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赵构“新政”

赵桓又往南跑了,建康城里的锦衣卫立刻将消息向被传去,但速度再快,这消息也不可能立马就送到赵构的手中。

当然了,这消息就是被赵构知道了,他也不会在意。

赵桓在建康早晚要逃的么,像南陈那么耿直的人可没多少。明明淮南之地丢的一干二净,江北州郡尽为北周所有,陈叔宝父子竟还敢蹲在建康城不动弹。

看人家赵九妹,渡江之后根本就没在建康城逗留过。虽然定都杭州会叫南宋显得进取心不足,但人家好歹安全啊。

闲话略过,转回话题来,眼下赵桓的二度逃去,这也是赵构所允许的么。但这也是最后一次了,再一再二,万万不可再三。

而如此消息传到江北的北军中,却立刻就叫折彦质军上下士气陡然高涨。

赵桓都已经逃跑了,这战局的胜负还不尘埃落定吗?

折彦质连连下令给身后的张荣,扬州城不在话下,接下来要过长江,可就看他的了。

虽然不清楚这个梁山泊的乱民贼头怎么就得了燕王的青睐,竟特意地下旨封他一个水军统制的官儿,让他整合周遭的水面力量,纳为己用。但现在折彦质也只能靠张荣了不是?

在正史上很是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的张敌万,就这般的要登上了历史舞台。

心里很清楚赵桓已经在经营江南的赵构,怎么会没想到水师?他给折彦质所率的东路军准备了张荣这个比宋江更能为梁山泊代言的好汉来打下手,就像他为王渊的西路军准备了钟相、杨幺这股活跃在洞庭湖沿岸的力量一样。

后者比张荣更牛掰,人家早就在洞庭湖周遭经营,下了十数年功夫,还高举着摩尼教的大旗,把“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喊得震天响,甚至都借口北上勤王抗金拉起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

嗯,第二次东京保卫战的时候,钟相还真把自己儿子钟子昂和三百健勇派去北上“勤王”。虽然还没出荆湖就被官府勒令遣返。

但赵构听了后也觉得很奇葩。这是老鼠在给猫舔哗吗?

就是现在他都不能确定钟相内心里的真实目的,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而有了钟相、杨幺,赵构相信王渊军肯定能更轻易的打过长江去。

赵桓带人又跑了,扬州城里的李纲心情是怎样的绝望且不去管它,只说此刻汴梁城内的赵构,正面临着一场全民大商讨呢。

那就是中央地方的财税划分。

中央与地方的税赋划分事宜,这别说在眼下时候,就是在21世纪那都是个大事。

在赵宋一百七十年的离市里,不管是王安石变法之前的旧法,还是王安石制定的新法,那都是给地方上留下了不少的财富的,这叫富藏天下。所以在大宋朝做官,那真叫一个舒坦。

可是宋徽宗上台后,蔡京打着新法的幌子玩出了不少的花样,把好大喜功又奢侈无度的赵佶伺候的满意之极,但是在地方上,不止民间绅民被蔡京、杨戬等**搞出的应奉局(花石纲)、括田所折腾的苦不堪言,就是各路州府的官府库存也尽数被掏空掏净。

本该留在地方的钱粮物质纷纷被送入汴梁城里,以供宋徽宗来挥霍无度。这是在国度消耗大宋的元气和生命。

用最肮脏的角度去考虑,那些个手中有钱财的官儿,可着府库里继续花销就是了,没必要再过多的去剥削百姓。

但现在蔡京把本来留在地方上,以备不时之需的钱粮物质都拿走了,当官的手中短了钱财花销,自然就只能更加刻薄的剥削老百姓了。

徽宗末年,蔡京失宠,那可不止是因为蔡京年老占权,更因为他没能为宋徽宗提供足够的钱财挥霍。

十几年的时光里,宋徽宗把祖上几辈人积攒下的丰厚家底败坏一空,更给天下留下了一套弊端甚多的法度来。

那孙傅就曾有一句话名传四方:靖康元年,孙傅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赵桓问之,傅对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

这祖宗法就是旧法,熙、丰法就是王安石新政,而崇、观法就是蔡京玩的那一套。

现在赵构已经要坐大半个江山了,不同于之前只有河北河东三路之地,那中央与地方上的税赋分层,他才刚刚露出一点口风,就迅速引爆了整个汴梁城。

要知道,之前的汴梁城还全都被“朝廷征召”这四个字给充塞的呢。

赵构可没忘了自己叫秦桧往汴梁城里带去的‘试题’,现在就是开花结果的时候了么。哪曾想,被这突然升起的中央与地方之争抢去了风头。

“大局就以旧法为例,乱了这么些年,官府百姓都需要休养生息些时日。梁卿心中可有章法?”

时到今日,王安石的变法已经发臭了,甚至都有人将天下败坏的罪过按到了人王安石的头上。所以,赵构直接按旧法的惯例,想必户部会拿出一个具体的章程的。

梁杨祖已经被提拔为户部尚书了,闻言面上闪过一抹郁闷之色,但还是起身称是。

按照旧法行事,中央的税赋可就比现在差了老大一截了。

“不过事随时迁,今日不同往日,祖宗法不可持也。王文公、蔡京所处固有不当,但孤亦不能因噎废食。是以,孤欲点起数县,以作试点。”

后世人任谁都知道的‘试点’二字,放在眼下这个时代,那可是一种概念上的突破。一时间坐下群臣全都起身称赞赵构的睿智。

这可真是突破人大脑思维的一个词汇。

“我大宋虽有冗官之弊,然以孤之见,区区五万官,远不能遮盖天下。盖是我朝对地方乡里村落掌控不足。孤行新政于试点诸县,第一便是官府下乡。”

赵构说出了一个让众人抽口凉气的举措。

他调整了赵宋的行政架构,取消了军、监等称呼,后者一律合并为州府,因为XX军、XX监,在行政级别上虽然也是州府一级的,但所辖之地普遍较小。

路——州府——县——乡镇区。

赵构等于在赵宋原有的三级行政框架上增添了新的第四级。

每县按地域和人口密度分划若干个乡镇,散而广之地为乡,密而聚之地为镇,城市之中曰区。乡镇区只是称呼,并无其他不同,每乡镇区都设立名为公署衙门,经办具体事项。

这简直是当头一棒喝,打晕了所有的人。多个乡镇区,那等于把官吏规模扩大了无数倍,钱粮又该从何而来?

梁杨祖的脸色都变黑了。

要知道赵宋本来就有冗官之弊,也就是养那么多的官员,耗费太大。现在赵构又在现有的基础上翻增了好几倍,那户部就是把自己掏空掏净也养不起啊。

事实上大秦之后的中国历朝历代,朝廷给出的正式编制官吏数(由中央财政供养)根本就不足以经办地方事务,以现下为例,一个县衙门,正儿八经的在编吏员,也就是宋江这样的主儿,不过是五七十人,如何能治理一个县?

如此就只能靠“杂派”、“摊牌”,包括明清时候的火耗,那都属于地方官府的‘自力更生’。

人家是自己给自己解决问题,不给朝廷增添麻烦。就是这个“办法”有些不怎么光彩,更没甚章程,一旦吏治腐败,或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削弱来,就会化作一个个洞眼,源源不断的泄露着朝廷的元气,可谓是遗患无穷。

赵构现在想要的就是把这种灰色收入正常化、合理化,变成见得光的合法收入。

中央与地方要定下确切的税赋分层,大家都分割清晰,叫地方政府鼓起干劲来,他觉得如此情况下未尝就不能养活下更多的官吏来。

而这只是他的第一招!

第二百四十一章 投降了,也就凶猛了(求订阅)第九十一章 大明气数尽也第四百二十六章 徽宗出手第四十五章 人肉炸弹(求收藏)第一百四十章 暴风雨前第五百三十九章 雇佣军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打勤,不打懒,专打不长眼第三十二章 招不怕老,管用就好第三百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之辈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报传来第七十七章 崇祯第一百九十六章 吴三桂吃亏吃大发了(求订阅)第五百二十章 不肖子孙第三百六十一章 踏阵第四百三十九章 遗老遗少第三百六十二章 直取赵构!第二百七十二章 汉奸没人权第二百六十五章 还没过河就先拆桥番外2第二百二十二章 孩儿请战(求订阅)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城费(求订阅,3/10)第四百六十九章 为王前驱第五百六十九章 沉翳第二百二十一章 日女不入中原?(求订阅)第二百一十三章 这是为了崇祯好,为了大明好……(求订阅)第五百七十章 淡马锡第七十九章 猪队友(求收藏)第四百七十二章 末日的到来第四百九十五章 灭北寇!保大越!第五百八十八章 命题作文——怎么当皇帝第一百七十三章臣愿效犬马之劳(求订阅)第二百九十八章 气昏崇祯第三百七十二章 耿南仲献策第四百三十三章 天下一统快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江南第四百五十一章 国策第五百零一章 铜臭第五百八十五章 齐国第二百七十四章 大清危险了第三十五章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第三百七十七章 局势复杂第四百五十六章 海东总管第四百四十九章 叛徒第二百八十二章 追缴欠税第五百一十五章 人心啊第一百章 碰撞第一百八十八章 郑家的板刀面没人愿意吃(求订阅,2/3)第三百四十章 衣锦还乡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年未见家光将军,总要去江户登门拜访第二十六章 有个鸟用?第二百章 协议是用来撕毁的,鞑子是用来做朋友的第二百五十章 西班牙人的血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交兵权,留着过年啊?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朝的‘曾胡左李’?第三百八十六章 燕王的雄心壮志第二百四十一章 投降了,也就凶猛了(求订阅)第二百六十七章 仓惶不安曲阜孔第五十章 是非成败功与过第八十九章 人生百态第九十二章 谋划破敌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王观战,军中可有勇士敢战?第一百九十八章 啥是壕无人性(求订阅)第一百零五章 朝廷柱臣第四百七十六章 给儿孙留个念想,给自家留个体面第五百一十一章 还有隐情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自成说东虏(求订阅)第三百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之辈第四百六十六章 小儿辈第五百一十九章 下下之策第三百四十章 衣锦还乡第二百六十八章 你怎么敢?我怎么不敢?第三百六十三章 破贼,杀虏!第三百六十八章 接下该怎办是好?第三百一十九章 痴心妄想第十八章 罪该万死第三百四十章 衣锦还乡第五百六十章 希望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城费·续(求订阅,4/10)第四百零九章 新鲜的挑战第一百二十三章 进兵岛南第四百二十五章 税赋分成第十六章 小弟这就去办!第一百二十七章 全都往狠里杀第四百三十八章 无题第四百八十六章 娱乐大众第五章 寻找退路第一百九十三章 帮一把李自成(求订阅)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举多得的‘里应外合’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意已决第二百一十一章 范永斗范大人(求订阅)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式战舰第三百一十八章 豪格要雪耻第三百七十八章 埋下钉子第一百四十一章 幸与不幸第四百六十二章 压箱底的宝贝第三百七十二章 耿南仲献策第六十章 未来的郑军陆师第十一章 去辽东打酱油吗?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自成第三百四十章 衣锦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