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北方

徐济最后总结道:“总之,现在天下被一分为四,北方有我徐济,江东的曹孟德、荆州的孙策、益州的刘备。”

田丰接口道:“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现在的形势看来,速战速决是不可能了。”

徐济无奈道:“军事上的事情先不说,这几个州的经济情况实在不容乐观,在我进到长安之前,荀文若已经向我写过很多封信表示不满,认为这段时间我军不宜再战,要不是幽州战场将来可以自给自足、只需要生产工具,而长安地区的张绣的粮草不用我们来提供,只怕荀文若那时候就会亲自跑来和我理论了。”沮授点了点头道:“在乱世之中,象主公这般,在战争的时候不征兵,不提高税收,保持各个行业的稳定发展,这已经是个奇迹了。”

徐济苦笑道:“北方已经基本平定,各个新近征服的州郡的经济建设也是个问题,还要对付顽固保守的世家大族和因地制宜的内政改革。幽州和并州的北方对少数民族的战火越烧越烈,我军现在处于防御和建设之中都是大事啊。”田丰更多关心的是军事,因此道:“我军也应该好好休整一番了,于禁所部大军、高顺麾下的中军精锐、臧霸所部原属波才将军的大军都是连年征战,而且一路来都是长途奔袭,将士疲倦,实在不宜用这三只军队短时间进行征战。”

沮授在一旁也思索道:“荀攸大军则是攻城部队,机动性差。在平原野战时,能够用于自保就不错了,他所部是主公攻城略的法宝。但却不是两军对垒冲杀时利器。而剩下的军队其实都不是我兖州的精锐部队。屈指算来,西凉骑兵、荆州兵、徐州兵、幽州军、袁术军、黄巾军,还有并州军,以及梁习新招募所得的军队,数量已经超过了我兖州原来的军队,这般龙蛇混杂,势大而不强。实在不利于我军作战,所以各地军队的整编迫在眉睫。内部不稳,何以攘外?”田丰也接口道:“反观敌人。似弱实强。益州刘备以汉中张鲁为盾牌,以马腾韩遂李崔郭汜为羽翼。更可以利用长安不服主公地反对势力牵扯主公的精力。着实令人头痛。而荆州的孙策,摆明了划江而治,利用水军优势阻挡我军南下。大力开发荆州南部四郡。又有世家大族的支持,军队又都是这些世家大族提供的,再加上投降的原荆州军,势力每天都在飞越着。可恨我军因为兵力和经济的问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江东曹操虽然正在忙于平定当地的世家大族,但是以曹操拉拢人的手段来看,这不是问题,因为北方战乱。豫州和徐州的大量难民渡过长江,跑到了曹操哪里。令曹操有了充足地人力资源,最可气的事情是,曹操把刘繇留在了扬州北部,主公要南下,先要通过刘繇这一关,实在令人头痛。”徐济叹道:“正是因为这种种原因,我们下一段的任务更多地是在于内部,虽然会有战争,但也是零星地。”

屋中众人点头,田丰想起一事道:“对了主公,听说潼关和青泥关口地守将都是王氏家族的人,王允的侄子也在主公处领军是吗?”

徐济笑道:“我知道元皓想要说什么,哼!太原王氏家族其实还未真的屈服,王凌和王晨现在这么做只是迫于无奈而已,久侯只怕会变生肘腋。不过我已经想好了找一个人和王氏家族好好谈谈。”面对众人的询问目光,徐济悠然道:“郭嘉。”

田丰马上击掌道:“主公好主意!有这鬼才,王氏家族休想再耍什么花样!而且并州战场也的确需要一名指挥者,梁习虽是个人才,但是并不是真正的军事人才,徐晃我虽还没有见过,不过充其量只是一员智将,并州如今看似表面稳定,但是隐藏的内忧外患实在是比幽州还凶险。有奉孝在此,主公当可高枕无忧。”徐济站起来伸了个懒腰,舒服道:“这还在其次,当初我把奉孝留在徐州是为了迷惑敌人和拿下徐州之用,奉孝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奉孝是个极好强的人,若是再把他留在那里,他一定会为如何对付曹操而殚精竭虑,以奉孝地才华自然有成功的希望,但是曹操手下能人和谋士众多,更有程昱或这等可以和奉孝并驾齐驱甚至老辣更胜一筹的对手,时间一长,奉孝定会为这里的事情耗尽所有的心血,奉孝本就体弱,若是因此而有所不测,叫我这至交情何以堪?倒不如把奉孝调到并州来,太原天气不错,适合于养病,而且羌胡、鲜卑、还有这地方的世家大族和曹操相比,那实在是连提鞋也不配,郭嘉抬抬手,就可以把他们只得服服帖帖。”沮授却皱眉道:“主公话虽如此,但奉孝一走,徐州怎么办?虞翻虽然是智者,但是……”

徐济一摆手道:“这没有关系,首先曹操短时间内不会主动招惹我,其次我准备重用陈登,这小子才智不在虞翻之下,有两人再加上张昭,徐州当可无碍。”

众人点头。徐济叹了口气道:“现在我只盼着能有更多的能人异士到此。”一直不说话的许子将哈哈一笑道:“文烈不必担心,老夫此来就是为了解决文烈的烦恼的。”

徐济大喜过望,看向许子将,后者淡然道:“文烈不妨把老夫在你府上住下的事情公诸于众。”

徐济和田丰沮授三人马上明白了许子将的意思。许子将是天下最有名得相士,云游多年都未现身,现在一出现便在徐济地府中住下。这根本就是在为徐济造声势,有了许子将,只怕徐济的府邸会门庭若市呢!

永不了多长时间,只怕长安城中名望最高的人就是徐济。

徐济甚至感觉到许子将这么做是在为自己称帝造声势。

想到这里。徐济一躬身,对徐子将肃容道:“先生为徐济红尘受累。徐济于心难安。”许子将哈哈大笑,站起身来。拉着徐济道:“莫要说那些无关痛痒的话,今晚我要与文烈抵足而眠,好听听文烈肚子里面那些千奇百怪的事情,自颖阴之会后,我就再也没有听到过那种妙趣横生的东西了。”

徐济当然知道许子将指的是后世的一些知识,自己当然会满足他,反正许子将神通再大。也不可能造个实验室出来吧他说的那些东西都实践一番吧。

两人有说有笑的离开了大厅。其余人自然也都散去。

夜就这样过去。

随后的一段时间,徐济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忙碌阶段。

除了每天例行公事的参加早朝之外。便是加快实施自己在长安的战略。徐济第一件事情就是巩固长安在北边的屏障,他向刘协请下一道圣旨。给吕布加官进爵。向吕布表示诚意。要吕布防守住北地。抵御羌胡,同事威胁安定等地李傕郭汜地军队。

徐济很快就得到了吕布的回应,孤军在外的吕布马上表示出了极大地诚意,愿意与徐济合作。

而张绣和贾诩两人当然被徐济派到汉中地区。继续和张鲁对峙。为了加强张绣大军地实力,徐济把典韦、周仓、裴元绍三人都交给了张绣。现在刘备军已经退怯,汉中除了杨任这个张绣地手下败将之外根本没有大将。马腾虽然厉害,手下也只不过是马超和庞统而已。

现在张绣和贾诩调离长安陵王子服等人很不满意,但是徐济的理由极为正当,他们也是无可奈何。

随后,郭淮和跟随田丰开始了对长安地区军队的整编工作。只几日,田丰就对郭淮的能力表现出了极大的赞赏。甚至认为即便是没有自己,假以时日。这个郭淮也可以独当一面。

沮授和李严则悄然消失在长安,李严当然是回荆州,准备夺下南阳。而沮授则在卢氏城等候张燕大军的到来。

许子将住在徐济在府中的消息也在这时在长安城内传荡开来,长安城内的所谓名士纷纷跑到徐济的府中求见。许子将当然满足了他们的要求,每一天与这些闲人高谈阔论,更在有意无意之中为徐济造声势,弄得徐济的名声一日千里,扶摇直上。

要知道,徐济原来虽然有些声望,但是每个时代都会有排外主义存在,长安乃是朝廷的所在地,这些名士当然会看不起在地方崛起的像徐济这样的“土包子”。可是经过许子将这么一宣扬,人人无不对徐济刮目相看,故此每天都会有人来拜会徐济,暗示自己对徐济的心服。那场面热烈的差点令徐济应接不暇。

原本这些人惧怕徐济是因为徐济大权在握,那是一种屈服,但是现在是一种心服,这里面的区别极大,那表明以后会给徐济在暗中捣乱的人将会大大减少。王子服这一派人没有想到徐济会来这一手,本来长安城的大部分军权已经在徐济的手中了,现在人心又向徐济那面偏移,可是却又无挽救的方法,唯有干瞪眼看着徐济一天比一天受欢迎。

在这期间,唯一令徐济有点啼笑皆非的事情是又一个小孩子来找自己。这个小孩就是杨彪的儿子,杨修杨德祖,他是来向徐济讨要房子的。理由是既然王允是叛逆,那么他的老子杨彪就是好人了,当然应该把杨彪放出来。不过朝廷自有朝廷的法度,当然会妥善处理这件事情的,但是至少应该先把王允抄没的房子还给他们吧。

这个杨修还真有意思,居然有不错的谈判技巧,知道向做买卖一样各让一步,生怕直接为自己的父亲平反会激怒徐济。所以先要房子,为家里人弄一个安身之地,又是在给徐济提个醒,不要忘记他父亲的事情。徐济早就知道这个杨修的聪明才智,若是说到随机应变,那是连曹操也真心叹服的,不过这人就是和青州名义上的刺史孔融一样,喜欢多嘴多舌,和曹操捣乱,否则曹操也不会杀掉他。

现在还是个孩子的杨修就已经露出了这种苗头。虽然徐济很喜欢杨修的才华。但是那种藏在谦卑的外表后面的咄咄逼人实在令人太不喜欢了,所以徐济准备在杨修还未长成的时候好好教育他一番。便一口答应了杨修的要求。甚至便是他的父亲也可以马上放出来。不过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杨修必须到兖州的书院中学习。杨修没有想到事情会这般顺利,连忙点头答应。

徐济却在暗笑。到了兖州,有你小子苦头吃。

一个被改良地杨修应该很值得人们期待吧!

这段期间,各地的战报也流水般向徐济这里涌来。

徐威出军佯攻秦川,令李傕郭汜手忙脚乱,派重兵防守,徐威见目的已经达到。便开始撤军,向徐济请求下一步地行动。徐济命令徐威回军到武功一带。协助田丰和郭举淮改编军队。

徐威也是兖州元老,手下地一千人也是幽影,有他地加入。田丰的训练当然会事半功倍。

随后,徐济接到了吕布的战报,他们果然受到了羌胡的突袭,不过由于吕布有防备。反过来大杀一场。杀得羌胡狼狈逃窜,在长城一带巡不敢向前。于此同时,并州的战士也打响了,拓跋鲜卑和羌胡的另一支部队,分别从并州的北面和西面开始入侵并州。

于扶罗和呼厨泉在雁门关大战拓跋鲜卑,双方现在展开拉锯战,谁也奈何不了谁。

而倒霉的羌胡再一次吃了大亏,他们在并州地西面愚见了徐晃。被徐晃诱敌深入,设下连环埋伏。连败数阵,望风而逃。不过因为徐晃军队实力不强,所以不敢孤军深入,追击敌人,只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在边境线上防守。梁习则派出了张虎这个使节团出使,希望换得暂时的和平,以缓解并株的压力。

不过最倒霉的还是李傕郭汜等人,他们在不明所以下,被北面的河西鲜卑长驱南下,打了个措手不及,正在频频调动兵马,抵御外敌。

幽州战事倒是顺利。一身轻松的陈到连战连胜,尤其是等来了徐济勒紧裤腰带给他凑出来的兖州骑兵之后,更是大肆出击,每一战皆杀的鲜卑人片甲不留,而且不留降卒.至于牛羊马匹等特产,则是能抢就抢,然后再把这些东西送回到田畴那里.现在鲜卑人怕陈到要与远远超过以前惧怕公孙瓒的程度.

而田畴在等来了大批的兖州手工业者和黄巾军降卒后,便开始了在幽州建造新城的工作,阎柔也和他那个失散的弟弟阎志见过面并且还相认了,而后两人还把游牧民族的放牧技术教给这些黄巾军的降卒,教给他们必要的放牧知识,尤其是不可以涸泽而鱼,不停地在一个地方放牧,对于草原要进行必要的爱护.这些原本是无家可归的农民无常得到了牛羊马匹以及属于自己的安身之处,又听说在几十年之内都可以不用缴税,当然欢欣鼓舞,死心塌地的留在这里,若是听说草原民族来犯,他们各个都恨得咬牙切齿,表现出了强烈的保护自己的财产的好战意识。

冀州甄氏家族的那五万族兵则被充实到因为战乱而无人耕种的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相信不出几年,这里便是一片沃野。而兖州的手工业者则日夜不停地打造着生产和战斗用的各种物资。他们此来,是因为得到了兖州政府应许的优厚奖赏,虽然这些奖赏要在几年之后才可以兑现,但是却绝对叫人心动,再加上兖州政府的信用。故此才会得到这些手工业者的权利支持。

至于中原,袁绍的历史也终于走到了尽头。

在臧霸大军和高顺大军的猛攻下,叶城、古城连连失守。最后连汝南也被高顺大军攻下,袁绍手下唯一的高手袁敏为了掩护袁绍逃走,在乱军之中遇上了甘宁甘兴霸,和甘宁交手二十多会合,被甘宁用铁索横扫于马下,死于非命。

袁绍败逃到葛坡,却被张济拒之门外。

张济出示了王允败亡、刘协在徐济的保护下安全回到长安的圣旨。

袁绍这才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便大叫一声,在葛坡城外横剑自刎。袁绍和袁术的败亡,袁敏的身死标志着动大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袁氏已经烟消云散,所谓的四世三公只不过是一句笑话而已。

袁绍的残兵败将则尽被收编,豫州之地而紧接着也落入了徐济的掌握重中。

而此时局势也终于变得明朗起来,徐济的下一步计划也毫无疑问的是要安定自己已经占据的北方,现在的局面要比当时曹操的局面稍好,但隐患却也更多,吕布是一个极为不安定的因素是毫无疑问的,但眼下他显然还需要背靠徐济这颗大树,徐济也暂时还可以利用其人的勇力。

但眼下最大的麻烦实际上还是益州和凉州的麻烦,这是徐济唯一担心的后顾之忧,若是自己无法解决这些麻烦那之后的征伐荆州又或者江东之时都是绝大的危险,而且想要一统必先夺益州,这也是贾诩先前为徐济定下的策略。

也就是说徐济的下一步计划无疑是要先安稳长安,而后的目标,就是益州。

第175章 冀州(六)第149章 惊闻第81章 己吾之行(八)第213章 田丰第313章 安镇兖州(七)第112章 离开与战争第46章 百密一疏第391章 烦恼第339章 威势(上)第401章 峰会(五)第435章 命运(下)第259章 败露?第115章 初战第110章 襄邑杂记(完)第一章第166章 吕布之威第408章 捷报第147章 变数第426章 斗(五)第290章 破敌之路(二)第64章 奉孝第386章 双赢第226章 遗命第164章 奉遗旨,起兵(下)第329章 甘兴霸第385章 对决第307章 安镇兖州(一)第442章 下邳之战(二)第139章 小胜第436章 意外第382章 混战(十)第115章 初战第444章 下邳之战(四)第216章 隐患第270章 一触即发(下)第432章 斗(十一)第138章 刁难第291章 破敌之路(三)第345章 突变第454章 双雄(五)第301章 天下局势(一)第四百一十九 掌精致分析第四百一十九 掌精致分析第84章 搏命第209章 夺冀(八)第236章 乱长安(二)第291章 破敌之路(三)第393章 大放异彩(下)第322章 重返陈留(八)第342章 祸水(上)第十三章第453章 双雄(四)第三百一十九 掌重返陈留五第220章 对手第174章 冀州(五)第136章 对局第七章第267章 暗潮(上)第132章 冯芳的巴结第二章第179章 甄氏(三)第197章 陷阵!陷阵!(四)第434章 命运(上)第三十三章第130章 赐婚?第388章 北方第316章 重返陈留(二)第133章 史阿第75章 己吾之行(二)第239章 乱长安(五)第211章 荼蘼(下)第176章 冀州(七)第92章 己吾乱起第84章 搏命第276章 口舌第194章 陷阵!陷阵!(一)第401章 峰会(五)第44章 去向何方?第128章 落定第二百一十九 掌堪破第109章 襄邑杂记(五)第198章 陷阵!陷阵!(五)第264章 得胜第149章 惊闻第十四章第二百一十八 掌好大的算盘第158章 董卓入,徐济出第234章 难题第二十九章第262章 大事不妙第242章 乱长安(八)第318章 重返陈留(四)第397章 峰会(一)第144章 刘宏的态度第299章 破敌之路(十一)第279章 破城第408章 捷报第445章 下邳之战(五)第315章 重返陈留(一)第358章 边关祸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