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杨度要土改

除了早一步得知的宋子清外其它人全都暗暗皱眉,刚才还说兵力不足,现在又要组建西北军,这算哪门子事?

尤其是蔡锷和冯国璋,眉头一下子皱得很深,他们知道西北的重要性,要不然也不会单独提出西北驻军太少的问题,只是西北不同于关内,满清再不行也修建了两条贯穿南北的铁路大动脉,这才保证了远程调兵和后勤运输的可能。但西北连路都很少,军队补给的困难程度与关内比何止数倍,何况那里幅员辽阔人烟稀少,回满等民族和汉人关系紧张,私军多如牛毛,又以甘肃和青海一带活动的马家最为猖狂,这些人个个善骑机动灵活,单靠步兵上去没一两万大军根本达不到效果。

在西北维持几万大军.......这个消耗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日本通过增设两个师团后,东北已经开始吃紧,何况沙俄在远东地区一直保留着近三十万部队,真要打起来没4到5个师上去根本挡不住,一旦东北出乱子渤海湾甚至山东都非常危险,按照蔡锷的想法等明年3月22个正规师全部组建完毕后,光徐州以北就至少需要放上10个师才能威慑日本避免战争爆发。

既然是建军,那就至少是一个师以上的编制,就算按照最低标准四个旅算,南方和中原腹地就仅剩10个师和3个独立旅,就算国民警卫队能相助,同样无法满足国防需要。

宋子清清清嗓子:“西北问题我们一直关注很少,我个人认为宜早不宜迟,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枪支的泛滥。仅上个月,西安和宝鸡两地就报告查获准备运往甘肃地区的各类枪支1500余支,弹药十万余发。俄国渗透也日益严重,俄军出没西北和蒙古非常频繁,正如冯将军所说,我也认为有必要立刻向西北增派力量。”

蔡锷说道:“稳定西北是肯定的,如何确保长治久安才是关键,想要达到此目的西北驻军人数就不能少于两万,其中还需要编入大批骑兵方能满足需要。”

杨秋点点头:“我的想法是,6师向北前移至包头和赤城、43旅和151旅,再加目前各部队的骑兵中抽调部分,以骑兵团为班底组建骑兵旅共同编为121混成师,以6师和121混成师组建西北军,同时将察哈尔、绥远、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蒙古合并为西北军区。”

冯国璋手指敲敲桌子,还是那句话:“兵力不足啊!西北七省论疆域比西南八省还大,蒙古和新疆外又有俄国威胁。6师向北控制绥远和察哈尔够了,还能震慑一下蒙古,但这个121师虽说给了编制,但骨子里还是4师和15师的部队,再加骑兵旅万把人要控制四省就不足了,依我看还是再编两个师比较好。”

杨秋挠挠头,这老爷子怎么还抱着增加两个师的想法,笑道:“西北军数量不足是肯定的,所以国民警卫队也将抽调三个旅分别进驻包头、银川和兰州配合。我已经致电大总统,请求总理和政府要尽快筹备陇海线西段并延伸至玉门关、京张铁路延伸至包头这两条铁路。我没想过一口吃成胖子,西北军和军区组建是长期计划,国防部今年会拿出500万预算首先用于在包头、银川、玉门关修建三个较大规模的陆军前进基地,并以此为基础在西北当地招募士兵,准备用三年时间组建两个师。

总理也答应五年内将从全国各地征招20万流民迁移西北,订购1000台拖拉机和3万畜力交给他们并实行军事化管理,前往西北拓荒种植棉花高粱等作物,增加当地人口数量。”

连预算都做出来了,明显是早有腹案。

这个计划也是可行的,6师北进包头和赤城完全可以依托身后的山西和山东,所以后勤消耗不会增加太多。121混成师是新编部队,但实际却是4师和15师的组合,两个师各自的空缺需要一年训练新兵慢慢填补,军队人数短期内不会增加,主要问题就是陕西的安定,控制陕西就能确保前线军需,所以4师剩余两个旅还需要在陕西常驻一段时间。至于后世建设兵团的想法更是新奇,如果真能在五年内建设数十万军事化管理的不拿枪人员,不仅可以增加西北汉人比例,也能加速建设西北将它们真正纳入民国管理体系里。

西北军和军区建设很快就被定了下来,由原4师师长石小楼出任121混成师师长兼西北军军长,原4师副师长刘玉堂接任4师师长一职,徐树铮则被任命为西北军区参谋,但6师师长人选却还没定下来。

冯国璋推荐的是陈宦,但陈宦已经被任命为16师师长,所以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李纯,但蔡锷认为6师是晋军底子,就算不用阎锡山也该从晋军军官中挑选一位。

“让我再想想吧。”杨秋暂时没给出答复,他心里其实已经有了人选,但这个人选还在关禁闭,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行,幸好西北军组建也不是很急,现在沙俄在北方势力还很强,太过明显进军西北会引来尼古拉二世的警惕。

会议结束后,大家陆陆续续离开只剩下杨度一人没走,蔡公时见状知道他有话要与杨秋说,所以出门时带上了房门,还关照雷猛不要让人打搅。

杨度对军务不感兴趣,刚才开会时也没发表任何意见,见到大家走后才从兜里掏出一封信交给杨秋:“这是梁士诒让我带给您的。”

信很简单,主要说了与张文景交接北洋小金库的事情,除了那批黄金已经运抵南京外,他手上控制的英国100万英镑贷款也交给了财政部,不仅如此还将北洋这些年私底下积攒的两千余万也全交了出来,字里行间那种投靠的意思让杨秋暗暗好笑,真想问问方瑞到底做了什么,将这位北洋大财神吓成了这个样子。

杨秋刚看完信,杨度就又掏出一封让他不禁哑然失笑:“晳子兄,要不一起拿出来吧?”

杨度呵呵一笑:“刚才是公事,现在嘛.....是度的私事,副总统一直公私分明,度也应该遵守才对。”他到真会卖乖,还故意咬重了公私分明几个字,让杨秋也不好继续追问,打开后才发现这是一封类似入党申请书的东西,这个杨度居然准备加入国社?

对这位外表堂堂的男子杨秋还是比较欣赏的,光是帝王之道就足以吸引任何后世来者,只可惜他晚生了几百年,放在前朝定然是出阁入相的人物,但现在嘛......帝王是绝无可能回来了,他精研十余载的王学注定逐渐落寞。

放下信后问道:“听说晳子兄和民党关系不错,前总统也有意将统一党交予你,为何忽然对我们国社感兴趣了?”

杨度似乎早料到他会这么问,眼眉一抬淡淡说道:“成王败寇。”

这家伙还真直接。杨秋腹黑一句,不过他如果能加入国社,还真是件不错的事情,他在北洋中名气不小,和梁士诒等交通系关系密切,他加入进来必定能扩大国社在北方的影响,所以收起信后说道:“我会将信转交党务秘书处处理的。”

虽然没说答应,但国社除了黎元洪几位执委外还不是他说了算,所以杨度也没多问,反而转到了政务上:“度和松坡将军从天津一路过来发现北方诸省还不安稳,尤以河南和陕西匪患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大局,中原不稳天下不宁。”

没想到他会忽然转向政情,所以杨秋也微微一愣,不过也看出他功利心很重,是想借此来撬开自己的仕途,但他不喜欢这种绕弯子的风格,说道:“晳子兄以后有话就直说,我这里没那么多弯弯道道。”

杨度尴尬的笑笑,说道:“安民行动是自上而下的高压,当时各省动乱也无可厚非,但河南不同,国家已经一统,各省政府开始逐步恢复职能,如果再强压怕会给您的声誉带来非议。”

杨秋才不会在乎这种“声誉”,但河南目前已经是民匪不分,不管三七二十一强压必定会导致死伤遍野,影响大业,所以想想问道:“以晳子兄之间,该怎么办呢?”

“各地匪患根子不在有多少土匪首领,而在有多少盲从,既然由上而下易造成民变,那就由下而上!对那些恶迹斑斑之辈不仅要打还要狠打,对那些小恶嘛......。”杨度眼睛一转,嘴角森冷:“交给老百姓去打!”

“老百姓?”

“对!打掉大的土豪恶霸,将没收土地均分,然后张榜告知河南百姓,凡退出匪帮或剿匪立功者......可得土地!”

杨秋心底咯噔一下,望着杨度脑海里猛然涌起了两个字。

“土改!”

难道这家伙和布尔什维克接触过?杨秋暗想,其实他是不愿意按照后世方式土改的,那种办法破坏性太大,但土地改革又是必须走的过程。西南的安民行动只是浅尝,而且西南地主士绅力量远没北方强大,以河南为例全省土地八成几乎都掌握在土豪和地主手中,这个比例远高于西南的五成。

而且地主阶层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的子女全都接受过良好教育,很多人还出国留学,如果打得太狠,势必会导致这些人对国家失去希望,最后就变成另一场“革命”。

杨秋皱皱眉,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在桌上敲击,半响后才慢慢停下:“半月后陕西、河南会率先张榜禁枪,部队也准备对一些黑恶势力进行打击,慕容翰正在为此事准备,晳子兄要是有空的话不妨去他那边待几天。”

杨度心中大喜,点点头立刻告辞,但杨秋望着他的背影也是眉宇深深叹了口气。

改革......谈何容易。

第769章 战争爆发第856章 砸不烂的乌龟壳第938章 关岛,战旗飘扬(五)第560章 和平的背后第1064章 没有俘虏第309章 盖州,我的命!(五)第1074章 可怕地雏菊切刀第14章 总督邀请第225章 迂回的装甲车第138章 轻轻放下第367章 前兆第217章 饮鸩止渴第765章 南海狂澜(七)第599章 南洋大暴动(六)第158章 汉冶萍争夺战第836章 加速整合第403章 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上)第89章 杀人不用刀(下)第753章 风暴,不可阻挡第781章 帝国之疡(九)第531章 真的和平了吗?第35章 私造第1027章 大战役(十一)第313章 狂躁(上)第102章 黄兴要上前线第178章 大选前的添头第297章 步兵之王第381章 准备第371章 卖掉冲锋枪第682章 沙特建国(十四)第964章 伏谍四起第357章 东方的纳粹第507章 对决!这是宿命!(中)第739章 三大目标第607章 下水的越来越多第764章 南海狂澜(六)第555章 三夫人出马第781章 帝国之疡(九)第938章 关岛,战旗飘扬(五)第805章 越来越大的漩涡第303章 一记闷棍(上)第691章 丢了一架飞机第14章 总督邀请第180 海棠花开第1014章 卓凡的刀第693章 报复来了第977章 既是帮,也是害第198章 我来告诉他,收手!第417章 再增兵?第62章 雷猛求援第900章 开罗(六)第286章 神话破灭(五)第413章 百日鏖兵(下)第731章 剩余物资第391章 见证第47章 崛起的一天(二)第382章 神话破灭(一)第517章 英国妥协第22章 洋钱赚不赚?第911章 鹰隼折翼第816章 中亚大会战(8)第655章 阳谋天下(四)第876章 推平它!第111章 朱尔典的心思第933章 朝鲜和美国第205章 今天不是三月二十第1074章 可怕地雏菊切刀第456章 风波起第483章 中亚的风(二)第697章 两个人的战争之--意想不到的交易第464章 大国之路(八)第684章 沙特建国(十六)第316章 失控第709章 惊喜第33章 钓鱼的人第395章 好处费第403章 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上)第761章 南海狂澜(三)第241章 落幕(五)第562章 走向大海第3章 必须反了它!第758章 日本要南下了第470章 莱茵兰第783章 帝国之疡(十一)第366章 20年后的归来第964章 伏谍四起第158章 汉冶萍争夺战第107章 发飙的北洋第872章 屠熊的短刃(上)第368章 从琉球开始第572章 就剩英国了第407章 执着的土肥原第200章 无视美丽第532章 艾森豪威尔的同学第619章 精锐对老兵(三)第652章 阳谋天下(一)第452章 你们把我卖掉好了!第554章 国策第515章 开战前夜第959章 雷德尔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