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多尔衮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因为没人想做别人的影子,不然“曹随萧规”的典故就不会被千年传唱了。

多尔衮就绝对不愿意长久的生活在他八哥(黄台吉)的阴影之下的。他必须在黄台吉留下的基业的基础上去的更进一步的发展,这样他才能真正的成为大清的无冕之王。

去岁冬季里对明军的零星攻打只是开胃小菜,战局也始终保持在关外范围,可进入到十七年后,多尔衮就开始对关内虎视眈眈了。

每天都在注视着关内的局势变化。因为范家传入来的消息让他感觉到惊喜,大明王朝这个虽然衰弱却无比庞大的怪物,忽的迎来了自己的雪崩。

多尔衮看到了一个契机,一个让大清脱胎换骨的契机,也是一个叫他彻底脱开黄台吉阴影的契机。

他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如是,关于燕京朝堂上的忙乱举措和种种纷争,以及“流贼”的进展,几乎是每天或每隔三两天就会被送报到盛京,先密报到兵部衙门,随即火速禀报到睿亲王府。多尔衮天天都在考虑要怎么借这个机会率大军进入中原。

他并不把李自成看在眼里,能被洪承畴和孙传庭打的大败的队伍,靠着一时天幸而成就一番事业的主儿,有什么可怕的?

李自成当初被洪承畴打的只剩下十八骑逃入商洛山,洪承畴被调离关中后才敢走出来兴风作浪,他手下的队伍再能打又如何能比得过大清二十年征战所练就的无敌大兵?

而此时的明朝当局因自顾不暇,已经没有时间考虑满清的动静。

事实上燕京城内对于是否征调吴三桂入卫京城的争论已有定论,崇祯帝征调大军的旨意都已经下了。

所谓,宁远孤城,其势必弃。今日弃之为弃地,明日弃之为弃人。弃地已不可,弃地兼弃人更不可。吴三桂勇将宜收用,不可委之敌人。今寇旦夕至,若使来捍京师,一举两得。

哪怕吴襄狮子大张口,百万军饷吓了他一跳。

郑芝龙人才到沧州,便就听闻了这消息。崇祯帝不止给吴三桂下了诏书,那诏书还发到了郑芝豹的手中,让他带领兵马一同南撤到山海关啊。

郑芝豹看着诏书呵呵笑,当然不会听命,觉华岛是郑家在关外的根基,岛上储备了大量的军需物资,一遭撤退,岂不是都要尽毁?

而李自成,一则被一年多来军事上的不断胜利冲昏了头脑,二则目光短浅,不懂得他东征幽燕进入北京以后的强敌,并不是一筹莫展的崇祯皇帝和好比日落西山的大明朝廷,而是崛起于辽东的、对关内虎视眈眈的所谓“东虏”,所以对关外的情况知之甚少甚或全然不知。

他的脑子里,他的眼睛里,所能看到的敌人中就没有满清鞑虏。因为双方无有交兵,自然就无冤仇。又如何能料得到,自己早就被多尔衮钉在眼中了。

从黄台吉士气,满清就一直在密切关注着中原的农民军,在他们的眼中,后者乃是他们的天然盟友。现在,这个天然盟友在不自觉中已经进化成了满清的竞争对手,二者的目的都是要夺取大明江山,唯一的区别就是李自成还不自知。

黄台吉突然病逝至今,半年光景已经过去了,满清内部也已经形成了一种较为稳固的政治格局。

以肃亲王豪格为首的两黄旗正蓝旗一派和多尔衮三兄弟的两白旗一派势均力敌,可是多尔衮有小皇帝的老娘在宫内的支持,哪怕是似近似离,故握着权柄。济尔哈朗近来又多做缩头乌龟,他与多尔衮虽都是辅政亲王,但绝对不敢跟多尔衮争锋的。与代善的两红旗保持一定程度的默契,算是中立派。

多尔衮手中握了大权,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内施恩,还是频频施恩。

比如说阿巴泰一系,后者虽然死了正当年的三子博洛,可次子博和托还是可当一用的。而且阿巴泰也被封了郡王,似乎他之前的罪过都被一笔勾销了。

代善那个老狐狸,多尔衮拿捏不住,可代善一族家大人多,其长子岳托一脉,在岳托病逝后可多有不得意的,再有七子满达海等。

黄台吉系统的硕塞和褚英的后代,前者已被多尔衮笼络,原因很简单,他虽然是黄台吉的儿子,可他出生不久,他老娘,侧妃叶赫那拉氏就被黄台吉赐给了内大臣占·土谢图为妻(奇葩吧,还不止一次哦,另一个是博尔济吉特氏。黄台吉她改嫁给叶赫部德勒格尔台吉之子南褚)。而尼堪呢,也在多尔衮的频频拉拢中有多动摇,因为豪格实在不成器。

所以啊,满清内部的政治格局,现如今已经相当牢固。至少短期内是看不到改变的希望的。尤其是两黄旗的人心虽在豪格这里,却也在小皇帝那儿,这就让豪格处在了被压制状态。

这种政治环境肯定是后宫里的大玉儿乐意看到的,因为这格局稳定了,她儿子的皇位就也稳定了。

真要让豪格火并了多尔衮,他还能放过自己母子不成?

多尔衮也把这一切看的通透,皇位自己是不要去想了,至少短期内是别想了。不然两黄旗非跟自己火并不成,当日图尔格殿上拔刀的事儿绝不只代表着他个人。

满清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只要想到老奴时候两黄旗和两白旗的变化,那就明白皇帝换了传承后的后果是甚。

多尔衮索性就另辟蹊路,只要他能建立远迈黄台吉的功劳,他这个摄政王就不皇而皇。

现在李自成率领的大军已经破了太原,逼降大同,向着燕京一路狂奔而来;且他的另一支人马也渡过黄河,作为一支偏师,走上党,破怀庆,再破卫辉,北上彰德,横扫豫北三府。眼看着就要北进北直隶,占领保定。“朱明江山已经亡在旦夕。”多尔衮遇到这开国机运,心情大肆振奋,连日主持朝议,与众人讨论决策。

“这个驿卒真有五十万大军?”阿巴泰看了范家人送到的李自成伐燕诏书后惊道。

这人竟然这么牛?自己领五十万大军从韩城渡河入晋,尚有百万大军在后。如果李自成确有这么多的人马北上,大清的满、蒙、汉全部人马加在一起也不会超过十五万人,可决不能贸然南下,以免败于人数众多而士气方盛的“流贼”之手。

“哈哈,七哥太高看李自成了,莫不是忘了曹操在赤壁的八十万大军?”《三国演义》的故事在明末已经流传甚广,更是说书的一热门题材,满清勋贵们多有耳闻。

“睿亲王英明。以奴才愚见,李贼自称有五十万人马渡河入晋,东犯幽燕,实是虚夸之词,实际兵力决无此数。兵将人数大概在二十万至三十万之间,不会更多。姑且以三十万计,到了燕京城下能够作战的兵力将不会超过二十万。”范文程见缝插针。

他真该感谢郑芝龙的,要不然此时此刻就会有一个对中原事宜话语权更重的洪承畴在此说话了。

“哦,这话怎么说?李贼一路势如破竹,兵马如是滚雪,该只会越来越大?”

“月余时间李贼便席卷整个晋西,彼处关乎贼军后路,又兼关隘众多,岂能无有大军驻扎?纵然降军众多,又岂敢轻信?加之李自成本是流贼,长于流动。如今在长安建立伪号,貌似严整,渡河东犯,妄图攻取燕京以正帝位,便就只能兵行以正法,沿途辎重运输岂是简单?故而,李贼如以三十万众渡河东来,沿途留兵驻守,到燕京城下时只多有二十万人。”

范文程一下还有祖大寿,今日在场的汉官并无几人,但每一个都很重要。就好比祖大寿,他可是有个叫吴三桂的外甥。

第九十四章 汉奸(求收藏)第九十八章 过河第一百三十五章 崇祯帝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务员,笔帖试(求订阅)第五百八十七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第三百四十二章 王太子第二百零七章 瘟神施法了(求订阅)第二十七章 倭兵第四百二十四章 赵构“新政”第三百七十五章 燕王赵构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顺皇帝要见血第一百章 碰撞第五十九章 黑心坏鸟郑芝龙第三百五十一章 金鹏展翅,再露锋芒第三百五十四章 揽军心,赵构亲上阵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英殿上话东虏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打勤,不打懒,专打不长眼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交兵权,留着过年啊?第四十章 大难题第一百八十章 多尔衮:我不想当八旗罪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顺文武(求订阅,10/10)第三百零七章 是满万不可敌,还是撼山易,撼郑家军难?第二十一章 一手拿书,一手拎棍第一百九十六章 吴三桂吃亏吃大发了(求订阅)第五百九十一章 邢文阁第四百六十七章 风气在变(元旦快乐!)第四百九十一章 所图更大第一百六十七章 走喽,走喽,真的走喽……(求订阅,9/10)第五百六十八章 正旦使第三百八十章 被改变的历史第一百五十五章 李自成不是司马炎啊?第四百三十章 首辅赐教第二百五十章 西班牙人的血第五百四十九章 水蓝星牌蛋糕第五百七十章 淡马锡第三百三十三章 守不住了!第四百七十章 虚头巴脑的表面功夫第二十七章 倭兵第四百三十三章 天下一统快了第十九章 显大名于天下,收厚誉于己身第五百四十章 便宜儿子第五百三十七章 赵官家的雄心壮志第八十四章 计较(求收藏)第八十四章 计较(求收藏)第五百六十六章 继续教导第二百四十五章 清算伪官汉奸第二百零八章 忠心的好奴才(求订阅)第十八章 罪该万死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务员,笔帖试(求订阅)第二百一十二章 被扣的南明使团(求订阅)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子又救了老李一遭第一百四十五章 别无选择第四十四章 老子英雄儿好汉(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一章 遭雷劈的南蛮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败比一败,豪格也大败第四百四十三章 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第五十四章 觉华岛上第一百零七章 铲除隐患第三章 朝廷能容的下我等吗?第五百三十九章 雇佣军第四百零一章 仁义之王第二百四十二章 公主与驸马(求订阅)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明公主做儿媳第二百二十六章 切肚子太疼,还是枪子打死好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懵逼的洪承畴第十三章 此乃好事第二百四十七章 兴风作浪,功成身退(求订阅)第二百零三章 南明怕是不成的(求订阅)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宋巨谍第一百六十五章 现在死一个,日后死一家(求订阅,7/10)第四百九十二章 over!第四百零五章 尽人事听天命尔!第四百二十六章 徽宗出手第二百六十六章 中原有此帝王,真我大清之福第二百二十五章 日奸(求订阅)第六十章 未来的郑军陆师第一百六十章 还敢不捐款?(求订阅,2/10)第四百二十章 扩军第四百五十八章 将门无将,毒瘤垃圾第五百一十九章 下下之策第三百七十六章 朕是不会亏待她们的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自成说东虏(求订阅)第四十一章 借刀杀人(新书求收藏)第五百三十八章 我拿今天换明天第三百八十九章 决断第三百章 多死一些没坏处第一百五十六章 前脚抵京,后脚摊牌第五十一章 枪林弹雨第五百七十九章 水落石出第三百五十五章 应天夺权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危矣第二百九十八章 气昏崇祯第三十章 捷报传来第一百零八章 秩序第七十章 鞑子杀来了(求收藏)第四百零六章 信使秦桧第三百三十八章 身后事第九十八章 过河第二百三十章 痛打落水狗(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