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驿馆闲谈

朝鲜国主李倧答应召集大臣商议大明使者带来的方略,可好几天过去了,都还没传来消息。大抵是因为事关重大,朝鲜君臣需考虑周全,没能一下子就作出决定。虽然朝鲜是大明的属国,一向以大明马首是瞻,但毕竟它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崇祯皇帝也无法下旨命令李倧如何处理内政。大明跟朝鲜的往来,也只能在礼法规范内进行。朝鲜国主既然没有召见,姜曰广他们也不好贸然求见,每日也只是在驿馆静候音讯。

这天,姜曰广跟鹿善继又在驿馆下着围棋,横竖方阵之中,黑白二棋你来我往打得不可开交。接近收官,姜曰广执的白棋占优,但一条大龙却还未作起活眼,时有性命之忧。他不由得皱起眉头,许久才下了一子。另一方的鹿善继不言不语,似满不在乎输赢,又似乎游刃有余,一子接着一子的下,丝毫没有停顿。

两人正下得不亦乐乎之际,突然驿馆外传来一阵嘈杂声,好像有人跟驿馆的侍者争吵起来。姜曰广不悦的向外看了眼,他们是大明上使,朝鲜国内居然有人不知好歹到门前来聒噪。他正想发话,就有一个侍者跑了进来。

“启禀姜大人、鹿大人,门外有自称镇江总兵的前来求见,他们没有带名剌,小的不知真假,特来回报大人!”

“是他!”姜曰广跟鹿善继对望了一眼,心中都不由想到了一人。

常言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大明使团的人住在这,驿馆上下哪个不小心侍侯着。使团的人外出哪个不趾高气扬,没把这些高丽棒子放在眼内。这侍者在外边受了那武将的气,他见两位大人都没有发话,又接着道:“那些人凶神恶煞的,还带着兵器,小人唯恐冲撞了两位大人。要不要小的去招呼些人来,下了他们的兵器才放进来。”

姜曰广喝了一声道:“放肆!外边的是我大明镇江总兵,让他进来!”

原来是大明总兵,怪不得这么嚣张,侍者给吓得缩了缩脖子,忙讪笑着退了下去。

一会后,一个身着盔甲的将领大步走了进来。就看他平日走路步法铿锵有力,便知是久在军中才养成的习惯。其后跟着几个裨将,到了正厅,全都站在门外两旁。将领进去以后,向前跨进一步躬身行礼道:

“曹文诏见过两位大人,甲胄在身不能行全礼,还望两位大人见谅。”

姜曰广将手中的棋子一丢,笑呵呵的站起身道:“原来是曹将军到了,我跟鹿大人正商议着请将军过来,不想这么巧,今日竟是到了,来上座!”

虽然姜曰广说是让曹文诏上座,但曹文诏并未坐他二人的位子,而是在下首坐了。若论品级,三人相近,但大明历来重文轻武,文官高于武将,况且姜曰广他们奉圣命而来,是以曹文诏以下官自居。

侍者上了热茶,三人寒暄后,鹿善继指着外边的几个裨将道:

“外边可是曹总兵的将士?”

曹文诏面带自得道:“此乃营中将佐!”

姜曰广赞道:“真虎狼之将!”

鹿善继却微皱起眉头,外边几个将佐看似威武雄壮,盔甲光亮,但这正说明他们这些人短期内根本就没有操练过。现在不过十月天气,盔甲内就已经穿起了皮袄,外边围着貂皮披风,难怪外边的侍者会以为他们是朝鲜人。只有主将曹文诏还算正常,内着红胖袄外挂板甲,身穿铁网裙和网裤,足穿铁网靴,一副标准的大明武将打扮,而且盔甲暗旧,明显是穿了多年之物。

鹿善继话到嘴边又缩了回去,姜曰广却笑问道:

“我与鹿大人来了朝鲜多日,本欲去将军营中拜望,但军士回报说将军演武未归!将军孤悬海外,还如此劳心操练军马,实在让人佩服!”

姜曰广的赞许让曹文诏不由面上微红,好在他皮肤黝黑,从外来看并无异样。军士所报的演武,实际上是曹文诏带着些中军的亲近将佐到野外打猎去了。他在朝鲜驻兵三年,连小战都未打过。朝鲜满朝上下对他们都礼敬有加,逢年过节的还有礼品,但曹文诏呆了三年给憋屈得不行。大明国中三年,京营出战剿匪,抗击林丹汗,这些都没有他的份,昔日的同僚一个个升为总兵官,而他现在还是挂着镇江总兵的衔。就这样在朝鲜呆下去,估计一辈子都没有功劳给他晋升。

刚到朝鲜之时,附近有山贼,或者倭国散乱的浪人作恶,曹文诏曾想着出兵助剿,但国主李倧任是不让他插手,说什么上国兵将只要威慑宵小便可,屑末小贼不劳将军。曹文诏的五千兵马就这样给闲置起来,他想了三年,也没有想明白李倧将他们请来好吃好住的养着是为了什么!

英雄无用武之地,武将不能在战场立功,岂不荒废有用之身。曹文诏年富力强,正是进取封荫妻子的时候,却苦无机会,只要将满身的精力都发泄到山野间。十月初下了一场大雪后,他领着几十个将士到山中去猎熊,一直追了好几天,最近方回。他没有想到朝廷派的使者这么快来,而且还正遇到他在开小差。

曹文诏干笑一声道:“这是末将的本份!下官不知大人这么快到,月前皇上给末将的旨意中曾稍有提及,不想大人们这就到了。大人可见过朝鲜国主?”

鹿善继摇头苦笑道:“我们在这都等了好几天了,他们君臣还没有将事情决定下来,想必是有些难处,又不敢得罪大明逆了皇上的意思,所以在想折中的办法。”

“哦!”曹文诏点点头。

坐在上首的姜曰广拿着暖壶,暖了下有些僵冷的手指后道:“伯顺(鹿善继字)兄,事情如你所说,又恐怕不像你这般说的,只怕里边另有隐情!”

鹿善继知道姜曰广在天启六年的时候出使过朝鲜,那个时候便已是李倧当政了,自然对朝鲜国内的形势了解。便虚心的请教道:“还请大人指教!”

姜曰广思虑了会才道:“这朝鲜国学的是我大明的礼制,但又未能学全,立国百年后便重蹈汉唐覆辙。昔年燕山君暴政为国人所推翻,其后拥立恭僖王(中宗李怿,恭僖是大明赐的谥号)的臣子们独大,引起了恭僖王的不满,便借用士林人打击旧勋功臣,但恭僖王所谋没有成功,却为后来的党争埋下了祸根。功臣派最终被铲除后,外戚逐渐也加入其中,慢慢演变成外戚跟士林,新老士林之间的争斗。”

“到了昭敬王(宣祖李昖)的时候,外戚被打倒,朝政为士林所掌握。但朝中大臣却分为东西两党,又是党争不断的局面。其后数十年间,西人党失势,东人党独大,东人又复分为南北两派。北人党在丁酉倭乱中得势,又在王位建储上分裂成大北、小北两派,最后大北所拥立的光海君继承王位,党争以大北派胜利。”

“事情到此却还未完结,大北派虽然胜利,但光海君得位不正,为了巩固王位不惜杀弟禁母,引起大臣们不满,其后又与我大明结怨。而大北派又分为骨北、肉北、中北三派互相倾轧大失人心。在天启三年,沉寂已久的西人党跟南人党联手发动政变,将光海君废黜,拥立现今的朝鲜国主李倧。”

曹文诏听到这不由讶然道:“想不到里边这么复杂,竟热闹过唱戏!”

他们三人非朝鲜之臣,自然对朝鲜国内的朝政无需顾忌,此时他们孤身在海外,彼此间又多了份亲近,讲起这些事来自然是畅所欲言。

鹿善继也是个心智空明的人,姜曰广这么说,心中一点就明,他道:“如此说来,方略之事如此缓慢,只怕是跟朝中的党争有关了?!”

姜曰广点头笑道:“我也是这般想法。现今朝鲜国主李倧虽然登基为王,但他手下却仍旧是分为西人、南人两派。据说,现在的领议政李元翼是南人党,但六曹的官员却是西人党占了大部。纵观朝鲜两派相争,往往惨烈无比,不仅以事相争,甚至以王位相斗,任何一件事情放入朝中都会成为打倒对方的武器。双派官员都卷入其中,已经是欲罢不能。我们的北防虏攻计划,正如当日所言有利有弊,朝鲜百姓的损失是少不了。此事有了争议,两派必然会各执一方,是以国主犹豫不决。”

鹿善继不由叹道:“国主竟然毫无威信可言,朝政陷入党派之争,岂非如唐末牛李相争的局面,国岂有不败的!”

曹文诏虽然在朝鲜呆了三年,但并不过问朝鲜事务,平日听到片言只语也未往心里去,没有想到经姜曰广一解说,朝鲜君臣竟然是这般复杂,他不由道:

“那国主也任是手软了,否则他调集人马,将这个党,那个党的全都给杀得个干净,这朝廷不就是他国主的朝廷了!”

姜曰广笑道:“以杀制暴尚且不能,何况乎党争!这些官员平日无错,岂能说杀就杀!就拿我们这个方略而言,赞成的就是忠臣,反对的就是奸臣嘛?这也不见得如此,两权相害取其轻,每个人的着眼点不同罢了!我看那朝鲜王也非英明之主,旧党未消,只怕新争又起!”

曹文诏问道:“这是为何?”

“我与鹿大人商议国事之时,见到了国主李倧的二王子。向来除了世子,其余诸子不得参政。这个李淏却是例外,可见国主对其偏爱有加。面对储位,西人与南人少不得又要火拼一场。”

“原来如此!”

鹿善继也称许道:“大人所言甚是!”

不过鹿善继心中却还有一番话没有说出来,这个凤林大君虽然只有十七八岁,但见识却强于同龄人许多。这不由得让他想起了当今的皇上,昔年皇上登基也是这般年纪,但行事却极为老道。李淏虽不及皇上,但此人若是继承王位,倒也难说李朝以后的命运。只是看此子的面相,非长寿之人,是以鹿善继也没放在心上。再者,朝鲜再治理得好,也不过大明藩属,亦不见得有害!

姜曰广说到这便没有继续讲下去,他是万历年得进士,对于储位之争自然是印象深刻,大明神宗时候为了立储的事情,大臣跟皇上闹了几十年,姜曰广多少有点忌讳。他站起身,转了个话题道:

“此番我等西来,皇上为曹将军准备了不少军械,不如我们今日得空,就将它们取了出来交付将军。”

“如此甚好!”曹文诏也站起了身。

“东西全在南汉山城,来,将军请!”

“大人请!”

曹文诏待两位大人上马以后,领着众将佐兵丁跟在后边。

第77章 春风又绿江南岸第80章 喜事第155章 纨绔子弟第21章 勇者为胜第258章 册封第205章 全局分析第65章 预谋南巡第112章 演习开始(上)第206章 暗含杀招第224章 郁闷女真(下)第174章 判决第216章 强行拦截第152章 再据优势第208章 紧急军情第306章 问案第13章 辽东局势第15章 两方责难第151章 将军第13章 辽东局势第212章 夺气第214章 有进无退第230章 皇太极第35章 攻城初战第191章 兵临城下(中)第11章 年前第2章 是梦非梦第176章 一招妙棋第173章 再起争执第16章 另设太学第28章 正副失和(下)第151章 将军第54章 被逼出城第59章 归来辞去第40章 北伐第201章 另类策略(下)第83章 南北对峙(上)第92章 结盟第131章 家事国事第252章 布置第116章 意外耽搁第91章 风花雪月夜(上)第51章 进退两难(上)第57章 退兵(下)第209章 推算第39章 皇太极的打算第180章 放假&演戏第144章 两个侍卫第283章 富余粮食第166章 苦等第45章 募捐第130章 盘山选址第293章 发明第154章 利益抉择第91章 风花雪月夜(上)第187章 疑云重重(下)第49章 买卖第251章 会师第72章 南辕北辙第222章 惊秫第189章 通州之乱第135章 再议条件第192章 兵临城下(下)第231章 取与舍第58章 损兵折将(上)第104章 虚位让贤第45章 募捐第23章 眼泪的威力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12章 意外惊变(上)第7章 突生横变第189章 通州之乱第312章 将计就计第156章 君臣相争第55章 压力第252章 布置第158章 天工改组第92章 风花雪月夜(中)第16章 困难时期第47章 通州之行第204章 计划有变第126章 研究院的作用第157章 交锋第270章 伤兵第147章 论谁对错第113章 畅所欲言第30章 忧天杞人(中)第166章 居然生病第293章 发明第150章 逼敌来攻第8章 南粮北调(中)第59章 归来辞去第251章 会师第283章 富余粮食第218章 又见陷阱第214章 有进无退第144章 两个侍卫第150章 逼敌来攻第166章 苦等第14章 修不完的内政第62章 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