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寂然忘我中的纯真

天力灵示: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过完全落单的经验,你突然发现你跟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失去了关系 ——你完全被孤立了。你的心中没有任何思想和情绪,它们全被封闭住了;你没有任何出口,没有任何人可以投靠;所有的神和天使都从云端消失了,你感觉到彻头彻尾的孤独。

但寂然独立是完全不同的一种状态,寂然独立之中自有美。你必须活在寂然独立的状态。人如果能彻底超脱社会结构里的贪婪、羡慕、野心、傲慢、成就或地位 ——当他从这些东西解脱出来时——他就是彻底寂然独立的。这种状态跟孤独截然不同,因为里面有活跃的能量和深刻的美感。

寂然独立不是孤独。虽然我们都是人,我们还是会透过国家主义、种族和种姓制度以及阶级区分 ——会助长孤立和孤独的方式 ——竖立起一道与邻人之间的藩篱。

陷入孤立和孤独中的心,永远无法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宗教。它也许有信仰、理论、概念和公式,它也许试图认同所谓的上帝,但是对我而言,宗教与信仰、僧侣、教会或所谓的经书都无关。只有当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美,才能体认什么是真正的宗教;若想了解美,你就必须保持寂然独立。只有当心处在彻底空寂的状态时,才能明白什么是美。

寂然独立显然不是孤立,也不是一种特殊的状态。如果有特殊感,一定会渴望某种程度的卓越性,而寂然独立却需要高度的感受性、理解力和智慧。寂然独立意味着心已经解除了所有形式的影响,因此不再受社会的染着。若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宗教,就必须独立于物外,也就是为自己去发现那个超越时间的不朽境界。

认识孤独。孤独与寂然独立是截然不同的。穿越了孤独,才能进入寂然独立的状态。一个还认得出孤独的人,不可能了解什么是寂然独立。你现在是不是处在孤独的状态?我们的心尚未完整到可以保持寂然独立。因为心智的整个过程都是四分五裂的。一个四分五裂的心是不可能认识空寂的。

空寂与集体无关,它不受集体的影响,也不是集体的产物。它不是像心智这样的组合体,心智活动本是集体的产物。心智就是世世代代累积下来的一种产物。它永远不可能寂然独立,它永远无法认识空寂。但心若是能觉察到孤独的所有内涵,就会发现空寂的状态,那时他才能体会超越度量的境界。不幸的是,大部分的人都在追求依靠,我们渴望有伴侣、有朋友,我们只想活在界分的状态里,而这个状态里一定有冲突矛盾。寂然独立的状态里没有任何冲突,但心智永远无法觉知到它或了解它,心智只知道什么是孤独。

寂然独立之中自有纯真。大部分的人从未尝过寂然独立的滋味。你或许会搬到山上过着遁世的生活。可是你虽然独自一人,心中仍然充满着经验、概念以及你所学到的知识。基督教的隐修士即使住在洞穴里,也无法寂然独立,他仍然抱持着对耶稣的信仰,仍然受到各种的信念、教条和神学的制约。同样地。印度的苦行僧虽然过着遗世独立的生活,却无法独立于物外,因为他还是活在记忆里。我所谓的寂然独立指的是彻底摆脱过去的一种心态,只有这样的心才是有美德的,只有这样的心才是纯真的。或许你会说:“你的要求太高了。在目前的乱世里,人怎么可能过这样的生活呢?我们每天都要上班,赚钱。养小孩,等等。”但是我认为我刚才所说的一切都是跟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否则这些话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你知道,从寂然独立的状态里会生出一种富有活力的美德,这种美德会带来超乎想象的纯真和温柔的感觉。其实人是否犯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保持独立。不受社会的染着。因为只有这样的心才能觉知到那个超越语言、名相及种种投射的境界。

寂然忘我的人才是纯真的。导致痛苦的原因之一,就是那份压倒性的孤独感。你也许有人陪伴,也许对神有信仰,或者拥有渊博的知识,在社交上十分活跃。无止境地谈论政治上的八卦 ——大部分的政客都喜欢谈八卦 ——但这股压倒性的孤独感仍然存在。因此人才会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并且发明出了各种意义。但孤独仍然存在。因此你能不能在毫不比较的情况下如实地看着它,既不想逃避它,也不想掩盖它?然后你就会发现那孤独逐渐演变成一个截然不同的东西。

我们都是文化、宣传、心理遗产和种种制约的产物。我们无法寂然无我,因此我们都是二手人类。当一个人寂然忘我时,他就不再属于任何一个家庭、国家、文化背景或约定了,他会有一种局外人的感觉 ——活在所有的思想、造作、家庭和国家之外。这样一个独立于物外的人才是真正纯真的。这份纯真能够使我们从痛苦之中彻底解脱出来。

创造出一个新世界。如果你想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新的文明、新的艺术形式,或任何一种不受传统染指的新东西 ——亦即摆脱掉所有的恐惧和野心,创造出一个属于你我的新社会,其中不再有你我之分,而只有“我们”——那么心是不是得彻底变成一个无名氏,也就是处在寂然忘我的状态里?这是不是意味着心必须反叛那些想要臣服及获得尊崇的欲望?因为受到尊崇的人都是平庸之人,平庸之人一定有许多欲望。他的快乐必须仰赖他的邻居、他的上师、他的《薄伽梵歌》、他的《圣经》或他的基督说了什么。他的心从来无法独立自主。他永远有人或观念陪伴着他。

因此我们必须弄清楚外境的影响和干扰是什么,也就是去发现与无名氏相反的自我是什么。如果认清了这一切,就会生起另一个问题:不受外境影响,也不受自己或他人经验影响的无染之心,能不能在当下立即出现?只有当这样的心境出现时,才能建立起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

寂然独立的状态里没有任何恐惧。心若是能摆脱所有的影响和干扰,彻底保持寂然独立,创造性就会产生。

现在越来越多的技术都在发展出来 ——透过各种宣传、强制、模仿来影响人心……无数的著作都在教人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有效地思考、如何造房子、如何组装机器,因此我们逐渐失去了开创的能力以及靠自己思考的原创性。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政府都在利用各种手段来影响我们,于是我们就变成了善于臣服和模仿的人。如果我们臣服于某种态度或影响力,自然会抗拒其他的影响力,在抗拒另一个影响力的过程中。不就等于在用负面的方式臣服于它吗?

心应不应该随时处在反叛的状态,以便了解那随时在干预、控制、塑造和不断冲撞我们的外在影响力?平庸之心的元素之一就是永远处在恐惧中,因为有困惑,所以想得到秩序,想让自我延续下去,想拥有一个能够引领它的形式。然而这些形式和影响力都会制造出矛盾与冲突……任何一种拣择性都属于平庸的状态。

心是不是必须拥有洞穿力 ——不去模仿,也不被模塑 ——而且能保持无惧?这样的心能不能保持寂然独立,并且拥有创造力?这份创造力不属于你和我,它是不具名的。

从当下开始。有道心的人是不会去追寻上帝的,有道心的人只关怀社会的转化。也就是自己的转化。有道心的人不会去进行各种的宗教仪式,追寻传统,活在老旧的文化里,不断地讲解《圣经》或《薄伽梵歌》,无止境地诵念或遁世。做这些事只是在逃避现实罢了。有道心的人所关切的就是社会的真相以及自己的真相,自己和社会并不是分开来的两种东西。

为自己带来突变,意味着彻底止息贪婪、羡慕和野心,因此他不依赖外力,虽然他就是外力的产物 ——外力指的是他的食物、他的书籍、他的电影,或是宗教上的教条、信仰和仪式等东西。这些东西都是他创造出来的,因此他必须了解自己。他便是他所创造出来的社会。因此若想发现实相,他必须先探索自己,而不是去庙里,或是去崇拜某个偶像 ——不论这个偶像是由双手还是由头脑制造出来的。否则他如何能发现那个崭新的境界呢?

道心是具有爆发性的。我们能不能为自己去发现什么是道心?在实验室里埋首工作的科学家是真正富有科学精神的,他并不是基于国家主义、恐惧、虚荣、野心或某部分的需求而去做这些事,他只是单纯地在做研究。但是一出了实验室。他就像任何人一样充满了偏见、野心、虚荣、忌妒等东西。这样的心是无法与道心相应的。道心不是从某个权威的核心在运作的,不论这个核心是知识、传统或经验 ——一种延续不断的制约。

道心不是从时间、立即的结果、社会模式里的立即改革来进行思考……我们可以说道心不是一个注重仪式的心,它不属于任何教会、组织或思维模式。道心是已经进入未知的心,除了向上一跃之外,你无法进入未知。你不能透过仔细地盘算而进入未知。道心是真正具有革命精神的心,而革命精神绝不是对已知的一种反应。道心是具有爆发性和创造性的 ——这里指的创造性不是吟诗、设计、建筑或音乐中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是没有对象的。

若想登高,必须从低处开始。如果能组成二十到二十五人的小团体,既不需要建立会员制度,也不需要缴会费,只要找个便利的场所一起温和地探讨证悟之道就够了,这样的做法是不是比较明智一些?为了防止任何一个团体形成排外的现象,每一个成员都可以不时地鼓励或加入其他的小团体,这样就不会局限在褊狭的心态里了。若想登高,必须从低处开始。从这样的小团体开始做起,或许能创造出一个比较清醒而快乐的世界。

真正的宗教是一种至善的境界,那份爱就像河水一般,不停地流动着。处在那种状态里,你会发现你的心已经不再追求任何事物,而停止追寻便是另一个东西的开端。那是一种彻底良善的感觉 ——但不是刻意培养出来的善行或谦卑,而是去发现超越心智的把戏与发明的某种境界。然而只有当你离开了自己挖掘的那个小池塘、真的进入生命之流中,才能办得到。

第119章 改命,从孝养父母开始第74章 世间八法1第16章 幸福之旅(7)第42章 心理咨询师心中的道第28章 谋划人生从自己的兴趣开始(2)第16章 领受自然的恩典第7章 月淡烟深听牧笛第25章 他心通第72章 疗愈自己的贵人2第30章 人间好时节第88章 把关系中的伤害减少到最低2第56章 罪孽清理第60章 多维度觉察自己第73章 疗愈自己的贵人3第97章 与孩子一起创造共同的幸福时光第20章 真相第98章 给孩子灵性滋养第79章 生活是心念之花第27章 儿子喜欢奥特曼第43章 六祖慧能第33章 儿子不想要奖励第15章 苏格拉底之死第39章 用减法生活第18章 灵性修炼与从商第26章 相由心生第12章 幸福之旅3第99章 接纳孩子的叛逆第98章 给孩子灵性滋养第5章 万物本为一体第98章 给孩子灵性滋养第98章 给孩子灵性滋养第15章 苏格拉底之死第57章 学会全然地信任第8章 来到这个世界是我的选择第10章 在关系中修炼灵力第102章 重生训练之接纳父母第93章 给孩子安全稳定的关爱第35章 布财阵2第3章 活着到底为了什么第28章 参禅开悟第77章 心理陷阱第3章 这个家族还有谁在?第72章 念力第5章 什么遮住了太阳与蓝天第103章 外面没有别人第82章 人生之旅的目的第64章 佛教与科学第16章 渡9第21章 懂得放过自己第7章 和生命签下一个契约第108章 一直在路上第5章 什么遮住了太阳与蓝天第83章 四梵行2第22章 我是谁第6章 尊重一份独立的生命第22章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2第51章 女孩,请好好爱自己第15章 苏格拉底之死第15章 苏格拉底之死第5章 林松解读《西游记》1第10章 渡3第6章 牌坊林的秘密2第93章 皇家舞者第44章 破除受害者模式第120章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1第31章 天力回国第56章 附体现象探秘2第79章 生活是心念之花第100章 解铃还需系铃人第29章 被接纳的喜悦第14章 佛经与外星人2第113章 从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医1第46章 父母是祸害?第55章 附体现象探秘1第33章 儿子不想要奖励第121章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2第12章 催眠“大人物”第55章 过度教育等同于掠夺第88章 把关系中的伤害减少到最低2第4章 佛陀4第1章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第34章 布财阵1第18章 改变是毫不费力的第65章 词语联想推开潜意识之门第38章 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第26章 看春晚“吐槽”第5章 画在纸上的花第25章 自性本空第9章 神性的使者第10章 在关系中修炼灵力第7章 得与失的修炼第7章 亲子教育宣讲团第29章 狗屠夫第27章 失去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第25章 他心通第91章 进入当下有意识的觉知第98章 给孩子灵性滋养第三卷二十二章 轮回6第11章 真正的快乐第32章 共同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