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第983章 三年

三年的时间转眼间就过去了,在第一年中,朱瞻壑逐步稳定了大明的朝堂,并且引进大汉的官员,加强了自己对大明的统治。

当然对于大明的官员,朱瞻壑也着重提拔了一批有才干的官员,比如于谦就是其中的代表。

本来住在宫中的胡太后,也带着朱见深前往大汉定居,朱祁镇依然漂在草原上,至于其它的藩王,也都老老实实的呆在自己的封地,毕竟他们都知道,自己是没资格与朱瞻壑竞争的。

在这种情况下,朱瞻壑对大明的统治也越发的稳固,因为内部的隐患几乎都不存在,所以从第二年开始,他对大明也着手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

比如大明的科举制度,以及国内的教育方式,大明军队的卫所制度等等。

大明的科举制度根深蒂固,远不是大汉这个新建立的国家能比的,所以朱瞻壑也不敢直接废除科举,事实上他刚开始对科举还是十分宽容的,只是在科举之外,增加了一个吏员的考试,另外还打通了吏升官的途径。

所以大明想要做官,有两种途径,一是传统的科举,二就是先通过吏员的考试,然后从小吏一步步升为官员,两种制度并行,虽然这挤占了科举的名额,但因为朱瞻壑的强力推行,最终还是将吏转官的制度推行了下去。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吏转官的优势也逐渐在扩大,毕竟小吏的数量庞大,所以考试也比较简单,只要通过考试,就算是进入了官场,可以一点点积累经验。

所以小吏出身的官员,一般比科举出身的官员经验丰富,无论是办事还是做官,都有很大的优势,而且还不用苦读多年,几千上万人去挤科举的独木桥。

而且如果真喜欢读书,考上小吏后依然可以用业余时间去读书,日后照样可以参加科举,最重要的是,做了小吏后,就会有一份正经的收入,这也吸引了许多家族贫困的学子。

按照朱瞻壑的设想,等到日后吏转官的途径占据着绝对优势后,科举制就会变得可有可无,到时再废除,反对的阻力就会小得多,甚至就算不废除,对国家的影响也不大。

与科举改制相对应的,就是大明国内的教育制度,朱瞻壑直接将大汉那边的公立学校制度照搬到大明,由国家出钱出力,先在各个重要城市修建了小学,招募孩子进入学校读书。

小学教授的内容,也不再是单纯的四书五经,而是加入了数学、历史、物理等人文科学内容,后续的中学与大学也在筹备之中。

朱瞻壑打算花上十年时间,把大汉的教育系统全盘照抄到大明,毕竟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如果教育跟不上,国家再怎么强盛也只会昙花一现,后续迟早都会衰亡下去。

当然相比上面的科举和教育,军事方面是大明最为迫切的问题。

其实早在朱棣当政的末期,大明的卫所制度就已经开始衰败了,特别是南方那些远离战场的卫所,军官吞并土地,将卫所兵视为家奴,导致南方的卫所兵制败坏,这也是小小的倭寇就能在南方沿海呼风唤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朱棣去世二十年后,大明的卫所制已经极度败坏,除了北方边关的少数精锐外,就连北京城周围的卫所兵,也都已经不堪大用,朱祁镇二十万大军兵败土木堡,虽然主要原因在他和王振身上,但军队本身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所以朱瞻壑在稳定了大明的局势后,第一个就对军队开始下手,当然朱瞻壑可没敢直接废除卫所制,他先是将南方一些不重要的卫所裁撤掉,恢复了军户们的自由,让他们可以经商和做工,不用再因军户的身份被束缚在卫所里。

至于南方地方上需要的驻军,朱瞻壑则依照大汉的制度,开始了募兵制,提高军中将士的待遇和地位,大明不缺人,更不缺当兵的人。

其实在原来的历史上,大明的卫所兵制败坏后,也同样开启了募兵制,比如明朝历史上有名的戚家兵,其实就是从民间招募兵丁,卫所兵和唐朝时的府兵一样,都无法长久,最终还是要走到募兵制这条路上。

当然募兵制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太花钱,毕竟人家来当兵,就是冲着吃喝和军饷来的,相比之下,卫所兵的花费却很小,可以说一个募兵的花费,顶得上五六个卫所兵。

但兵在多不在精,二十万卫所兵,对上三万瓦剌骑兵,却在土木堡惨败,连皇帝都被人家抓了俘虏。

所以朱瞻壑宁愿减少大明的军队数量,也要保证军队的战斗力,而且他效仿后世的军区制度,不需要在每一个州府都驻兵,而是将几个州府划为一个军区,然后在交通便利之地驻军就行了,这样哪一个州府有变,军队也能及时赶到。 至于裁撤下来的军户,除了鼓励他们的经商做工外,朱瞻壑还为他们安排了第三条路,那就是出海,大汉的海外领地极其广阔,许多地方甚至都没有汉人前去定居。

大明的这些军户如果愿意的话,朝廷会安排船只送他们到海外,到时会分配大量的土地,当然海外肯定不怎么安全,比如要面临着与土人的冲突,以及野兽的侵袭,军户再怎么不堪,至少也受过一定的军事训练,比普通的平民更适合冒险。

军队的改制很快就有了效果,各地的卫所裁撤掉后,新招募的军队也逐渐成形,其实这些招募的军士,许多都是卫所兵中的精锐,这些精锐在待遇上来后,稍加训练就能成为一支精兵。

所以仅仅三年之后,大明的边关已经从原来的被动防守,开始转为小规模的反击,各地都组建了骑兵,而且大汉的新型火器也装备到军中,如此一来,大明边关的兵力大增,去年冬天有瓦剌人进犯太原,结果被太原总兵杀的大败,光是上交的首级就有三千多。

大明的国力在快速恢复,而草原上却乱成一团,之前也先惨败于汉军之手,三万大军只逃回几千人,虽然抓了朱祁镇这个大明皇帝,但大明却很快有了新皇帝,朱祁镇这个人质也变成了鸡肋。

最重要的是,经过土木堡之败后,也先在草原上的威望大跌,再加上阿赦知院与脱脱不花联合反叛,更给了也先沉重的一击。

所以这几年里,也先一直忙于清剿阿赦知院与脱脱不花的叛乱势力。

刚开始的时候,也先的确取得一些战果,比如他多次击败阿赦知院的大军,嘎巴河之战,更是差点把阿赦知院活捉,幸好最后脱脱不花的援军及时赶到,这才救了阿赦知院一命。

不过随着草原另一股势力的加入,阿赦知院不但迅速的恢复了实力,而且还开始了对也先的反击,这股势力就是一直被人忽略的喇嘛。

当年朱棣在世时,朱瞻壑就向他建议,从西藏引入喇嘛进入草原传教,甚至最初的寺庙都是在大明的援助下修建的。

这件事刚开始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甚至连大明内部都没有多少人知道,毕竟做为一个世俗国家,大明对宗教这方面的关注并不多。

喇嘛教进入草原后,很快就站稳了脚根,并且在各个部落之中开始传教,这些喇嘛许多都精通医术,再加上草原的恶劣环境,便利牧民都需要一个精神上的支柱,于是喇嘛教在草原上飞速发展,很快就取代原来的萨满教,成为草原上的主流宗教。

喇嘛教的发展,并没有引起草原高层的警惕,甚至许多草原高层也开始信奉喇嘛教,比如也先自己就改信喇嘛教,曾经还为一位高僧修建了庙宇。

所以也先做梦也没想到,喇嘛教会在关键时刻,竟然从背后狠狠的捅了他一刀。

阿赦知院兵败后,在朱瞻壑的暗中支持下,喇嘛教与阿赦知院达成合作,甚至阿赦知院和脱脱不花直接拜大喇嘛宏法为师,正式皈依喇嘛教,而喇嘛们也出人出力,帮助阿赦知院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实力。

另外喇嘛教还利用自己在草原上的影响力,帮助阿赦知院和脱脱不花收集情报,甚至说服也先手下的高层背叛。

结果就在短时间内,也先与阿赦知院之间的形势逆转,本来占据着优势的他,很快发现身边到处都是叛徒,他的一举一动,都被一些眼线记录下来,最后送到阿赦知院和脱脱不花的手中。

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也先准备先下手为强,于是主动率兵攻打阿赦知院与脱脱不花,却没想到被两人的联军杀的惨败,最后仓皇逃到草原西部,这才暂时避开了阿赦知院和脱脱不花。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也先与阿赦知院之间征战不断,瓦剌内部也彻底的一分为二,脱脱不花也趁机举起黄金家族的大旗,招募了一批忠心自己的部族,如此一来,草原上的势力变成了三足鼎立,短时间内根本争不出一个结果。

308.第308章 逃脱407.第407章 佛母(下)282.第282章 第一笔银行贷款第142章 讨公道(中)787.第787章 硝酸第147章 陶家三代追梦人795.第795章 车上闲谈(下)956.第956章 兵不血刃372.第372章 局势变化539.第539章 藏传佛教第52章 你想要什么?613.第613章 接管五军营458.第458章 报仇(上)857.第857章 合作的资格743.第743章 皇家小学第183章 朱允炆的活动范围600.第600章 大哥你怀疑错人了804.第804章 胡濙第242章 京官(下)第31章 拍卖(新书求推荐收藏)第220章 曹贼944.第944章 大同危急613.第613章 接管五军营870.第870章 军事与经济第221章 航海侯不能用904.第904章 丢官印的背后第33章 头上没毛,嘴巴不牢631.第631章 皇子朱祁镇384.第384章 骗子423.第423章 表明身份第84章 纪纲有问题(下)710.第710章 你想回威尼斯吗?第250章 琉璃瓦与铜瓦(下)第207章 祭祀孝陵464.第464章 输送人才(下)586.第586章 求情第126章 输给了自己的野心573.第573章 苦闷的夏元吉977.第977章 骑兵的末日第237章 不一样的养廉银808.第808章 清剿沙盗373.第373章 同病相怜598.第598章 瞒不住第118章 朱瞻基扮演的角色?786.第786章 研制新火药795.第795章 车上闲谈(下)第95章 谨慎多疑的纪纲688.第688章 交趾叛乱与内书堂824.第824章 接见使团932.第932章 二手战舰第28章 狐朋狗友518.第518章 永乐日报956.第956章 兵不血刃第213章 意外的线索954.第954章 追兵将至512.第512章 儒报(下)562.第562章 汉王妃赐刀第33章 头上没毛,嘴巴不牢897.第897章 斯库台里港之战446.第446章 新老移民(中)712.第712章 女人的争论927.第927章 殉葬?958.第958章 于谦的质问619.第619章 赵王不见了(上)第274章 香水是我的了563.第563章 最后一次北征(上)第70章 悲喜交加的日子980.第980章 暗流涌动第212章 朱瞻圻的变化296.第296章 海禁与倭寇第136章 珠钗会375.第375章 消息传出777.第777章 简单粗暴512.第512章 儒报(下)972.第972章 身陷绝地第223章 刘家港第33章 头上没毛,嘴巴不牢467.第467章 山根城之战697.第697章 蒸汽机(下)552.第552章 喇嘛在草原(上)891.第891章 搭配着卖504.第504章 新闻报(上)355.第355章 大内氏(下)374.第374章 科举810.第810章 神枪手第188章 状告朱高煦(上)576.第576章 又见朱高炽(上)676.第676章 邀请552.第552章 喇嘛在草原(上)第130章 朱高燧的后手第112章 真凶是赵王?501.第501章 锦衣卫的职责第62章 初版三国第29章 养成系青梅竹马第45章 锦衣卫接手第167章 绝处逢生955.第955章 杨善的质问392.第392章 假和尚482.第482章 搞平衡?第239章 又见卖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