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第78章 司马光入觐(1)

第78章 司马光入觐(1)

三月戊申(十五),乃是望日,依制在京职事官赤县以上及在京寄禄官朝官以上在京有职任者,当赴紫宸殿朝拜天子。

因为在国丧期间,所以两宫下诏,本月望参免朝。

只在迎阳门下,接见了宰臣。

在这一天,两宫有鉴于过去三省和两府宰臣分班奏事,太过琐碎,下诏自今日起,三省两府恢复熙宁时代的合班奏事。

这代表着,过去天子乾坤独断的时代的终结——分班奏事,虽然琐碎,但也意味着皇权可以随意拿捏宰执:你不干这个事情,有的是人干!

合班奏事,宰执们就有共同进退的可能。

当天傍晚,两宫带着赵煦,驾临内东门下的小殿,召见翰林学士邓润甫,口授了旨意。

当夜,学士院锁院。

第二天乙酉(十六日)早上,一张白麻纸从宫中降出。

不是大拜除,而是罕见的落职制书。

持节建雄军节度使、西太一宫使、知河南府韩绛,落建雄军节度使,命归节天子,重授寄禄官为银青光禄大夫,依旧知河南府,并命韩绛乘传赴阙。

这就是正式表明,要拜韩绛为相。

然后,是第二道宣麻降出。

这次是除授。

太中大夫、提举崇福宫、资政殿学士司马光,知陈州,拜为观文殿学士。

这就是要给司马光补全进入三省两府的最后一个履历。

紧接着,又是一道宣麻。

太中大夫、知枢密院事韩缜,罢,寄禄官升任通议大夫,拜为资政殿学士,出判苏州府。

这是优待,也是安慰,所以罕见的在制书中用了一个‘判’字。

因为韩缜被罢,不是有罪,而是要给他的哥哥韩绛挪位子——国朝故事,父子、兄弟、翁婿、叔侄不可同朝为宰臣,甚至不可同朝为官,一人进,则必罢另一人。

所以,同日,中书舍人杨景略上表请郡——他是韩维的女婿,和韩绛也算是亲戚。

不过因为关系并不算很亲密,所以这是礼貌性的请郡。

两宫照例不允,留任杨景略。

韩缜得了制书,立刻兴高采烈的入宫陛辞。

他早就不想待京城了!

因为熙宁割地,始终是他的心结。

二月之后,他就一直提心吊胆,生怕被人翻旧账。

现在好了,两宫罢了他的执政之职,按照传统旧例,宰执罢放地方,一切既往不咎。

所以,这次罢官,对韩缜来说是好事。

何况,两宫还特别安排,让他出判苏州府,体面拉满。

再不识趣,那就是不识好歹了。

两宫带着赵煦,在迎阳门下,接受了韩缜的陛辞和陛辞表。

赵煦看着韩缜开开心心的出殿而去的模样。

在心中也是不由得感慨。

上上辈子,韩缜不仅仅没有罢官出外,反而在元祐初年,在司马光的建议下,升任尚书右仆射,成为实权的右相。

然后就和因为王珪死后被迫升任左相的蔡确撕咬在一起。

两个人闹得很不体面,也给了司马光非常大的政治发挥空间。

最终蔡确和韩缜一起被扫地出门。

旧党赢得了彻底的胜利。

如今,蔡确高高兴兴的去了河南府,韩缜看上去也高高兴兴的准备去苏州享福。

朝堂上的局面,和上上辈子,已经完全不同了。

特别是,韩绛马上就要入京!

对韩绛,赵煦很期待。

因为这个老臣,最出名和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和稀泥。

所以,当初蔡确推荐韩绛入京,赵煦才那么的激动和开心。

一个和稀泥的宰相,要是和稀泥的技术足够好。

说不定,可以压制一下那些蠢蠢欲动的投机客。

送走韩缜,就是司马光入宫陛辞。

虽然说,司马光这次出知陈州,傻子都知道,他只是假装出汴京。

两宫也假装送他出知地方。

等他走到一半,新的制书就会飞速追上去。

在他没有抵达陈州履职前,就会被召回京城。

大概率是进入东府,拜为门下侍郎或者是中书侍郎。

……

时隔十五年,司马光再次走入皇城大内。

在内臣的引领下,他来到了迎阳门下。

不知为何,他忽然有些紧张。

十五年未曾赴阙,十五年未曾入宫。

这皇宫大内,都已经变得有些陌生了。

很多地方,都和过去完全不同。

望着那迎阳门下的小殿,司马光深吸一口气。

他心中,其实没有底。

十五年了!整整十五年,远离京师,远离朝堂。

不止是朝堂上的大臣们,大多数变成了陌生人。

就连宫中,也没几个熟人。

太皇太后,他只在嘉佑末年和治平时代,拜见过几次。

皇太后则只在熙宁初年的立后典礼上远远的见过一次。

而小官家则从未见过!

尽管,种种消息和传说,都表明两宫对王安石新法极度厌恶。

尽管坊间都在传颂,少主聪俊仁圣,颇有仁庙之风,甚有祖宗法度。

哪怕,两宫在他入京的那一天就遣使来慰劳他。

哪怕,少主在他入京的那一日,就赐给了他亲笔御书勉励。

但在没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两宫和少主的态度前。

司马光依旧拿不准!

所以,他上书时,才只提议广开言路,也不谈新法的利弊。

而现在,他将近距离拜谒两宫,并朝见少主。

他将亲自在殿中,和两宫奏报,与少主对奏。

司马光知道的,这一次会面,将决定整个天下的未来!

是继续走王安石的死路、邪路,还是重新回到嘉佑时代的堂皇大道,重新回归祖宗的完美无瑕之政。

今天,就是生死日。

带着这样的想法,司马光最后一次整理好自己的朝服,然后将朝笏拿在手中。

等到殿中终于传来了两宫的声音:“请司马公入殿说话!”

司马光持芴再拜:“臣光,诚惶诚恐,再拜谢恩!”

于是,便在一个内臣的引领下,走入了那间小小的殿堂。

殿中,长明的烛光,依旧在燃烧。

帷幕垂下,两宫都坐在帘中,看不清模样。

东侧的御座上,一个小小的身影,穿着丧服,没有戴冠,手持着竹杖,端坐其中。

司马光想了起来。

明天是大行皇帝的大祥日,所以天子换上了丧服。

他深深吸了口气,持着朝笏,对着帷幕内拜了两拜,然后又对着那位端坐在御座上的小官家拜了两拜。

“太中大夫、观文殿学士、知陈州臣光,敬祝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圣躬万福!”

(本章完)

191.第181章 太皇太后:下发!立刻下都堂!347.第329章 辽 夏战略368.第348章 交子务192.第182章 文彦博:司马十二要倒霉了444.第421章 爱干干,不干滚103.第100章 人的悲欢总是不同第542章 格物风潮(2)第515章 战胜恐惧最好的办法是(新年快乐)306.第291章 汴京义报75.第74章 堂薄345.第328章 战前部署169.第160章 钱荒413.第392章 童贯的野望155.第146章 憋屈的司马光443.第420章 司马光的最后执念89.第88章 京东铁马(3)430.第407章 虚空造牌第612章 司马光之死(3)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2)第478章 吴安持:我必令汝家破人亡第65章 皇权的第一次外延 (求首订)298.第283章 名曰吕惠卿的阴影471.第447章 渐渐好战的两宫382.第362章 奇兵突起227.第216章 赵煦鸠占鹊巢的计划 (8500月票268.第254章 张茂则之死(2)第534章 仁义在口,刀剑在手(1)141.第135章 范纯仁:又是一个拗相公197.第187章 太皇太后:文彦博居然看上了老第526章 文彦博:还是得继续攒嫁妆118.第113章 外戚的手段 (【我是分析师】萌第600章 西北狼烟(5)【51快乐】第6章 儿科圣手第604章 回扣发挥了作用79.第78章 司马光入觐(1)第581章 财神爷爷下凡了第513章 城管祖师爷(2)230.第218章 社牛刑恕237.第225章 赏罚要速第49章 高太后:太子果然这么说的吗?272.第258章 流血的兴庆府243.第231章 别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300.第285章 刘挚:小人无朋,君子有之!276.第262章 章惇求对497.第471章 请君入瓮188.第179章 经筵之地司马光三月十二上书229.第217章 该害怕的是他们!318.第302章 苏辙 (补更1)105.第101章 仁庙他显灵啦!220.第209章 乃圣乃神,乃文乃武第496章 文彦博:我确实是老了!344.第327章 章惇出知广西433.第410章 宋誓(2)283.第269章 第一茬第635章 生擒鬼章第555章 逆鳞117.司马光四月十七日洛阳上书222.第211章 激进派在行动第519章 火热的房产(1)第39章 太子(2)219.第208章 又打了一个窝312.第297章 三国刊行第43章 茶艺大师417.第395章 战前(1)451.第428章 廷推(2)231.第219章 辽使的算计294.第279章 两宫:竟有人结党?好贼子!460.第437章 心潮澎湃的刑恕455.第432章 李常杰:老夫将再次拯救大越391.第371章 糖衣炮弹455.第432章 李常杰:老夫将再次拯救大越214.第204章 赵煦:王安石何人也?【8000月第575章 混乱的东南亚(1)第526章 文彦博:还是得继续攒嫁妆第612章 司马光之死(3)252.第239章 新约(1)164.第155章 吕公著:司马光到底在担心什么368.第348章 交子务第636章 章惇在广西441.第418章 恶龙233.第221章 这条鱼有点大106.第102章 章惇在暗中观察 【四更12000字376.第356章 大奥426.第403章 提议增加宰执428.第405章 章惇的政治诱降攻势275.第261章 西夏想用马换交子?235.第223章 赵煦的解释77.第76章 祀在戎前386.第366章 谋国第643章 梁乙逋的政变417.第395章 战前(1)第530章 难道他是天生的帝王?199.第189章 文彦博:汝若是男儿身,那该多第587章 逼捐(4)【还债140】第31章 首议立储,王珪失分(求追读,月票232.第220章 辽使:我们遇到了一个怪物!138.第132章 太皇太后的转变235.第223章 赵煦的解释494.第468章 宽厚仁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