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2.第982章 一身两帝

北京城门大开,威武的汉军挺直胸膛,雄赳赳、气昂昂的迈步进到城中,街道两侧也站满了围观的百姓。

这段时间汉军围城,朱祁镇被瓦剌俘虏的消息也传到城中,导致整个北京城都是人心惶惶,各种流言满天飞,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最担心的就是朝廷和城外的汉军打起来,到时他们老朱家打架,倒霉的还是他们这些普通百姓。

现在朝廷终于放汉军入城,百姓们虽然不懂这背后的意义,却也知道肯定是打不起来了,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快看,汉王世子进城了!”

这时百姓中有老者认出了骑在马上的朱瞻壑,当即兴奋的指着他叫道。

“您老这都哪跟哪啊,世子这个称呼早就过时了,人家现在可是大汉的皇帝陛下!”

旁边立刻有人纠正道。

“你懂什么,世子殿下当年的名声之大,可比什么皇帝强多了,像我们这些老辈人,就认汉王世子这个称呼!”

老者却十分固执的反驳道,说完甚至还冲着马上的朱瞻壑高声叫道:“世子殿下!”

朱瞻壑听到“世子”这个熟悉的称呼,也不禁扭头看去,当看到人群中的老者时,也不禁露出一个和蔼的笑容,毕竟这个称呼让他似乎一下子回到二十多年前。

老者看到朱瞻壑对自己露出笑容,也不禁得意的对周围的人夸耀道:“看到没有,世子殿下还是喜欢以前的称呼!”

周围的人无可辩驳,更有人对老者露出佩服的表情,这也极大的满足了老者的虚荣心。

大军进城,立刻接管了北京城的防务,甚至连皇城的禁卫也打开城门,由汉军接管了皇城,毕竟朱瞻壑可不会给别人暗算自己的机会。

最后朱瞻壑进到宫中,在奉天殿接见了大明的文武百官,最后在百官的拥护下,正式登基为大明皇帝,一身兼两国皇帝,也算是史无前例了。

登基之后,朱瞻壑正式入主紫禁城,原来的胡太后等女眷,暂时还住在宫中,朱瞻壑在登基的当天,直接册封朱见深为燕王,很快就会举家迁往大汉定居。

另外朱瞻壑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对大明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了改革,比如放开对商业的限制,鼓励经商与海贸,特别是加强与大汉各方面的联系等等。

对于大明的官僚体系,朱瞻壑并没有做太大的改动,主要是他刚登基,大明又遭逢大变,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如果这时候对官员下手,肯定会引起整个朝廷的动荡。

因此朱瞻壑对人事方面并没怎么动,只是应百官的请求,将王振的党羽一网打尽,然后提拔了一批颇有政绩的年轻官员,这让朝堂上下都十分的满意。

另外也因为王振的事,朱瞻壑对宦官大加打击,收回了许多宦官手中的权力,特别是“宦官不得干政”的牌子,也被他重新立了起来。

随着朱瞻壑登基后的拨乱反正,大明的朝廷也慢慢的回归了正轨,之前因为王振等宦官造成的乱象,也在一点点平息。

北边的也先在土木堡大败,事后他果然没有甘心,而是会合了西路军,挟持着朱祁镇再攻大同,准备利用朱祁镇的身份叫开城门。

幸亏朱瞻壑早就下令,让各个城关严守城门,所以也先在大明的边境转了一圈后,几乎是一无所获。

而且就在这时,阿赦知院会合东路的脱脱不花,两人合兵一处,正式对也先发动挑战。 瓦剌内部也因为也先的兵败,导致许多人对他滋生出不满之心,因此也先的地位也受到极大的挑战,所以他在大明一无所获后,立刻调转马头,回归草原应对阿赦知院等人的挑战,暂时无暇顾及挑衅大明。

对于瓦剌的威胁,朱瞻壑也很想像当年的朱棣那样,直接出兵北征,将瓦剌人消灭在草原上,但可惜现在的大明早已经不是以前的大明,军户制度早就败坏不堪,各地卫所根本不堪大用,再加上之前朱祁镇的惨败,现在想抽调出兵力都困难。

当然了,朱瞻壑可以从大汉调兵,但一来距离太远,二来就算调兵过来,深入草原也很难找到瓦剌的主力,所以这件事急不得,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让大明恢复国力。

“参见陛下!”

武英殿中,于谦被单独召见,郑重的行礼道。

“不必多礼,胡尚书年纪大了,已经不能胜任内阁的事,所以朕想让你进入内阁参务政事。”

朱瞻壑将手中的一份奏本批阅完,这才抬头说道。

“我?”

于谦闻言也是一愣,抬起头有些错愕的看着朱瞻壑,他虽然是兵部侍郎,但在朝中的资历并不深,而且也没有什么太耀眼的政绩,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入阁都轮不到他。

“当初王振专权,人人都上赶着巴结,唯独你不愿意给他郑礼,为此还被关进大牢,差一点丢了性命,光是这一点就让人佩服!”

朱瞻壑笑呵呵的夸赞道。

“多谢陛下夸奖,只是我担心自己的资历不足,入阁后会让陛下失望。”

于谦犹豫了一下却再次推辞道。

之前大明的文武百官请朱瞻壑入城登基,于谦不支持也不反对,不支持是因为他是大明的臣子,不反对是因为他很清楚的知道,大明现在的情况,请朱瞻壑登基称帝是最好的选择。

“伱也不必妄自菲薄,之前邝埜随军出征,由你主管兵部的事宜,你做得就相当不错,大军出发后缺少粮草,也多亏你在后方尽力调度,否则他们的大军在路上就得饿死一半,所以入阁之事你就不必推辞了!”

朱瞻壑一摆手坚持道,毕竟这可是历史上力挽狂澜的于谦,如果没有他,恐怕大明要提前上百年灭亡了。

“这……臣遵旨,谢陛下厚爱!”

于谦终于点头答应道。

“很好,明日大汉那边会有一批官员到来,你负责接待一下,另外你也多熟悉一下大汉那边的情况,接下来大明会参照大汉的体制,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

朱瞻壑表情凝重的吩咐道,在大明稳定下来后,他也终于要对大明的一些制度做出改变了。

732.第732章 交趾事了第30章 一车促织372.第372章 局势变化652.第652章 教育改革923.第923章 引入外力776.第776章 朱瞻圻带的好头第17章 好弟弟(下)687.第687章 兀鲁伯不想走773.第773章 朱瞻坦(下)984.第984章 两国合并?第118章 朱瞻基扮演的角色?第268章 朝廷逼出来的漕运560.第560章 吴家寨(上)第270章 汉王妃来了第191章 “谣言”第252章 做票大的606.第606章 禁止回京第30章 一车促织462.第462章 好事575.第575章 名利双收945.第945章 御驾亲征813.第813章 抵达威尼斯第224章 齐先生(上)520.第520章 向外扩张(上)581.第581章 两京制(上)第198章 重启海运第78章 朱高煦中毒(下)481.第481章 遗漏的事(下)638.第638章 朱高煦称帝684.第684章 雕像和白骆驼第195章 彭城伯张昶第28章 狐朋狗友936.第936章 救人(上)561.第561章 吴家寨(下)第221章 航海侯不能用949.第949章 一意孤行482.第482章 搞平衡?第222章 百万仓872.第872章 朱祁铠的人生规划544.第544章 晚了一步552.第552章 喇嘛在草原(上)327.第327章 对马宗氏(上)508.第508章 夏元吉的投稿(上)672.第672章 兀鲁伯被俘第257章 朱高炽涉案784.第784章 奇人院(上)742.第742章 女校的招生286.第286章 信用的建立481.第481章 遗漏的事(下)668.第668章 对士气的打击769.第769章 商谈(下)第81章 真凶找到了692.第692章 纺织业(上)第66章 兄弟齐心第172章 谷王朱橞第32章 朱瞻基回来了326.第326章 张辅的最后一次出征864.第864章 帝国的延续第51章 好人没好报857.第857章 合作的资格576.第576章 又见朱高炽(上)348.第348章 决战开始第118章 朱瞻基扮演的角色?360.第360章 僵持的局面703.第703章 掌控交趾的经济命脉341.第341章 收一点利息391.第391章 悬山岛第250章 琉璃瓦与铜瓦(下)492.第492章 分配俘虏700.第700章 交趾完了第34章 老子打儿子486.第486章 设局第29章 养成系青梅竹马441.第441章 流放天竺第104章 大忽悠朱瞻壑(上)第270章 汉王妃来了411.第411章 唐赛儿第134章 用谎言维持的脸面789.第789章 朱瞻坦在埃及第276章 寿宴(下)853.第853章 两个选择第254章 果然是他732.第732章 交趾事了920.第920章 三重领土第180章 巧合892.第892章 修铁路786.第786章 研制新火药813.第813章 抵达威尼斯839.第839章 逃难(上)632.第632章 满剌加港第104章 大忽悠朱瞻壑(上)645.第645章 足利灭亡第273章 把花香蒸出来581.第581章 两京制(上)911.第911章 又见朱瞻坦336.第336章 对马岛之战(下)733.第733章 大发雷霆786.第786章 研制新火药804.第804章 胡濙第15章 朱高煦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