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意已决

围着行在请愿的人潮散去了,但是,对战争的惊慌却已经在人的心底发芽。

深夜,原本通宵时候亦也欢腾的建康城却如行了宵禁一样安静,尽管朝廷并没有宣布戒严。

吕颐浩从行在角门转过,踏出门槛的时候,险些跌了一跤。这让服侍他多年的老家人十分疑惑,枢密相公虽然是进士出身,可自幼善鞍马弓剑,别看年近六旬了,身子骨却还强劲的很,怎么走路都能险些摔跤的模样?

“相公,不打紧吧?”扶住吕颐浩,老家人关切问道。

吕颐浩摇了摇头,向行在外又多走了两步,低声对老仆说道:“立刻还家。吩咐诸人,连夜收拾细软行礼,府中的仆人该遣散的尽数散去,只把贴心的留下就是。”语毕,人就再向行在走去,那角门处还有俩挑着灯笼的内侍在等着他呢。

今夜里,很多重臣都被皇帝留在了宫内,怕明天一早他们还要接着分辨。

朝堂上现在是三个主意,一个是走,一个是留,还有一个是降。

走的是去杭州,甚至还要去岭南地,还有叫着去川蜀的,守着天府之国当王八,饿不死,也打不怕,总是能安稳两日的;留的就是依靠着长江水师之便利,与北军决一雌雄。而降的就是王宗濋为首的几个亲贵了,敢光明正大的当着群臣的面把投降叫嚷出来的,即便是眼下时候,也只有王宗濋、朱伯材(皇后朱琏之父,赵桓的老丈人)等人了。

吕颐浩短短的吩咐两声后就随内侍匆匆而去,留下瞠目结舌的老仆那处呆立当场,这又要跑了?今天那王相公说的不是不跑么?

端着签书枢密院事的架子,直转回住处,吕颐浩这才有些无力地靠进椅子里。

谁能想到,朝廷的数十万大军就这么想不堪一击。

当年燕王汴梁城都没进,就直渡黄河北上,却仅仅两年时间不到,便再次卷土重来!

哪怕皇城司在北地已经做下了好大事,燕王竟也不停半步!

东西两路军十万兵马,看似不多,却尽都士气沸腾,战意高昂,打的官军抱头鼠窜。更别说他们背后还有大批的降军,很快就会跟上。

“失策啊!”

靖康元年时候他就不该去职,那时候的他还是河北两路都转运使,如果能坚持个一年,可不就撘上燕王的路了么?

宣和七年(1125年),他因常胜军郭药师欲降金,而被掳至金国,后被放归,被命为河北都转运使,不久就以病请辞。

那不是他真的病的不能理事了,而是他觉得河北这地儿太过凶险,因为他觉得朝廷太过荒唐。

金人虽然已经北回,但如何就能高枕无忧?人家今岁能来,明朝就还能来,卷土重来真的很难吗?

孙傅、吴敏等竟不加紧重组河北防线,反而排斥徐处仁,又与耿南仲、唐恪等起了纷争,将整个朝堂搅成一团乱麻,吕颐浩是又气又怒。

索性辞职回家,虽然很快他就被起复为淮南东路安抚使兼扬州知府。接着又升做了江淮两浙制置使,官位还要压过被贬建康的耿南仲一头。然后在年底时候被召入京师坐上了签书枢密院事。

那屁股还没坐稳呢,赵构便已经起大军杀奔向南。

吕颐浩没脸留在汴梁城里投效赵构,作为赵宋政坛上的一面旗帜,吕颐浩没脸这么做。这不是说赵构的那些做法与他的政治理念不和,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问题,而是说,身为宰臣之一,吕颐浩要有宰臣的气度,他不能丢了赵宋宰臣的颜面。就只能硬撑着!

何况他年近六旬,赵桓又待他不薄,吕颐浩亦没有改换门庭的心思了。

结果从汴梁逃到建康,这屁股还没坐热呢,就要又从建康跑路了。

想到王渊、折彦质等人都本是大宋的军将,当初面对金人的时候也没发现他们有多能打,何以到了燕王手下便如狼似虎来?大宋立国一百六十九年,真到了要变天的地步了么?

朝堂上争论纠缠不休,别看有一派人主张坚守,但一个个根本说不出三五六来。

如何战,怎么战,全然无章法,只一味口强罢了。

至于投降,那也不过是敲敲边鼓,最终还是要逃第二次的。

“嗨……”想到这里吕颐浩就忍不住叹气。

这般都是要命的时候了,朝堂上且还争执不下,真天意在北啊。

今夜如吕颐浩这般觉得天下大势已定的朝堂重臣还真不在少数,但对比他们这些人,赵桓更信任自己的老师,或者说他还没服输。

江南系繁荣富庶之所在,更兼水道纵横,江河几多,赵构打河北南下,何尝有半个水军?纵然震天雷再是了得,但你敢下水来么?

没有真正的大船,再多的石砲也远不过长江啊。但赵构能在淮南之地拘束些漕船来,他还能凭空的将漕船变成战船战舰吗?

虽然大宋原本时根本就没有设立水师,就是北方登州的刀鱼寨巡检,也只能说是海防兵,而非水师。

但赵桓在把耿南仲下方去建康后,江南的水师就已经设立了。

张公裕等手下的大船,真正的战船还不是很多,可这方面他们总算占据着优势却是真的。

次日清晨,吕颐浩早早就醒了来,这一是老年人睡不长,二是心中有事记挂,睡不沉。昨儿在御驾前大家吵的不可开交,赵桓听完这个听那个,似乎也始终拿不定个主意。今天不知道又要废多少口舌呢。

心中这般想着,吕颐浩净身穿衣,耳朵里却听到了一些嘈杂声音,等他出外一看,就见内侍、宫女、诸班护卫往来奔走,一片慌乱。心头大震,这是准备撤离啊?官家已经作出了决定了?

当下就要快步赶去求见赵桓,可才走两步就又停了下。使人端来餐点,用了后方才起身。等到地方,就见耿南仲、何栗、孙傅等不少人都已经在外候着。只是与往常的稳如泰山相比来,此时他们却在一个个不停的踱步,显得异常焦急。

吕颐浩瞥了一眼耿南仲,这位跟自己可是邻居,但在自己起身的时候就已经不再了。

又等了片刻,内侍出来宣诏,一行人慌忙入内,望见天子坐于御案后,一动不动。面上看不出来丁点表情,浑如泥胎一般。

“臣等拜见陛下。”行礼之后,刚刚成列,赵桓的声音就突然响起:“朕意已决,即日南幸杭州。”

第一百四十五章 别无选择第二百三十章 痛打落水狗(求订阅)第十七章 国之栋梁!第一百四十五章 别无选择第一百二十六章 该死的中国人第五百六十九章 沉翳第二百六十七章 仓惶不安曲阜孔第三百九十七章 叛徒的下场第二百一十三章 这是为了崇祯好,为了大明好……(求订阅)第一百五十九章 南迁(求首订,1/10)第一百七十二章 这点贼兵算的了甚?(求订阅)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清歇战,先灭李贼?(求订阅)第八章 一举两得之佳事第四百四十四章 刀枪取富贵第四百九十三章 斩草除根第四百一十五章 何为正统第五百零三章 叫朕瞧瞧第一百九十二章 汉奸国贼吴三桂(求订阅)第二百三十三章 二儿子的前途第一百八十七章 崇祯帝不学小明王(求订阅,1/3)第四百二十一章 大势所趋!第四百六十七章 风气在变(元旦快乐!)开篇第四百七十二章 末日的到来第二百九十一章 北复中原一场空第三百九十七章 叛徒的下场第三百七十九章 再添实力第一百零六章 南洋第二十章 调兵遣将第四百八十六章 娱乐大众第二百二十八章 郑芝龙“傲”出了一个新境界(求订阅)第十七章 国之栋梁!第三百八十六章 燕王的雄心壮志第五百四十八章 试炮场,赵构教子第四十一章 借刀杀人(新书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三章 破贼,杀虏!第一百六十五章 现在死一个,日后死一家(求订阅,7/10)第四百五十三章 耶律大石的神助攻第三百四十五章 有点不一样的宗爷爷第一百零三章 捷报传来第二百二十九章 日本人已经完了(求订阅)第一百三十九章 意外之惊喜第一百三十六章 郑芝龙想干啥呢?第二百九十六章 揭开郑芝龙的真面目第二百七十三章 鞑子要跑第一百六十章 还敢不捐款?(求订阅,2/10)第一百七十三章臣愿效犬马之劳(求订阅)第一百三十章 二鬼子:我要活下去第二百九十四章 春风得意阿济格第五百五十章 岳雷受罚第二百九十八章 气昏崇祯第四百一十章 农民和商人第五百五十五章 蒙兀,合不勒与俺巴孩第二百零四章 鞑子不是鞑子了,历史也面目全非了第七十六章 清军南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兄弟阋墙第四百二十四章 赵构“新政”第四百二十六章 徽宗出手第二百零八章 忠心的好奴才(求订阅)第四百四十三章 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第二百六十一章 郑家的底气第二百六十一章 郑家的底气第四十章 大难题第九十四章 汉奸(求收藏)第四百六十七章 风气在变(元旦快乐!)第三百八十三章 对峙第一百三十三章 欢呼第五十五章 知己(求收藏推荐)第二百三十六章 他们(她们)到底是谁?第三十九章 杀鞑子可真痛快!第三百一十九章 痴心妄想第一百零九章 说客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务员,笔帖试(求订阅)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青果不做崇祯第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继续教导第七十九章 猪队友(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个个都戏精啊(求订阅)第五百二十九章 使节第三十八章 鸣金第四百七十九章 憋屈,很憋屈第一百五十六章 前脚抵京,后脚摊牌第六章 避害趋利,人之本性第四百三十九章 遗老遗少第四百二十章 扩军第一百五十六章 前脚抵京,后脚摊牌第一百四十一章 幸与不幸第八十三章 羡慕嫉妒恨(求收藏)第五百八十三章 南洋佛教第四百八十六章 娱乐大众第三百七十五章 燕王赵构第三百七十七章 局势复杂第四百六十二章 压箱底的宝贝第六十一章 大写的“服”(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九章 装神弄鬼,我信你的鬼!第四百八十九章 这就行了第三百六十一章 踏阵第二百五十五章 士绅之敌,士林之敌第一百五十九章 南迁(求首订,1/10)第二百零四章 鞑子不是鞑子了,历史也面目全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