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女真对策(下)

皇太极步入后宫,一直深吸了数口大气才将胸口的烦闷强压下来。自从遵化一战气血攻心后,他就有了气闷的毛病。这两年精心调养倒没犯过,想不到今天事情一急,竟有发作的迹象。先前死掉的太医曾经为他诊治,说他这病需要静养,宜少思少气,否则后果难以想像。这太医是个汉人郎中,皇太极年方不惑,能吃能睡,正是壮年之时,自然不相信太医的话。没想到,今天的事情居然证明那太医说的有几分道理!只是太医已被他灭口,现在要找人医治也难了。

他捂着还有些发闷的胸口,坐在回廊的石凳上。他需要在这里安静一会,不仅是平息身体上的不安,也是让一团糟的思绪得到缓解。一大堆的侍卫随从都在后头站着,不敢上前打搅。

诸多的八旗旗主们都不明白为什么向来喜怒不现于色的大汗今日会如此失态!当着察哈尔的使者,扎鲁特的贝勒这些外人都如此发作,这太不符合大汗的性格了。

但范文程知道,因为他原本跟大汗一起商量了一个方略,这个方略自然是为了大金的扩张。前不久,皇太极就召他到宫中,进行了一次开诚布公的会谈。皇太极说出了自己忧心的地方,那就是明朝必不会放弃辽东。这个战还是要继续打下去,他们不能坐等明朝恢复元气。但是女真族人太少,能调用的兵力有限,平日又要耕种,那就不可能随时出战,所以必须想出一个解决的办法。

皇太极跟范文程都把眼光瞄准了朝鲜!

朝鲜有三四百万的人口,朝鲜人虽不善战,但从里边征集些地方军还是可以的。最重要的是,征服朝鲜,他们就有了新的军粮基地,女真人就不需要自己耕种。所有女真男儿都可以常年待命,随时打击、骚扰明军,同时更多的汉军也可以抽调出来,作为攻城的步兵。

他们想好的方略是,乘着十二月之际,抽出八旗精兵直扑朝鲜王京。他们并不需要征服朝鲜全境,只要俘虏了朝鲜国王李倧,那么朝鲜的一切就在大金的掌控之中。最好是将李倧一家带回盛京为质,量那些满心忠臣的官员会乖乖的按照大金的指示去作。

一切都已经计划好了,皇太极今日召集各位旗主,实际上是惊于多尔衮私自撤兵回来。他是打算在今日治多尔衮的罪,敲打敲打他这个十四弟的。只是没想到,多尔衮带回来的消息打破了他原有的计划。不单是惩罚多尔滚的计划,而且包括他征服朝鲜的计划。

谋划好的满盘心血突然被打乱,皇太极不由得失态了!当然今日失态的,除了皇太极,还有大金第一谋士范文程。

退了朝后,范文程也没有跟同僚小聚,而是直接唤来家人,略有些倦意的吩咐道:

“回府!”

范文程在轿子里也常会闭目神思,家人知道他的习惯,所以抬起轿后都是扶稳慢行。范文程坐在轿子,摸了摸有些发烫的额头,不由长长叹了一口气。

今日他在跟大汗议事的时候走神了!

想到这,他有些自虐似的敲打了几下自己的额头。

这一年多来,看着明朝关内的变化,有一种莫名的想法开始在范文程脑海里萌芽。一直来,他都以为明朝已经腐朽不堪,到了寿终就寝的时候。女真人兴起于辽东那是大势所趋,再不济也可以分疆裂土。但偏偏大好的形势,随着崇祯皇帝的继位而发生偏转。虽然女真人遭遇挫折是从努尔哈赤在宁远失败开始,但在范文程心中皇太极比其父更适合作一个君王。皇太极既然比努尔哈赤更有谋略,更有眼光,为什么大金的形势却比努尔哈赤时代还差呢?!范文程想来想去,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

崇祯皇帝在重整大明河山!

崇祯皇帝继位七年,他们所面临的局势就一年差过一年,边军七年未曾再拖欠粮饷。

探子从大明京师打探回来的消息,都说明崇祯皇帝在百姓中极有威望。他是近上百年来没有加税的皇帝,他是肯将上千万内币出来犒军的皇帝,他是废除太监擅权的皇帝,他是一餐只要四个菜的皇帝.......

所有的情报归结在一起,崇祯皇帝便是明朝这两百年来少有的明君!

更可怕的是,明朝廷优先供应辽东,粮草、军饷充足,每日运往辽东的马车川流不息。在袁崇焕的治理下,辽东军不似先前那般脓包,甚至敢跟女真八旗叫板。

这个迹象造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女真战士伤亡越来越惨重,而明军却似乎可以及时得到补充!

凡作谋士者,最怕就是站错了位。范文程读三国,最佩服的不是诸葛亮的才智,而是他的眼光。他能够在众多豪杰中,看中一个连安身之所都还没有的刘玄德,不仅帮着主公成就大业,也为自己搏得千载令名,这一切都源于他当初的判断。

范文程当初举家投靠努尔哈赤,并在皇太极手里得到重用,他认为自己是找到了可供辅佐的明主,虽然这明主不是华夏之人。

但是,现在的一切迹象却在证明他当初的判断是错误的。

因为不管女真人再怎么善战,皇太极再如何的贤明,只要大明能够自强,那么大金都是不够抗衡大明的。战争打的不仅是前线,更多的是后方补给,包括人员补给、粮饷补给。昔年经过张居正治理后的大明,尽管皇帝表现不如人意,但仗着国大人多,仍旧打赢了三大征。何况现在北京城里有位明君!范文程熟读史书,自然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今日蒙古人来的奏报,让他知道,明朝针对大金制订出了相当高明的策略。去年明军俘获林丹汗家眷的时候,他们大概已经想着今日的事情了。那就是以察哈尔为旗帜,将讨伐投向大金的蒙古部落变成蒙古人的自己事。明朝借着蒙古人的手,逐渐逐渐削去大金的翅膀。

明朝的一切情形都对大金极为不利!

范文程觉得自己像是再跟一个根本就打不赢的敌人较量,这是他出仕以来第一次有这样的无力感。

难道明朝气数未尽嘛?!

范文程再一次撇开这个让人丧气的想法。

他早就已经没有了退路,天下人皆知他范文程是第一号大汉奸。他范家上下数百口也悉数绑上了皇太极的战车,一旦女真人失败,等待他的便是家破人亡。明朝廷不会放过他,天下悠悠之口也不会放过他,他唯有帮皇太极将这棋继续走下去。

思来想去,范文程不禁咬紧了牙帮,此后即便是逆天,他也要进行下去!

到了范府,平定好心境的范文程稳步落轿。两个家人在前头引路,范文程还未进府,就有管家上来禀报。

“启禀老爷,宁大人已经府上候了许久,要不要见上一见!”

老实说,范文程现在精神已经很是疲惫,回来之后原本想小憩一会,养足了精神在想明日应对的策略。不过宁完我一直等他接见,必然是有要事。他想了想后吩咐道:

“带他到书房来见我!”

宁完我虽在而立之年,却面带风霜之色。这几年他到处东奔西走,做的已经不似一个读书人在做的事情。从察哈尔回来后,他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帮着范文程收集资料。

范文程一见宁完我便拉着他坐下,透着亲切问道:“让完我久侯了,老夫也是刚刚散朝回来。完我一直在府中等候,必然是有事情要禀报。”

“属下却是有要事禀报!”

“快说!”

“是,属下得到大人的指示,派探子注意朝鲜境内的动向。探子回报,发现十几日前有明朝使者到了朝鲜王京!”

“有此等事?!”

看来事情比范文程估计的还要严重,他原不过想着明朝现在不过对蒙古下手,没有想到却是左右开弓!

“属下已得准信,使团的正使是工部左侍郎姜曰广,此人数年前曾出使过朝鲜,在彼颇有名声。副使是鹿善继,他们是以恭贺朝鲜国王李倧生辰为由前去,随团带有大批船只。据说都是明廷赐下的礼物。至于所送何物,未能查清楚礼单。”

范文程对于礼物却没在意,而是一脸紧张的问道:“可曾带兵?”

“未曾!”

听到这个消息,他心里松了口气。宁完我也非笨人,小心的问道:“大人,是否大汗近期要对朝鲜动兵?”

范文程心中一动,笑了笑道:“完我,老夫一向将你当作自己人,我也不瞒你!今日便跟我商讨商讨,在这个情势下大金如何出军!”

宁完我一脸欢喜的应道:“是!”

崇政殿

皇太极高坐在宝座上,神色较之昨日要好了许多。他环视了眼周围的贝勒大臣,因为是机密的军国大事,不相干的人都没有资格参加,偌大的崇政殿里淅淅落落的站着几个人。皇太极用低沉而威严的声音道:

“你们昨日回去后可曾想好,面对如今的局势我大金将何去何从?今日你们就放胆说吧,本汗不会怪罪尔等!”

豪格率先出言,因为他知道其他旗主都跟他同一个心思,那就是前去灭了朵颜部,不如他这个大阿哥拿个彩头。

“父汗,儿臣的意见是率我八旗精兵将朵颜部剿除,这样不但可使喀尔喀诸部无忧,还可以使我女真得到人马补充!朵颜部实力有限,以我镶黄旗的人马便可攻破他。”

“好!”皇太极应了声,却并没有说下去,而是望向多尔衮道:

“十四弟,你怎么看?”

多尔衮躬身道:“大汗,臣弟没有意见,豪格愿意去,臣弟愿意辅兵襄助!”

豪格一脸恨意的盯着多尔衮,想占着人多抢功劳嘛?没门!他正想跨出来说话,皇太极却大声对其他旗主道:“你们是怎么想的?难道是跟豪格一样嘛?”

现在济尔哈朗辈分最大,他出来道:“大汗,我们女真人跟明军打了几十年,再次开战那是肯定的。大汗,你说打哪,我们八旗儿郎们就打哪!”

皇太极满意的点了点头,他转而问范文程道:“范先生,你看怎么样?”

范文程何许人,看皇太极的神色就知道大汗心中已经有了主意。他现在不便出这个主意,因为这样决定性的事最终都只能由大汗一言而决。但是在这个场合,他不能单纯的附会,否则又怎么突出他这个谋士的不同。他眼睛一转,心里已经有了说辞。

“大汗,臣以为我大金跟大明已成世仇,无论是先汗的‘七大恨’,还是先汗之仇,那都是不可化解的,大明亦不容我大金自立为国。打是肯定的,这点微臣跟众位想法一致。我女真虽然人少,但兵强马壮,弓马娴熟,这是明军不能比的。现时,打与不打,在何处打,其实主动之权在我,利用我军之快捷,何处不能用兵!臣以为,当今之时,打则有利,无论是兵出喀尔喀还是直指朝鲜王京。明军在辽东虽然人多,但大金有红衣大炮助阵,袁崇焕就不敢轻出锦州。即便大金打了朵颜部,一纸诏书递给崇祯皇帝,大明仍旧会许和。说到底,他们现在还不想战!明朝上至百官,下至斗民都知道崇祯皇帝喜行新政,他要挽大明百年之颓势。但辽东就像大明身上一个不断出血的伤口,只要这血不停,崇祯皇帝就没有心思弄其他的。大汗,我们也不能让他消停下来。”

皇太极经范文程这么一说,心中更是肯定自己的主意。他哈哈一笑道:“好,本汗也是这个意思!”接着他顿了顿,神色微带着一丝得意道:

“本汗已经决定了,兵发锦州,全力救援喀尔喀!”

“啊?”众旗主包括多尔衮都很吃惊,方才范文程的话虽然中听,但并不能完全当真。锦州城可非广宁城能比,不仅易守难攻,而且城墙极高,短期要攻下锦州那是千难万难。

范文程稍微一想就大汗的意图,虽跟自己想的不一样,但他并没有去反驳。因为在辽东这盘棋而言,女真不论走哪步,效果都差不多。

如果攻朝鲜,那么可以在一个月内迅速平定朝鲜,将李倧俘获到盛京。得胜后,女真八旗立刻回防!损失的可能是喀尔喀部的一些人马。

如果攻锦州,如果能乘明军不备,将他一鼓作气攻下来,那自然是最好的。若攻不下,明军则会在锦州一线加强防御,所有兵力都会往这边集结,女真八旗也可在明军无备的时候偷袭朝鲜。好处在于可以救到喀尔喀,坏处则是所面临的危险大了点,如果不能及时回军,盛京将面临战火。

如果攻朵颜,那么计划跟攻锦州一样,因为两者在进军方向上是一致的,一旦撕毁和约,干脆是两者都来。只是朵颜部随时可能迁徙,打击的效果可能不理想。

“大汗英明!”范文程首先同意。

其他旗主见又有战打,自然是欢欣鼓舞。唯有多尔衮,心中一片冰冷。

“好吧,这件事本汗一言而决,你们下去准备,在未接战前不得泄漏,只说演武打猎便是!”皇太极本想说退朝,回去补充下睡眠,为了今日的决议,他可是一个晚上没有睡着,不断的推演各种可能。但是看到旁边的范文程似有话要说,便又接着道:

“今日就议到这,范文程你留下来陪本汗到凤凰楼走走!”

“是,大汗!”

范文程摸着他的山羊胡须,露出一丝狠意。昨天他跟宁完我谈了一夜南朝的情况,便让他思得两条奇计,或可出奇制胜。大金跟明朝的争战,不单单是在战场上解决!他范文程已经没有了退路,自然要放手一搏。

他整了整衣冠,跟在皇太极后边出去了!

第75章 知己难求(上)第115章 模拟实战第93章 歃血第184章 再见福晋第287章 重心在南(上)第149章 三败林丹汗第57章 退兵(下)第214章 有进无退第124章 敛财大计第80章 多事之秋(下)第52章 亲征第123章 要的是钱第137章 两向夹攻第20章 大同会盟(下)第261章 驻兵第266章 时机第108章 操炮之术第103章 再建二军第106章 京师调兵第286章 回京任职第81章 夏季攻势(上)第199章 另类策略(上)第106章 峰回路转第237章 组建第179章 提议第132章 兼职说客第22章 女真对策(中)第167章 围城第61章 援兵第124章 身份悬殊第114章 预设奇兵第161章 迁移第105章 非我族类第199章 另类策略(上)第318章 双管第30章 论才,论财第282章 问题(下)第147章 私下协议第320章 説客第77章 春风又绿江南岸第106章 京师调兵第142章 水师参军第67章 不进则退第160章 同盟之盟第184章 再见福晋第64章 烦事一堆第190章 最后的对话第259章 独角戏第140章 有点意外第64章 烦事一堆第92章 结盟第131章 混水摸鱼第8章 南粮北调(中)第1章 谋而后动第225章 围困布点第248章 怠慢第202章 算计(上)第78章 河南之变第3章 宫外世界第238章 条件第207章 接应第182章 比试第281章 问题(上)第76章 知己难求(下)第62章 偷袭?!第56章 烦人的兵制改革第61章 提前的叛乱第309章 请旨第42章 南退第192章 兵临城下(下)第313章 观望第51章 各施其道第29章 忧天杞人(上)第96章 过河棋子第291章 见识第39章 东巡第254章 到京第291章 见识第236章 转机第143章 新建船厂第288章 重点在南(下)第111章 攻占双方第172章 谁在得益第300章 转变第141章 发配东南第90章 说服第244章 誓约第23章 眼泪的威力第313章 观望第200章 另类策略(中)第51章 进退两难(上)第76章 知己难求(下)第115章 吃亏买卖第130章 盘山选址第170章 人员调防第149章 三败林丹汗第126章 人尽其材第50章 迂回策略第121章 淮南雨旱第82章 夏季攻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