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让教育离人更近点,离功利更远点

天地人身心灵合一会所的会员中不乏众多的中小学教师,一位对身心灵课程非常感兴趣的王老师就教育问题给众会员作了分享。

“在急功近利的追求升学率中牺牲了孩子全面发展的可能,在无休止的反复操练中抹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在封闭的校园和文化课堂中割裂了孩子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而变得不谙世事,在繁重劳累的作业补课中丧失了孩子本该拥有的纯真和愉悦而变得郁郁寡欢……我们不禁要追问:今天的教育怎么了?教育该坚守的底线是什么?是良知,指向人格的健全,不势利、不功利、要大度、要宽容,不能因为功利之目的而损害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让教育离人更近点,离功利更远点。”

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的一些话语与大家分享,或许我们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雅斯贝尔斯,德国哲学家、精神病理学家,是公认的西方“存在主义”大师之一。他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道: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

“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

这即是说,教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是精神成长的过程,这种精神是“知性的思维、活动和情感的整体,即整体精神。”雅斯贝尔斯的这些话表明,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整体精神,然后才是知识的接受和获得。

“教育的目的,是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并通过这一精神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

对这句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虽然教育离不开知识,但真正的教育是用知识来充盈于人。服务于人,启迪人心,而决非把人变成贯彻某种知识的工具。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技术技能的训练,但训练是为了涵养人的整体智慧。而不是把人当作训练的机器,使训练成为与人的心灵隔离的异己的活动。尽管知识技能的传授不可缺少,但真正的教育必须超越于此,而上升到培育人的精神、安顿人的心灵的高度,以接近教育的本质。

当我们真正地理解了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是否会对教育的本质追求有了层次感更强的认识?是否会多了一些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更高的依据?当我们被繁重琐碎的教学任务压着,而不免愤怒焦躁、愤世嫉俗时,是否会找到一丝静谧伟大的宽慰?当我们面对世俗的市场化评价而无言以对时,是否会从中找到强大得力的注解?

当教室成为了一个充满温情的地方,教室就会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学校就会成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当然仅有此还是不够的,教室还应成为一个生命成长的地方,教师要让孩子真正地“享受学习快乐成长”,还需要付出自己的智慧努力,让教室成为研究的基地。

教育对人的灵魂、精神的强调。并不排斥对知识的追求,进一步说,灵魂、精神的孕育总是伴随着知识的获得而获得的。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获得是要讲究效率和效益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每天都无一例外地走过了这些环节,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每天都对这些如何有效进行,做过必要的反思和研究。这诸多环节的研究归根到底都应是对学生的研究。研究如何备课,如何上课的前提和基础是研究学生。我们是否想过设计真正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我们语数外三科的作业批改任务都很重,我们是否反思过如何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我们每天都有反馈、批评、个别教育,为什么总是有人抄作业、不及时认真完成作业?我们是否针对班级实际对作业的评价机制做过研究?是否想过让作业的过程由被动变主动,让作业成为学生自我展示、同伴竞争、自我实现的舞台?是否想过怎样让学生对我们所任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内驱力?当繁重的教学任务袭来的时候,一切都被忙碌冲淡,于是教育叙事就变成了负担和任务。但思考和研究的确会带来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一个老师就是一个班级的国王。这个国王要有课程创建的思想,要给学生提供恰当的课程。除了常规学科课程外,语文老师可否开展演讲、赏析课?数学老师可否开设数学家的故事、解题习惯和方法指导课?英语老师可否开展口语秀、每日一句等微型课程?当然这些会占用我们的学科教学时间,但坚持下来。我们会发现这些会直接促成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

听星云大师讲了一个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一个小孩子和爸爸一起去爬山,不小心被石头绊倒,摔了一跤.他爬起来,对着石头说道:‘我恨你!‘因为在山谷,有回音,很快这个小朋友听到山谷中传来:“我恨你!”他很生气,又大声说:“我恨你!”没想到,山谷中传来更大的声音:“我恨你!”这个小朋友害怕起来,瞅了瞅爸爸,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的爸爸微笑着告诉他说:“你试着说‘我爱你看看.‘小朋友很听话,对着山谷说:“我爱你!”山谷中传来“我爱你!”他又大声地喊:“我爱你!”山谷中以更大的声音传来“我爱你” 。小朋友高兴地笑了。

大师说:人对待世间的一切其实很简单,如果你的心中只有恨,对别人不好,那么别人也会恨你,对你不好;如果你的心中充满了爱,对别人好,那么别人也会爱你,对你好。所以说, 只要心中有爱,相信你看到的一切都会变得美好!

韩愈在师说中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 “我们要向小孩子学习,不愿意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学生无知。实际上,除了教材,学生的知识往往超过我们的预期。现在的学生,头脑灵活,见多识广,他们从小接触的东西,往往是我们当年想都想不到的,比如电脑、游戏、明星、流行歌曲。不要以为这些东西都是没用的,事实上,知识若不与生活接轨,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在新知、时尚、前卫、应变和反应能力上,我们永远要向学生学习。乐意向孩子学习、懂得孩子心理、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了解孩子愿望的教师才配做孩子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在新教育中把教室比作河道,课程就是水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他们相融合才会有教育的精彩涌现,有了课程的潺潺流水,田间地头也可以成为教师的延伸部分,课程的水源不充足或枯竭了,即使布置再精致的教师也会成为生命发展的枷锁。新教育认为课程,不限于学校教育的范畴,而是以家庭教育为根基、学校教育为主干、社会教育为辅助、自我教育为根本的全方位全过程。课程最本质的特点,则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生命体验。如果把教室作为师生生命发展的重要“场”的话,那么,课程本身就是赋予师生生命成长的重要能量。 什么是卓越课程?如果把课程视为以活生生的人为中心,包括起点、目的地组成的道路和历程的话,那么,所谓卓越课程就是在其中最好的完成了课程的目的,完美地实现了人的完整幸福。新教育实验的“研发卓越课程”,是指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价值引导下,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新的整合创造,通过课程的创新使教室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带领学生经历体验、合作探究,建立知识与世界、与自我的内在联系,将所有与伟大知识的遭遇转化为智慧,从而使师生生命更加丰盈。卓越课程研发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

泰戈尔在他的《失群的鸟》中写道:“每个孩子都带来消息说,上帝还没有对人完全沮丧,因为每个孩子都有那么多值得赞赏的优点和生长的力量。”无论学生多么调皮,他也是有优点的,只是有待于我们去发现。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都说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让我们发现孩子这株即将开放的花骨朵,用真诚和赞赏去浇灌,静等花开!在教育的长河中,我们伸手可触的地方,就是工作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只有把握住每一个细节,我们教育的田野,才会蓬勃着碧绿的春意,喧腾着生活的甜蜜,流淌着生命的魅力。只要我们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收获得将是一张张笑脸。

第13章 一位求助者的难言之隐第29章 与生命的本意连接3第8章 终归大海作波涛第93章 皇家舞者第50章 我们到底从哪里来第28章 如法求财第23章 五奶奶第9章 奇梦第80章 对生命保持觉知第86章 提升孩子感官经验第17章 爱你的存在第71章 慈悲喜舍(4)第31章 天真的心第1章 爱的语言第73章 疗愈自己的贵人3第5章 什么遮住了太阳与蓝天第120章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1第7章 月淡烟深听牧笛第81章 爱是内在的花开第27章 与生命的本意连接第100章 解铃还需系铃人第1章 成长一个教师,幸福千万个家庭和孩子!第44章 破除受害者模式第2章 职业倦怠第5章 什么遮住了太阳与蓝天第31章 新年大聚会第95章 孩子的问题是自己的恐惧开出的花第10章 星云第85章 人生就是在地球上旅游第15章 幸福之旅6第39章 智慧生存,柔软存活第89章 食以知心地第26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狱第32章 这个世界已然不一样了第3章 他为何总是**第89章 食以知心地第47章 微笑 感恩和游戏第30章 克里希那穆提第26章 处理情绪之痛2第47章 孝亲第83章 四梵行2第11章 操纵也可以这么美第25章 处理情绪之痛第8章 终归大海作波涛第90章 慈爱冥想第100章 解铃还需系铃人第45章 培养灵性孩子第10章 回归自性之旅3第15章 亲爱的,我们不必取悦别人第27章 失去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第34章 爱的法则第26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狱第1章 佛陀(1)第30章 财由心收4第18章 灵性修炼与从商第104章 当你感觉被人控制的时候第30章 人间好时节第17章 轮回1第14章 佛经与外星人2第26章 梦灵解读吸引力法则第28章 背影渐行渐远的修行第75章 心灵环保2第88章 把关系中的伤害减少到最低2第6章 牌坊林的秘密2第108章 一直在路上第86章 平行宇宙1第6章 尊重一份独立的生命第42章 心理咨询师心中的道第111章 生活,只要记得它的好(3)第56章 附体现象探秘2第85章 人生就是在地球上旅游第67章 内在顽皮的小姑娘2第5章 什么遮住了太阳与蓝天第77章 心理陷阱第11章 操纵也可以这么美第71章 慈悲喜舍(4)第7章 月淡烟深听牧笛第37章 处罚你的不是神,是你自己第39章 用减法生活第8章 自我探索之旅之前世今生第91章 进入当下有意识的觉知第9章 亚斯伯格综合症第14章 灵魂伴侣2第16章 领受自然的恩典第23章 五奶奶第62章 敌对共生的夫妻关系第17章 领受自然的恩典2第18章 改变是毫不费力的第23章 五奶奶第38章 宇宙也只是幻像第50章 我们到底从哪里来第74章 性与金钱第17章 领受自然的恩典2第37章 点亮接纳的明灯第34章 布财阵1第34章 布财阵1第20章 真相第25章 处理情绪之痛第40章 亲子之争战可以优雅地进行第65章 佛教与科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