷,泰州城内都被挤的水泄不通。

不过李时珍一路南下,见到的却是另外一幅“万人空巷”的凄惨场景。

大量的村落直接荒废,被掘开的淮河冲垮了田地,很多村子当天夜里就没了。

侥幸活下来的人,也都在疫病中挣扎求生,可以说是十室九空。

等到李时珍诊断过几个病人,确定了这就是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所说的“蛊症”。

“有人患水肿,腹大四肢细腹坚如石……此终身疾不可强治”。

李时珍皱起眉头,孙思邈都说此病不可强治,只能慢慢调养,等到身体好一点再用药石灭蛊。

可是如今泰州这些百姓就算是没有蛊症,也都快要活活饿死了,根本没有调养的条件。

李时珍虽然携带了一些药物,却没有足够的粮食。

作为医者,他明白这个世界最难治疗的病症,其实就是穷病。

泰州的富户也不是没有发病的,但是只要能调养着,倒不至于会转为急症暴卒。

可穷人得了病不仅仅没有办法将养着,为了求生还要去劳作寻找食物,结果就是病症转为急性,迅速发作死亡。

李时珍也是无可奈何,他用的是孙思邈驱蛊的方子,他将方子告诉百姓,又教授他们辨识草药,然后继续向泰州城走去。

与此同时,苏泽等人也来到了泰州城附近。

因为泰州知府染病而死,城内已经没有能够做主的人领头救灾,城门都大大的敞开着,大量没有染病还能走的人都挤到了城内外,试图用城墙来阻挡可怕的疫病。

苏泽在治疗了几个病人之后,确定了这就是后世也让人闻风丧胆的“血吸虫病”。

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寄生虫,这种虫子会在人体内大量繁殖,寄宿在人体的静脉系统中。

有的慢性病人可能会十几年才发病,但是如今泰州闹的是急性血吸虫病,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很短,而且死者往往出现严重的肝腹水,所以出现肚子肿大的情况。

这种病即使在近代,也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损伤。

还是官军造孽啊。

血吸虫病之所以出现在南方,是因为这是一种通过水传播的疾病。

成年血寄生于人体中,每天产下几百颗卵。

大约一半的卵能够透过血管,进入膀胱和肠道排出体外。

卵在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没有感染人的能力,目标是钉螺。

当毛蚴遇到钉螺后,将在钉螺体内启动无性繁殖,分裂出尾蚴,这个过程会持续数月,单个毛蚴最终会增殖出成千上万的尾蚴。

尾蚴离开螺体后入水,如果碰到了合适的宿主便在数秒内钻入宿主皮肤,开启宿主体内的生长繁殖。

这样就完成了一个从人体到中间宿主再回到人体的一个循环。

因为官军掘开了淮河,导致整个泰州地区洪水泛滥,钉螺得到了大量的繁殖,也让水中的尾蚴数量激增,下水田劳动的百姓纷纷患病。

而这些百姓患病,导致血吸虫卵更多,就连视察水田的泰州知府都被感染患病。

河水污染井水,又污染百姓日用水和饮用水,这才导致了如此规模的大疫。

明白了病因之后,苏泽立刻在泰州城外开始了抗灾。

后世治疗血吸虫的驱虫药物是吡喹酮,这是一种化学合成的药剂,苏泽自然是无法制作。

不过古籍中也是有驱虫的药方,但是患血吸虫病的病人往往身体非常虚弱,无法承受驱虫药物。

所以苏泽的方案是将这些病人先集中管理起来,他让李贽和徐时行进城,向城内大户募集粮食,先给这些病人提供营养,等身体好转再驱虫。

对于血吸虫病,治病从来就不是关键,关键在于防病。

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斩断血吸虫病的中间宿主,也就是钉螺。

建国后为了消灭血吸虫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灭杀钉螺运动,只要消灭了这种中间宿主,那么血吸虫就无法变成有感染能力的尾蚴,那血吸虫病就算是控制住了。

苏泽一边编童谣,警示当地百姓当心钉螺,做好钉螺灭杀。

苏泽又宣传使用热水,下田劳动的时候做好防护。

一边又找来雕板师傅,将钉螺和血吸虫病联系起来,印刷成宣传的图文布告,贴在泰州的城市乡村,宣传灭钉螺运动。

钉螺这东西在水乡也是常见的,但是经过苏泽的宣传,人们发现今年的钉螺果然随着大水非常的泛滥,以至于繁殖的到处都是。

等到李时珍靠近泰州城的时候,就看到百姓打着绑腿,在房屋、水田、堤坝附近寻找钉螺,然后将钉螺集中烧毁的场景。

等到李时珍看到了苏泽的灭钉螺宣传画,向村长打听道:

“老丈,这是谁人宣传的?”

村长立刻说道:“是从扬州那边来的苏神医,这位苏神医在泰州城外设疫病馆,已经救助了好多人了!据说他可是天上文曲星下凡,专门来送瘟神的!”

李时珍还是有些疑惑的问道:“既然是灭疫,为何要抓钉螺?”

村长说道:“苏神医说,这病不是恶鬼投胎,而是蛊虫入体,而这蛊虫就是在钉螺中长成的,所以只要灭了钉螺,蛊虫就无法孵出来作恶了。”

李时珍愣了一下,能说出血吸虫病是蛊症,说明这个苏神医确实是懂医理的,不过他还是对于钉螺和血吸虫病的联系有些不相信,于是又问道:

“灭了钉螺之后,有效吗?”

村长咧开嘴说道:“有效,有效啊,自从开始灭钉螺之后,村里新染病的人少了很多。”

李时珍大感意外,他问道:“这位苏神医在哪里?”

“就在泰州城外,往那边走就能见到苏神医的寨子,苏神医就在哪里救治病人。”

“多谢老丈,告辞了!”

李时珍背着药匣,来到泰州城外,果然见到了一个忙碌的营寨。

李时珍拦住一个背着药篓的医家子弟问道:“请问苏神医是在这里吗?”

“正是。”看到李时珍也背着医匣,这个医家子弟以为他是来帮忙的,他说道:“苏神医就在帐中,您若是要帮忙,直接找许先生或者王先生就行了,他们会给你安排工作的。”

“帮忙?”

“是啊,泰州附近的大夫都在往这里赶,大家都想着出份力呢。”

李时珍说道:“我是从北面来的,只是想要请教苏神医一些问题。”

“哦哦,请教问题啊,那您直接去中间那顶帐篷吧,苏神医就在那边。”

“不需要通报吗?”

“不需要,只要是求教医术的,苏神医从来不藏私,都是倾囊相授的。”

李时珍颇为感动,他在太医院供职过,京师的那些大夫,对于自己的医术都当做宝贝,教授弟子的时候都要藏私,很多年轻大夫学了几年还不能入门。

这些大夫还喜欢生造词,比如将一些药材用代称或者古称,药方写出来只有在他自家的药店才能抓到药,搞得药方就和密码书一样。

李时珍痛恨这种风气,这才决定离开太医署,他的志向就是编写一本药典,祛除时下这种敝帚自珍的不良风气。

听说苏泽愿意和所有往来医生切磋,从不藏私,李时珍更是大感知音,他和这个医家子弟拱手道别,然后背着医匣向中间的大帐走去。

走进来之后,李时珍感觉这里倒是像个军营。

有穿着士兵衣服的人进进出出,整个营地被划分成了好几个部分。

负责给病人休养的地区,负责给急病病人治疗的区域,负责给轻症常见病治疗的地方,全部都被分成一个个部分。

李时珍还闻到了阵阵饭菜香味,这里还有专门做饭的地方。

除此之外,李时珍还见到了几个大桶,有人将水烧开之后倒入大桶,整个营地所用的水都是这些烧开过的水。

还有专门的士兵负责抛洒生石灰,就连绑腿、衣服都有专门蒸煮消毒的地方。

这里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条,每个人都只需要做好的自己的事情,这一切都让李时珍非常的惊叹,这位苏先生果然是一位精通医理的名医啊!

就是这样的名医,李时珍在京师的时候竟然没有听说过。

等李时珍到了中军帐篷,却只看到一个年轻人坐在里面读书。

“在下李时珍,请问苏神医在吗?”

苏泽正在看书,突然见到李时珍进来,听到他自报家门,苏泽惊的放下手里的书问道:

“可是蕲州李院判?”

李时珍愣了一下,他是蕲州人,曾经在太医署担任院判,苏泽竟然一口气说出他的籍贯和曾经的官职,这个年轻人到底是什么人?

李时珍说道:“在下确实是蕲州人,只不过已经辞官,不再是院判了。”

苏泽颇有些激动的说道:“先生请坐,哦哦,先生是游历到此的吧?”

李时珍点点头,他虽然在北方确实有名气,但是南下以来到时没有多少人认识他。

这个年轻人难道也是北下的?

“这位兄台你也是从北方来的?要向苏神医学医的?”

苏泽立刻说道:“在下就是苏泽,不敢称神医,拜见李先生。”

李时珍再次惊讶的站起来,他上下打量苏泽,不过二十多岁的样子,这竟然是在组织治疗泰州蛊症的神医?

李时珍也顾不得这些,他只认为苏泽是某个隐世名医的出山弟子,他也顾不得寒暄客套,开门见山的说道:“在下有一事不明,请问苏神医,这蛊症和钉螺有什么关系?”

苏泽淡淡的笑了笑,这些日子过来询问他的医生可不少,苏泽为了解答他们的问题,专门制作了一台简单的显微镜。

苏泽拍拍手,有一名学徒开始播弄帐篷外的反射镜,等到阳光被反射到了帐篷内的反射镜上,最后打到了显微镜的底座上。

“李神医请看。”

苏泽将李时珍请到边上,他将一块玻璃片放在显微镜下,李时珍睁开眼睛看过去,竟然看到了一个正在蠕动的黑点。

李时珍大惊,继续放下目镜说道:“世间竟然有此神物!竟然能看见蛊虫!”

中医说的蛊虫,是一种无形无相之物,并不是具体的虫子。

但是李时珍竟然真的从显微镜中看到了活的尾蚴,这一切都让他大为震撼。

苏泽说道:“此物就是从钉螺中找到的,人在水中劳作的时候,尾蚴就会从皮肤钻入人体,然后在人体内繁殖,吸取人的养分。”

李时珍这下子是真的信了,他也相信苏泽是神医了,不是神医,谁能发现这小小的钉螺,竟然是蛊虫寄宿之所呢?

李时珍长长一拜说道:“泰州能有苏神医,当活人万千,这是天大的功德啊!”

李时珍又对显微镜爱不释手的说道:“苏神医师从何家?竟然有如此神物传承?”

苏泽说道:“此物名为显微镜,可见肉眼不见的细微之物。”

“还有,此物不是传承而来,而是苏某自己造的。”

李时珍惊讶的看着苏泽,这等神器,竟然不是古代传承的,而是苏泽自己造的?

(本章完)

第567章 论资排辈第071章 破题第264章 扬州盐商第123章 打擂台第323章 胡宗宪献策郑国渠第212章 杀倭使!(求月票)第529章 电磁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争第477章 投机与投资第561章 崇明岛度假村第555章 关税第334章 钻膛炮第646章 兰州第325章 高拱献策第337章 风起于福州之滨第653章 滚雪球第240章 缉私第305章 礼乐征伐自何处?第073章 于二公子第426章 梁山好汉东渡朝鲜第513章 内斗是大明特色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广州第239章 数据治税第347章 攻克大沽!(求月票)第011章 准备开荒第284章 官场水太深,于兄把握不住第332章 南京钱逛第504章 政治的妥协第379章 上皇回銮第196章 乡试开始第596章 睢阳之战的战后总结第185章 去月港第446章 万国博览会第311章 从“贼”第057章 邀请第642章 民族决定论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订阅)第421章 水晶宫制宪会议厅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258章 药,种子第514章 “皆大欢喜”第388章 印花税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635章 军功章第566章 睢阳第058章 练兵之要第487章 道德洼地优势第623章 教乱第051章 邸报消息(加更,晚上还有)第152章 飞翔的荷兰人第216章 方若兰的舅父第86章 大明平均战力第500章 马尼拉总督人选第678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171章 县试(求月票)第334章 钻膛炮第224章 徐渭第126章 三号天使投资人第502章 张居正罢相第387章 仅有一名兽医的医院第193章 将铸新钱第068章 再入县城第220章 走哪条道?第653章 滚雪球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473章 财政仙术第619章 自治社区第015章 朝堂一纸风第174章 府试前的集市第606章 欧陆来信(续)第513章 内斗是大明特色第577章 又在六国下矣第269章 文学的紫色被动第146章 海战之法第419章 高拱倒台第88章 火器制造技能到手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136章 倒霉的矿监第008章 属性点第292章 合击倭寇,兵法升级第225章 诸夏夷狄论第117章 办报打擂台第038章 入编捷径第118章 长宁卫新貌第506章 发展不平衡矛盾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274章 送技能的陆二第416章 政第77章 三江感言第313章 从“贼”者们(三更)第119章 拍案惊奇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门户开放第330章 大都督让我给您带句话第82章 织布机(求订阅!)第198章 解元!第82章 织布机(求订阅!)第274章 送技能的陆二第104章 射击技能突破第149章 主动出击的计划(中午十二点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