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欲哭无泪的老袁

“5月2日,张园案,现在已经移交上海地方检察厅会同连云港地方检察厅共同负责,为确保案件得到公正之审察,应连云方面要求,所有涉案嫌疑人,具已移交连云方面。最后上海地方又表示。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们认为,只有连云方面可以确保嫌疑人的安全!

但于此,我们不禁要问,上海方面究竟在担心什么?或许两年前的“刺宋案”能够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

《大公报》民国四年5月4日《疑云》

国会重开、国会补选、重设国务院,正当全国对此翘首以待,国民无不认为中国富强稳定指日可待之际,国社党领袖、下任国务总理李子诚于上海遭遇刺客袭击的消息,却如一道惊雷划破的中国大地,

中国人,包括北洋团体内的重要人物,无不在私下里对“张园案”的卑劣行为深表关切,在私下里几乎是本能的,不少人都深知,这一次大总统怕是直的做过火了,人们开始变得惶恐起来。

他们清楚的知道,一但李子诚选择用武力说话,他和大总统之间的胜负可谓是五五之数,他们在通电抗议此次“卑鄙无耻的政治刺杀”的同时,无法谨慎的说道,在政治矛盾上中国已经付出的代价太昂贵了,在政治争端中所引发的内战之中,胜利者并不见得光彩,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普通民众,他们呼吁各方能以民众福祉为重,慎重考虑。

不过他们在发出这种通电的同时,亦纷纷前往上海探望李子诚,他们要么是受袁世凯之托,前去探视伤势,要么是向李子诚表示慰问,而且借机输诚。

同样也有其他人则对此反应极为强烈,他们甚至呼喊着应当以枪炮重铸中国的政治秩序,但是他们除去发几句牢骚外,什么行动也未采取。他们不过只是在报纸上抱怨说,“袁世凯把中国给毁了。”

“袁项城这个渣滓给中国带来战争,这个卑鄙下流无耻的家伙,这个刽子手,正在把中国拖入灾难之中!”

从5月2日“张园案”起之时,一时之间,袁世凯可谓是千夫所指,在中国,几乎每家报纸的每一篇评论,都愤怒地对“张园案”作出反应,有些人,破口大骂希袁世凯已达到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

与此同时,各国驻华公使的反应同样极为强烈,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自华盛顿给外交部写信说,他“希望目前席卷整个中国的风暴能在可预见的将来平静下去,使我们得以再次工作,而到现在为止,我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如袁世凯果真指使他人刺杀李子诚,那么美国必须要考虑抛弃同袁世凯的关系,刺杀案不仅在民间,同样袁政府内部甚至军队内亦引起强烈反弹。”而在芮恩施的报告道,大部分中国人在此之前,在此之前一直对袁李联合政府充满期待,而现在刺杀案发生之后,连中央陆军的基层军官都变得怒不可遏了。

“特别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除一些基层军官对此表现的极为愤怒之外,甚至,在中央陆军高层,一些人也显得极为忧虑,在他们看来,这似乎意味着袁世凯将选择暗杀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这是个严重问题……近来,从总的气氛看,“张园案”使得中国人反对袁世凯的思想犹如火上加油。眼下,对于美国而言,任何对袁世凯的支持都是不能考虑的。”

而远在美国的威尔逊总统难得地对此进行的谴责。在5月5日举行的新闻会上,他向记者们宣读关于调停欧洲战争的进展时。他提到了发生在中国的“张园案”,他说,“从中国传来的消息使美国的公众舆论深为震惊。我本人也难相信,此事竟然会在20世纪的文明下发生,一个政府首脑指使刺客刺杀自己的政治对手。美国将保持进一步的关注。”

一夜之间,袁世凯成为了“公认的幕后指使者”,而作为“受害者”的李子诚受到全国的同情。

“目前,李子诚经略使体内的弹头虽然已经取出,但是……”

在黄埔医院的新闻会上,安仆新这位黄埔医院最好的外科医生,向记者们通报着李子诚的伤势。

在表面上安仆新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可事实上,和黄埔医院,这所保安部建立的“秘密医院”一样,安仆新的另一个身份却是保安部的秘密保安员,甚至于他那一流的外科技术,同样也是在保安部的帮助下学习的,只有在一些必要条件下,外科医生的水平才能得到最充分的提高,而他正是在那种条件下培训出来的医生之一。

过去所接受的训练使得安仆新可以像现在这样,面不改色的说出谎言,对于他而言,这不过只是一个完成任务的过程,他现在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国民相信,李子诚遭到刺杀,并且身受重伤。

“三发子弹,其中一发击中心脏,这是最为致命的一发子弹,所幸的是可能是因为子弹受肋骨阻挡,发生了偏转,由此才击中心脏,未对心脏造成致命伤害,另两枚子弹……”

向记者们介绍伤势的时候,安仆新显得把握十足,事实上,三处枪伤的伤势无不经过严格的审察,甚至于借鉴了大量伤势鉴定,以确保不会被内行挑出可疑之处。

事实上,不仅不能被内行挑出可疑之外,还需要考虑到未来,在未来同样会有人研究这个“改变历史”的刺杀案,所以一切必须要做到完美,而为了达到“完美”的等级,保安部的研究部门,甚至不惜用上百具尸体,射击数千发子弹,才制成了现在的这份完美的医疗报告。

当然,对于这一切,外界无从得知,而作为主刀医生的安仆新,现在所需要的只是照本宣科的,将这份完美的医疗报告出去。

“……鉴于目前李子诚先生的伤势,可能引发的细菌感染,而目前国内和各国医疗水平,对于细菌感染没有任何有效的救治措施,所以,目前我们目前最担心的问题,就是细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不过,通过保安部门的勾通,我们得知目前亚新大药公司正在加快新型药物的研制速度,而且国社党高层,也同意李子诚先生在必要时接受新型药物试验,因此,院方的建议是同意,李子诚先生返回连云港接受救治,以确保其安全!”

在新闻会上,按照保安部的要求,安仆新又为亚新大药公司打了一个“”,而亚新大药公司适时完成的试验,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解决了一个“麻烦”,如何能让李子诚伤势“严重”,在获救后又不会引起外界的怀疑。

一番简单的通报之后,安仆新便离开了在医院大楼前方临时搭成的发言台,对于记者们争取恐后的问题,却是未给予任何回答。

回连云港!

这些记者之所以会对这个问题如此关注,原因非常简单,连云港是李子诚的大本营,他回到那里,也许是为了治疗,但谁知道会不会是为了兴兵呢?

要是为了兴兵的话,为什么不去近在咫尺的南京,南京不是江苏的省会吗?事实上,在过去的两年间,在某种程度上,至少在军事上南京一直被边缘化,尽管江苏陆军参谋部设于南京,但通常情况下,参谋长却出任的淮海经略使公署军事专员,这意味着江苏陆军事实上只是淮海经略使公署的一个下属分支机构,至于江苏,其不过只是挂名,或者说,承担些许军费。

连云港,才是真正的江苏陆军大本营,一但李子诚到达连云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此时站于医院前草地上的记者们,隐约能够猜出答案。

“同心号巡洋舰驶进吴淞口了,正在朝上海驶来!”

就在这时,一个惊人的消息,在记者中间传播着,一些心怯的记者手中的笔甚至随之跌落在草地上。

难道战争真的要打响了?

“在这里我,作为英国驻上海领事!领事团领袖!”

在上海英国领事馆内,作为领袖领事、英国驻沪总领事法磊丝要获得李子诚将返回连云港接受治疗后,立即在第一时间向国社党秘书长张一麟提出见面要求。

“我们对于发生在李子诚先生身上可怕事件,深表关注,同时我们坚决主张,必须要追查真凶,而且各国领事团愿意向贵方提供任何力所能及的帮助!”

此时法磊丝的语气中依然带着不列颠式的傲慢,对于这位在辛丑年出任驻沪总领的英国爵士而言,在面对中国人时,他总会摆出一副理所当然的高高在上的姿态,不过,李子诚从刚一来到上海,就惹的对其极为反感,原因非常简单,他没有按惯例来拜会领事团,其在上海的第一场演讲,便是“不收租界,绝不为人”的誓言,在李子诚遇刺的时候,他甚至还暗自高兴过,高兴之后,作为外交官,他却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中国随时都有可能陷入战乱,而对于拥有大量在华利益、在华投资的英国而言,中国发生内战绝不符合英国的利益。

“但我需要仍需要提醒您以及国社党高层,这是一个需要镇静的时刻,也是一个需要智慧的时刻。面对严重危机,最容易出现的是惊慌失措、叫喊呼唤和各种骚动不安的情景,但历史不止一次地证明,当危机到来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冷静,是深谋远虑。否则,正常的进程就会被打乱,后果不堪设想。”

或许是怕张一麟不明白自己的意思,法磊丝又强调道。

“在这一事件中,英国对李子诚先生的遭遇深表同情,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们会支持中国陷入内战或者分裂,出于英国的利益……”

不待法磊丝说完,张一麟却是冷冷一笑,接着便打断了他的话。

“领事先生,请你明白一点,这里是中国!英国的利益并不是我们中国人需要考虑的,对于中国而言,最重要的是中国的利益!”

一声冷言之后,张一麟盯视着法磊丝却又突然把话峰一转。

“内战或是分裂,这是任何中国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同英国的看法是一致的,但是,我需要提醒领事先生注意的是,现在对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一是彻底查清此案,二是确保李子诚先生的安全!”

虽说对自己的话被打断有些不快,但法磊丝还是在深吸口气后说道。

“如果你们愿意的话,英国可以从香港请来最好的医生为李子诚先生提供最好的治疗!”

“那么你们是否能够确保先生的身体无虑呢?”

张一麟的反问却让法磊丝整个人为之一哑,他根本就无法做出这个保证,他曾经向租界内的英国医生请教过,按照公布的伤势来看,李子诚的伤势非常严重,现在唯一能指往的就是“上帝保佑”,换句话来说,李子诚的生死,已经不再是现有医疗水平可以确保的事情了,现在让他作出这样的保证,他怎么可能作出来。

可是在另一边,他却得到北京公使馆的指示,要求他尽量确保李子诚在上海接受治疗,至少在上海,内战的可能性会被降至最低,至少,不需要再考虑活着的李子诚,去策划一场他“不知道的”内战。

“领事先生,希望您能够理解,我们认为,李子诚先生回连云港是最合适的选择,这一点不会因任何因素发生改变!”

李子诚要回连云港!

远在京城的袁世凯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足足沉默了数十秒钟,坐在椅上的他半呆滞的看着前方,看着居仁堂门外的景色,最后却是发出了一声长叹。

“看来是战不可免了啊!”

一声感叹之余,袁世凯却又是摇摇头,民二叛乱,他没有担心过,甚至在他看来,那还是一件好事,至少能让他名正言顺的统一中国,可是现如今,面对江苏陆军,他却突然没有了底气。

成于练兵的袁世凯自然是个知兵之人,他当然知道中央陆军和江苏陆军之间的差距,否则也不会“忍气吞声”,也不会想用软刀子杀人,可现在“张园”一案,却让他所有的打算都落了空,只能去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去打这场内战。

可这场内战怎么打,现在民心在李致远那边,就是北洋中的一些人,看着李致远遭刺,也不由生出兔死狐悲的感觉,这次或是沦着他自己,估计都得三思,昨个能刺杀宋教仁,今个又刺杀李致远,明个没准这刺客的枪口可就对准他们了,这边人心乱着,那边人心恼着,除非他李子诚当真死了,否则袁世凯还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胜算!

“不能打!”

毫不犹豫的,袁世凯在心中作出这个决断,他很清楚这场仗难打,甚至根本就打不赢,即便是赢了,肯定也是惨胜。

而且这一场苦战之后,面对中央陆军的惨胜,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跳出来跃跃欲试的想要挑战中央的权威,这几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中央权威可就毁于一旦了。到那时,即便是赢了,也是死路一条,别说什么大国的大总统了,就是这个大总统,没准也就做到头了。

而这时袁克文却走了进来,这个因加入游走烟花之中而不为袁世凯所喜、后又因加入国社党而为其所厌的儿子,在过去几天,先后多次以个人名义,发表通电为袁世凯辩解。

“克文,你觉得,这事是你爹我干的吗?”

袁克文一进屋,袁世凯便开口问道,现在举国上下,皆认为他袁世凯是幕后真凶,想同国社党勾通,结果却被其以“党领袖伤重”为由,加以拒绝,。

面对父亲的问题,袁克文却是一阵沉默,该说的早在他发出的几份电报中已经说完了,剩下的也就不需要再说了。

“报纸有人拿着几名执法处的人被抓说事,你爹我当这个大总统后,这执法处杀人多矣,予亦不能为讳。可这次啊,的确不是你爹我所为,纯初之死,因非你爹我所指使,但其却是因我而死,因此那是无从之辩,但这一次却不同,不辩也得辩啊!那执法处人过去,是保护李致远,而不是要杀他李致远!”

说法,袁世凯又是一声叹息。

“他们说是我派人刺杀李子诚,可他是我几封电报才邀请到京城的,而且……”

瞧着儿子,袁世凯却是从桌面上拿出一份国务院组织办法,将办法递给袁克文后,方才继续说道。

“若是我真有意杀人,又岂会弄这个组织办法出来,这次你爹我可是当真个想做些什么,想和他李致远一起,把中国的事办好了,把中国办强了,可……造化弄人啊!”

话毕时的,袁世凯那张圆脸上却尽是欲哭无泪的模样,这会他全然忘记他想把李子诚留于京城任国务总理,不过只是为了想在李子诚脖子系根绳,慢慢收紧绳索而已,只剩下那比窦娥还冤的冤屈,他袁世凯想收拾人,那用得着用那种下三烂的手段,可现在欲解释,他却又无从解释,欲辩,却又无从可辩,这其中的苦楚又有几人能知。

第174章 军如匪、政如盗第370章 印象第351章 广州第339章 陆军海战队第220章 造船厂第350章 野心第191章 谋其短第21章 总长有所图 总统亦有谋第28章 克定六合会藕初 天津租界征地忙第1章 何谓能者更!第338章 山骡子第74章 冯如第32章 金融乱引币制第169章 行兵谏第135章 琪玉心烦恼亦忧 府内舞会迎致远第283章 狰狞第366章 梁启超第101章 结果不重要第8章 白宫内决策突变 国务院中谋略起第236章 风云际会第94章 论法第112章 投资商第59章 谁的未来 公司人别第260章 唤醒民众第277章 出击第127章 灾,百姓苦,丰,百姓忧第60章 工商部之规第372章 革命家第322章 解决之道第218章 西山卧佛寺第21章 车厢内他人为我用 北京城公使自上钩第98章 私与公第50章 这就是连云港第46章 鹰降抱犊崮第144章 索姆河畔大战起第68章 尊严是靠打出来的第40章 筹划(下)第215章 法属中南的竞争第160章 初战第253章 东西方第63章 惊讶第5章 绕不开的人第49章 为我掌控第225章 德国第283章 狰狞第141章 社会督察第124章 谋国之叹第133章 云与肉第263章 一个民族的觉醒第69章 消失第255章 野望第88章 日本的反应第261章 只有……第13章 父与子第12章 袁氏忧局暗失望 梁扬献计施以谋第381章 芒种第275章 游说第8章 车厢内的讨论第82章 大国商第96章 以内急逼以人第49章 游说汤氏第345章 飞机上第84章 “内忧外虑”第81章 他们可以吗?第119章 捧杀第217章第196章 烈山第143章 比银子更有力量第200章 赌第247章 航母第70章 釜底抽薪第21章 可行性第256章 红海第10章 帮我坑人吧 更!第79章 少爷第174章 根本第197章 是政客?还是……第160章 初战第172章 对应之策第108章 什么最重要第73章 理想与梦想第246章 志愿军第334章 制定者第151章 官兵初战顾虑重 丈夫迎战不回头第103章 列车浮想第169章 行兵谏第82章 大国商第90章 致友军于何境?第37章 心狠手辣第191章 京与津第249章 航母第45章 银行团第74章 冯如第356章 闹剧第58章 连云之利第51章 借刀一用第244章 血忠社第101章 结果不重要第336章 国家和社会第363章 欲哭无泪的老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