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天津方式”与“北平方式”

“天津方式”与“北平方式”

淮海战役还未完全结束,张家口战役已经打响,平津战役的大幕徐徐拉开。辽沈、淮海、平津这三大战役,一环扣一环,紧凑而有章法,实在是让人觉得妙不可言。

就在不久前的“九月会议”上,毛泽东制定了五年内完全消灭国民党的方针,可现在用了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北方的敌人就基本上肃清了。看来,这个五年计划要提前完成了。

在张家口战役中,毛泽东为防止傅作义部从海上逃跑,为华北野战军制定了“围而不打或隔而不围”的作战方针。不久,提前秘密入关的东北野战军主力顺利到达指定地点。

1948年12月22日,华北野战军一举攻下新安,24日又顺利攻占石家庄。至此,傅作义西逃之路被完全切断。随后,东北野战军南下,于1949年1月14日发起了对天津的总攻,并顺利拿下天津卫,截断了傅作义南逃的路线。这时,傅作义部从“惊弓之鸟”变成了“笼中之鸟”。

攻占天津时,毛泽东本来考虑采取和平解放的方式。可是,守卫天津的敌人只是利用谈判拖延时间,并没有表现出以和平方式结束战事的意愿。东北野战军这才采用军事攻击,解放了天津。天津之战的胜利,毛泽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称之为创造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的斗争方式,即“天津方式”。后来,他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说:“用战斗去解决敌人,例如解决天津的敌人那样,仍然是我们首先必须注意和必须准备

的。人民解放军的全体指挥员、战斗员,绝对不可以稍微松懈自己的战斗意志,任何松懈战斗意志的思想和轻敌的思想,都是错误的。”

“先取两头,后取中间”的战略方针是毛泽东制定的。现在“两头”的问题已经解决,那么“中间”的问题便成了最后一个步骤。这个“中间”问题,便是如何和平解放北平。

成了“瓮中之鳖”的傅作义,面对大批解放军围困北平的情况,主动向中共伸出了橄榄枝。他派出两名代表到西柏坡,与中共中央接洽谈判。这两个人分别是彭泽湘、符定一。从这两个人的身份可以看出,傅作义选派人选时煞费了一番心思。彭泽湘曾是中共党员,后来脱党,但与中国共产党有渊源;同时,他是湖南人,与毛泽东算是同乡。符定一是毛泽东在湖南上学时的老师。傅作义知道,毛泽东最注重尊师重道。也许,这两人能为他争取到些“便宜”。

中共中央很清楚傅作义的“小算盘”,也明白他的做法多少有些虚情假意。不过,毛泽东还是决定与傅作义派来的代表和谈,稳住傅作义。

本着和平解放北平、保护古都北平的文物古迹、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为原则,中共中央制定了两条路线:其一,尽最大可能把傅作义争取过来,毕竟他曾经是爱国抗日将领;其二,如果傅作义不接受和谈,随时准备两军兵戎相见。立足于打,在准备打的同时,力争和平解放北平。

为了尽快将傅作义争取过来,中共从军事和心理上对他进行施压。军事上,大

军兵临城下,战斗随时可能打响。心理上,北平地下工作者主动出击,为威慑傅作义,和平解放北平做了大量工作。据聂荣臻回忆:

北平的地下党组织,在刘仁同志领导下,为了配合当时的军事斗争,正积极进行着各种联系,获得了大量的情报,源源不断地供给平津战役前线指挥部,使我们对敌情基本做到了一清二楚。

在这批地下工作者中,有一名特殊的地下党员。她,就是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傅作义在和谈期间的任何动态,包括傅作义的情绪变化、生活细节甚至小到焦虑时会把火柴棍儿放在嘴里咬等情况都一一向党组织及时汇报。经过傅冬菊的反复劝说,傅作义的心理防线慢慢松懈,最终决定谋和。

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的部队离开北平城,接受改编。人民解放军入驻北平城。至此,北平宣布和平解放。这标志着平津战役结束,华北全境成功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千年古都免受战火之灾。这就是“北平方式”。

从1948年9月12日到1949年1月31日,历时四个月零十九天的三大战役结束了。在这四个月的时间里,人民解放军一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这是一场大规模、大区域、作战方式多样化、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巨大的战役。这样的大决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观。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奠定了人民解放军战争在全国取得大胜利的基础。蒋家王朝开始走向灭亡的道路。

(本章完)

第六章 情系西柏坡_胡锦涛到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任弼时西柏坡旧居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西柏坡纪念碑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第六章 情系西柏坡_邓小平的西柏坡情结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山沟里的“紫禁城”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打谷场上的舞会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朱仲丽:王稼祥同志到西柏坡第六章 情系西柏坡_江泽民与西柏坡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周恩来在西柏坡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朱仲丽:王稼祥同志到西柏坡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山沟里的“紫禁城”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枣林沟会议第六章 情系西柏坡_邓小平的西柏坡情结第六章 情系西柏坡_邓小平的西柏坡情结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任弼时在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通宵办公的五大书记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毛泽东在西柏坡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解放石家庄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理想的总指挥部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任远远:我爱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热闹的小村落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中央领导同志在西柏坡村工作和生活片断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毛岸英的婚事风波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两个务必”的诞生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董必武西柏坡旧居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西柏坡迎来中央工委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解放石家庄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创造晋察冀歼灭战的新纪录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理想的总指挥部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走进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西柏坡石刻园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朱仲丽:王稼祥同志到西柏坡第六章 情系西柏坡_邓小平的西柏坡情结第六章 情系西柏坡_胡锦涛到西柏坡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粟裕的不同方案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公家的孩子”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解放石家庄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聂荣臻:和平解放北平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西柏坡中共中央大院旧址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粟裕:集中兵力,大战中原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西柏坡迎来中央工委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中共中央搬离延安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朱德在西柏坡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刘少奇西柏坡故居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刘少奇西柏坡故居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中共中央搬离延安第六章 情系西柏坡_习近平:使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江庸:1949年和谈回忆录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九月会议”会址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董必武在西柏坡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枣林沟会议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毛泽东在西柏坡第六章 情系西柏坡_习近平:使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进京赶考”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渡过黄河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徐向前:参加西柏坡会议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任弼时在西柏坡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西柏坡迎来中央工委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渡过黄河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解放石家庄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粟裕的不同方案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打谷场上的舞会第六章 情系西柏坡_胡锦涛到西柏坡第六章 情系西柏坡_江泽民与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两个务必”的诞生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几篇雄文 吓退敌兵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中央领导同志在西柏坡村工作和生活片断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董必武在西柏坡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董必武在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西柏坡石刻园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渡过黄河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朱仲丽:王稼祥同志到西柏坡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聂荣臻:和平解放北平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打谷场上的舞会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徐向前:参加西柏坡会议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两个务必”的诞生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几篇雄文 吓退敌兵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九月会议”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刘少奇在西柏坡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创造晋察冀歼灭战的新纪录第六章 情系西柏坡_江泽民与西柏坡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创造晋察冀歼灭战的新纪录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西柏坡纪念馆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以少打多的淮海战役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召开全国土地会议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中共中央搬离延安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解放石家庄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中共中央搬离延安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几篇雄文 吓退敌兵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建起沕沕水发电站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任弼时西柏坡旧居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聂荣臻:和平解放北平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西柏坡中共中央大院旧址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朱德在西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