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朝鲜局势

与辽东毗邻的朝鲜,原为周初箕的封国,曾被战国燕人卫满所据,也曾让汉武帝征服设置州郡。汉末扶余人高氏趁乱建国高句丽,到五代十国时,王建取高氏而代之;大明洪武二十二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再来了一次历史重演,建国后,改用古之国号--朝鲜。先时,高丽国王贪心未足,常遣兵过界与明交恶,大明忙于消除蒙古人的威胁而无暇顾及。李成桂倾向与明和平共处,向大明上表臣服,贡方物求封。是以太祖下诏书及诰文封李成桂为朝鲜权理国事,建文帝时赐金印封李氏为朝鲜国王,此后朝鲜一直为大明之藩属。

李氏朝鲜自建国后,仰慕大明中原文化,其政体国家体制都是仿我大明设置,只是名称互不相同罢了。朝鲜全国郡县共分为庆尚、全罗、忠清、黄海、平安、江原、京畿八道,这朝鲜的‘道’便是等同于大明的行省。京畿道略有些不同,其含汉城、开城两府,皇城就在汉城府。

汉城既是都城,本应是繁华之所,但汉城附近乡野却不如其他道的府县。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起于天启七年,皇太极命阿敏、济尔哈朗、岳托等人率军东征朝鲜,势如破竹的攻到了王京汉城。国王李倧迫于女真的军事压力,跟女真签订了和约。女真人撤兵之前,曾在汉城附近掳掠三日,京畿道遭到破坏。有这样的一个‘兄弟’之邦,汉城又建在平原之上无险可守。待李倧重回汉城后,基于战略安全的考虑,便将朝鲜的重心南移,修建及加固南汉山城作为以后抵抗的基地。在这样有意识的指导下,京畿道附近恢复得较缓慢。

不仅如此,朝鲜国中也生活着不少的汉人,自从萨尔浒一战失利后,辽东有许多汉民逃到了朝鲜避难,不仅深入到汉城,甚至有些还到了南方的全罗、忠清两道。因为两族世代友好,而且在壬辰倭乱,大明曾全力出兵援朝,是以朝鲜上下对流亡在朝鲜的汉民都极为友善。在朝鲜严森的户籍管理制度下,汉民仍旧可以较自由的往来。对于从辽东逃亡出来的汉民,朝鲜是广开门户接纳。不过这样也使女真人的探有可趁之机,容易混杂期间刺探到朝鲜国内的消息。

大明的使团到岸登6不久,女真人便已经得到了消息。姜曰广他们是打着为朝鲜国王庆贺生辰的旗号而来,坊间也是这般传闻,就光大明赐下的礼物就运了满满的十二艘小号福船。不过礼物是什么倒没有人说得清,因为船到岸后,朝鲜国王李倧就派来都城御营厅军,将所有礼物都打包封好运往南汉山城。

姜曰广一行人受到了朝鲜极高的礼遇,李倧命世李溰出城迎接。经过盛大的欢迎仪式后,正使姜曰广跟副使鹿继善被迎入仁政殿。李倧事前就接到密函,知道大明使团不单单是为了给他庆贺生辰,况且历代朝鲜国主生辰,大明都未派使者道贺。此番由上朝六部侍郎领团,太常少卿为辅,自然事关重大。

为了慎重其事,平日处理朝政的仁政殿,除了李倧,只有世李溰,李倧第二凤林大君李淏,以及领议政李贵(相当于大明辅),左右议政李适跟金自点(等于次辅)。听着李溰的介绍,姜曰广已经知道能留在殿内与闻的都是朝鲜国位高权重的核心人物。

不过介绍到李淏的时候,姜曰广微微皱了下眉头。朝鲜向来以‘小中华’自居,其礼法典制都是跟大明相仿,朝鲜国主中,以嫡长为尊,其他王虽然被封为大君,但都没有实际权力。大明建文帝时,成祖起靖难之役,其后大明对王爷都管制极严,不仅设有宗人府,还在凤阳设有监城看押有罪宗室。李成桂建国后,也曾生过两次宗室动乱,李成桂之李芳远动王之乱,不仅逼迫李成桂退位,还从兄弟手中夺得王位。此后,除了世,王有了诸多限制,头一条便是不能从政。如今使团谈及到的都是机密,李倧让李淏出席便大不合常理。姜曰广以前出使过朝鲜,又自认为儒家正统,对李倧的做法颇不以为然。

李淏在哥哥的指引下躬身行礼,姜曰广身旁的鹿善继打量了眼李淏,这位二王仪表堂堂,身上儒雅让人望而亲近,略有些鹰勾的鼻让他看起来加英姿勃勃。虽然年纪尚幼,但能够在上朝使官面前进退有矩,可见此大有不同之处。相对而言,世李溰虽年长几岁,但在风采上就比其弟差了许多。难怪李倧溺爱的眼神时不时落在他身上,也会让他随侍在旁。

姜曰广没有像鹿善继打量得这么仔细,都只是略略而过。众人落座后,李倧满面含笑道:“姜大人,孤有”说着偏了下头,似在回忆姜曰广上次是什么时候来的。

“父王,有八年了!”侍立在旁的李淏小声提醒道。

对于李淏的插话,李倧不以为忤,而是笑道:“对啊,已有八年了。姜大人风采如昔,孤王也就心安了!”

姜曰广回礼道:“下官不敢劳大王挂念!”他说着顿了顿,又接着道:

“大王,此番下官奉圣命而来,一则是为大王祝贺生辰,二则是与大王商议如何共同联防女真鞑虏。下官离京之时,皇上曾圣谕微臣,说女真鞑虏虽然近几年未曾南下进攻朝鲜国,但恐其无法西征而率兵南下来犯。大明可阻其于西方,然东南方向只有皮岛一镇,兵不过两万,一旦鞑虏来袭,则无法御敌于国门外。”

李倧拱手合礼道:“皇帝陛下的恩典遍泽朝鲜,敝邦上下都铭感于心。朝鲜乃大明属国,原为一体。鞑虏若来侵犯,敝邦自当举全国之兵迎敌。”

姜曰广道:“大王说得是,大王对大明忠顺之心天地可鉴,朝鲜文明之地岂可落入蛮愚鞑虏之手!”姜曰广说到这,环视了一周众人后,话锋一转道:

“但大王也应该知道,女真人茹毛饮血,全是凶蛮之徒。如鞑虏仗着人多势众遽然来袭,恐难以抵挡。皇上命我等前来,便是想着事先做好计划,敌袭之时断不会无法应对。如此‘丁卯胡乱’方不会再一次重演!”

朝鲜国君臣听到丁卯胡乱几个字顿时不自然起来,鹿善继甚至现小小年纪的李淏握紧了膝头。丁卯胡乱便是指天启七年(天聪元年、仁祖五年),皇太极命阿敏、济尔哈朗、岳托等人率三万女真骑兵攻朝,朝鲜被迫签订和约纳供,京畿道附近也是在那一次被破坏,朝鲜上下都以此为辱。后领议政李贵干笑了一声道:

“有大明援助,敝国自当不会让女真鞑得逞。大明在辽东驻有数十万将士,袁督师厉兵秣马,量鞑也不敢饮马鸭绿江。”

其他几个参政也附和道:“正是如此!”

姜曰广不善军事,女真会不会打朝鲜,他也是听从皇上的旨意,就他本心而言,大约也跟李贵想得一般。袁崇焕在辽东带着二十万人马,他不信敌酋皇太极敢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抽兵攻朝,除非他是不想要沈阳了。不过皇上说了,他只能按旨意办事。

姜曰广正想着怎么将话题扯回到防御上,一直没有说话的鹿善继开口道:

“大王,天启七年之时,袁督师亦在辽东,鞑骑兵瞬息而下,即便大明救援也难以赶至。敌酋皇太极用兵常出人意料之外,其人又得贼范文程襄助,崇祯二年,鞑兵突入长城北面,兵烽直指京师,全仗圣上英明神武,方败敌于遵化。是以,我等不应掉以轻心。”

鹿善继说的是事实,朝鲜方面虽觉得女真应该不会调兵南来,但也无法断定女真人不会攻打朝鲜。李倧点头道:

“上使说得对,有道是有备无患!”

姜曰广也话道:“正是如此,我大明得知鞑的大贝勒代善突然病死,这些年代善一直劝阻皇太极用兵,如今其人一死,无人可制衡敌酋,是以忧心皇太极对朝鲜动兵。我皇遣下官等至,便是为了这般。”

李倧既然话,朝鲜的官员自然不能再提反备战的论调,右议政金自点道:

“不知上使将如何防御女真鞑?”

这个问题自然不是姜曰广能答的,他示意了下旁边的鹿善继道:“如何防御,鹿大人早已胸有成竹。鹿大人早年曾跟随孙承宗大学士在辽东抗击鞑,并多有建功立业,这个问题就请鹿大人作答!”

众人的目光一下都集在鹿善继身上,鹿善继不紧不慢道:

“在朝鲜防御女真人,说到底就是一个字--守!在各处关隘、大城集中兵力驻守,同时坚壁清野,拉长与敌攻防战线。一旦女真骑兵到了义州,便请大王驾到南方岛屿指挥抗战。汉城不足以守,可留一王代驻南山汉城,各路勤王之师无需集结,只需守住各州道府。这个是战时的举措,现在要做的是将朝鲜百姓逐渐迁往南方,特别是全罗、忠清两道。”

鹿善继说的,他们朝鲜君臣大都可以理解,一直来他们也是这么做的。只是让他们不懂的是,朝鲜军队不集结迎战,反而是死守城池。

“这个”李倧有些犹豫的置疑,这时李淏出言道:“父王,儿臣想问上使大人一个问题!”

鹿善继道:“王请问!”

李淏得到李倧的应允后,施礼道:“小王方听了鹿大人的防御策略,想冒昧的问一个问题,那就是单纯的防守,如何让女真人退兵?难道是让鞑自己撤兵嘛?!”

李淏说得很是恭谦,他不是在置疑鹿善继的方略,而是在询问自己有没有猜对。鹿善继自然明白,他一笑道:

“王说得不错,就是让鞑自己撤兵无功而反。女真人因为也要耕田打猎,自然无法在农忙之时出征,以这数十年来看,女真人常在冬季,春耕之前出战。下官估计,女真人若攻朝鲜,必然也是在这个时候。女真善骑兵,粮草辎重无法多带,天寒地冻,极不利于对峙持久,女真便会抛开其它各道,直扑王京汉城。”

说到这,众人都恍然。李淏神情一动,似乎想到什么要再问,但后还是没有说出口。鹿善继却继续解释道:

“如女真人不知大王已离开险境,一昧的攻打南山汉城,那么久攻不下后,女真人面对粮草枯竭,必然会从朝鲜本地打谷草。让各处紧守关隘,便是让女真人得不偿失,攻下之后也无粮可得。如此,女真人师老兵疲,我大明皮岛将士设伏断其归路,朝鲜各军将士尾随其后,便能建功立业。”

李倧、李淏皆被这个方略所震撼,甚至有点在想象后如何痛击女真鞑,一洗前番旧怨。此时一直在倾听的世李溰出声道:

“小王觉得如此一来,任女真人在国内横行,不知有多少无辜平民遭劫。”

李淏不等众人反应便出声道:“世殿下,上使大人不是说了嘛,现在就将百姓往南迁,这样不就可以降低百姓伤亡。不然等到战时,百姓们在往南奔逃,情势难收拾。”

既然是两兄弟相争,鹿善继就不好说话了,何况在他的方略中,确实没有完全考虑朝鲜的民。是战争就会死人,这是不可避免的。

世李溰却并不应二弟的回答,反而向李倧道:“父王,现在朝鲜未有迹象要攻我国,若我邦自乱阵脚,就光迁民便造成北方田地荒芜,南方需要开垦,百姓需要安置等等问题。如不能妥善处理,儿臣恐怕鞑人未至,民乱已生。”

听到李溰这么说,李倧也有些动摇,毕竟世说得也有道理。他犹豫了会后,便对姜曰广他们道:

“此事关系重大,孤不能一言而决,孤自当召集群臣商议,必会想出妥善办法。两位上使大人远途劳顿,先回馆驿休息,孤随后设宴款待。”

大明虽然是朝鲜的宗主国,但使者也无权对人家国主指手画脚。既然李倧这么说了,姜曰广跟鹿善继只好告退出来。

第133章 繁忙九月第184章 明荷战争(上)第135章 都在打算第9章 改革开始第192章 兵临城下(下)第134章 方案图纸(下)第37章 学生,老师第16章 另设太学第14章 修不完的内政第87章 鼎立局势第91章 南国方略第204章 计划有变第150章 注定的缘分第162章 运粮第4章 巡视三营(下)第49章 王京大火第252章 布置第156章 出发赤峰第119章 事与愿违第121章 打探到底第24章 朝鲜局势第59章 损兵折将(中)第9章 新任御史第27章 正副失和(中)第262章 军数第250章 反复第62章 酝酿第164章 福晋的决定第121章 打探到底第274章 归来第53章 血战遵化第16章 困难时期第39章 东巡第319章 待命第168章 斗法第153章 五点要求第191章 快刀乱麻第309章 请旨第23章 眼泪的威力第89章 秋赋时节第172章 谁在得益第8章 南粮北调(中)第123章 红袖不添香(下)第122章 红袖不添香(上)第178章 借口手机站第7章 突生横变第84章 钉子第1章 谋而后动第168章 宫门之争第161章 迁移第303章 手段(下)第67章 臣子的无奈第71章 两位巡抚第218章 又见陷阱第185章 明荷战争(中)第17章 接连交错第272章 热闹第142章 水师参军第239章 整顿第229章 该给的才给第125章 地理画策第192章 兵临城下(下)第76章 知己难求(下)第210章 攻与不攻!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227章 慢刀割肉第143章 新建船厂第83章 扬州风波第190章 最后的对话第204章 计划有变第198章 屠戮(下)第85章 南京兵部尚书第259章 独角戏第12章 文华殿的雷厉风行第130章 盘山选址第49章 买卖第103章 再建二军第267章 远图布局第225章 围困布点第九十六章第25章 驿馆闲谈第311章 乱子第28章 正副失和(下)第176章 一招妙棋第78章 河南之变第300章 转变第14章 越俎代庖第187章 疑云重重(下)第9章 新任御史第321章 应允第138章 悉心运作第268章 不化之人第247章 反攻第129章 远方客人(下)第50章 会兵城下第70章 京察(下)第104章 发回重审第251章 会师第116章 最后人选第19章 大同会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