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9章 阴差阳错

孟达所部的五千上庸郡兵,是这近十年的时间里,孟达精心积累下来的精锐部队。

虽然说,以孟达的官职和身份,他可以蓄养的精锐部曲名额只有三百人,但孟达毕竟久居上庸,人脉和威望还是不小的,本人也不缺谋略手段,在一郡之地依靠能力和威望,整理出一支愿意听从他指挥的军队,也不是什么难事。

再加上,东三郡的镇守将军,是寇封。

寇封这个人呢,武将出身,做事习惯大大咧咧,他在东三郡镇守,基本只抓大方向,细节方面都是交给董允去处理的。

但董允更多的还是帮着寇封处理政务居多,军务上的事情董允插手的很少,再加上最近的五六年,董允被诸葛亮调回了朝廷任职,这就给了孟达在东三郡上下其手的机会。

不过呢,因为这个时候大汉都已经打回河洛地区了,东三郡都算是后方了,局势已经相当的稳定,孟达自然也不可能跟历史上那样反复横跳.这时候反复横跳的话,就算手里有五千人,寇封都能轻易灭了他。

所以孟达的小心思,也就仅限于收拢一些愿意跟随自己的将士,凑了五千余人,一边给最好的待遇拉拢人心,一边积极操练士卒,等待着自己再次崛起的机会。

严格说起来,孟达麾下的这五千人,单论兵员和组织能力,其实真的比一般的郡兵要强上不少,而这也是孟达能带领这些士卒,用七天时间从南阳赶到伊阙关的凭仗。

只是,赶到是赶到了,可孟达依然不敢正面对魏军发起进攻。

这一路上,孟达一直在催促着士卒赶路,靠着自己的威望和个人的统兵能力,勉强能维持住行军队形,可士卒的体能,基本已经抵达极限了。

原本孟达的打算,就是拼尽一切代价赶到伊阙关,然后在伊阙关让士卒们休整,等待大部队的到来可刚到伊阙关,就发现魏军在强攻。

其实孟达也知道,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趁着魏军对后方来敌没有防备,直接发动进攻。

五千人对阵两万人,双方摆开阵型一对一,那孟达肯定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但五千人突然出现在两万人身后,趁着敌军没有防备突然发动进攻,哪怕领军的主帅是司马懿,也是无法扛住五千人的突袭的。

所以,其实司马懿在得到斥候报告说,自己身后三十里出现大量蜀军的时候,就已经在考虑,是不是要直接撤军了。

恋战不撤,前进不得,后方再被人击破,那后果就很严重了。

孟达知道这是自己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但,孟达更加清楚,就现在自己麾下的这五千人,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士卒已经精疲力尽了,再强行发动进攻,很有可能根本无法撼动魏军的后军防守,这要是再被魏军看破自己的虚实,来一个反包围那自己别说立功,恐怕伊阙关就是自己的埋骨之地了。

所以,头脑还算清醒的孟达稍微想了一下,并没有采取直接进攻魏军的后翼的做法,而是选择了从战场边缘绕行,争取先进入伊阙关,凭关自守更加稳妥一点。

而孟达的这个应对方式,也把司马懿给晃了一下。

那么好的机会,怎么蜀贼的主将居然不抓住,而是领兵绕道,去增援伊阙关呢?!

难道说.有猫腻?!

孟达的奇怪应对,让司马懿瞬间有两种判断。

一种,是蜀贼长途行军,精疲力尽,且兵力不足,无法发动主动攻击。

另一种,是蜀贼在故意引诱自己拦截这支前锋部队,导致自己撤退不及时,被跟在后面的蜀贼大军给缠住。

司马懿略作犹豫了一下,很快做出了判断——立刻撤兵。

都不带犹豫的,甚至闹得刚刚进入伊阙关的孟达,看的都有点发愣。

站在孟达的角度看,自己来伊阙关来的太快了,跟大部队已经有些脱节,士卒体能也到了极限.司马懿真要硬攻伊阙关,孟达还真的不一定有把握能够守得住。

可站在司马懿的角度去考虑这个事儿,他还是觉得,第二种可能性更大一些。

首先呢,司马懿需要考虑到,南阳方面过来的援军,他的主帅和领兵将领的用兵风格。

南阳属于荆州,荆州方面过来的援军,主帅不是张溪就是徐庶,这两个人,都是那种心思细腻,用兵果决的类型。

他们既然往洛阳派出了援兵,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能来的那么快,那么在这支援兵身后,主力大军很有可能是旦夕就至的。

司马懿等不起那么多的时间。

而这支援军的领军主将,根据斥候回报,将旗上写的是“孟”字。荆州过来的将军,姓孟,有资格能独领一军的人,大概就只有上庸的孟达了。

孟达这个人,那也是名声在外的,虽然不如法正,李严等人名声响亮,但不管是在东三郡还是在蜀地,细作情报都有表述,说此人的能力不在法正,李严之下。

司马懿可不相信,这样的人会是那种瞻前不顾后的人。

因此,在司马懿看来,孟达不选择主动进攻自己的后翼,反而摆出一副急于入关的姿态,有非常大的可能,就是要以自身为饵,引诱自己继续在伊阙关恋战,给荆州的主力大军赶到并且全歼自己争取时间。

其次,司马懿也需要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

退一步说,就算孟达带来的士卒是因为精疲力尽,无力进攻,给了自己击破孟达所部的机会可孟达都已经到了,那么荆州的主力大军,必然就在身后。

这不过是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

司马懿在这次反击洛阳战前,其实最担心的,始终不是能不能攻克洛阳,而是蜀贼同样准备了快半年的军事计划。

如今荆州的主力大军来援洛阳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快到司马懿都怀疑,其实自己进攻洛阳的时候,荆州主力大军就已经从南阳出发了。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考虑,蜀贼的荆州军团,很有可能就不是来支援洛阳的,而是他们本来就应该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洛阳。

也就是说,蜀贼在自己发动进攻洛阳作战的同时,同样是做好了军事准备,开始准备进攻河洛和兖州了。

这种情况下,司马懿不认为自己还需要继续在洛阳城下恋战,应该尽快的收拢兵力,保存实力,准备打接下来的河洛和兖州防守战。

河东地区,司马懿并不是太担心,毕竟那边只是承担佯攻的责任,兵力又多,一旦发现情况不对,必然会选择收缩防守自己儿子就算没有这个能力,司马懿还是相信夏侯霸有这个能力的。

巩县方向,司马懿也不用担心,以贾逵的经验和能力,就算不能击溃魏延,跟魏延僵持一时还是可以做到的。

那么现在司马懿唯一要担心的,就是自己的这两万士卒,如果继续往洛阳城下进发的话,很有可能在攻不下洛阳的情况下,反而被荆州军团给团团围住。

基于以上两种考虑,司马懿还是决定,尽快退兵,先回巩县,跟贾逵等人汇合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下一步的进兵计划。

就这样,领兵疾驰到伊阙关的孟达逃过了一劫,白捡了一个大功劳。

而同样,撤退及时的司马懿,在刚刚领兵撤过大谷关之后不久,文钦也带领着南军前部五千人,赶到了这里。

文钦其实是带着南军前锋来增援大谷关防御的,可司马懿不知道啊。

在司马懿看来,如果他在伊阙关多呆上两天,恐怕现在自己的后路就已经被蜀贼给切断了,自己率领的两万士卒,恐怕就要被困在伊阙关和大谷关之间动弹不得,被蜀军主力围殴了。

因此,接到后军侦骑报告的司马懿,也是一阵后怕,然后赶紧的继续领兵疾退,连缑县都不要了,直接退往巩县,跟贾逵汇合。

就这样,洛阳南面的一场危险,就在这样阴差阳错的情况下,得到了化解。

司马懿庆幸自己退的够快,而张溪.张溪在得知了前线两支前锋的汇报后,也是一阵后怕和懊恼。

后怕的是,司马懿真的带兵绕道,从洛阳南面发动偷袭.真要被司马懿顺利的兵临城下,那后果,张溪都不敢想。

搞不好诸葛丞相真的就得在洛阳城头上弹奏一曲,但能不能让司马懿上当,可就只有天知道了。

而懊悔的是.这真的是一个一战而擒司马懿的好机会啊。

如果姜维能再快一点抵达大谷关,或者是自己率领的主力大军能及时跟上孟达的前锋,恐怕现在司马懿连逃都没地方逃。

而一旦能一战生擒司马懿,整个河洛和兖州地区,魏军必然兵无战心,那打起来,可就不是轻松一点半点了。

可惜,好机会,就这么错过了。

第44章 二顾茅庐第1066章 倒霉蛋张承第381章 对外第664章 槐里之战第659章 持节军令第767章 安抚第79章 巡视防务第1128章 蒋济的策略第469章 南阳战局第306章 形势再变第395章 曹丕亲征第845章 特殊兵种的作用第638章 身后事第675章 江州密议第838章 试探性进攻第1036章 主帅心思第723章 诸葛回成都第1175章 乌龟出壳了第1096章 兵临许昌第735章 决议第119章 船舱密谋第625章 遇事不决就突阵第376章 花鬘在行动第1196章 识破和突围第1093章 中计惨败第868章 选择第875章 司马昭的误判第1251章 顺流而下第758章 司马懿的焦虑第851章 潼关之战(六)第101章 汉津口之战第385章 牂牁郡的发财道路第1087章 应对第211章 豪赌第150章 蕲春第197章 法正再来第200章 涪城相会第79章 巡视防务第1056章 水战(四)第1101章 劝降第369章 三路战局第454章 关羽的调整第1022章 洛阳邀战第313章 坚守不出第399章 偷袭计划第630章 劝关羽第1193章 苍山岭之战第17章 糜竺第939章 相持第210章 山道肉搏战第1129章 有心无力的蒋济第1012章 诱敌第681章 平息叛乱第885章 徐庶断策第731章 雍州战事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208章 雒城第1099章 失守第230章 情势变化第490章 预算制度第397章 分配任务第850章 潼关之战(五)第631章 单挑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860章 潼关之战(十五)第534章 陈仓道第722章 东吴有变第277章 矿营第45章 初成第1199章 援兵去哪儿第887章 庞统训姜维(二)第784章 调整第977章 试探与使者第868章 选择第203章 草率的汉中攻击战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999章 水战决胜第592章 变小心的冯习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48章 鸳鸯阵初战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422章 大雪第569章 留守的文钦第470章 关羽的决断第947章 互相试探第71章 博弈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军第88章 被围第66章 战后动态第180章 迎亲第14章 奸雄,必须是奸雄第482章 曹丕的反应第58章 另一个视角的三顾茅庐第784章 调整第574章 惩罚第899章 曹魏的盘算第1137章 司马懿的后手第373章 花鬘和关索第935章 互换第403章 凉州军团的威胁